GithubHelp home page GithubHelp logo

favorites's People

Stargazers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Watchers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favorites's Issues

回报率的误解 #110

回报率的误解 #110

美好的生活,并不在眼前。

一)你赚我息,我赚你本

按照顺序,这一篇应该是写《你赚我息,我赚你本》。

正如我们序言中所说的,水库的文章序列,是基于前十年文章列表整理来的。
旧文章精华而散落无章。我们希望将他们串联起来。
增补维护很多基干。当年雏嫩的文笔加以重写,文章统一到今天的认识高度。

很可惜,《你赚我息,我赚你本》属于那种写得很完善的文章。
复读看了一遍,发现没有更改的地方。
于是我们仅仅将原文转载过来。作为#100 [1],便不再复述了。

为此,我们在本篇中,会讲述回报率中的另几个话题。几个误解。

二)简介

《你赚我息,我赚你本》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献。几乎建议每一个无知小白们都去看看。

里面说的,“投资回报率”并不是你真正以为的投资回报率。譬如投入100,收回105元,其回报率并不是5%。
按照这个逻辑思路看世界,许许多多的问题都需要改写。

譬如,篱笆傻空们一直在争论的“收租和存银行哪个划算”,又或者是知乎小白的“房价何时崩溃”[2]。
想一想你本金的损失。这些都不再是问题。

同样的逻辑,也可以延伸到股票上面。只不过股票的“本金”计算比较复杂。不同的行业公司,不同的会计准则,需要具体逐单分析。所以就不展开了。

“本金损失”这个逻辑,可以延伸得更广一下。
我们目前的无风险利率,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大致在5%左右。
而全社会的通货膨胀率,纸币增加速度,本金侵蚀速度,在14%。
也就是说,储蓄的回报率,在每年-9%

这推翻了我们一以贯之的常识。从小长辈们就寻寻教育的“钱是有利息的”。
钱是没有利息的!
幸福美好的生活,并不在眼前。生活不会越过越好。
利生利,利滚利,谎言!

同样道理,资本家也是不存在的。根本没有人靠利息获取收益。
整个马克思主义都不存在了。
剩余价值论,阶级斗争论,都不存在了。
每年-9%的利率,其实对富人最为不利。越是有钱的人,受的损害越严重。富人恒贫。

三)富人恒贫

我们从小受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将我们培养成“小兵张嘎”那样既愚蠢又愚忠的革命小将。
为此,我们的教育中,掺杂了许多错误又有害的东西。这是赤裸裸的谎言,对身体无益。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毒教育”。

毒教育的一条,讲“富人越来越有钱,穷人越来越贫穷。阶级斗争不可避免”。
这完全不符合事实。

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
真实的情况,穷人想要发财,远远比富人容易。
穷人的财富差20倍,可是他的“资源”可能只差2倍。只要把手里的资源整合起来,穷人可以飞快地致富。

在我们上一篇《回报率的真相 #90》中,我们曾经说道;
“当你生意增加一倍时,你并不仅仅是资本金要增加一倍,你是所有的资源都需要增加一倍”。
这是一条非常残酷的铁律。无数的企业倒在了这上面。

**人的传统教育,总是习惯说“资本回报率”。
其实在99项资源中,资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绝不是唯一因素。很多人赚到了第一桶金,觉得自己天下无敌。然后继续按照旧有的路线扩张,于是死得惨不可言。

比较著名的,北方当年有个“红辣椒”堪称餐饮业的奇迹。可是骤兴猝亡。
爱多DVD,国美电器,也算现成的例子。
即使美国的Amazon,当他第一轮扩张后,也遭遇巨大的内部物流困境。困扰了许多年。

我们看教科书,讲“发达国家为了争夺市场,打得不可开交”。
当时懵懵懂懂,不明白“争夺市场”有什么重要。马克思主义明明教我们工人最光荣,生产者是主人,其他全是蛀虫呀。
可是你稍微多懂一些东西,你就会知道,“所有资源翻倍”,瓶颈有多难困难无所不在。

从根本上,我们根本不相信创业板的那些所谓“增长神话”。对于任何一家非互联网企业,他都不可能实现10倍增长。
当你企业大了10倍之后,内部的管理,人士斗争,派系,贪污腐败浪费都会成指数增长。没有一家企业可以保持原来的优秀。

海底捞号称是每培养一个店长,才开一家店。
欧美500强传统的说法是,“一个GM比并购一家分公司更难找”。
这是对的。

言归正传,我们用炒楼业比较能够听得懂的语义重复一遍。

“当你规模增长一倍时,你并不仅仅是资金量增长一倍。而是所有的资源都需要增长一倍。包括但不限于房票,限购资格,主贷人收入证明,信用卡,打滚借钱对象,人力管理精力……”

四)贫富差距

一般来说,哪怕有一些很资深,很优秀的炒房客。且他们在早期的机遇之中,已积攒了原始资金,远远超过了你。甚至是10倍,20倍。
可是哪怕再优秀的“老法师”。他也不可能有20份身份证。

他可能资金是你的20倍,但他并不会是所有资源都20倍。或许连1.5倍都没有。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竞争,体现为“富人恒贫,穷人恒富”。
路径对了,晚辈要追赶上去。其实是很容易的。
相对差距缩短不可避免,乱拳打死老师傅。

在其他的职场上,生意场上,规则也是类似。真正的富豪,也不能三头六臂,一天也只有24小时。
他的工作时间,工作能量终究是有限的。王健林一天也就能干十件事,相对差距终是能缩小的。

欧美的主流研究中,从来没有“有钱人更加有钱”之类说法。
目前一般的共识,贫富分化和预期寿命有关。
一个国家的人均寿命越是长,则贫富分化得越是厉害。

你与其说“有钱人越来越有钱”不如说“智慧的人变得有钱变得越来越有钱”。
譬如说,你把李嘉诚和食堂里卖包子的王大爷放在一起。
1岁的时候,二个人都是赤贫。财富打和。
10岁的时候,李嘉诚在摆摊卖小商品,王大爷学徒做包子。差距不大。
20岁时,李嘉诚开始创业做塑料花。王大爷还是卖包子。
40岁时,李嘉诚成了地产大亨。王大爷还是卖包子。
60岁时,李嘉诚进军电信业航运码头金融电力。王大爷还是卖包子
80岁时,李嘉诚构建欧亚帝国。王大爷还是卖包子。

可见,如果寿命永续,李嘉诚可以活800岁的话,二人之间的差距还会拉大。
所以,真正拉大贫富差距的。是“人与人的优秀”。是精英的勤劳与智慧。
资本,就其本身。回报率是越富越低的。
因为配套的资源配不上。

五)资源与瓶颈

讲一句题外话,如何提高资本回报率。
在80286时代,有一款**小游戏,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它叫做《幸福人生》。

从一开始,你是一个身无分文的屌丝。现金500文,只够买一件破布衣衫。然后去大排档店里打工。
你的文凭为零,经验为零。不能够参与任何高档的工种。

这个游戏的通关。最终你要赚到1亿以上。40岁之前。
如果你持续洗碗的话,每小时50元。你就算打一辈子工,也不过赚个几百万。

在游戏中,你可以去读夜校。混个文凭。譬如到了高中学历以后,可以去应聘警官。一个月收入就达到了30000/台币。
可是即使这样的话,通关的目标还是遥不可及。

最终游戏的玩法是如何呢。就是要不停地换职业。
你在饭店洗碗只不过是升职的前奏曲。等你一攒满夜校学费和经验值,就立刻要改工种为警察。
你在警察工作只不过是序曲。等一攒满原始资金和经验值,就要立刻转职为工程师。
工程师再转职为小店业主,然后是超市业主,最后是大开发商。

游戏戏言,不必当真。我们用炒楼业比较容易听懂的术语再复述一遍。

“如果你要维系发展速度,每年24%,那么你就要更改发展模式Mode。
因为你的资源,并不能和现金一样同步增长。简单外延式的发展方式,逐年速度会越来越慢。
所以你在各个阶段,要不停更改发展方式。每一个阶段,仅仅是为了下一阶段作准备”。

我们将炒楼这件事,分成了筑基,明悟,天诛三个阶段。
其分别对应为,第1套,第6套,第16套。并且划分章节,各有讲述不同。

为什么,因为这其实对应着几种运作模式。
在6套,16套的时候,你会有一个突变。这时候诸多瓶颈,会形成制约。
从下一阶开始,你要换一个做法模式。所谓“晋阶”。

[email protected],2015年5月15日午)

[1]《你赚我息,我赚你本》http://bbs.tianya.cn/post-develop-544141-1.shtml
[2]《房价何时崩溃》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618421

生产与抢劫 #60

生产与抢劫 #60

我们这个社会的全部生产关系,大致可以概括成二样事:生产+抢劫。
一个国家的抢劫越少,则国家越富。

一)强国之路

一个国家怎样才可以国富民强,称雄于地球。每个月造一艘航母,打得三本五十六抬不起头。
很简单,经济学第一定律,dT>0

只要给予民众自由,让“交易”自由顺畅的发生。交易越多,国力越强。天下无敌。
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战败国?

为什么有的国家贫穷落后,积贫积弱。虽然明知道了你的dT>0药方,可国家还是一穷二白。
不要说1840年未开化未接触西方科技的清国。我们就说说2015年活在地球另一角的北朝鲜。
北朝鲜几乎拥有人类已知文明的所有工业科技。煤炭,炼钢,化肥,科技水准比1850年英国还要强上一大截。为什么北朝鲜发展不起来。穷到要饿死人。

因为,在这些国家之内,还有另一股力量,在破坏着生产。

二)生产和抢劫

从目前来看,人类获得物质财富的方式无非二种:生产和抢劫。

从收入来讲,“抢劫”无疑远远快于生产。其差距是十倍,数百,数千倍。
农夫辛辛苦苦种植一年的粮食,山贼二个小时就可以抢光。

可是从全社会的一个大框架来讲。“生产”却才是根本。
因为抢劫不创造财富,抢来抢去,只会使全社会的资源越来越少。到最后大家一起饿死。
抢劫至少造成了二层破坏;
抢劫使现有的财富损失,落到了不擅用的人手里。
抢劫会减少未来的生产。

一个系统里“抢劫”的人越多,农夫就会越少。抢来抢去,到最后大家一起抱团死。
在吴思的《潜规则》里,他分析了土匪的成本收益比。最终乱世中土匪比例会达到一个阈值,不会每一个人都去当土匪。而只能维持一个比例上限。

回到我们这个现实社会,抢劫存在么。存在的。

三)食人族

某一教授到非洲去旅游。意外地被食人族捕获了。正当他绝望之际,他突然发现食人族的酋长会讲英语,而且还是他在剑桥的学生。
喜出望外之余,教授问道:“成为了文明人的你们,不会再吃人肉了吧”。
酋长回答说:“吃,当然吃。只不过我们学会了用刀叉”。

这个故事,真实地告诉了我们“文明人用刀叉吃人肉”的雅致。
什么叫抢劫,你到草原上,掳走牧民们的牛羊,掳走牧民们的驴马。这叫抢劫。
我们文明人才不会这么做呢。我们是用刀叉的。最多也就将苜蓿的价格,抬抬高+25%

对于“文明人”来说,目前明刀明枪,冲到人家家里去抢牛抢羊的机会已经不多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抢劫。抢劫如生产一样古老。只不过今天更隐蔽,更巧妙。

举个例子,汽油是每天交通运输,粮食补给所必需的战略物资。可国家如果规定全**只有二家油品企业,双雄自行决定油品质量和价格体系。这就等于每天从你的头上搜刮钱了。你每加一缸油,就“抢劫”了几百元。

又比如说,工商银行一家,赢利等于民营企业五百强总和。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垄断性的息差。他把你的存款利率压低一点,贷款利率抬高一点,几千亿的利润就这样出来了。相当于每个**人,都被“抢劫”了一只羊。

这些只是宏观上国家层面的剥削。在地方上,每一个城市每一个科长,剥削依然无所不在。
你要开一家公司,消防只有指定的咨询公司帮你做,否则就通不过。这就是剥削。
你要开一家餐馆,工商卫生消协,每一方都要摆平。这就是剥削。
你想为别人提供司机服务,可有关部门居然说这需要“牌照”。禁止此类交易的发生。这是什么,这就是赤裸裸的因抢劫而破坏了生产。

要想国家富裕很容易,dT>0,只要增加交易合作的可能性。交易越多,国家越富。每一寸交易都做到了,国家最富。
可是要国家衰败怎么办。用抢劫来破坏生产。当一个国家抢劫横行,每一个人都盯着抢别人,而不是服务别人。则国家自然衰败,物资自然耗尽,人民自然贫困。

为什么世界上会有战败国。为什么一些国家2015年还吃不饱饭。因为这些国家的内部抢劫横行!
贫穷的国度必然因为其国内有邪恶存在。无一例外。

四)政府的逻辑

dT>0这个公式,几乎可以概括经济学一切知识。
很多人会疑惑。“生产和抢劫”,怎样把抢劫包括到公式中去。
其实很简单。只要记住一点:
交易是自愿的。双方自愿,所以交易使得财富增加,越来越多。
抢劫是不自愿的。因为不自愿,所以财富变少。

大约在去年(2014)年10月的时候,铅笔社爆发了一次大讨论。当时在微博上吵得沸沸扬扬。他们主要争吵的是:
“自由市场可以提供一切东西,一切商品和服务。除了一样”;
“自由市场本身存在的基础”。

自由市场本身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无暴力。

二个人见面你情我愿,你好我好,最后达成了交易。只要是“自愿的,无暴力的”,则社会财富就会增加。任何商品,飞机电话蒸汽机火车,都可以被发明出来。
可是一旦有“暴力”参与。暴力会使财富减少。自由市场就无法建立。繁荣不再。

“无暴力”这件事,是自由市场唯一所不能提供的。是独立于市场之外的。是函数方程式唯一不能解的解。
那要如何做到“无暴力”呢。人类社会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摸索,公元前BC36年,陈汤说“臣闻天下大义,当混于一”。

意思就是说,与其大家象原始人一样互相砍来砍去,不如将暴力的权力全收回去。集中于一个人。有一个“最强暴力”。
然后其他所有人,都不许使用暴力了。谁再杀人放火,“最强暴力”就揍他。

这个“最强暴力”的名字,在古代叫皇帝。在今天叫政府。
我们知道,交易越多越好,抢劫越少越好。
有了最强暴力之后,其他的13亿人就只能和和气气做生意了。小贩只能追着你“爷,求您买个煎饼果子吧”。再也不可以民间殴斗,占山为王了。
抢劫的程度大大减少。

可是这仍然没有解决一个学术上至关重要的问题。“最强暴力”一旦发起疯来,他要抢劫,那该怎么办。
答案是:没有办法。

人类尝试了几十种政体,从君主制,到贵族制,到**制,到独x制,三权分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最终的答案是,无解。

抢劫就象魔鬼。人类对于抢劫的心,可以无限打压,却永远无法消灭。
权力一旦收缩于一个“最强暴力”。人类虽然对于民间不再抢劫强盗了,可对于“最高权力”的争夺,却变得益发明争暗斗。

在东方,这表现为一场又一场波澜诡异的宫廷斗争。
在西方,表现为各大政党,以及其背后的选民票仓,利益争夺。

泰国他信上台之后,立即修改电信业法令。制定极不公平的竞争法令。
于是红衫军集体欢呼。
于是黄衫军拒不承认选举结果。二派人打来打去。
这都不是生产,大伙都是在抢劫。

五)最强政府的解

插播一句题外话,究竟哪种政体最优?

我们已经知道现代人类社会的大体结构,“自由市场+最强暴力”。
其中民间是不允许抢劫的,小贩是不允许抢劫的。整个社会只有一名抢劫者,就是老大。

从人民的期望来说,“最强暴力”最好消灭一切暴力,包括他自己。
只可惜,从逻辑上来说,这似乎是一个悖论。

如果“政府”不可能被消灭。那我们就希望他小一点,越小越好。毕竟供养500个家族,要比供养9850万领食品券的拉丁劣等民族人口要容易点。

最理想的解,我们只需要一个圣骑士。他擎着高高燃烧的宝剑,巡视在天界。只要看见人间哪里有暴力行为,就飞下来砍死丫的。
只可惜,永不会被击败的守护神,只会存在于YY小说中。现实生活中不存在。

现实生活中,“**者”往往是一群人。是一个社团,一个政党,一个庞大的组织。
他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其中能量的大头,用于维持他自己的生存,不受于别人的挑战。

究竟哪种政体最优。这是一个非常前沿的科学,一直到今天争吵也没有结果。
铅笔社李子暘曾经说过,“评价一个政府的优劣,有且仅有一个指标,就是他占GDP的比例”。
布尔费墨说:“君主制好于独x制,独x制好于**制”。

至少对二位这几句论断,我是比较赞同的。

六)限购

扯了这么多基础理论研究,我们来讲点实际的。为什么政府要推出“限购”,其背后的逻辑与思路是什么。

假设有一个正派的绅士A,和房东B,二人互相对眼。商议好了要以500W的价格,将B的房子卖给A。

可是旁边有一个屌丝C,他觊觎B的房子,跑去要求B以200W的价格卖给他。
B自然不肯了。“我可以500W卖给绅士A的,为什么要200W卖给你。我岂不是亏了300W”。

面对这样的回复,屌丝C想的不是好好去工作,努力赚钱“生产”。
他选择的是去找政府,院外游说集团,“抢劫”。要求剥夺A的购买权力。要求只能卖给C。

你如果早上推一篮子蕹菜去菜市场卖,路上被五大汉拦了下来。规定你不可以去菜场2元/斤卖菜。只能0.2元卖给他们。
这是什么,这是车匪路霸。[1]
房产限购是什么。房产限购就是车匪路霸。

凭什么我的房子不能500W卖给土豪,凭什么只能200W卖给你屌丝。你这不是抢劫么。
房产限购令,实质是屌丝阶层的抢劫行为。而政府为了取悦这一阶层,抑制了交易,增加了抢劫,成了帮凶。
这种事少做几次,我们就成了美利坚。这种事多做几次,我们就成了北朝鲜。

“房产限购令”本身就是土匪国度里颁布的一项土匪法令。
心术不正,又岂会有善果。很快他们遭到经济学规律反噬的后果。
下篇再讲。

[email protected],2015年3月24日子)

[1]《房产限购令,就是车匪菜霸》http://bbs.tianya.cn/post-house-293536-1.shtml

回报率的真相 #90

回报率的真相 #90

接下来,我们要花几篇的篇幅,简单讲一下回报率。包括《回报率的真相》《你赚我息,我赚你本》《万世不移的财富》,主要讲一下“富者恒贫”“多核”“砖本位”“末业逐之,本业守之”等道理。

这些都是很浅显的道理。但是长期的毒教育,使得很多人一开始就错了。

一)回报率有多高

回报率能有多高。如果给你人民币10000元,经过一年的运作,你能赚到多少钱?
如果这是课堂上老师出给你的试题;
那么,请把考卷砸到她脸上去。
并告诉她,“老师,题目错了”。

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据说是爆米花。据业内人士透露,成本是“万分之八”。
也就是说,你一包售价12元的爆米花,成本大约是0.01元。

八元到一万元,1000多倍的利润。爆米花可能是世界上毛利率最高的产品了。
如果你想拿点钱来投资的话,你是否要考虑,摆个摊卖爆米花呢。

答案是NoNoNo,爆米花是一项利润微薄的生意。从来没见过人靠卖爆米花而致富。1000多倍的“回报”似乎也没什么用。

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问题出在了其他环节。
你摆一个档位,至少需要有1个人看着。自动售卖爆米花机还没被发明。而一个人,就是一个Manhour成本摆在那里。
同一时段,同一条街上的消费者是有限的。1小时内能卖掉的包数也是有限的。也就是你的营业额有上限。再增加就要投放广告。

二)小生意

我们一直接受着毒教育。从小到大受的教育就是“张三想要摆摊去做小生意,可是缺乏本钱启动资金。通过借款,他成功开业。这借贷的钱就是投资利息”。

这句话从根本上就错了。
因为他显示的是“金钱万能”。好像你做生意最关键主要是需要资金,金钱**世界似的。
真实的世界,完全不是这样的。

如我们前面所述的爆米花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成本”是完全忽略不计的。就是一勺米,最多再加一点点糖精。
在卖爆米花的例子中,真正需要的资源,是卖爆米花的“人”,和“市场”。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举一个开饭店的例子。
假设有一个非常高明的厨师。他准备出来创业。那么,他开了一家小长安,有8张桌子,生意非常好,投资10万元每个月可以赚10万元。
回报率1200%

这个时候,如果该厨子想扩张,想在隔壁开一家分店。他再投资10万元。回报能有多少呢。
答案是根本到不了每月10万。甚至有可能亏损。

为什么呢。因为你这家饭店可以赚钱的基础。是你这个厨师本人,以及这条街上的客流。
你厨师本人优秀又出色。可以给8张桌子烧饭。每月10W的利润中,可能有4~5W根本就是你本人的工资。
而整条街上的人流客流是有限的。开第一家时可能有天时地利人和。但接着开第二家,客人就不够用了。

在上面这二个情况中,我们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要赚钱,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资源。其中包括:资金,人力,市场,机遇,特色原材料,运输能力,仓储能力,过海关能力,沟通工商能力………”

哦,可能这话讲得太学术味了。我们直接转化成“炒房”行业的切口来说;
“想要炒一套房子,你需要多种多样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房票,破限购,破限贷,信用卡,主贷人名额,打滚对象,拆借对象,过桥对象,心力交瘁……”

三)战略投资人

卖爆米花的,开第一个档口容易。但不容易赚第二个档口。
开饭店的,自己掌柜的第一家饭店容易。但不容易开第二家分店。

这个就是社会现实。当你生意加倍时,你并不仅仅是 “资金量”加倍。而是所有的资源都必须要加倍。
当你有二家门店时,你就必需有二倍的管理成本,防止员工偷鸡摸狗。
当你有二家门店时,你就必需有二个优异的厨师,这常常需要运气,双倍运气。
更让人绝望是,当门店进一步增加时,甚至还会迸发新一级管理层级。

我们平时谈论的“回报率”,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报率。
真正的回报率,是指一个人“人力和物力”都有了,市场和经验都有了。99项资源都有了,只需要加一把火,创业就可以大展宏图,就可以鹏飞千里。
这样的情况,一笔资金投下去,可以有300~10000%的回报率。甚至十几万变几百万,厚积而勃发。

但是现代人谈论的回报率,往往不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甚至也不涉及到人脉资源供给。
现代人谈论的“回报率”,讲的是我拿一笔钱,交给数千公里外一个不认识的银行储蓄。或者某个基金经理人投资公开市场。
这样的投资,我们称之为Mass Market.

通俗点说,全身心全方位的资源投入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战略投资人”。
而纯粹给你一笔钱,其他什么事都不管的。我们称之为“财务投资人”。
财务投资人的Mass Market回报是很低的。在PE界也没有地位。

四)财务投资人

财务投资人,指的是我纯粹出一笔钱,其他什么事也不管。而要求回报。
在**,99%的老百姓是财务投资人。
100%的纯屌丝都是财务性投资人。

对于财务投资人,他们投资的市场叫做Mass Market。因为所有人都是提供完全相同没有区别的产品:“现金”。所以他们的回报也很低。

财务投资者,无外乎几种选择,银行存款、买股票、买基金、买理财产品、买无脑大路货房子。
基本上问问老一辈父母,他们有些什么投资渠道。你就知道“财务投资人”可以干什么了。
财务投资者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所以回报都很低。除去运气因素,均质化不过3~5%的年回报。

因为投资是一种“多种资源”一起上才能干成的事。而缺钱是指“99种资源有了,就缺1味”的状况。
所以“纯财务投资”的回报,远远低于社会平均回报。这也是必然的,公平的。

五)如何理财

如何理财;

理财的关键,是要全身心的投入!!
你要调动你全部的资源,99种资源一起投入,将各种各样广义的“资源”捏成一股合力。从而制造出远远超出常人的宝箱。

至于这个“宝箱”是什么。每个人的答案不同。有的人费尽心机拍好了领导马屁,有的人钓到了金龟婿,有的人开创了企业,有的人靠关系赚了钱。
但他们的共同点是,“竭尽全力去做”。调集所有一切资源,把事情做到极致。

而与此相对应的一种人生态度,则是“消极的,懒散的,怯懦的,逃避的”。他们下班回到家之后,最好和外界谁也不要接触。
这些人把资金交给了千里之外的陌生人去打理。既不关心,也不争取。
对于身边其他“隐性”的资源,他们调动利用率为零。

然后他们在那里哭天怨地,抱怨投资回报率为什么这么地低。抱怨持之以恒的匮乏,和附骨之蛆的贫穷。

我呸,你们不穷,才真是没天理了。

[email protected],2015年5月8日午)

这几个手段一耍,不知不觉就被洗脑

{
  "author": "采铜",
  "date": "2015-04-22",
  "links": ["http://daily.zhihu.com/story/4653807"]
}

看到有些答案把“洗脑”泛化到等同于接受知识和观念,我必须要纠正一下。

仅仅是学习知识和观念并非是洗脑。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了解各种不同的东西,学会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但又能很宽容、包容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想法。而洗脑的目的则与此相反,洗脑只允许一种**一种价值观,它无法容忍对该种**的任何质疑,更无法容忍任何不同和对立的**。如果说教育是让人们学会思考,那么洗脑就是让人们放弃思考,只会遵从。

通常洗脑者要实现目的,有如下几种主要的手段:

1)只提供单一的信息源和信息通道,把其他的信息源和通道屏蔽。当人们长期处于单种信息的环境下,就逐渐失去了批评性思考的能力,只能被动接受这种信息。因为人天生就渴求信息,和需要食物和水一样,当面临要么接受单一信息要么不接受任何信息两种选择时,人只能选择前者。

2)制造群体压力,尤其是让周边人、同伴等施加影响。洗脑者善于制造一种舆论环境,让环境中所有的人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由于人天生是群体性动物,所以绝大多数人是无法抗拒这种压力,只能选择融入这个集体,说同样的话做同样的事。

3)让人处于高亢的情绪状态,让生理左右心理,让情感战胜理智。当人们处于一种过激的情绪状态时,是无法用理性思考的。洗脑者深知这一点,所以会制造一些活动让受洗人处于一种持续高亢的情绪中,比如唱歌、朗诵、喊口号等等。

4)让人做出承诺。洗脑者还有一高招,利用人的自律的力量,就是通过诱骗和施压等各种手段让受洗人做出一些承诺,即承诺一定遵守某些**和行为法则,那么受洗人就会陷入这一自我帮助搭建的牢笼中,如果今后质疑了这些**和法则,就相当于违背了自己。

5)仪式化。洗脑者会制造一些仪式,仪式可以把一些抽象的**具象化、有形化,让人们形成图腾崇拜,并且仪式的庄严感也给受洗者造成必须遵从的压力。

6)通过身体力行来强化信仰。洗脑者会让受洗者对**进行实践,这些实践对于内心的认同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即便有些人原本**上不接受,但是如果长时间按照规定做某些事情,最后也会发生态度的转变。心理决定行为,同时行为决定心理。

当然,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除了传销组织等极少数力量外,很少有人能够肆无忌惮地对他人进行洗脑了。但是,一些“高级”的、软性的、隐形的洗脑方式还很有市场。

互联网时代的降维打击

{
  "author": "鬼脚七",
  "date": "2014-10-15",
  "links":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M3NjIyMA==&mid=202796897&idx=1&sn=b71fff1b20cb210ccf6c954dd77cd016&scene=1&pass_ticket=H76cEeVcnT73frIaVZYnquTaz7f71iKFpMaR%2BnBoAQJXm0NM3RfTxV6Y9NwTDu6b#rd"]
}

公元2014年10月15日,北京机场。

最近有不少大咖在谈“降维打击”,大体意思是说水平不在一个层次,思维不在一个层次的战斗。例如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除了平面以外,还有深度,但是对于蚂蚁来说,蚂蚁只知道前后左右,没有上下,那么它的世界就是二维的。

“降维打击”这个词,应该来自于刘新慈的小说《三体》。里面有个“二向箔”,这个玩意儿可以把所有接触者从三维降维到二维,是高等文明的清理员用来打击太阳系文明的武器,当人类无法适应二维的时候,地球文明的被毁灭也就是必然的了。不过《三体》的三本书我没有看完,一位前同事2009年送的,当时看过一阵儿,后来就搁置在哪,等到最近我自己开始写小说,我才又开始拿起来翻一翻。

“降维”这个词确实很形象,如果人类适应了三维,去掉一个维度,那么人类就无法生存。如果一个企业适应了三维,去掉一个维度,同样无法生存。互联网出现以后,发现很容易去掉某些维度!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些打击异常惨烈!

电子商务,去掉了地域的维度限制。以前任何一个商场,都要开在人流量很高的地区,只有这样才有生意,而且生意的天花板也就是那个地区能有多少人……当互联网来的时候,地域这个维度几乎没有了!sorry,线下很多企业就困难了。

杀毒软件,以前靠收软件费用赚钱,瑞星、江民等,每年也要收好几千万甚至几个亿,当360出现的时候,不收钱了!怎么办?这个维度没有了!于是传统的杀毒软件开始慢慢消亡了!

小米手机,这个例子也有意思。以前手机销售,都是靠各级经销商代理商的,层层加价,最后销售出去。现在小米自己把粉丝渠道建立起来,去掉了中间商这个维度,其他手机品牌厂商,以前的优势完全用不上,就只能干瞪眼了。当然,小米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特点,不赘述。

以前我们经常说,打败百度的不会是另外一个百度(例如360),打败淘宝的不会是另外一个淘宝(例如拍拍),打败微信的不会是另外一个微信(例如来往)。因为在同样的世界中,先来者有自己的优势,加上现在每个能创出一番事业的人,都不会比别人笨,一旦格局形成,想要改变最好的模式就是降维打击。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游戏行业。最牛逼的游戏霸主任天堂,在2013年出现了亏损。任天堂怎么赚钱啊?卖游戏机给你,然后卖游戏卡给你,越来越多的游戏卡,任天堂就很赚钱。但现在它出现亏损了,现在最赚钱的游戏公司是**的。在今年第一个季度,2014年第一季度全球游戏公司收入排行榜,腾讯游戏以17.14亿美元的营收一举超越了微软、索尼、任天堂、EA、暴雪等全球大厂,跃居全球第一。腾讯去掉了硬件这个维度啊!

接着说腾讯的微信,微信的竞争对手是谁?电信、移动等运营商?但微信不收费,就这一个降维打击,让那些运营商干瞪眼,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竞争。

这几天参加了两个会议,一同参加这两个会的,还有雕爷,对,就是那个做雕爷牛腩的家伙。我这里的几个案例,也是雕爷说的。

雕爷最近搞了一个河狸家,一个手艺人的平台,现在主要做美甲,也是降维打击的很好例子。美甲店需要店面、需要管理,这些都是传统美甲店的维度,在河狸家,只需要美甲师,而且不受美甲师的费用!短短几个月,才北京上海两个城市,就有好几百个美甲师了,线下的美甲店有可能竞争么?

今天一起开会的时候,雕爷说:

打败董明珠的不会是小米的雷军,而是小狗电器的谭冲。

为什么啊?因为谭冲的小狗电器今天发布了一个嗨修**服务模式,所有售后维修会由顺丰过来取货送货,同时维修也不收用户一分钱!这种售后体验对传统电器品牌商算不算降维打击?如果传统电器企业也这么搞,估计就搞死了,他们去掉这个维度,很难生存。

这种例子应该还有很多,例如自媒体的发展、微商的发展等,就不赘述了。

当然,所有的理论,都是所谓的专家总结出来的,真正做出伟大公司的人,很少一开始知道什么降维打击的理论。马云开始也不知道淘宝会做成这样,张小龙也不知道微信会这么火。所以如果你在创业,知不知道降维打击都没关系,好好做好现在的事情就好,该来的自然回来!

iPhone 要不要贴膜?不贴膜会怎样?

{
  "author": "小城",
  "date": "2014-09-30",
  "links": ["http://daily.zhihu.com/story/4199434",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38403"]
}

郑重声明,我与任何淘宝店都没有关系!淘宝有风险,花钱需谨慎。建议各位尽量到正经品牌旗舰店或有正式授权资质的店铺,不要去那些三无个人店铺,本文仅限于分享乐趣,无意广告。

作为一个玩智能手机的「折腾党」,刷过机、越过狱、修过排线、换过屏、大水果大三丧大火腿大乐金大狗摩大联想大粗粮大魅族大菊花往机如烟云纷纷过,铁打的双手流水的机,更是几乎给身边所有人贴过膜,练就了一身秒杀天桥祖传的贴膜神技,并且由于工作关系,试用过至少 20 家品牌的百十来款贴膜,我想我应该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结论:

手机要不要贴膜?——贴不贴,看使用者的用手机的习惯和需求。

个人建议贴膜,而且是贴优质的钢化玻璃膜,不建议贴塑料膜,或劣质的玻璃膜,很多人对贴膜的认识还处于塑料膜的范围,接下来我就要向大家叨咕……啊不,分享了。我会把各种膜的优缺点罗列一遍,然后大家自己参考。

(下面这张图,一堆包装盒,只是为了证明我确实经手过无数贴膜而已,这些只是最近几天拆过还没来得及扔的,以及很早之前买过的塑料膜却一直没用上的,我没有收集包装的癖好,否则,能铺满一张床)

(上方是玻璃膜、下方是塑料膜)

一、首先要说一下莫氏硬度。

贴膜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防划痕,而对于划痕这件事来说,莫氏硬度是个最合适不过的参考指标,其定义就是「比较一种矿物是否会对另一种矿物造成刻划的痕迹,由此跟参考矿物比对得到硬度分级」。具体内容请参阅:莫氏硬度。(也有翻译成摩氏硬度的)

结论很显然,莫氏硬度比屏幕材料高的东西就会造成屏幕划伤。而一般常见的东西中,指甲是 2.5,铝、铜是 3,普通铁是 4-5,不锈钢是 5.5,普通玻璃是 6,康宁大猩猩玻璃是 6.5,特种玻璃可接近 7,石英(沙子的主要成份)是 7,黄玉 8,刚玉 9(红、蓝宝石),钻石 10。

至于提到的其他参数,透光率顾名思义,就是透光率……你拿在手里一眼就能看出来了,理论上是越高越好,反射率理论上是越低越好,而由于贴膜都是薄层平面,所以折射率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影响。

注意:莫氏硬度不等于铅笔硬度,目前市面上大多都是用铅笔硬度来标识,你去某宝一搜,塑料膜硬度有 4H、6H,玻璃膜有 9H,那都是铅笔硬度,与莫氏硬度完全是两个概念,9H 其实连莫氏 4 都不到,不过这并不算虚假宣传,我后面会细说。

二、关于各种塑料贴膜。

首先我是不推荐贴塑料膜的,不过出于对问题的尊重,还是介绍一下吧。

优点:便宜,便宜,以及便宜,一般都在 2 块钱以内。当然也有人把塑料膜卖到几十上百,这是营销的艺术,和东西本身无关,不谈。

优点都一样,缺点各不同,客气完了,开始揭短:

1.高清膜:也叫高透膜,是街边、专卖店、淘宝上最常见的膜,也是塑料膜中唯一值得考虑的膜,优点是屏幕清晰,基本不会对屏幕显示造成多大影响,缺点是非常容易变成指纹收集器,用不了几下,屏幕就变成了世界地图。

2.磨砂膜:唯一优点是手感较好,除此之外一无是处,现在几乎所有智能手机的屏幕细腻度都达到甚至超过了「Retina」标准,贴上磨砂膜瞬间变成「大果粒」,那绝对是对屏幕的侮辱,要想不受磨砂膜影响,除非你屏幕的 ppi 低于 150(具体内容请参阅:ppi),什么?防指纹?拜托,它那模糊的样子相当于涂满了指纹,如果这也叫防指纹的话,那么也可以说人死了就不怕生病了……

(图就不上了,因为图片上看不出那么大的影响)

3.镜面膜:效果有点类似于普通的镜子。镜子膜在膜中添加了一些特殊材料,可以让膜具有较高的反射光线的能力,所以这种膜在屏幕关闭时还可以当做镜子来用,对「熄屏美学」很加分。不过这种膜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点,由于因为膜的反射率高,所以在白天室外你就别想看清屏幕了,对着手机看看蓝天白云吧。

(你确定你还能看见屏幕内容?)

4.钻石膜:这是最莫名其妙的一种膜,直接就相当于满是划痕与污点的屏幕,可以百度搜一下图片看看,此图是星点比较多的类型,也有少一点的,不过大同小异。

(撒满头皮屑一般的效果,居然有人觉得好看?)

5.防窥膜:采用超微细百叶窗(MICROLOUVER)光学技术,使屏幕显示出的资料只能供给正面使用者阅读,从左右只能看到漆黑一片。这种膜的好处是当你查看某些私密内容时不用担心旁边的人会看见,坏处就是你自己侧一点(如拍照取景时)也看不见、无法多人共享屏幕、别人站在你身后仍然防不住……而且现在的屏幕工艺都在尽力追求「可视角度」,甚至连偏色都难以容忍,而这货干脆反其道而行之,干脆来了个全黑,简直是反人类的产物。

(不知你难不难受,反正我是难受死了)

最最关键的一点,也就是我一竿子打翻所有塑料膜的原因,就是它们的硬度,只有 2-3,没错,再怎么加工、特制、地外科技,它的硬度也不会超过质量最差的铁制品,这也就意味着,能划伤它们的东西简直随处可见,钥匙、刀子、拉链头、扣子、笔尖……甚至,你用布使劲擦都能给它擦出划痕来。

如果你贴的是塑料膜,就意味着使用一块几乎一直处于划伤状态的屏幕,两年之后揭开膜,屏幕光洁如新,然后你把手机淘汰了……到底是图什么呢?

有句话说的好,用手机最爽的两个瞬间,一是拆开包装取出来的那一刻,二是下决心撕掉贴膜的那一刻——此即指塑料膜。

三、再说说玻璃贴膜以及划痕那些事。

这里的玻璃,是指真的玻璃,不包括有机玻璃 or 树脂 or 透明亚克力。

既然是玻璃,硬度至少也有 6,也就是说,钢铁是无法将玻璃划伤的(砸破不算),除非玻璃实在是太劣质。至于钢化膜,其实也是玻璃膜,只不过采用了特殊处理技术,使其硬度更高、韧性更强,但终归还是玻璃,直接拿在手里,一般人是很难看出区别的,只有实际测试,去划、去刮、去砸,才能看出区别。

那么玻璃最怕什么呢?答案是沙子!

(当然了,日常中是不会接触这么大片沙地的,但沙子作为建筑材料,几乎在任何地方都会出现)

沙子中的主要成份石英(二氧化硅 SiO2)硬度高达 7,而普通玻璃是不纯净的二氧化硅,硬度一般比石英要低,只有 6 多一点,这样一来沙子就成了玻璃的克星,一刮即败。衣服口袋里、包里,难免会钻进细小沙土,给屏幕添上一两道痕迹,最暴力莫过于手机屏幕朝下在地上拖行一段距离,那时的屏幕,划痕如细雨中的车窗,画面太美不敢看……

如果想知道具体场面,请看 Zealer 的测试视频:手机贴膜,还是不贴膜?,(不过那个时候品牌钢化膜还比较贵,现在要便宜很多了)

即使是特种钢化玻璃(如康宁大猩猩),也只是优化了的二氧化硅(多为铝硅酸盐玻璃),硬度达到了 6.5,已经接近了石英微粒的门槛,但也只是接近而已,无法达到 7,也就是说,特种玻璃与普通玻璃在面对沙尘时,该划伤还是划伤,区别只不过是特种玻璃的划痕要更浅、更短罢了。

(有些商家会故意搬出抗沙子的演示,比如在屏幕上撒沙子之类,纯属避重就轻,绝对不敢把屏幕扣在桌子上磨沙子的)

现在很多手机的外屏都采用了特种钢化玻璃,那么结论已经得出了:它们抗刀、抗锯、抗钥匙,但是依旧无法免疫沙子,哪怕你再仔细,但难免会有意外发生,(段子:手机在别人手里出事的概率会提升 10 倍,在你心不在焉时出事的概率会提升 50 倍)所以多加一层保护,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既然提到特种玻璃,自然少不了玻璃品牌商,比如全球最有名的美国的康宁(Corning),而与康宁大猩猩齐名甚至超越的产品有没有呢?也有。在这里提名两家,一家是德国的肖特(SCHOTT),一家是日本的旭硝子(AGC / Asahi Glass Company)。(按照业界习惯,一般康宁和肖特惯用中文译名,而 AGC 惯用英文缩写,下文略)

就按知名度顺序,也是进驻国内市场的先后顺序来一一介绍吧

康宁的特种玻璃——大猩猩(Gorilla Glass)

康宁公司作为全球销售量最大的玻璃供应商,其实力自然强悍,尤其是与苹果公司合作之后,受乔帮主的营销神功暴击加成,大猩猩之名更是深入人心,其产品已经更新至第三代(上图左、中、右即一、二、三代的 LOGO 形象图),性能自然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康宁大猩猩三代在技术指标上,已是业内顶尖,但较高的成本与不高的量产能力,使其在对抗起 AGC 来显得捉襟见肋,而一代二代由于技术落后也基本无优势了。目前大猩猩三代多见于智能设备屏幕覆盖,至于玻璃贴膜厂商,由于受产量和成本的限制,几乎见不到三代的产品,多为用一代、二代借康宁之名而已(很多商家标为三代,实则使用一、二代)。

所以,手机屏幕看中康宁还是比较靠谱的,但在钢化膜市场,康宁却多数有名无实。(只是说多数,不绝对)

AGC 的特种玻璃——龙迹(Dragontrail)

相信已经有不少人熟悉这个品牌了,几乎所有的日系手机包括 SONY、夏普等大厂,以及三星的部分旗舰机型,包括国内的硬件怪兽小米手机,用的全是 AGC 玻璃。

(有人说三星比苹果的屏幕更容易摔碎,因此 AGC 不如康宁——前半句没错,但您考虑屏幕大小了吗?屏幕当然是越大越容易摔坏了)

AGC 龙迹问世,其综合性能(包括硬度、透光度、韧度等多方面)超过了康宁大猩猩一代、二代,略输于三代,而其成本的低廉,量产的能力,更是使其成为铝硅酸盐特种玻璃中的性价比冠军。

(仅供参考:大猩猩杀手 敢叫板康宁的 Dragontrail 玻璃)

2014 年,AGC 又推出了新产品龙迹 X,号称叫板大猩猩三代,按以前的惯例,龙迹 X 超越猩三还是比较有把握的,至少不会输,但毕竟是刚刚研制出的新品,离量产还早,手机厂商都没用上,想让它登入贴膜市场,最快也要 2015 年底,所以这个先不用想了……

肖特的特种玻璃(Xensation Cover)

德国肖特也算是业界的元老,有近 130 年的特种玻璃开发和生产的经验,结合德国玻璃工程专业,再加上德国人室女座强迫症般的品控,其综合性能达到近乎完美的均衡,但也因此,成本和产量都比较苛刻。据我了解,采用肖特玻璃做钢化膜原材料的厂商,寥寥无几,我只用过两家的东西,确实很好很强大,几乎无可挑剔,但也真的贵,动辙就 100 多。

(我就是不告诉你们在哪买的,省得又有人说广告)

(肖特玻璃的物理抗性测试)

康宁猩三的维氏强度(刚性指标)略强于肖特 Xen,而肖特 Xen 的杨氏模量(弹性指标)要略胜一筹,其他各项数据也是互有胜负,综合性能二者差不多打平(细究的话,猩三似乎微胜一丢)。

但是请注意,这只是实验室结果,而由于德国人对品控的把握实在是严格,导致实际流向市场的产品中,Xen 的表现往往要高于猩三。而且,由于近期肖特提升了量产技术,其成本已降至低于猩三,逐渐有压迫康宁之势。

在玻璃贴膜市场中,由于肖特玻璃均衡出色的性能,以及严格的品控,目前只有肖特玻璃能做到 0.2mm 以下(现已做到 0.15mm 左右),AGC 做到 0.2mm 已是极限,再薄的话,残品率会很高,国产玻璃就更不用说了,而康宁三代玻璃,基本没有贴膜厂商在用,很多号称三代的其实都是一代二代。

性能排名:肖特 Xen=康宁猩三>AGC 龙迹>康宁猩二>康宁猩一(AGC 龙迹 X 由于未能量产,故不参与排名)

性价比排名:AGC 龙迹>肖特 Xen>康宁猩三(一二代略)

看来肖特玻璃是玻璃中的战斗机了,那有什么东西能击败它吗?

有。钻石,硬度 10。

但是没有人会拿钻戒去划玻璃,万一输了呢……

比钻石更常见的东西也有,那就是金刚砂,成份是碳化硅(SiC),硬度9.5,虽然比钻石还是略差一点,但虐杀玻璃是绰绰有余,更要命的是,这玩意是散落在人间的。

还有,不要以为肖特康宁 AGC 就不怕沙子了,仍然怕,即使把硬度做到到非常接近 7 的程度(注:玻璃的硬度不可能超过纯石英,只能努力接近),与石英微粒大致平级,但即使是硬度相同,也依然能划出痕迹,只不过由于屏幕材质和石英微粒「同归于尽」,可以把划伤程度降至最轻的程度而已。

三点五、在这里插一段,关于「蓝宝石」

刚玉(三氧化二铝 Al2O3),也就是红、蓝宝石的成份,硬度高达 9,在这里用的是无色人造刚玉,物理属性是一样的,其硬度凌驾一切玻璃,包括那个玻璃杀手:石英。

(切割玻璃用的玻璃刀,其刀头就是人造钻石或刚玉)

在 iPhone 6 发布之前,网上流传的「iPhone 6 将使用蓝宝石屏幕」指的就是这个。(「蓝宝石」不等于「蓝宝石玻璃」,后者只不过是某些厂商投机取巧,给自己的玻璃命名为「蓝宝石玻璃」,就像鱼翅炒饭里面没有鱼翅,而是厨子名叫鱼翅……)

(人造刚玉)

既然蓝宝石(刚玉)这么强悍,为什么没有被大量采用呢?

因为蓝宝石要么就太贵了,要么就太脆了。我们都知道,硬度越高的东西,韧性越差,越容易被磕碎,蓝宝石也没能突破这个规律,虽然抗划能力傲视群「英」,但实在是经不起磕碰。而若为了解决这个易碎性,所牺耗费的工艺成本将是巨大的。所以说,蓝宝石目前仅适用摄像头玻璃的那种小面积防护,或者高档手表等奢侈品,而给手机这种民用消费品大面积覆盖整个屏幕是很不现实的,以现在的技术手段,还没有任何厂家拿蓝宝石这么高贵的材料造手机贴膜这么草根的产品。

更何况,蓝宝石的硬度(9)依然干不过金刚砂(9.5)。

(感谢 NoMercyTakuma 指出,硬度 9.5 的金刚砂只能在人工制造中得到,而大自然中的金刚砂纯度不够,所以实际往往到不了这个硬度,蓝宝石论硬度还是很牛的。但贵依然存在,并不改变整体结论)

下面言归正传

四、论为啥要贴个玻璃膜

有人可能要问:既然手机屏幕干不过石英、金刚砂,钢化玻璃膜同样也干不过石英、金刚砂,那我们为啥要贴个玻璃膜呢?

因为多层膜,就是多条命嘛!

再说直白一点,膜万一刮花了,撕掉换一张就是了,质量不错的玻璃膜也就三四十块钱的事情,最顶级的也不过百元,但屏幕刮花了呢?

我见过很多裸奔主义者,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几个月过去都后悔莫及,至少也要为划痕烦恼,这一点,在裸奔主义者的答案下可以看到很多评论验证。

虽然塑料膜比较便宜,但防划能力基本等于零,你如果想一直保持屏幕的光洁如新,有一点划痕就换,麻烦不说,最后花的钱未必比一张玻璃膜少。而体验,就更不用说了,塑料膜不是手感体验极烂、就是视觉效果极烂、甚至二者兼烂。

而玻璃膜是在不影响使用体验的基础上,单纯给屏幕多了一次满血复活的机会,这就是我推荐使用玻璃膜的原因。

有些人说「手机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供着的」

这没错,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但是你们搞错了我贴膜的目的

我贴膜不是为了供着手机,相反,是为了让它能承受更恶劣的使用环境,能够逮哪扔哪、擦屏幕时逮啥用啥,而不必把它当神当宝供着。

至于我为什么主张贴玻璃膜,而且不能是太垃圾的玻璃膜,就是因为在使手机更耐折腾的同时,尽可能地不影响视觉与手感,质量好的贴膜手感不亚于原装屏幕,绝不夸张。

再顺带提一下关于防摔(防磕、防砸)。

防摔也是大家贴膜的一个主要考虑目的,一般情况下,手机摔在地上,往往是外屏先碎、内屏完好,而贴上玻璃膜后,膜就变成了率先牺牲的「外外屏」,这正好满足了防摔性能的需求,因为膜先碎的话,就会吸收掉其临界范围内的全部冲击,保护屏幕。(其实后碎也会吸收一大部分)

什么意思呢?用数字举个栗子吧(注:数值仅供参考,没有单位,没有反复实验测量,也烧不起那个钱,仅为说明问题、根据日常观察经验、用大概的大小比例而拟的数值,无所谓精确性)

假设屏幕的最高耐受力是 100 单位,玻璃膜是 80 单位,那么:

当受到<80 的冲击时,裸奔:完好无损,贴膜:完好无损

当受到 80-100 之间的冲击时,裸奔:完好无损,贴膜:膜碎屏好

当受到 100-180 的冲击时,裸奔:屏碎,贴膜:膜碎屏好

当受到>180 的冲击时,裸奔:屏碎,贴膜:膜碎屏碎

可见,贴膜的话,在 80-100 这个范围,你会白白损失一张膜,而在 100-180 的范围,你挽救了你的屏幕!

而塑料膜由于硬度太低,导致它不可能比屏幕先碎,所以对冲击力的防护极其有限,一般都是屏幕摔碎了,膜没事。

(图片来自 micimi)

有人说:你手机都淘汰了,屏幕却还是新的,这样值当吗?

我想说:我宁可如此,也不愿手机还是新的,屏幕却先坏了

选择玻璃膜还有一个理由,就是贴起来比塑料膜容易太多了!

因为玻璃膜是硬的,所以你拿起来会很稳,更容易对正位置。

另外,如果贴合是不小心粘上飞灰,在塑料膜下就是一个巨明显无比的气泡,而在玻璃膜下就不会有气泡,只有不明显的灰尘。当然,除非灰尘实在太大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一次贴合成功,因为如果再次揭起的话,新手经常会把玻璃掰断,或者不小心抠到里层的 AB 胶,或者由于揭起高度太大导致静电吸灰,如果经验足够的话可以避免或挽救这些问题,但又有几个人是贴膜 Boy 呢?

这里有个小经验,就是在贴之前先不要撕掉保护层,而是先放在屏幕上比比位置,看看最完美的孔位对在哪里,然后再正式贴,以免贴歪了(感谢某店客服告诉我这一招,不过我不会告诉你们是哪家的)

五、玻璃膜材质与规格

先说材质吧——

看完刚才那段,似乎有个大致概念了,就是在材质性能上:肖特=康宁三代>AGC>康宁二代>康宁一代>中端国产(如 Glass)>低端国产(杂牌)

没错,但是在价格上,也差不多是这个顺序。以最常见的规格(0.3mm 弧边 iPhone5)为例,最低价格含邮费大概在肖特 50(顺带提一句,肖特一般不做这么厚的规格,因为竞争不过 AGC,0.2mm 以内的超薄规格才是其发挥特长之处,当然价格也会更高),康宁三代 60,AGC36,康宁一代 35,Glass25,杂牌玻璃 8.9,连防爆都没有的就是 4.9。

这差不多是正常销售的最低价格,当然材料市场是会有一定浮动的,所以成品也会有相应的浮动,但绝不会相差太多(注,一般屏幕越大越贵、厚度越薄越贵,iphone5 是这个价格,各种巨屏 NOTE 就不要想了,0.3mm 是这个价格,0.15mm 就不要想了)。

最终结论:注重极致体验选肖特,追求最优性价比选 AGC,信任品牌选康宁,中端国产高不成低不就属鸡肋,价格没太大优势但质量差不少,至于杂牌玻璃,本人以亲身吐血经历建议你不要考虑,从 4.9 包邮这价格来看,你也可以想象卖的是个什么级别的东西,而售后更是想都不要想。

(注意前面说的是玻璃材质的品牌,后面要说的才是贴膜品牌,一个是材料商,一个是成品商,相当于德清源、蒙牛和味多美、好利来的关系)

(某杂牌 4.9 包邮)

顺带提一句,上述三大品牌的玻璃,做手机膜的话,一般都会加一道电镀涂层的工艺,纳米不纳米就不细究了,但至少它对防指纹确实有一定效果,据本人平时的使用经验来看,比起塑料高清膜能减少 60%-80%的程度,手感完爆,跟裸奔比起来,手感基本相当。

再说切割工艺——

这个比较简单,基本就分两种:直边切割、弧边切割

直边切割纵截面:┌———————————————┒

弧边切割纵截面:╭———————————————╮

(由于字体不同,符号未必能完美表达,见下面的图吧……)

区别就是,直边略微硌手但便宜一点,弧边手感好但稍贵一点。

二者差价一般不会超过 10%,而对于手感而言,也是各人各异,而且厚度越薄、影响也越小,我本人喜欢多花一点钱买弧边的。

(图片来自 Benks)

再说厚度——

厚度没啥可说的,就是厚度,市面从最厚的 0.5mm 到最薄的 0.1mm 都有,越厚越影响手感和透光,越薄越贵越不抗砸(但抗划能力是一样的)

0.4mm 以上,基本被淘汰了,太厚,已经影响触屏反应了。

0.3mm 是现在的主流入门厚度,性价比最高(AGC 弧边 40 元左右),但看起来还是略厚一点,有些带物理按键的手机(果、星)会略微影响按键手感。

0.2mm 是现在的主流高品质,通透性、手感都属上佳,价格略贵(AGC 弧边 70 元左右)。

0.15mm 是现在的最薄工艺,追求极致通透和手感的不差钱土豪专用,裂了直接换一张,价格较贵(AGC 弧边 100 元左右)。

0.1mm 以下,目前仅存于某些品牌的虚标之中,一张 A4 纸才么厚,100 张摞起来才 1cm,这个厚度能当刀使了,想想也知道是夸张。

六、目前商家惯用的噱头以及夸张宣传

(实在对不起各位商家,要打脸了……)

刚才最后说到厚度,这次就先说厚度吧——

面对各路商家的各路货,我曾经拿着螺旋测微仪挨个测试遍,得出如下结论:

1.没有任何一家的厚度是指的「玻璃 + 防爆胶」的总厚度,若以此为标准,所有商家全部虚标。

2.较为诚实的商家,其厚度规格仅指玻璃的厚度,不包括防爆胶,而防爆胶的厚度一般是 0.1-0.15mm,所以若论实际使用厚度,要再加上 0.12 左右(如标注 0.3mm,实际使用的总厚度是 0.42mm 左右)(允许微小误差)。

3.更多的商家,连玻璃本身的厚度也是虚标的,也就是说,即使不算防爆胶,仅算玻璃,也是超过了标称厚度(比如标注 0.2mm,实际单算玻璃就已经超过了 0.3mm)。

再说说硬度——

1.很多商家都宣称自己的玻璃达到了「9H」,之前就说过了,这个 9H 其实是指的铅笔硬度,没错,就是 HB 铅笔中的那个 H,而 9H 级,就是最硬的铅笔的级别——这撑死能有多硬?显然是不可能超过削笔刀(5)的。也就是说,但凡是块玻璃,统统都能达到 9H 以上,并且统统「爆表」。9H 这个宣传点,虽然不是虚假宣传,但毫无意义。

但是,没有任何一家不宣称自己 9H,否则会很吃亏,会让不明真相的观众以为自己连 9H 都达不到。

2.很多商家都用一段刀砍斧剁的视频或者 GIF 来证明自己的产品不怕刀划、不怕针刺、不怕钥匙、不怕剪子……刚才说过了,钢铁的莫氏硬度只有 5-5.5,而玻璃最少也有 6。也就是说,但凡是块玻璃,也都能做到这一点,窗子、水杯、镜子,随便试试就知道。

(当然了,如果用刀子锲而不舍、反复不停、持之以恒、愚公移山般的划刮同一个地方,那很可能也会刮出痕迹,绳锯尚能木断,水滴且待石穿,故刀刮亦可璃伤啊)

(图片来自耐尔金,对不起我只是借张图,不是故意黑你,大家都一样)

再说说防指纹——

很多商家的宣传方案是滴上一滴水,然后让水滴滚来滚去,表示屏幕不沾水,于是就「防指纹」了。无语,皮肤会分泌油脂,指纹是油性的,屏幕不沾水不代表不沾油脂。

诚然,现在很多玻璃膜确实能起到一定的防指纹效果,但那也只能降低指纹的沾染程度,高级点的「电镀纳米涂层」能使指纹减轻 80%左右,而且擦拭起来也变得更轻松(优点还是要承认的),但是,谁都无法做到完全不沾,像防水滴那样防指纹纯属胡说,几个小时不洗手,正常的油脂分泌,一定会留下指纹,只是深浅的区别。

想彻底不沾指纹,请把手洗干净。

再说说防紫外线——

懒得复述广告了,请自行搜索或脑补。

只说结论:第一,手机屏幕所发出紫外线的量,可以小到忽略不计,第二,即使这忽略不计的微量,任何玻璃(包括屏幕本身)也能将其削减大半。如果这点微量的紫外线能对人造成伤害的话,那么我们走在大街上,简直是沐浴在核爆炸中心。

最后说说「抗蓝光」——

忍不住单独给「抗蓝光」三个字加了引号,因为这一宣传点实在是太不靠谱了。

什么?蓝光引起视网膜病变?蓝光导致近视眼?蓝光还还还致盲???居然还是「经科学研究」

只要懂物理哪怕只懂三原色的,就能看出那些论述说来说去其实根本什么都没有说,槽点实在太多。

看到宣传这一噱头的页面,有着莫名的厌恶感。就像……就像看到了金坷垃。

首先请回看抗紫外线那一段,同样的道理,如果手机屏幕的那点蓝光是有害的话,那么明亮千百倍的全谱太阳光又是什么呢?

所谓抗蓝光,并不是贴膜行业首创,而是眼镜行业发明的,是当初无力宣传而硬生生创造的新卖点。抗蓝光只是给玻璃染上一层黄褐色,这跟「护眼」没什么关系,你把屏幕整体亮度调低,「护眼」程度是一样的,而且色彩还要更准确。

至于有人觉得,屏幕偏黄色(暖色、色温低)会让人眼睛感觉不那么刺激,我想说,这一定是你在晚上临睡前得到的感觉。

人类经过千百万年的进化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陪伴人类的一直是自然光,越接近中午,光线越偏白(色温高),越接近傍晚,光线越偏黄(色温低),而到了晚上该睡觉的时候,篝火 / 烛光的颜色是最偏黄甚至偏红的。所以这导致了人体对色温的反应是,色温越高(冷色、偏蓝),则精神越兴奋,色温越低(暖色、偏黄),则精神越松懈,所以晚上临睡时你觉得暖色舒服,因为那更接近你千万年进化来的临睡时的篝火、烛光的颜色。

下图是工作环境与入睡环境的灯光颜色对比,快睡觉时看到黄光当然会觉得舒服,但如果大白天你看到这种偏黄光,暖色,反而觉得昏昏欲睡,相比之下,白光会更让人集中精力思考问题。

(左:办公室 / 会议室,右:卧室)

所谓的抗蓝光护眼,无非就是把纯白色给弄成了偏黄色,让你精神放松 or 犯困罢了。这个功能随便找个调节色彩平衡的软件就能实现(如安卓的 Screen Adjuster)。

再说,如果蓝光真的那么有害,夏普、JDI、三星、LG 等各大顶尖屏幕厂商这些年来干什么吃的?这么大的卖点居然没有一个屏幕厂商看到?没有大肆宣传?难道尖端科技掌握在贴膜小厂手里?

有点扯远了……毕竟只是噱头,东西不会因为多个噱头,质量就变差了,上面那些纯属吐槽,不要影响到商品选择,看到抗蓝光这噱头的时候,直接略过就好,当没看到……

七、各大品牌印象

有人要问,你说了这么多,结论就是,厚度大家都虚标、9H 大家都能达到、防指纹大家都做不到、防紫外线、防蓝光也都没有意义,那还挑选个啥啊?

问的好,这就是网购挑选的难处,材质、规格,在第五段已经说过了,剩下的就是一些最能区分档次的「软」指标,如手感、透光度、虚标程度,这些东西在照片上是根本看不出来的,只有东西真的到你手上之后才能品出优劣,甚至有些指标,需要两块放在一起对比,才能看出来(所以我对那些敢在实体店铺货、并且能摆出样品让顾客试手的品牌,会多一些好感)。

本人由于工作关系,曾经游荡过京城很多手机营业厅(移动、联通、迪信通之类),也参加过 N 多网络品牌的试用,经老衲「染指」的品牌,已经屈指不可数了。下面简单评价一下 x 印象比较深的几个品牌:

先把在厚度上不虚标的,也就是它标的厚度确切等于玻璃厚度的(允许微小误差):

(注,排名无先后顺序,纯粹想到谁说谁)

Benks(邦克仕)该领域做的很大,产品线丰富,要啥有啥,质量把控严格,在网上平台和实体营销都有很大名气,缺点是价格较高(同样 40 元,别人家能买 AGC,这里只能买国产玻璃)、仿冒品最多(上百家加盟店、专营店,难以判断),而官方直营店埋没在众多代理商里面几乎找不到……代理商众多,实体店售价高于网店。

Nillkin(耐尔金)成熟商家,产品线丰富,基本就是规模缩小了的邦克仕,有一定数量的代理商,以 AGC 玻璃为主,亦有实体经营,很多苹果专卖店、迪信通手机卖场均可以见其踪影。缺点也是价格较高,代理商较杂,实体店售价高于网店。

MICIMI(米西米)实体店新开的网络分店,以 AGC 玻璃为主,兼肖特,质量与性价比都不错,由于网上只有直营店所以售后也还可以,缺点适配型号太少,供货量也有限,实体店有众多代理,北京移动 / 联通营业厅可见其踪影,价格高于网店。(这似乎是通病)

MOMAX(摩米士)新兴网店,质量好,性价比尚可,产品线尚可,中规中矩,缺点也是中规中矩,没啥特别的优点……

TORRAS(图拉斯)以国产中端玻璃为主,0.2mm 的性价比尚可,毕竟价格要低于进口玻璃,0.3mm 略坑,比起上述品牌来没有什么优势。算是主打中低端吧。

Remax(睿量)同上,以牺牲玻璃材质换取低价低厚度,也是一种选择

FEELYMOS(非尼膜属)以康宁玻璃为主,质量不错,缺点是宣传过于花哨,由于是有代表性的康宁材质,所以提上来单说

至于其他品牌,有些我不了解,不敢妄评,有些有较为严重的虚标,具体品牌就不列举了,0.3 的居然敢标 0.1,更有甚者会用国产普通玻璃来号称 AGC、康宁等特种玻璃,虽然这些品牌中,有的质量尚佳,有的性价比也尚可,但你根本不知道你会买到什么规格的产品,对于消费体验而言,实在有些恼火,愿意尝试的,可以一赌运气……

最近有很多评论问推荐 iPhone 6 的贴膜,在这里我统一给个建议:

品牌是次要的,首先要注意的是这一点:

iPhone 6/ 6Plus 的手机正面面板是弧形的(诺记 Lumia 的很多型号、三星 S3、Note2、LGG2 等机型也有如此弧面,只是程度不同),任何钢化玻璃膜都无法贴满整个面板,都会在周围留下一圈空隙,如果贴满的话,四周一圈就会悬起来,丑、容易磕碎、容易进灰,现在 iPhone 6 已经出来有一段时间了,相信各个厂家都改进了几次工艺,能拿到的最新的货应该已经是大到不能再大了,一般是左右刚好覆盖屏幕显示部分。

最近 Benks 家推出了一种 iPhone 6 的「全覆盖」贴膜,试用过两次,其实就是把四周悬空的部分涂上颜色而已(黑或白,适配手机),悬空的一圈看不出来了,但其带来的易碎、易进灰等缺点仍然存在。第二次似乎是改进了版本,但也只是把四周糊上厚厚的胶,进灰问题没有了,易碎改善了一点点,但仍然是硌手,将 iPhone 6 的圆润弧边优点破坏的淋漓尽致……

(左为常规版本,右为染色全覆盖版本,现阶段并非很好的解决方案)

而 MICIMI 家据说正在开发一种全透明的全覆盖版本,目前还没有见到实物,不知道是什么效果,但我感觉,如果不能将膜本身也弯成弧形的话,效果可能也不会很完美。

至少目前而言,如果为 iPhone 6 或 6 Plus 配置玻璃膜的话,最好还是选择小一圈的常规版本,目前的全覆盖版本体验比常规版本要差,希望以后会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O2O创业者如何破解“C轮死”?

{
  "author": "柴新贵",
  "date": "2015-03-31",
  "links":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jY0MDExNA==&mid=206200150&idx=1&sn=3ef65ca48298fba33055ede142ac0ff7&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pass_ticket=H76cEeVcnT73frIaVZYnquTaz7f71iKFpMaR%2BnBoAQJXm0NM3RfTxV6Y9NwTDu6b#rd"]
}
据了解,2014年拿到A轮融资的公司有八百多家,拿到B轮融资的有两百多家,这一千多家企业中会有很大一个比例需要在2015年去拿C轮。

参照2014年完成C轮融资的只有82家之先例,假设2015年还只有不到100家拿到C轮,这意味着90%的创业者可能需要直面“C轮死”的可能。此话绝非危言耸听。

一般来说,PE&VC的投资逻辑是A轮看人缘B轮看数据C轮看上市。具体来说是:

1、天使轮融资:人缘好+适度随意

在**,大多数天使投资人都只投熟人。在创业的天使期甚至种子期,无数字可看,甚至无产品可看,投资人能考量的,就只有创始人的能力、人品和从业背景。

一般来说,好人缘好口碑的创始人开展创业就能拿到天使投资人的钱。

2、A轮融资:依靠行规+部分数据

拿到天使投资人的钱后,创业公司一般就能做出一个产品并取得一小部分的用户,对整个的商业模式有了一个初步的验证。产品到底好不好?模式到底能否可持续?

这时候的创业者心中对这两个问题都有了一个大概的答案。当商业模式已经初步被验证成功,创业者就可以考虑寻找A轮融资。A轮融资是依靠行规和部分运营数据来判断估值。

3、B轮融资:模式验证+市场数据

在B轮融资,或者后续融资的过程中,投资人往往更理性。因此,一个项目要想获得B轮融资,则需要拿出一点“真本事”。项目虽然不保证实现了盈利,但是创始人也需要说明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或者拿出一定批量的产品。

产品是拥有潜在用户群体的,模式已经在小范围内被验证是可行的,这样才能说服风险投资人对项目进行后续投资。

在B轮融资的时候,投资人还是要问创业者要真实客观的数据,包括产量、销量、成本、潜在用户数量等等,根据数据确定投资的金额。

4、上市前融资:同行比较+市场空间

在B轮融资之后,企业或许还会进行C轮乃至D轮融资,不过此时企业以及投资人更多考虑的可能是上市。所以,B轮之后的融资,投资人必然会将上市作为投资金额数量的参考。

上市前的融资,风险投资人一般会考虑这样几个指标:

一是同类公司。与投资项目模式相同,或者同处一个行业,乃至产品相似的公司。举例来说,近期哈哈拼车获得红彬资本千万美元的投资,在A轮投资的创新工场继续跟投,投资金额就参考了之前阿里和腾讯投资的快的打车以及滴滴打车。

二是市场空间。在投融界看来,项目想要成功上市,一般都会占据细分市场超过4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否达到这一市场份额?实现这一份额还需要多少成本?未来还有哪些增长的空间?这些因素也会成为投资人在上市前投资资金多少的参考。

三是股权比例。企业上市之后,投资人占据多少股权比例,不同的股权比例,投资人出资的额度也会不同。

除此之外,由于对上市前的企业进行投资,投资机构的专业程度会大大增强,所以可能还会参考产品用户体验、用户数量、企业风险等等具体化运营指标。

支招:O2O创业者如何闯过B轮C轮融资关

一轮1到200万美元的种子投资帮助创业公司建立起了运作模式,一轮500到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又使创业公司有能力完成研发和发布,那么接下来怎样才能完成成功的B轮C轮融资,希望以下策略可以帮到创业者们。

1、快速在细分领域先做精做透再做大做强

O2O项目讲究的是“唯快不破”,速度胜过一切,必须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与细分领域的品牌知名度,进而去融钱聚人整合资源,持续打造品牌势能。如果没能利用好这个时间窗口,那么很可能就会被巨头盯上,后果很可能这个市场你就出局了。

比如,汽车行业O2O创业者,应围绕“学车-租车-代驾-买车-车险-车贷-用车-洗车-修车-加油-停车-卖车”等汽车生活在商业模式上的进行创新与重构。

2、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并满足用户预期

O2O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户体验。用户体验首先表现在响应时间和速度上,后端系统尤为重要,每天数以百万甚至千万的数据匹配处理,没有一套强大的系统很难完成处理。

对于涉及到线下体验服务的项目,到线下发生体验的时候,线下一定要有良好的体验。其次是对于客户预期的满足,如果低于预期的话,实际上很难形成粉丝的增量,如获得用户好评则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带动更多的粉丝参与。好评来自于线下的力推活动能否有效的解决对活动的预期。

围绕提升用户体验并满足用户预期这一目标,O2O企业应着力于建立标准的服务质量标准和指标体系,规范与指导线下商户交付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服务,进而在行业内形成竞争壁垒,形成品牌效应,赢得消费者信赖与信心。

此外,还要和线下商户签订质量服务承诺书的形式,对线下商户的产品、服务质量指标进行正式约定等,为消费者在选取线下商户时提供参考。同时,建立服务质量审计机制,通过对不合格商户进行整改或“关停”处理,确保O2O平台的产品、服务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消除了消费者顾虑。

3、把控现金流与资金使用效率

从天使到PE,越往后,每轮的选择越少。因此,把控现金流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运营。如何有效规划和监督企业现金流流动,度量企业每笔运营资金的支出效率及收益,是O2O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落脚点。

资金使用的效率要做到每一分钱都花到最需要的地方。例如,每一笔广告宣传费用的支出会带来多大的访问量的增加,每个消费者的平均获得成本是多少,哪个促销渠道是效率最高的等,这些都需要考虑周到。

老彭有话说:关于“C轮死”的原因,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的问题,但更多还是创业者自己本身的问题。做强做大还要做快,盈利途径清晰。

为什么出现“C轮死”?

整理 | 彭成京

1、资本推波助澜。早期在投资中获利的投资机构及已经上市的企业高管纷纷投身创业投资市场,使得天使和VC基金在2014年募资异常容易。B轮以后的项目则越来越贵,“创业公司还没大到不可倒,已经贵到没法聊”,大量资本纷纷流向早期战场,使B轮后融资紧张。

2、估值一旦超出一亿美元,便已超出大多数VC的舒适射程。一亿美元以上的估值会让很多VC感觉到投资升值的天花板在快速逼近。而在很多新兴领域,这个阶段的融资企业大多尚未形成可证明的商业模式或者足够清晰的领先格局,因此很难真正进入多数PE的舒适射程。

3、创业项目当下所在的本源市场不够大。所谓本源市场,指的是你今天正在聚焦并试图重塑的细分行业市场,而不是理论上你未来做大了成了平台后可以延展到的所有相关或相邻领域之和。如果你今天要想拿到3到10亿美元的估值,投资人至少需要能看到你有机会在三、四年后长成一家30亿到1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

4、切入点错误。以现在很热的O2O为例,在房产市场,你可以从买房入手也可以从租房入手;在家庭服务市场,你可以从洗衣入手也可以从家政入手还可以从社区电商入手;在汽车后市场,你可以从洗车入手也可以从维修入手还可以从二手车交易入手。无论市场有多大,如果别人的切入点比你的好,那你就需要警惕了。

5、在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明显的市场中,如果你在融C轮的时候不是市场第一或者第二且与它们差距较大,需要当心。

6、以上第3-5条都占据,C轮死不远了。

月薪3000与月薪30000的文案区别!

{
  "author": "要有态度",
  "date": "2014-10-22",
  "links": ["http://app.paidai.com/dsdy/topic-1-302411.html"]
}

小米丶凡客丶雕爷牛腩丶皇太极煎饼,无数打着“互联网思维”的小公司0成本营销,逆袭大品牌,其“互联网味”的文案功不可没。

那么如何写一个互联网思维的文案呢?

1,分解产品属性
分解产品属性

互联网初创公司无不把产品分割成一个个独立属性。小米先是给我们普及了CPU丶GPU等,到了小米4,竟然开始给我们普及材料学知识—“小米4,奥体304不锈钢,8次CNC冲压成型”。

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
就连跟雷军取经的凡客陈年也不甘示弱,在衬衫的发布会上普及化学知识—如何让衬衫不皱,在纤维素大分子间增加横向共价交联。

(没错,下面不是化学老师的PPT,而是陈年产品发布会的PPT)

陈年产品发布会的PPT
为什么互联网文案需要分解产品属性?

因为这有助于它们弥补和大品牌的劣势。

消费者选购产品时有两种模式—低认知模式(不花什么精力去思考)和高认知模式(花费很多精力去了解和思考)。

大部分时候,消费者处于“低认知模式”,他们懒得详细了解并比较产品,更多的是简单地通过与产品本身无关的外部因素来判断—“这个大品牌,不会坑我,就买这个!”“这个德国产的,质量肯定比国产好,就买这个!”

在这种情况下,小品牌是打不过大品牌的,因为消费者直接通过“品牌”来推测产品质量,而不是详细比较产品本身。

怎么办呢?

应该把消费者变到“高认知模式”,让他们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比较产品本身,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品牌和产地来判断。

而“分解产品属性”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让消费者由一个“模糊的大概印象”到“精确地了解”。

所以雷布斯在2011年产品发布会上,就开始巧妙地用这关键一张图来分解产品属性:
小米产品属性

这就是为什么大品牌的广告往往强调一个整体的印象(“再一次,改变一切”“极致设计”等),而小品牌往往会详细地分解产品属性,让消费者进入“高认知模式”。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招聘,假设一个清华的和一个武大的去应聘,HR只有10秒钟来判断要谁,那么武大的毫无机会—10秒钟只能对比“品牌”了;但是如果HR有1小时时间来判断要谁,那么就是胜负未定,看个人能力了。

2,指出利益:从对方出发
指出利益:从对方出发

文案进行“分解产品属性”还不够,你需要把利益点说出来—这样的属性具体可以给对方带来什么。

比如上面的转租房间广告,右边的说出了具体的“利益”,显得更加吸引人。

无数销售员败在了这一步,他们详细地介绍了产品,但是顾客抱怨说:“你说的这些特点都不错,可是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

无数的应聘者也败在了这一点,他们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经历,但是HR抱怨说:“你的社团丶实习经历都不错,可是对我们公司具体有什么用?”

如果想写出**好文案,你需要转变思维—不是“向对方描述一个产品”,而是“告诉对方这个产品对他有什么用!”

3,定位到使用情景
定位到使用情景

当被要求描述一款产品,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

“这一个XX”(定位到产品属性)

有些人还会想到—“这是一款专门为XX人群设计的产品!”(定位到人群)

其实还有第三种—“这是一款可以帮你做XX的产品”。(定位到使用情景)

实际上,针对互联网产品的特点(品类复杂丶人群分散),你应该更多地把产品定位到使用情景—用户需要用我的产品完成什么任务?

比如如果我描述“这是一款智能无线路由器!”(产品类别),你可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但是如果我说“你可以在上班时用手机控制家里路由器自动下片”(使用情境),你可能就会心动。

所以,最重要的并不是“我是谁”,而是“我的消费者用我来做什么?”

4丶找到正确的竞争对手
找到正确的竞争对手

消费者总是喜欢拿不同的产品进行比较,因此写文案时,需要明确:我想让消费者拿我的产品跟什么对比?我的竞争对手到底是谁?

比如上图中,我假想的上述两种加多宝凉茶的文案,前一种是跟预防上火的中药比,虽然更加突出了“防上火”功能,但是人觉得“是药三分毒”,可能不敢喝;后者跟饮料比,增加了“防上火”功能,给人感觉“不再为喝不健康饮料而有负罪感”了。

无数的行业创新产品都涉及了这样的竞争对手比较:

在线教育的竞争对手其实并不是线下培训,因为对那些肯花这么多时间和金钱参加培训的人来说,在线教育显然满足不了其对质量的要求;它的竞争对手其实是书籍丶是网络论坛,因为它的客户是因为没钱没时间而无法参加培训,以至于不得不看书自学的人。

太阳能的竞争对手最初并不是火电,因为对于性能稳定的火电来说,太阳能太不靠谱了;它的竞争对手是“没有电”—太阳能最初在美国失败,但是却在非洲首先商业化,对美国人来说,太阳能太不稳定了,但对没有电网的一些非洲国家来说,自建太阳能发电器总比没有电用要好。

凡客抗皱衬衫的竞争对手其实并不是价值几千块的商务衬衫(像它宣传的那样),因为肯用这些商务衬衫的人瞧不起凡客;它更可能的竞争对手是T恤和POLO,因为它的消费者是那些因为害怕挤地铁把衬衫挤皱而不得不穿T恤的人。

第一代iPhone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诺基亚手机,因为比起诺基亚手机,它续航不行丶通话质量不行;它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华尔街日报丶游戏机丶视频播放器。在当时的主流观点下,作为一款手机,它有无数缺点;但比起其他视频播放器丶报纸等,它却好多了,还有打电话功能。

所以,构思好文案丶好宣传,先找到你产品真正的竞争对手。

5丶视觉感
视觉感

你的文案必须写的让读者看到后就能联想到具体的形象,比如上图文案,如果只说“夜拍能力强”,很多人没有直观的感觉;但是如果说“可以拍星星”,就立马让人回忆起了“看到璀璨星空想拍但拍不成”的感觉。

优秀的文案看到后能让人联想到具体的情景或者回忆,但是太多文案写的抽象丶模糊丶复杂丶假大空,让人不知所云:

教育课程广告: “我们追求卓越,创造精品,帮你与时俱进,共创未来!”

mp3广告:“纤细灵动,有容乃大!”

芝麻糊广告:“传承制造经典!”

男生求婚:“我们一定会幸福生活,白头到老!”

政治演讲:“我希望追求平等,减少种族歧视!”

面试者:“我有责任感丶使命感丶一丝不苟丶吃苦耐劳!”

如果同样的意思,加入“视觉感”的描述,效果就显着不同:

教育课程广告: “我们追求卓越,创造精品,帮你与时俱进,共创未来!”

“我们提供最新的知识,以帮你应对变化的世界。”

mp3广告: “纤细灵动,有容乃大!”

“把1000首歌装到口袋里!”(来自乔布斯)

芝麻糊广告:“传承制造经典!”

“小时候妈妈的味道”

男生求婚:“我们一定会幸福生活,白头到老!”

“我想在我们老的时候,仍然能牵手在夕阳的余晖下漫步海滩。

政治演讲:“我希望追求平等,减少种族歧视!”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来自马丁路德金)

面试者:“我有责任感丶使命感丶一丝不苟丶吃苦耐劳!”

“我为了1%的细节通宵达旦,在让我满意之前决不放弃最后一点改进。”

为什么视觉感这么重要?

因为形象化的想象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人天生不喜欢抽象的东西。所以古代几乎所有的抽象理念都被形象化—因为“正义慈悲”太抽象,所以直接创造一个形象化人格化的神出来;因为下雨过程太抽象,所以虚构出“雷公电母”。

心理学中有“鲜活性效应”,是指我们更加容易受一个事件的鲜活性(是否有视觉感)影响,而不是这个事件本身的意义。

当年伊拉克战争时,美国记者不停地报道“数千美国人死亡”,但是少有美国人动容;但是一旦报道某个家庭妻子失去了丈夫的故事,整个国家反战的情绪就起来了。这不是因为一个丈夫的生命比几千人生命重要,而是因为这样的故事显得“更加鲜活”。

所以,写文案,一定要有“视觉感”,否则别人看了不知道你到底在说些什么。

6丶附着力—建立联系
附着力—建立联系

作为小公司,你可能会发布全新的创新产品。但是人们不喜欢陌生,从而经常不买账。这时候你就应该为文案建立“附着力”—将信息附在一个大家熟知的物品上。

比如上图,假设你完全不了解电视机顶盒,它宣传“自由遥控”,你可能没什么概念;但是如果说“让电视1秒变电脑”,你就明白了—原来是可以像电脑一样自由操控电视啊!

你很想让自己的产品文案流行起来,但是一个让人陌生的东西是难以流行的。为了让全新的产品或者概念流行,你需要把它同一个大家熟知的东西联系起来。比如:

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时,并没有直接推出iPhone讲解功能,而是说要发布3个产品—1个电话丶1个大屏幕iPod丶1个上网设备,这3个产品都是大家熟悉的。然后乔布斯才说,实际上我们只发布一个产品,它具备上面3个产品的功能,那就是—iPhone。
iPhone

为了让陌生的新兴球星火爆起来,媒体往往给他们起一个外号—“智力C罗桑切斯”“德国梅西马林”。这是为了把陌生小将同知名球星联系起来,让大众更容易理解。

同理,你知道为什么有**科技圈的“雷布斯”了吧?

为什么“附着力”这么重要?

这是因为人的记忆模式。

人的大脑记忆就像高坡上的一条条河流,新记忆就像一滴水,这滴水如果滴到土地上,就会立刻蒸发;如果能够滴到河流里,就能融为一体,到达大海。同样,如果新知识无法同旧知识建立联系,人很快就会忘记它;如果和旧有的熟悉的东西建立了联系,人就容易记住它。

所以,你需要提高文案的“附着力”,让它和旧有的东西联系起来—甚至就连电话发明者贝尔当年申请的电话专利,名字都叫“一种新型电报改良技术”。

7丶提供“导火索”
提供“导火索”

文案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别人的行为,如果仅仅让别人“心动”,但是没有付出最后的“行动”,可能让文案功亏一篑。最好的办法就是提供一个显着的“导火索”,让别人想都不用想就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做。

比如上图,假设这是在微信主页发的文章,为了让你关注该微信主页,肯定是右边的文案更有效—它让你想都不想就知道现在怎么做。(说到公众号,插个广告,微信公众号:"商业解剖"上还有大量的关于商业方面的精品文章,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下)

无数现象证明了这一点:

之前美国某大学设计了破伤风疫苗宣传手册,但是问题是每年不论如何提高手册的警示力—使用患病者的恐怖图片,都难以让学生们去打疫苗。最后问题解决了,在手册附了一张校医院地图以及疫苗时间—原来学生们只不过是懒得去网站查地图和时间而已。

心理学家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透明玻璃门的冰箱内放满食物,很多人去偷食物;但是给这个冰箱上个锁,在把锁的钥匙放在锁旁边,结果几乎没有人去偷食物了。因为偷食物这件事由“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怎么做”变成了“需要想想才知道怎么做”,就显着降低了别人做这件事的欲望。

所以,永远不要低估“伸手党”的“懒惰程度”,必要时在文案中明确告诉别人:现在你应该怎么做。

我为什么选择明珠----献给和我一样纠结于学区房选择的爸爸妈妈们

http://www.libaclub.com/t_113_8905948_1.htm

一直都以为孩子还小,所以从来不关心小孩上学的事情。突然有一天逛论坛,发现小学和小学之间的差距居然会这么大。同时还发现,小学还分民办和公办,而热门公办小学的入学,居然还有户口年限要求,有的居然要3年以上。也就是说,在幼儿园之前,你就要确定学区房了。

突然之间,发现宝宝还没有上托班,就要考虑学区房的事情了。于是狂刷各大育儿论坛,终于弄清楚了上海小孩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升学过程的来龙去脉,在此与还处于朦胧阶段的爸爸妈妈们分享。

首先你要确定是要走体制内路线还是体制外路线。体制内,就是参加国内高考,体制外,就是出国读本科或者高中。

现在出国的的学生很多,特别是家庭条件好,又不想让孩子太辛苦读书的,花一百多万到国外镀一下金,绝大部分回到国内只能找3000-5000元工资的收入。如果去美国读本科,不能上前15名的学校,出来后就业还不如北大清华。如果不能进前30名的,出来后毕业还不如复旦交大。想进美国前15名的,难度比进北大清华还大,想进美国前30名的,难度也高于复旦交大。

如果确定是体制内的,那么就必须以高考最为一切行动的指挥棒。所以以下分析从高考倒推进行。

大家都知道上海的四大高中: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到底这四大在上海牛逼到什么程度?以北大清华在上海的招生为例,每年北大清华在上海的招生人数在200名左右,其中上海中学70多名,华二60名左右,复旦附中20名左右,交大附中10名左右。也就是说四大要占85%左右。(就成绩来说,七宝已经超过交大附中,但交大附中预录交大有优势)。去复旦附中和交大附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奔复旦和交大去的,因为复旦预录复旦附中人数比较多,交大预录取交大附中人数比较多。

上海中学的生源来自哪里?
上海中学的生源主要来自其嫡系部队张宝华:小儿子张江集团中学,二儿子上宝中学,大儿子华育中学(上中系3大初中)。
上海中学10个班级,每个班级40人,每年招生400人左右。以今年为例,今年上中的预录取人数在235人左右(不包括裸考),其中华育121人,上宝33人,张江24人,三校合计178人,占235人总数的76%左右。也就是说,上中的生源四分之三左右来自其嫡系初中。

相比之下,华二的生源来源比较分散复杂,基本在全市范围内抢生源,主要原因是其嫡系的两个初中位置太偏,生源不是很理想。今年华二预录取的主要的生源有:复旦兰生27人,华二初级22人,张江集团19人,市北中学17人,进华15人,新华初13人。

其他高中就不仔细分析了,网上有数据的,大家自己去查。

说完高中说初中

上海市的顶级初中,基本是民办的天下。公办的的只有上外120和市北理科。上海的名校初中有:上外120,华育,复旦兰生,市北理科,接下来是上宝,张江,世外,进华,新华初等,再往后是文莱,市西初,新竹园,延安初,纯志,复旦二附中,华二初,建平实验,建平西,杨波,上中东等。

120就不谈了,直升上外附中,基本以出国为主要目标,其它前5名学校今年预录取情况如下(不含裸考):

华育中学 8个班,320名左右毕业生,预录187人
上中121人、华二7人、复附4人、交附5人、七宝20人、南模21人、延安1人、曹二3人、复兴1人、华二闵行1人、交附嘉定2人、复附浦东1人

复旦兰生 6个班,210名左右毕业生,预录149人
华二27人、复附66人、交附17人、控江19人、七宝3人、建平1人、华二闵行2人、交附嘉定1人、复附浦东2人、进才2人、市实验1人,大同2人、南模2人、曹二1人、复兴3人

上宝中学 8个班 320名左右毕业生,预录104人,
上中33人、华二2人、复附5人、交附3人、七宝37人、南模13人、延安1人、曹二1人、华二闵行5人、复附浦东1人,大同1人、格致2人

市北初级 6个班,240名左右毕业生,预录101人
上中16人、华二17人、复附14人、交附3人、七宝8人、南模1人、延安1人、曹二2人、市北29人、华二闵行5人、复附浦东2人、市实验1人,大同1人、格致1人

张江集团 6个班(其中一个地段班),去掉地段班后有200人左右毕业生,预录93人
上中24人、华二19人、复附5人,交附4人、建平14人、南模2人、曹二3人、控江1人、华二闵行1人、七宝5人、交附嘉定1人、复附浦东2人、进才6人、市实验1人,大同5人

再来看看初中名校的生源

神仙学校上外120的,全市招120名,第一大生源是上外附小,20%左右,第二大是明珠小学15%左右,再往后是世外、福外、逸夫、盛大等(据说条子生占很大比例);

华育一共招320名,其中徐汇区140名,外区180名。第一大生源是明珠小学 50多个,占17%左右,跟在后面的是逸夫,盛大,世外,上外附小,福山外国语小学等。今年明珠A5个班华育的OFFER大约拿到了30多一点,最终去了26个,其它几个弃坑去了120或者其他地方,这个成绩媲美徐汇一流民办。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福山正达第一届毕业生拿到了15个华育的OFFER,成绩喜人。

就全上海来说,全市第一梯队的小学,应该是 世外,上外附小,逸夫,明珠,盛大,七外。第一梯队里面,只有明珠是公办的,其它5个都是民办的。(注:本排名主要根据各小学录取上海主要知名初中的人数/比例,以及4大杯赛的获奖成绩情况。排名方法很多,这个只是排名之一,不喜勿喷)。

就全上海来说,好的小学,基本都是民办的,除了浦东和静安。浦东和静安还是公办小学的天下。

浦东的小学排名:第一梯队明珠,福外,六师附小,福山正达(民办),第二梯队:二中心、海桐、竹园、浦师附小、浦南、进才实验(9年制)、实验东校(9年制)等;

由于距离关系,并且只是想买个小房子挂户口,所以明珠AB和福外总部是我们首先考虑的。

明珠分ABC3个校区,今年招生A区5-6个班,B区4个班,C区5-6个班。其中B区是小班制,据说一个班最多只能装下34人,今年15个班大约500多学生。数学是强项。
福外(公办)有3个校区,今年一共21-22个班,900左右学生。英语是强项。

我们家是女孩子,按照一般的思维,应该选择福外,但经过仔细比较以后,我们选择了明珠B。具体原因如下:

首先是房价

梅园的房价溢价里面包含了初中部分(建平西校)和幼儿园部分(冰厂田,部分小区对口),但对我来说,这个部分没有任何价值。幼儿园对我来说区别不是很大。至于初中,建平西也只能说是个中等档次的初中,并且规模很大,等再过几年,招生人数要超过1000了。进建平西,一定要进阶梯班,也就是要进前20%。前20%可以进重点高中。如果不能进前20%,那么在建平和其他普通初中也没太大区别。那么前20%的主要是哪些人呢?主要两部分,一部分是非地段生,也就是考进去的。另外一部分虽然是地段生,但本来成绩就比较好,如果要择校课也可以考出去的,只是家住在附近,不想折腾,或者因为建西是公办没有学费所以进了建平西的。那种条件不够择校出去的,只能对口统筹进建平西的,没多少可以进前20%的。

所以说,双学区房是个伪命题。爸爸妈妈们要记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都要靠努力来取得。只要你的小孩成绩够好,不对口公办名校,照样可以考进去,不努力成绩不够好,对口进去也是止步中考。

所以,相对于明珠上海第一公办的地位,明珠的学区房价格是明显低估的。

在明珠的AB里面,A区没地方停车,以后开车接送极其不方便,所以最后选了明珠B(明珠B出来的小房子最多,这也为将来对口学生数量扑出来留下了祸根)。

其次是学习效率

知名小学的名校择校率为什么好?除了民办小学生源会好一些以外,主要就是两大法宝:校内超纲教学,校外鸡血培训。
校外鸡血培训,谁都可以,但校内超纲教学,不是那么简单的。在这方面,民办小学就占尽优势,因为考民办进去的,都是有着相近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家庭。所以相同的校内时间,民办学校可以学得更深更难。

如果小孩资质差不多,课外鸡血培训差不多,那么校内的学习效率就成为主要差别了。

在这方面,明珠就比福外有优势。特别是在数学方面,明珠多一门课程:智慧数学,可以理解为低年级是思维课程,中高年级是奥数课程。

福外的英语对我来说有点鸡肋,因为福外是公办小学,所以英语不可能像世外一样拔高很多,如果你拔高太多,马上有人到教育局投诉你。虽然福外有沙龙班,但沙龙班是课后的,要占据课外时间。

所以说,公办学校是无法和民办抗衡的,必须照顾到只愿意快乐教学的家庭,这是公办学校的死穴(说句难听的,如果班上有个弱智,你的教学难度必须适应这个弱智的智商水平)。只有明珠相对是个异类,可能是明珠名声在外,虽然都是地段生,但大部分家长也接受了这个事实,学校里面也形成了这样的学习气氛。另外通过买学区房入明珠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这些家庭都是愿意鸡血的家庭。

所以,明珠是对家庭配合要求较高的学校,类似于民办。如果明珠小孩的父母不能配合学校对小孩进行辅导的话,会跟不上大部队的,这样小孩就比较惨。后面作业难度上去以后,每天回家作业牛蛙只要半小时,普娃1小时,掉队的可能3小时也做不完(因为做得慢,或者不会做)。

有些人不选择明珠,是因为传说中明珠学习太苦,这在我看来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首先,苦不苦,不是学校决定的,是父母决定的,如果不想择校,那么到哪里都不会苦。如果想进好学校,不管哪个学校,校内学的都不够,都要外面补,所以都会苦。
假设考一个知名初中,需要8分的知识。 普通学校课内教了5分,需要外面补3分,明珠课内学了7分,需要外面补1分,你说哪个轻松哪个辛苦?只不过是明珠的学生虽然课内学了7分,但课外补的不是1分,而是3分或者5分,也就是总分要到10分甚至12分。这才是明珠学生苦的原因,也是明珠出成绩的原因。

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可能吗?家长在这个问题上想不清楚的话,那么小孩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一步了。

第三是名校效应

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小孩,一个在知名小学,中等生,一个在普通小学,第一名,那么哪个进知名初中的可能性更大?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知名小学的那个中等生。
上海小升初的一个特点是没有统考,所以各名校挑人,都喜欢偷偷摸摸去好学校挑,一次可以挑好多,那些普通小学的,就只能裸投了。

上外120的分配出来的面单,浦东估计只有明珠和福外的沙龙班有,其他的只能裸投。

华育这样顶级初中的专场神秘考,浦东估计只有明珠有这样的特殊待遇。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区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名校的学区房,使得有些学区的入学人数大大超过招生人数。浦东的重灾区是明珠B和福外本部。这两个地方都是小户型的老公房为主,总价低,大家都买来挂户口,从今年开始入学人数已经扑出来了,差点有人如不了学。所以,买这两个学校的学区房,如果不能满足父母产证和户主,5年一娃,户口满4年(起码3年),将会有很大的风险。明珠A和福外花园校区情况要好很多。虽然福外本部和明珠B今年都是收了(明珠B调剂到A区,福外本部扩招),但从明年开始,政策收紧是可以预期的。

最后给大家的建议是:

1、名校只是一群愿意为孩子投入更多资源的家长集聚地,除了可以给你带来名校效应的敲门砖外,其它的都要考成绩说话(成绩包括校内和校外),不要以为进了名校就可以放手了,相反,进了名校,你需要给孩子更多的辅导,否则就容易掉队。所谓小学靠家长,初中靠老师,高中考自己。

2、择校就是择同学,择相同理念的家长群,择一个学习氛围;

3、如果你初中志在名校,在浦东话,小学最好选择排名前10的;

4、不要只纠结学校排名,距离远近也非常重要,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上下学路上;

5、如果无法选择好的小学,普通小学里面选择那些放学早、作业少的,通过课外时间鸡血来提升自己;最可怕是那些学校很烂,低水平的作业却很多的学校了。

如果让我选,我浦东最喜欢的学校是福山正达,因为正达校内兴趣班很多,有利于小孩的全面发展,但学费也很贵。另外,再过两年,福山正达肯定会非常热门,到时不到10%的录取率,谁也没法保证可以进去,毕竟对一个6岁小孩的判断会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赌不起!


第一次更新

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关注本帖,谢谢大家,在此我只想重申两点:

第一,择校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标准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没必要争来争去的,因为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的。
第二,明珠虽好,但买学区房一定要谨慎,据我所知,接下来几年买明珠B对口的入学的人数将大大超过明珠B的招生能力,所以,如果做不到5年1娃,户口年限满3年或者4年的,买房前要做好被统筹的心里准备。

原文中有措辞不当的地方,请大家谅解,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细细推敲,这个不是论文,只是给大家参考用的。


第二次更新

想不到我的帖子居然变成了一个骂人贴。本来作为一个买了明珠学区房的家里,不太适合再多说什么,免得人家说我站在明珠家长的立场说话。但现在这个情况,我不得不再说几句。这个帖子本来就是一个经验分享帖,只是叙述我选明珠的原因,给大家一个参考。诚然我不喜欢有人

在帖子里骂人,但我更不喜欢帖子里面那些误导人的东西。骂人的话一般人都不大会去看,但一些根本不对的话,看起来好像还有点道理,这样就容误导人了。我希望我帖子里面的所有的观点,都是合乎逻辑的,都是有证据和数据来支撑的,至于结果是否正确,推理是否合理,读者自己会判断。

跟帖里面部分误导人的地方包括:
1、杨浦好初中多,浦东好初中少,所以浦东的学生要到处乱窜;
2、杨浦的小学比浦东的好,明珠如果放到杨浦,也就一般般了;
3、竞赛成绩不重要,杨浦进好初中不需要去竞赛拿奖;
4、去顶级初中人数多,不能表示小学好;
5、关于劝退
6、关于吹牛

现在让我来具体分析一下

1、杨浦好初中多,浦东好初中少,所以浦东的学生要到处乱窜;

首先,如果按顶级初中来说,浦东是只有一个,张江。 但如果是按 淘气小白 的标准来说,浦东的好初中多了去了。
按今年重点高中预录成绩前30名来说,排名如下(红色是杨浦区的,绿色是浦东区的):
第1名:民办华育中学:187人

第2名:民办兰生复旦中学:149人
第3名:民办上宝中学:104人

第4名:市北初级中学:101人
第5名:民办张江集团学校:93人

第6名:民办进华中学:70人

第7名:民办新华初级中学:63人

第8名:文来中学:58人

第9名:市西初级中学:57人

第10名:民办新竹园中学:56人
第11名:延安初级中学:55人

第12名: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54人
第13名: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52人

第15名:建平中学西校:51人

第15名:民办立达中学:51人

第17名:世界外国语中学:46人

第18名:民办扬波中学:44人
第19名:建平实验中学:42人

第20名:民办新复兴初级中学:41人

第21名:上海中学东校:37人
第22名:民办浦东交中初级中学:32人

第23名:民办桃李园实验学校:29人

第24名:西南模范中学:28人

第25名:进才中学北校:28人
第26名:民办迅行中学:27人
第27名: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26人

第27名:进才实验中学:26人

第29名:梅陇中学:25人

第30名:西南位育中学:24人

期中杨浦的一共有4个学校282人预录取,浦东的一共有8个学校365人,期中要注意的是,兰生是全市招生的,外区招生比例占60%,浦东张江外区招生只有
一个班,占20%。

上海市排名前4的中学:上外120,华育,兰生,市北理科,看成是全市的中学,而不是所在区的中学,更加合理一些。

而排在后面的上宝,张江,可以看成是闵行和浦东的学校,因为外区招生比例很低。

所以将兰生的预录取人数去掉60%,张江的预录取人数去掉20%,调整后的预录取人数情况是杨浦3个学校193人,浦东8个学校346人。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杨浦好学校多,浦东好学校少的情况;况且浦东还有一个上海实验学校没有算;

兰生6个班只是有40%是招杨浦区的,而60%的外区里面,有将近20%是浦东考生,而杨浦考张江的,非常少。

全市范围来看,顶级中学里面杨浦学生考张宝华的很少。市北理科全市招生就只有一个班,所有给杨浦的机会也不多。上外120里面,浦东要考取40多个(光明珠+福外就要30多了),肯定比杨浦的多得多了。

所以,从区整体看,考顶级初中的,杨浦并不比浦东有明显优势。

2、杨浦的小学比浦东的好,明珠如果放到杨浦,就不能排第一了;

从小学来看,杨浦更加没法和浦东比。不要说明珠,在杨浦,可以超过浦东的福外和六师附小的小学都没有。
每年录取上外120、华育、兰生、市北理科、上宝、张江六大名校的人数加起来,明珠有100多个。杨浦找不出有一个小学能够达到明珠一半的。明珠每年还有几十个去上海实验学校的还没算。

3、竞赛成绩不重要,杨浦进好初中不需要去竞赛拿奖;


说竞赛。上海的一个特点是小升初没有统考。所以名校如何选择生源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奥数竞赛和英语证书。上海的绝大部分民办初中都看竞赛成绩的,特别是好一点的学校。公办里面,120和市北理科都是看奥数奖项和英语证书的。兰生虽然以小五班成绩为主,但兰生小五班数学考试的难度和4大杯竞赛的难度是相当的,相当于还是奥数竞赛。所以,即使你在杨浦,如果想进名校,竞赛还是很重要,非常重要。

4、去顶级初中人数多,不能表示小学好;

的确,我们现在无法拿到去北青复交的这些人,是从哪些小学毕业的。另外即使有,也只能表明很多年前的情况了,现在行情每年都在变。10年前华育在徐汇还只能排第三。但我们可以相信,上中、华二、复附、交附不是笨蛋,他们知道去哪些初中找合适正确的人,同样,120、华育、兰生、市北理、上宝、张江,他们也不是笨蛋,他们也知道去哪里找正确的人。如果明珠的人以后都没有好成绩,那么120和华育为什么要来明珠招这么多人呢?他们真傻吗?

5、关于劝退

所谓劝退,实际就是建议转学。这样的情况,在所有好学校里面都有可能发生,但都是极个别的。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不是孩子真的有问题,肯定是家长有问题。如果小孩真的已经被大部队甩下很远,已经一个人掉队,追不上大部队了,再硬让小孩在名校里面呆着,就是对小孩的摧残,是对小孩最大的不负责任。正常的父母,根本不需要学校来暗示,自己就应该主动去转学了。转去普通小学,正常情况还可以混个中等生,对建立小孩的自信心有着极大的帮助。据说有明珠落后生转到普通学校后考第一名的。
如果因为这个原因不选择名校,我想应该也是正确的选择,因为父母的智商也就这个水平了。

6、关于吹牛

说句实在话,名校真的不需要吹牛,只需要把数据列出来就够了。
但任何学校都有差生,特别是公办学校。所以所谓的“新竹园说只要明珠出来的我们都要”也许只是某一人随口这么一说(这个人是不是明珠的还不一定),真有人相信的话,我也是替这个人的智商捉急啊。居然还一直有人拿这个来说事,真是人心叵测啊!类似的还有一位福外人说的“班上成绩最后一名的 都

去了新竹园”。你们对新竹园到底什么仇什么恨,要这样黑它?

所以,在看贴的时候,相信大家都会有自己分析判断。

论坛欢迎不同的论点,但请用数据和证据来说话,否则到最后就变成毫无意义的争论。

写完了想想,觉得自己好傻。别人也就是随便张口说说,我自己却要花几个小时查数据来论证。本来只是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自己有没什么好处可以拿的。只是既然发了这个帖子,就要负责。但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做了。就算是后面有人在这个帖子里面拉屎,我也不管了。

支付宝公司的架构与技术

{
  "author": "图解金融",
  "date": "2015-03-28",
  "links":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zg3MjExNQ==&mid=211772627&idx=1&sn=07d724e2d757c162fdc813682268175a&scene=1&pass_ticket=H76cEeVcnT73frIaVZYnquTaz7f71iKFpMaR%2BnBoAQJXm0NM3RfTxV6Y9NwTDu6b#rd"]
}

系统架构概况:
系统架构概况
典型处理默认:
典型处理默认
资金处理平台:
资金处理平台
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
支付清算:
支付清算
核算中心:
核算中心
交易:
交易
柔性事务:
柔性事务:业务活动
柔性事务:业务活动举例
柔性事务:TCC服务事务协调模式
数据分布:交易数据拆分
数据缓存
支付宝技术产品线

万世不移的财富 #120

万世不移的财富 #120

哪一种财富,才是万世不移的财富?

一)子孙

如果哪一天我不再视事。传承交到了子孙手里。那我对他们的期望值是-2%。
理财收益,一年后100元变成98元。

这样的话,大概经过34年,也就是一代人多一点的样子,财富会削减到50%一半的样子。
经过了一百年,财富会缩减到百分之十。A9变成A8,A8变成A7。呃,好歹还算是个富家翁。

或许有人会哈哈大笑,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说你这和“主流”理财学界完全不符贴啊。
目前的鸡汤大力丸专家,一般都是介绍“12%回报”。每个月定期投数千上万,穷小子最终都能积累成百万富翁。
甚至狗血一点,还有人做Chart是 20%回报的。迷魂汤说只要跟着理财大师尾骥,路人甲也能跻足上流社会。

本篇是回报率的第三篇。在前二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回报率的二个重要特性:
1)真实的回报率是负数。利息从未增值
2)越是有钱,回报率越低。

重塑三观,才是你区别于路人甲的重要步骤。

二)败家子的速度

败家子有多快。一般我们认为,20年之内可以将一份家当败光。

首先,我们推荐一篇文章《一位70后的感慨:下半辈子我会陷入贫困吗?》[1]。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文章看到最后,作者居然是liubeiwozhu,简直膜拜。他写的《一位史前暴君的笔记》[2]是天涯第一流的小说。后来居然无耻的烂尾了。丫的我们手提板砖觅了好几年,总算可以砸出去了。

在**,我们看到了太多的例子。80年代的万元户,早已烟消云散。不仅仅是云散,而是散了又散了又散,都不知道洗过多少轮了。
“92南巡”,下海的大批企业家,到今天也洗得差不多了。
哪怕2000年时的风流人物,现在也没剩几个。如果没买房子,至今天就是个一千多万定存的寓公。

为什么呢,因为“回报率”是一个严格的负数。很大的负数。
按照一般的估计,无风险利率5%,通胀率14%,财富每年缩水-9%。

以二十年论,一共缩水到-9%^20=15%
以前的百分之十五。社会层次自然大大降低。

这还是子孙们比较勤恳老实本分,不赌不玩不折腾的情况下。
如果你要象欧美的那些Upper Class一样生活,上流社会一般的规矩是“每年开销最好不要超过总资产的4%”

如果你按照4%的速度花钱,则缩水的速度还要更快,每年递减-13%
二十年后,你的财富还剩下-13%^20=6%
这也就是1973年之后,美国的老派贵族纷纷消亡。“名媛”们都活不下去的原因。新贵取代了世家贵族。

**人常有一句古话,“富不过三代”。
富为什么不能过三代。你以为大家族的公子们,个个都是纨绔子弟,个个都是吃喝嫖赌么。
这也太小瞧贵族教育了。如此反智思维,实在污辱了簪缨世家的门风。

真正的原因,是因为通货膨胀的洗劫。
如果你生活在一个每年财富自然缩水-10%的时代里。那你是很难保有自己的财富的。尤其是当你规模很大。个人工资所得远远不抵资产损耗。
小白领也有这个问题。小白领存钱的“玻璃天花板”大约是年薪的10倍。PE=10。

一个家族由富豪到富裕,富裕到小康,再到平庸。主要是通货膨胀的不断侵蚀。
就我们所见,没有一个A9家族是纯粹靠吃喝玩乐能把家产花光的。

三)虚拟征税

除了通货膨胀的洗劫,富家子弟还面临一个更不合理的局面。即是“虚拟征税”。

“资本利得税”可能是全世界最不合理的税种。
譬如你一套房子,由100W涨到了300W。
房子还是这个房子。房子本身没有变化,或许还更破旧了一点。
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房子涨价了呢。是通货膨胀,滥发纸币。门口的云吞面由10元/碗,涨到了30元/碗。

仔细算算,房子还是价值一万碗云吞面。
可是在政府的会计报表上,他并不是这样计算的。如果现在你按300W把房子卖掉,政府就会算你“增值+赢利”。
然后你就要交赢利部分的个人所得税。有时候甚至还有惩罚性的累进税。

这导致了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政府其实是针对这“虚拟”的收入进行征税。
而如果你老老实实交税的话,你的财富就切实减少了。
由一万碗云吞面,变成了六千碗。

综合以上各项因素,富人非常非常难以保留自己的财富。富者恒贫,越往上阻力越大。

四)末业和主业

财富传承的另一个话题,是末业与主业。
司马迁说:“以末敛之,以本守之”。那么,什么是主业与末业呢。

在投资这个市场中,我们主要看“正和游戏”“零和游戏”“负和游戏”。
市场上,有很多负和游戏。但大家也一样玩得兴高采烈。
譬如说,最典型的期货市场,彩票市场。
股票其实也算负和。

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些市场中,将千千万万人的钱财聚集在了一起。并产生一个中大奖的幸运儿。
对于那些千奇百怪,各有活法的人们赚到了钱以后,他们该如何理财呢。

如果你想做长期的基业,想将财富维持到自己的退休余生,想将财富留给你的子孙。
那么,无论你如何掘到第一桶金。你不会持续地把资金留在高风险市场。

你会精心地选择“正和”市场。并挑一个整体回报率最高的市场。将钱放在里面,然后安安心心地去退休。

你可以在高拼搏的赌场里,刀口舔血赚到金币。但是任何人,都不会希望一辈子刀口舔血。
这其中的道理,我们在很久很久之前一篇文章《股市、楼市,财富储藏与黄雀》[3]中写到了。整篇文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一句话;
  “兄弟们,冲啊,到股市捞钱去”  
  “股市里赚钱了,赚了钱怎么办”  
  “买房子啊“

五)万世不移之财富

好了,扯了这么久,让我们来说说,什么才是万世不移之财富。

1)储蓄,回报率在5%左右。跑输通胀
2)国债,回报率在5%左右。
3)期货,负和游戏
4)股票,负和游戏。参见《股市骗局(二)----- 回报率 #2420》
5)基金,跑输股票
6)混合投资

混合投资是指“股票基金债券,国内/海外”分散投资。这也是目前理财界主流推崇的全球配置概念。
但问题是,混合投资的真实效果,非常非常地差。
全球投资的另一个代名词,则是全球平庸。分散了风险,也分散了收益。你应该精选那些收益最高的市场进行投资,而你刻意放弃了这个优势。
换句话说,你全球投资,则组合的总回报,必然非常非常地低。或许不到3%。

这等于是让你患上慢性病。虽然表面上看病人没什么大恙,但年复一年,必死无疑却是必死不可的。

7)贵金属

贵金属有许多坏消息。譬如科技的进步,使得许多粉尘类的矿藏,也可以得以开发。
原本人们要去挖掘专门的金矿。而现在,全球80%的黄金产量,是在挖铜矿的时候,把粉尘类的金元素吸出来。于是产量大增,成本大跌。

但是,这并不是核心性的致命元素。
致命的是,全人类对于黄金的喜爱。有可能一夜之间“轰然崩塌”。

曾经有一段时间,心照不宣而内行人都清楚的,有一项非常好的投资是“出租车牌照”。
你从未在任何书刊杂志上看到过此类介绍。多军大佬们也绝口不提不会和你说这事。对不对。
因为这是真赚钱的行业。保值,增值,硬通货。而且涨得又很快,租金回报率也很高。

但是,Uber象一场旋风。把这一切都毁了。如果说二年前天津黄牛还扎堆囤积牌照,有一整条长长的产业链,无数人和玩法。
而今天,虽然实质并未侵蚀。但牌照已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黄牛哪怕给出报价,但也不愿意接货。这行业快走到尽头了。
大家都在质疑“以后还有没有出租车牌照”?这一行完了。

扯得远了。贵金属真正的风险,是全球消费者口味的转变。

8)土地和房产

终于说到了正题。在所有资产中,房地产是比较“正和”的游戏。
房产本身,不容易受到通货膨胀侵蚀。而土地完全不受通胀侵蚀。

相比之下,房产更有一个劣势。房产容易折旧。虽然我们不太明说,但折旧真实存在。大概每年1%左右样子。
不折旧的是土地。可惜土地很难买卖。

但是房地产其本身,仍然是存在有风险的。其一个比较重要的危险,是“市场中心”的转移。
大约1500年前,长安和洛阳,是全**的核心。是地价最贵的地方。
哪怕1840年之前,江浙的首位城市,还依然是南京。谁会想到上海的崛起。
哪怕再往前推20年,1990年左右,上海的“地段分布”仍然和现在有很大不同。土地贵贱和今天完全不吻合。

持有土地或者房产,仍然是有风险的。最大的风险是地段的转换,好地段变差地段,六朝古都变成二线城市。人口,科技,商业,贸易,每一项重心的转变,都足以将你碾得粉碎。

所以土地与房产,仍不是万世之基业。

五)应对之策

金钱虽不如权力之暴烈,但却更为持久
------ 英国谚语

当我们的读者,满怀期望,希望你讲出“万世之基业”,可是哗啦啦讲了一通,最后却是各有缺点。
那么,最佳答案是什么。

答案是没有答案。根本不存在优质资产。
君不见,多少王朝落幕。多少沧海桑田。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世间如果真正存在“万世不移之财富”。那么英女王就不会试图要继承王位了。
她应该选择继承财富。日子远远滋润得多。
欧洲那么多王室,也不会穷到平均每个皇帝只剩几亿欧元了。

**古代历朝君王。
如果世间真的存在“永世之财富”。朱洪武的子孙,到今天还在吃皇粮,当贵族。
爱新觉罗,一定是上流社会人数最多一群。
哪怕是当年的王公大臣,只要保有财富,今天长安街得有多少宰相府。住也住不下。

没有的,不可能有人保有财富。社会总的资本“回报率”,是一个负数,而且是一个很大的负数。
唯一能让财富保值增值的,是你的智慧,还有你的勤劳。

也就是说,你活着,通过你来掌舵,可以让财富继续增长。越变越多,每年2N的持续增长。
你挂了,家族的财富增长也就停止了。别相信什么钱生钱的鬼话,能不败就不错了。

我的期望值就是-2%,这样他们一百年后还能剩10%,勉勉强强还算是个缙绅。
哦,说错了。应该是+12%,如果政府不对虚拟收入征税的话。

[email protected],2015年5月15日暮)

[1]《一位70后的感慨:下半辈子我会陷入贫困吗?》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c2NzA2MQ==&mid=204016239&idx=7&sn=07adf7efb8653bc8f91e13930d25fbf1&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2]《一位史前暴君的笔记》http://bbs.tianya.cn/post-no17-10699-1.shtml
[3]《股市、楼市,财富储藏与黄雀》http://bbs.tianya.cn/post-house-19338-1.shtml

情感操控,人际关系中的软暴力

{
  "author": "可盈",
  "date": "2015-03-30",
  "links":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M5MTAyMA==&mid=204972487&idx=1&sn=89476f2568313902cec7936158c1d185&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pass_ticket=H76cEeVcnT73frIaVZYnquTaz7f71iKFpMaR%2BnBoAQJXm0NM3RfTxV6Y9NwTDu6b#rd"]
}

情景1
你因为跟男朋友闹了点小矛盾,就跑去找闺密诉苦,请她帮忙分析一下情况。
"我跟你说……我最近跟那个谁……如何如何……你觉得我该怎么办啊?"
闺密说:"还说你呢!我们家那位最近也不让我省心。昨天就……"如此这般,前因后果的说了半天,不但你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却给她做了半天分析。结果这位闺密貌似也并不在意你提出的意见,只要自己说过就开心了。

情景2
你的女朋友最近闹情绪,你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为什么。直接去问她呢,她却说:"你如果真的关心我,就应该知道我为什么不高兴。你怎么这么自私,不会体贴别人!"就这样拖了一天又一天,你左猜右猜,是不是自己上次请她吃饭的时候点错菜了? 是不是又忘记了重要的纪念日……直到最后她觉得你受的苦够多了, 才最终告诉你,原来那天吃肯德基的时候,你忘了给她买她一向爱吃的烤翅。而你这些天来还以为自己做了什么天大的事情。

情景3
你上班很忙,很累,回家之后不太爱说话。**妈非要跑来跟你说今天楼下的张大妈家里的八卦。你跟**妈说:“妈,我现在真的是很累了……”
**妈却瞪着眼睛说:"你累?!你还有资格说累?不就是上个狗屁班吗?觉得自己了不起啦?我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当初我跟谁说累去?我真是养你个小白眼狼!"


情感操控

8种典型表现

1.环境破坏大王 – “我不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

2.聚光灯爱好者 – “你说你头痛?你知道吗?我有脑癌!”

3.乐于助人者 – “我这么帮你,你要拿什么回报我?”

4.无责任失败者 –“千错万错,不是我的错!”

5.损人高手 – “你看你,怎么那么胖啊!……啊……你生什么气啊,我开玩笑的。”

6.负罪感大师 – “不管你怎么做,你都对不起我……”

7.暗示女王 – “你如果爱我,就明白我的意思。”

8.骗人专家 – “我根本没说过那种话……是你说的!”

1
环境破坏大王
“我不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
不知道你们是否注意过,身边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心情会直接影响到他周边的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都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我老爹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很小的时候,他就教给我一个原则 "充分不愉快"原则,这个原则的本质是:如果我不高兴(如果你惹我不高兴,不管是你有意无意),我都会竭尽全力让你的生活也变得充分不愉快,直到我高兴起来。这个原则,就是情感操控8 个征像之一的"情绪环境掌控 "(emotional climate control )。

比如说,这位破坏大王因为某件事情不高兴,这件事情可能是因你而起,也可能跟你毫无关系,你只是碰巧在他身边而已。他很可能会故意在你面前摔东摔西,可能会冷言冷语,含沙射影的贬低你,可能会吹毛求疵的指责你做的每一件事情。平常你可以在你自己的房间里听听音乐,这个时候,他可能会很生气的让你放低声音,骂你不关心他的死活。你本来很高兴的在跟朋友讲电话,他在旁边故意把电视开得很大声,让你没法讲下去。你放下电话问他,他却会借机骂你一顿,数落你就知道煲电话粥。明明做了他平常喜欢吃的菜,他却抱怨太咸或者太淡,攻击你连一点小事都做不好。

破坏情绪环境的恐怖之处在于,破坏大王们可以让他周围的人小心翼翼的生活在他所布下的感情地雷区。我们会想:"哎呀,我可要小心,不要惹他生气。否则大家都不好过。"或者"希望他不要因为别的什么事情生气哦。要不我可就惨了。" 我们不但会改变自己的正常生活程序去讨好他们,如果知道他们是因为什么生气,更会为了自己的日子好过些,而去替他们解决本来应该由他们自己解决的问题。

比如说,自己本来计划好要出去玩,却因为害怕这位感情操控者发作而作罢。本来想做些自己喜欢吃的菜,却因为感情操控者生气了,所以改变主意做他喜欢吃的菜而讨好他。本来想要看8 台电视剧,但却为了要讨好他,让他赶快高兴起来,而陪他一起看4 台的另外一部你其实并不喜欢的电视剧。

这些看似都是小事,而且也会有人说:"这不是很正常吗?你关心的人不高兴,你做点小事让他高兴不是应该的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为这个感情操控者作了什么,而是因为什么而做。到底是因为你爱他,心甘情愿的为他做,做了心里很高兴。还是说怕他又对自己生气发脾气,而不得不去哄他高兴,做过之后觉得自己很犯贱,或者在他终于开心起来的时候大松一口气?如果你是因为第二个原因,久而久之,你会不断的替他解决问题,被他的情绪左右,不断的担心自己哪里又做错了,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不是在为自己而活着,而是在为这个感情操控者的喜怒哀乐而活着,他的一颦一笑左右你的行为,那个时候你们的关系就不再是健康的感情,而是病态的"依赖"了。

对策
不要被他影响。不要为了照顾他的心情而改变自己的计划。比如说,你今天晚上已经约好要跟朋友出去,他这个时候怒气冲冲的回来。一般来说,情感操控者不会直接要求你改变计划。他会告诉你"去玩!别管我。"之类之类的话。(当然实际上他却用表情啊,动作啊,要求你留下来陪他)。不要,千万不要留下来。按照你原定的计划出去玩。本质上,感情操控者是被训练出来的。他们在跟人相处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运用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效益的处事手法。如果他这次发作成功的让你改变了原先的计划(成功的操控了你),他下次就会变本加厉。不要让他得逞,不要让他破坏你的心情。让他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学会用健康的途径跟你交流他的感情。

2
聚光灯爱好者
“你说你头痛?你知道吗?我有脑癌!”
不管你现在处于何种困境,感情操控者永远比你更惨。当你找到他们寻求帮助和支持的时候,他们会很同情的说:"噢。是吗……我当时/ 现在可比你惨多了……"这样子话题一转,他们又成了谈话的主题,大家同情的对象。感情操控者永远要当主角,他们总是希望聚光灯打在他们身上,他们无论如何都会让自己成为谈话的中心人物。所以,不管你跟他们讲什么,他们最后总会扯到自己身上。最典型的关键词则是:"你那点小伤小痛算什么啊?我可是……如何如何,这般这般,我不也撑下来了吗?"表面是给你鼓劲,表示同情,实际上是想让你同情他的遭遇。

也许有人会说:"劝人嘛,大家当然会用自己的事例……我们又不是职业的心理学医师。"用自己的事例来劝解别人的情况是件好事,对于处于困扰的人来说,他们会知道自己不是唯一一个遇到这种事情的人。但问题在于,你在劝解别人的时候,是以别人的问题为中心,还是以唠叨自己的事情为目的呢?你在引用自己的事例时,是为了证明你比他经历的还多,你的经历比他还惨(最后变成人家安慰你……)。还是为了要让他知道,他所经历的事情并不是那么可怕,他完全有能力撑过去呢?

对策
对这种人,不要给他诉说自己的机会,他开始说他自己,你就要直接说:"我们不是在说你。我是在说我的事情。"这种时候,他一般会有两种反映:1.让你继续说,但是对谈话失去兴趣。2.指责你自我中心,不关心他。无论如何,你在这个问题上是不会占上风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去找他求助。他只关心他自己,你去找他也没用。

3
乐于助人者
“我这么帮你,你要拿什么回报我?”
**人讲究"滴水之恩,报以涌泉",这些 "乐于助人"类型的感情操控者会很乐意的帮你一点小忙,有时甚至会自告奋勇的帮助你,然后希望你从此对他感恩戴德,末齿难忘。 比如你正在找工作,他会很积极的帮你介绍关系,甚至帮你整理简历,在你很感激的说过谢谢之后,他会似有若无的叹气,或者摇头,暗示你,他其实是勉为其难的替你做这些。如果你问他是不是不想帮忙,他会故作惊讶的说,"我当然愿意帮你啊!"让你无话可说,心里却很有负担。在你找到工作之后,他会时不时的提出(当众或者私下里)当初你怎么怎么欠他多大的一个人情,不管你最后找的工作是不是真的和他有关。

乐于助人者在他为别人做的那些"善事"方面,记忆力尤其的好,好像他们脑子里有个小本子,专门纪录某年月日,他做了什么什么来帮你。最关键的是在你们两个有矛盾的时候,他会把这些拿出来作为攻击你的武器,来说明他是多么多么的爱你,当初还帮你找到工作……而你现在找到了好工作,陪他的时间少了是多么忘恩负义,自私自利,你是天下最不知道感恩的人。

我们谁也不是圣人,为别人做了事情,当然会希望得到感谢和回报。世界上也的确有那种你为他做了100,他却连1都不愿意为你做的人。但是,为所爱的人做事,不应该成为你拿来要挟他的手段。如果你发现你的爱人能够历数他给你作过哪些好事,而且一天到晚挂在嘴头上,你就要当心了。

对策
如果他愿意做,那么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让他把自己做的事情,算在你身上。如果他不愿意做,却"勉为其难"的做了,直接告诉他,"不要这样子!"他可能会表现的很受伤,但是几次之后,他就会知道,他在这方面是无法控制你的。在这个问题上,其实女性占多数。我几乎天天都会听到这样的话:"我当初为了他做了那么多……"。你当初为了他做了那么多,是你爱他,你乐意。他没有拿枪逼着你为了他做这些。你现在也不应该用这些事情来逼他做什么。爱情不是交换,你做50%,我做50%,大家谁也不欠谁的。如果你爱他,就为他做,如果不爱他,就走开。

4
无责任失败者
“千错万错,不是我的错!”
"我那天的确说的有点过火,但是都是因为你成心气我!"

"我上次搞砸了是因为单位同事嫉妒我的能力,故意陷害我!"

"你知道我是从什么状况下自己奋斗出来……(拉家史N分钟),你不能要求我一下子就适应这个环境。"

"我对你不信任,私自查看你的信件,完全是因为我的前男/女友背叛我,我从此不再相信任何人……"

"我现在压力这么大,你怎么都不知道支持我一下,就知道跟我吵,挑我的错!你这个人真是太自私了!"

……

千言万语,好说歹说,是你的错,是他父母的错,是他之前失败恋情的错,是社会的错,是国家的错……怎么说都不是他们自己的错。这些完美的"无责任失败者"人生一事无成,但却总有各种各样的借口。在你们交往之初,他就会把自己的"悲惨家史"完完本本的跟你叙述一遍。你可能觉得这个人看上去有点情绪化,很能够激起你的同情心,而且对你很依赖,很信任(把那么令他痛苦的事情都告诉你……),你瞬间觉得,你要拯救他,照顾他的生活。

好了,祝贺你成为他第二个老妈。这种人不会,不懂得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甚至不能指责他做错了事情。因为他会瞬间把他的过错转嫁在别人身上,而最有效的目标就是你。原本是他忘记了你的生日,你向他提出来,他却说;"你怎么就不能体谅我一下呢?我这么辛辛苦苦的赚钱养家,还不是为了你?你一天到晚要这要那,一点都不关心我的心情,还好意思埋怨我忘记了你的生日?……你真是太自私了!"一下子,你就从有理变成没理,而且你还可能真觉得自己小题大做,无理取闹。

每次你指出他作错了什么,他总会想个办法,让你为了他的行为负责。久而久之,你会习惯他的怨天尤人,习惯性的为他负责,习惯性的照顾他度过他的一次次"危机"。跟他在一起,你会觉得筋疲力尽,根本无暇照顾自己的人生和需求。

对策
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落入他的陷阱。如果他忘记了你的生日,却把错误转嫁在你身上,明白跟他说:"你出去挣钱不是为了我,是为了你自己。如果咱们不在一起,你就不工作了?不要什么都说是别人的错。你忘记了我的生日,让我觉得你根本不在乎我。这就是你的不对,你要道歉。"这样说可能会很直接,他可能会恼羞成怒、大发雷霆,但是也不要屈服。

5
损人高手
“你看你,怎么那么胖啊!……啊……你生什么气啊,我开玩笑的。”
有这么一类人,他们长年累月的折损贬低身边的人以抬高自己(貌似男生比较多)。如果别人因为他这种行为而生气,他会很无所谓的说;"你真是不禁逗,我开玩笑的……你不至于吧?"如果别人也损回去,而他又赢不了,他很快会恼羞成怒。他们会当众笑话他的女朋友,"你怎么这么傻啊?" "你今天这身衣服看着跟猪一样。" "你一个大专生懂什么啊……别没事跟那冒傻气了。"如果你生气了,他更会在朋友面前孤立你,让你成为小心眼,不懂幽默的怪僻女人。如果你直接跟他说,他会满不在乎的说,他只是在开玩笑,是你小题大做。末了,还会加一句"你本来就傻嘛……"或者"有本事你也骂回来啊。"

男女朋友之间,有时候会有那种"损友",互相折损,以此为乐,更表示关系密切,说话百无禁忌。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关系存在,那些"开玩笑"的感情操控者有了可乘之机。他们的目的是打击女友的自尊心。一开始只是觉得这个人喜欢开玩笑,说话口无遮拦。但是,人的大脑会无选择的相信它听到的最多的话。如果一个人老是在你身边说你胖,你傻,你不会穿衣服,你配不上他……久而久之,你真的会觉得像自己这样一无是处的人能被他看上,简直是天大的运气。

他会慢慢的从只是开玩笑的伤害你的自尊心,发展到以此干涉你的决定。

事例
一位女性很想做老师,但是需要上一年的课程才能拿到教师执照(加州这边教师需要持有执照)。在她征询男友意见的时候,那位先生说:"我当然支持你了!……但是你那么笨,能力又很一般,做事情有始无终,你能行吗?"她当时没说什么。在那之后,两个人一起出去跟朋友吃饭,她男朋友在众人面前提起她要去考教师执照,并且大笑着说"我说啊……你这个小笨蛋,别人学一年,你恐怕要学10年吧。"然后又紧紧抱着她说,"可我就是爱你这个小白痴啊!"让她心里难受极了,却根本没法生气。

这种情况,对于女方来说,最难受的是基本上得不到支持。如果她们去向朋友诉苦,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朋友会觉得她小题大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想太多,心太重……或者,会建议她骂回去,也去贬低对方。但是,很多人不喜欢平常说话就跟吵架一样,也有不少女生本质上就不想贬低别人。这时候,她们会觉得自己彻底被孤立,本来没做错什么,大家却都觉得她不对。这也是损人高手想要达到的效果。

对策
分手。抱歉,除非你愿意为了对付他而改变自己,还是分手比较好。有时候,男生可能说话不注意,一次两次,可以原谅。但是在你跟他提过多次,说你不喜欢他贬低你,说你觉得他这么说很伤人,在说过之后,他不但不道歉,不改变说话态度,甚至怪你反应过度。那你就没有别的选择了。

上面提到的那位女士,在跟她男友分手之后,成功考到了教师执照,现在已经开始教课了。

6
负罪感大师
“不管你怎么做,你都对不起我……”
我们都会犯错,很多时候是无心,尤其是两个人刚刚开始交往,还不太了解对方,很容易说错话,忘记了什么,伤害到对方。这样的过错,如果诚心道歉弥补之后,两个人都应该放下这个包袱,继续前进。但是有这么一种人,他会小心翼翼的记下你作过的所有的错事,不管你是不是道过歉(尤其是那些你道歉的,因为证明你承认犯错),然后在下一次你们吵架的时候统统拿出来作为攻击你的武器。

事例
一位女士,结婚8年,认识她老公有10年还多。至今还记得她老公刚刚跟她认识的时候爽约的事情。每次他们吵架,她就会把这件事(和其他很多很多事情)拿出来,不管这件事是不是跟吵架的内容有关。他老公已经道歉过,而且后来再也没有爽约。但还是要一次又一次向她道歉,说自己多么多么内疚,伤害了她的感情。

事实上,这位女士前来咨询是因为她老是无法放开老公的过错。她记得自己小的时候,跟哥哥打架,就会把鞋子摆成一排,准备好一只一只砸给哥哥。现在她还是在攒着自己的武器,她老公犯过的错误,她都会记着,然后拿出来一只一只的砸过去。最恐怖的是,她把自己认识老公之前受到的伤害也算到她老公身上。经典说辞是:"你这么做,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如何如何……我妈妈对我如何如何……"她自己也很不快乐,觉得自己生活除了生气就是生气,觉得老公做了那么多对不起她的事情,他这辈子都欠她的。

她记住了这些坏事,不但用来攻击她老公,而且作为自己伤害别人的借口和筹码。在老公质问她为什么要出轨的时候,她振振有词的说,"你对不起我的事多了!你凭什么指责我?……"然后就开始从爽约开始一件一件历数她老公的不对。最后他老公觉得自己对不起她,要对她一辈子负责。(很可怜的男人……)

小组调解的时候,心理辅导师问她,既然这个男人对你这么不好,你为什么不离开他呢?她说:"我这辈子就他了……我离不开他。"这句话虽然听上去很令人惊讶,但却很正常,充分暴露了他们两个相互"依赖"(codependence)的病态关系。他们在一起只有不断的痛苦,除非一方决定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对策
负罪感是很强烈的感情,在我们觉得亏欠别人的时候,很容易答应他们很多无理的要求。很容易被对方控制,作出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却还觉得自己责任所在。学会说"不",在对方用你的过错来要挟你的时候,学会分清哪些是你应该做的,哪些是你想做的,哪些是对方以各种理由强迫你做的。做错了事,在所难免,但是如果你的男/女朋友不断翻旧帐,让你觉得自己对不起对方,让你觉得自己很渺小,很卑微,那就赶快离开这种关系。否则你会越陷越深,最后就和事例中的那位男士一样,无法自拔。

7
暗示女王
“你如果爱我,就明白我的意思。”
的确,我见过很多老夫老妻,两个人相濡以沫几十年,根本不用说就已经明了对方的意思。这样的默契是存在的……在两个人生活几十年之后!!!如果你们两个刚刚开始交往,她就要求你在她自己考虑到之前,了解她的需求,或者在她没有跟你直说的时候,猜到她最爱的甜点,在你没有考虑到或者猜错之后,责怪你不体贴她,不替她着想,根本不爱她……你就要多加小心了……你可能遇到了一位"暗示女王"。

一般来说,喜欢用"暗示"来达到自己目的的多为女生。因为女生性格上总是比较心细,比较感性。她们会注意到男孩子忽略的很多东西。所以,很多时候,她们觉得自己已经那么明显的表示了,就差写张条贴在自己脑门上,但是男生们还是那么迟钝。这些交流上的困难和距离,都是可以理解的。在交往之初,双方都不太确定对方的意思,怕被拒绝,怕太直接,会暧昧一下,或者扔几个暗示,看对方接不接,这些都是正常的行为。我说的"暗示女王"是在你们两个已经确定了关系,或者已经同居,订婚,结婚……她们对自己的需求,仍旧采取"暗示"的方法,从来不直说。甚至在你替她们作完事情,她们却又摆出一副"我又没求着你做"的姿态。

事例
有一位和我一个大学的女生,来参加讨论组,诉说她男朋友对她不关心。她说,自己其实很喜欢一对耳环,希望她男朋友送给她做礼物。于是,她拉着不喜欢逛街的男友去Mall里面,对他说"你看那个耳环好可爱的。"他男朋友本来心不在焉,而且这个女生几乎每件衣服或者牛仔裤都会说"你看那个xxx好可爱!"据她自己说,她男朋友开始还提出要给她买东西,但是:"我想要的是那个耳环嘛!我说其他的东西可爱只是随便说说啊!他这都猜不到!一点都不爱我。"

这还算是比较无害的例子。我知道一对夫妻,男方不断暗示自己要回到学校上课,但是却从来没有直接提出来。只是每次看到学校的广告,或者经过大学,就会很失望的叹气,或者跟他老婆讨论"如果我能选课,会选什么"之类的假想话题。老婆问他是不是想回学校继续进修,他却说"我怎么回的去呢?现在家里也不富裕……你也不工作……"

这种讨论到最后变成他老婆决定出去做销售来支持家里,老公能够回学校上课。老公后来跟他老婆说:"我当初可是没说非要去的……是你一定要我去。还出去找了工作……"好像勉为其难的为了老婆才去上学的。

暗示女王从来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要求。她们不想承当"我也需要这个"的责任。她们害怕别人知道她们也有欲求,她们都是独立不求人的。她们无所求,别人也就没办法掌握她们的"弱点"。她们的一生,都有人把她们需要的东西用托盘托着献给她们。她们觉得自己是公主,全世界的男人都应该了解她们需要的东西,都应该为她们提供这些东西。最后,当你终于搞清楚她们到底想要什么,并提供给她们的时候,她们大概会很高傲的看一眼说,"这还差不多"。

对策
不要接暗示女王留下的暗示。如果她想要那个耳环,让她明明白白的说:"那个耳环我很想要。"她很可能说你不关心她,说你自私,说你不懂得体贴。要让她明白,你很想让她开心,但是你不是读脑专家,她如果不说,你不会知道。良好的交流习惯是要努力培养的,对你的女友表明这一点,如果她无法接受,那么你也实在没必要把你的精力浪费在揣摩她的心思上。

对于女孩子们:如果一个男生很喜欢你,他会努力猜测你喜欢的东西。但不要利用他讨好你的心情去调戏他,他的感情和你的感情一样珍贵。不要像马戏团的驯兽员一样,让你的男朋友跳过那许多火圈最后得到你的爱。不要把你的爱情作为诱惑驴子前进的那根胡萝卜。驴子在吃到萝卜之后就会停止,你到底有多少爱情萝卜可以给他呢?

8
骗人专家
“我根本没说过那种话……是你说的!”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在跟你的伴侣争论的时候,需要拿个小本子记下他说过的话,以免他后来翻脸不认,那你就要小心了……

这话看上去很白痴,大家都会说,如果我男朋友这样子,我早就蹬了他。但事实上真的有这样的人,明明自己说过的话却不认账,明明自己承诺过的事情,却推说是你编造出来的。最后会振振有词的说"那就拿录音出来吧!"

一开始只是小事,比如说,说好5点见面,他6点才到,说"啊,你不是说6点吗?"你肯定自己说的是5点,但是他看着你的样子那么无辜,那么真诚……大概是他听错了,或者是自己不小心说错了吧。骗人专家大多都是记性很好,而且非常有说服力。他会举出很多你根本无法核查的证据来支持他的说法。比如说"你说的绝对是6点!我当时跟小张在一起,还让他帮我记着呢!"或者"要是你跟我说让我买鱼,我能忘了吗?你说说看,我哪年哪月忘了给你买东西?肯定是你没跟我说……你以为你跟我说了,但是你其实没有。"或者"我当时跟你说的是如果买房子,我们家只能出1/4,你怎么记得是一半呢?你去问我爸,我爸记得清清楚楚。"这些听上去都很有理,你也会觉得……哦……可能我真的是记错了……但是,真正的情况是,他十有九成是顺口胡编的理由。这样的经历多了,他就会把这些小事积攒起来以证明,并且让你自己相信自己不但说话不保靠,而且记性也不怎么样。

欺骗是一种危险的,贯穿一个人个性的所有方面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如果一个人在小事上撒谎,他在大事上也不会讲实话。如果他在工作上撒谎,他在私人问题上也满嘴跑火车。如果他对他的朋友或者父母撒谎,他也会肆无忌惮的在你面前浑水摸鱼。当然,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撒谎,我们都有原本是起晚了但是却跟老板说堵车的情况。我们要当心的是那种他说三句话,你怀疑有两句半有水分。那就一定要跟他分手了。因为这种人是不会为了你浪子回头的,谎言是他人格的一部分。

事例
我的确碰到过一位很较真的女士,她真的自己准备了一个小本,记下她自己和老公说过的话,最后发现,他老公简直是今天说话明天就翻版。在她老公指责她健忘的时候,她拿出这个小本,证明是他老公胡说。最后的结果是他老公气急败坏的骂她是个私底下搞鬼的女人,说她不可信赖。总之,用上了感情操控者的所有技巧来推卸责任,摘清自己。两个人的关系是彻底完了,最后也不知道是怎么处理。

对策

所以我的建议是:趁你还能平平和和的全身而退,赶快分手。

以上就是8种典型的情感操控者征象。很多时候,情感操控者并不一定只使用一种手法,他们会混合使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自己控制他人的目的。情感操控者虽然大多比较聪明,但却几乎都对自己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简单的来说,他们表象自恋,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比别人都强;内在却自卑,无法认同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没有存在的意义。这样的人,在试图和他人建立关系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的去操控别人。只有在他人完全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下,他们才会觉得安全。这其中的逻辑是:“我是个如此不讨人喜欢的人。没有人会因为真正喜欢我这个人才跟我在一起。所以唯一能够让他们留在我身边的方法就是,我通过感情(或者金钱,或者其他方式)来控制他们。”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控制欲强的人,内心极端自卑的缘故。由内心的自卑,对自我价值的否认导致不安全感,从而导致万事都要控制的需求。这是一种很悲惨的恶性循环。

有没有可能改变一个感情操控者呢?
我还没有见过一个例子。感情操控者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找到一个他能够完全控制的伴侣,两个人开始新一伦的恶性循环:控制方在控制了别人之后,越发觉得自己不可爱,没有价值,只有通过控制别人才能让对方留在自己身边。被控制的一方则老是觉得自己怎么做也不够,怎么做也无法证明自己对伴侣的爱。所以,各位,不要做一个操控者,也不要落入操控者的陷阱。

人类作为群体动物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他人感情的影响,尤其是对自己关心的人,就更希望能够让对方高兴,甚至费尽心机的去取悦别人。但是,也有些人利用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用情感来操控别人。人与人相处,应该是互相理解尊重,而不是利用别人关心自己的心情而去欺骗或者利用对方。很多时候,这样的操控都是无意识,因为我们从小就学到了这些与人相处的办法,或者从家长那里,或者从同学中间。这种时候,我觉得一个人就更应该多加小心,不要去伤害别人,也不要被伤害。

推荐一本很实用的书《你就是脸皮太薄!》: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342463/
这个世道脸皮薄是混不过去的,做人就要脸皮厚。卡耐基教会你沟通理论,《你就是脸皮太薄!》教会你如何实践。

这些年,你坐的姿势可能是错的

{
  "author": "黄澎",
  "date": "2015-01-29",
  "links":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A1ODMxMDQwMQ==&mid=211869460&idx=1&sn=a6e62204780704cbe1debaa5af633e43&scene=1&pass_ticket=H76cEeVcnT73frIaVZYnquTaz7f71iKFpMaR%2BnBoAQJXm0NM3RfTxV6Y9NwTDu6b#rd"]
}

先来看看这个坐姿随时间变化的视频:

看完视频后是不是不自觉地坐直了。可是随着时间推移,驼背、头前伸、耸肩或者含胸又来了。

长时间的不良坐姿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甚至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及大小便费力等等症状。当因为上述症状到医院就诊的时候,医生会给你诊断「颈背筋膜炎」甚至「颈椎病」,再后续的就是反复的各种治疗及不断地复发……

其实,这种因为异常坐姿导致的各种不适,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通过正确的姿势控制和运动训练来预防和治疗的。


你坐对了吗?

正确坐姿,首先是上身坐直,双肩向后张开的同时自然放松,两上臂靠近身体,双肘自然弯曲使前臂置于桌上。因为双肩张开,头部自然会向后,保证了颈椎的正常生理弯曲。在这种姿势下,对颈椎来说,头的重心正好落在支撑点第一颈椎上,颈部肌肉基本处于放松状态,颈椎只承受头的压力,是负荷最低的状态。同样的道理,腰椎也处于坐位下负荷最低的状态。


坐错了之后

随着坐位时间延长,大多数人会逐渐弯腰驼背,身体重心逐渐前移。此时,如果头部仍然保持直立坐位时和躯干的固定位置,就会变成低头姿势,而这显然不可能保持,因为双眼仍要保持直视前方的位置。因此,颈部后方的肌肉就必须收缩以达到抬头的目的。而长时间肌肉收缩导致肌肉痉挛性疼痛,肌筋膜损伤,就表现为我们在计算机前久坐出现的颈背酸痛。另外,颈后部肌肉收缩使颈椎所受压力成倍增加,使颈椎间盘和椎体结构加速退化,最终导致各种类型的颈椎病。


坐有坐样
明白了损伤机制,自然也就知道预防和治疗原理了:维持正常姿势尽量降低负荷;加强躯干和颈椎本体感觉使自己随时可以感受到姿势变化;强化肌肉控制力,既更有力量以耐受负荷也需学会放松以避免痉挛。

如上图,保持正确坐姿从座椅开始:

座高的标准是双足置于地面保证膝关节呈 90°(准确的测量是地面到腓骨小头的长度);

大腿及臀部全部接触座位以保证均匀受力;

躯干直立,最好腰部有符合腰椎生理前凸的支撑;

颈部直立稍微后伸保证头部中立位,双眼平视或俯视 15°;

双肩向后张开且放松使上臂自然下垂;

桌面(加上键盘)或者扶手的高度与前臂下面等高;

使用鼠标的手腕保持水平不可背屈。


肌肉练起来!
训练方法取决于训练条件。有条件训练的,可以到运动医疗诊所或健身房进行器械训练;没有条件的,在家徒手或简易设备同样可以达到训练效果。训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牵伸和颈背肌肉闭链练习。

牵伸以胸大肌、肩胛提肌、上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为主,所有牵伸动作要缓慢持续,以感觉到肌肉受到轻微牵拉为目标。每次保持牵伸 30 秒,每天 3 组。

  1. 胸大肌牵伸

利用墙作单侧牵伸,尽量放松,利用身体重量向前靠。

也可以同时牵伸双侧和颈部:背靠墙,双上肢及头部均贴住墙。

也可以仰卧位进行。

  1. 牵伸颈背部肌肉

手从头上穿过拉住头的对侧,轻微向相反的方向牵伸,保持对侧肩膀放松下沉。

  1. 牵伸背阔肌

一手过头向后弯曲,另一个手从后方握住,身体侧倾,轻微前屈。

  1. 颈背肌肉闭链训练

头向后靠,双手头后交叉给头部以阻力,保持头部中立位。

如果有条件,也可以用弹力带练习这个动作:

或者趴在床上练习都可以:

躺在床上背下垫一个适合的枕头也可以练习颈背部力量:

每次保持静力性收缩 6-8 秒即可,休息 2-3 秒后再做下一次,每组 10 次,每天 10 组。所有力量训练,不强调过大负荷,而强调缓慢持续发力和维持的感觉。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很正确的姿势,也不可持续坐位超过 30-40 分钟。最好是每 30-40 分钟就起来活动一下,进行几次牵伸或运动训练。

去年四校怎么玩?提前录取考情大公开 如何规划高中自主招生,新初三必读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I5MDgwMg==&mid=404744528&idx=1&sn=dd160168161eb82d7b53b4ec80372e73&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初三考生考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分别有两种途径——提前招生录取和中考统招。目前,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有63所,“提前招生录取”录取比例约占40%~50%。

“提前招生录取”分为推荐生和自荐生两类,其中,推荐生招生计划约占学校招生计划的30%,自荐生招生计划约占学校招生计划的10%(部分学校自荐生招生计划可调整至20%,其“提前招生录取”总计划不变)。

其中“四校”(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和交大附中)“提前招生录取”计划可增加到学校招生计划的50%。

“提前招生录取”相比中考统招分数线有非常大的优势。一般如提前被“预录取”,中考分数只要达到分数线就能进入理想的学校,和“中考统考”录取的分数相比,最多可能相差40分,以2014年中考分析为例:

南洋模范自招分数线为550分,统招分数线为588.5分,相差38.5分。
建平中学自招分数线为550分,统招分数线为591分,相差41分。

2015年上海市重点高中自主招生进程表

1月:一模考

2月:“四大名校”冬令营或校园开放日低调进行;
部分“八大金刚”校园开放日/体验日或开放报名;

3月:“四大名校”3月28日统一开考
部分“八大金刚”开放日通知/开考;

4月:二模考

5月:5月16日、5月17日全市统一自主招生考试

6月:统一中考

2015年“四大名校”
提前录取统一考试情况汇总

学校名称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分值

上海中学

约2.5个小时
8:00—10:45
11:00—12:25

数学60分钟
语文60分钟
物理45分钟
英语60分钟
化学25分钟

总分:500分
数学150分
语文100分
物理90分
英语100分
化学60分

华师大二附中

3小时,下午开考
几乎涵盖所有学科,涉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生命科学、历史、地理、美术

总分:600分
100道选择题
其中80道5分
20道10分

复旦附中

上午2.5个小时(穿插面试)

下午2小时

上午语文、数学两门
下午英语、物理、化学三门

数学、理综、文综及“模拟课堂”总分320分,具体评分细则不明

交大附中

约3小时
8:30开考

数学、物理、化学合卷理综,2小时语文、英语合卷文综

总分:400分
数学150分
物理35分
化学15分
语文100分
英语100分

从考试安排上来看,今年四校3月28日的四场自主招生考试时间普遍在3小时甚至以上。

考试科目涵盖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五门,其中,华二更是突破了以往的风格,以复旦大学“千分考”的姿态,涵盖了几乎所有学科,并全部以选择题的方式进行考核,但并未采取“答错题倒扣分”的评分规则。

从分值分布上看,各高中一改往年数学、物理“平起平坐”,语文、英语“低调殿后”的状态,数学、语文、英语作用明显增强,这一变化顺应了接下来的高考改革方向。

备考建议

那么新初三考生应该怎样复习自主招生考试呢?对此,来自上海四大名校及八大金刚的老师给出建议:

打好语文的基石

(1)要抓住语文学习的三要素

首先要有一定的阅读量
平时不看书不看报的学生想要竞争自主招生的同学是肯定没戏的,每天阅读量不能少于5000字
其次要有一定的朗读量
语文学习朗读非常关键,但却被不少中学生所忽视。建议学生每天的朗读量不能少于500字

要学会思考
举例:面试时老师可能问你早上用什么交通工具来的?回答;“地铁”。老师可能问你“为什么叫地铁”“你觉得1号线是地铁吗?”“但是1号线也有在地面行走,那么它还是地铁吗?”……最后得出答案正确的叫法应该是轨道交通。

又如:你知道上海有几座很跨浦东浦西的大桥?他们是如何命名的?

(2)善用网络学习知识

**人发明了指南针却主要用来看风水,西方人却利用指南针去航海。网络也是如此。希望有理想有抱负中学生运用网络去航海。

名校表示,即使学生顺利考入了重点中学,但后继能力差异很大,关键在于基石是否牢固。

英语学习
要在高贵的状态下深度阅读

名校自主招生英语的试题普遍时单词量大,篇幅长。而很多学生的问题在于对于阅读方面,重点找不到,对词汇不敏感。对此,名校老师建议学生要做到能在高贵的状态下深度阅读。

其中,高贵的状态是指能坐得住,收得了心的一种神圣的学习状态
而要强调深度阅读是因为今后考试方向不是语感来答题,而是今后高考改革方向,英语阅读会越来越难,阅读会更强调作者的态度、情感、文章结构等。

加强自己的核心素养

如复旦附中这样的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模考非常重要,是自主招生的敲门砖。一般,区一模考前200名,可以拥有笔试的资格。建议学生要早早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及待人接物的能力。

考一考你:
“八字还没有一撇,这里的八字是什么意思?”
假如你穿越回3年前,你会做什么?

而如华师大二附中这样的学校,则十分重视学生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泛,临场反应以及理性思维,是否有能让眼前一亮的独特优势。

尽早夯实基础
合理提前规划

名师们建议,由于自主招生的试题是高中老师出的,对初中教学内容并不熟悉,因而超纲可能性是十分大的。建议学生要合理提前规划,早早夯实基础,不要等到一模考之后才开始着急。
更多详情
请关注“新课标上海中高考自主招生”!

无风险套利 #30

无风险套利 #30

只要给我一个无风险套利方法,我就可以富可倾城。

一)套利赚钱

这个世界赚钱,一种方法是出卖劳动力。譬如下煤井搬煤,或者小白领坐办公室。坐满八个小时,老板就发你一天的工资。

另外一种方法,则是做生意。低买高卖。1元买进,2元卖出。
第二种方法来钱快,但他有二个缺点。
价格会移动。随着你生意做多了,买进价会逐渐涨到1.1元,卖出价会跌到1.9元。利润空间会缩小。最理想的是你背靠一个海量般的市场,比天空还宽广,比大海还辽阔,这样价格才会仅缓慢滑动。
会有竞争对手。加速价格滑拢。

对于绝大多数做生意的人,他烦恼的是a和b二个问题。所以生意也不好做。真想赚大钱也难。

那么,有没有一个办法,能维持价格始终不动。始终维持“1元买进,2元卖出”。我只要在其中跑来跑去,就能躺着赚大钱。
这种方法,学术上称为“套利”。

但是套利是不长久的。几乎任何一本教科书都会和你说,一旦存在套利机会,就会吸引无数的“竞争者”涌入这个市场。大家竞食这块肉。最终搞到“1.4999元买进,1.5001元卖出”。也没有多少利润。

如果你能发现一个长期套利机会。毫无意外,你会积累大量财富,无可限量。

二)长期套利机会

几乎所有的教科书,都说“长期套利机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但我们生活的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一个神奇的时代。一个千年变革的国度,一个千年未遇的时代。

在我们这个时代,至少发生了一次“伪”大型套利机会,虽然不是完美的例子,却符合了大多数的特征。
他比天空还宽广,比大海还辽阔,饕餮盛宴,吃到盆满钵满。

他至少要满足几个条件;
1)这个市场要很大
2)存在严重的扭曲
3)99%,甚至99.99%人口是愚蠢的。他们不知道这种扭曲。

这其中,第三条才是最难的。

很多人已经猜到了,这就是**的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很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很少有人承认,他是被“扭曲”的。

什么叫“不扭曲”。门口的煎饼果子店就是不扭曲的。你想买就买,想买几个就买几个。今天忘带了钱,让烧饼王大娘赊你几个也是可以的。
如果煎饼果子的利润太高,明天旁边摊贩就会出现李大娘,赵大娘。煎饼果子充分竞争,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绝不会有人规定王大娘的烧饼只能卖3元/个。而且加鸡蛋只能加半个,不许抹沙茶酱。

而房地产市场不是,从购买土地,土地贷款,定价,发放许可证,户型,面积,配套比例,销售对象,消费信贷,再交易年限,税务惩罚,中介掮人,每一件事政府都要管。政府的手从来没插得这么深。
有干预就有扭曲。有扭曲就有落差。
落差就是钱。就是“2元卖出,1元买进”。

而有了商机还不够。关键还要看“竞争者”的多少。
互联网热潮一旦兴起,硅谷一个月之内就多了3000家公司。羊再多,也经不起狼多。
这会极大地降低你的成功几率。

而这时候,就牵涉到了关键第三点。**是一个极特殊的国家。
其99%,甚至99.99%的国民,仍未脱离“蒙昧”状态。接受的是错误的政治经济学、洗脑教育。
这个才是核心点,赚钱核心点。
错过这样的时间段,就再没有这样的机遇。

内功心法不同,决定成长路线不同。
当2005年政府发动“宏观调控”时,对二手房交易征收5.5%的营业税。几乎所有持“正确”经济学,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人,都会倒吸一口冷气。房价这是要大涨啊!经济学如是分析。

可是持有“错误”的经济学之人呢。如果我们翻翻05年的舆论媒体,几乎是一片倒的99.9999%人口都在唱:“**出手了,房价要大跌”。

你说这算什么,蠢货么,白痴么,我们的同胞都是一群猪么。
因为他们都是文盲。虽然他们的头顶上往往都有一冠“学士”“博士”的帽子,可他们实际都是TG培养的学士。并不是真正的大学生。
独立思考,正确学术,这条路在**是如此之稀少。乃至于0.0001%的人口都不足。

而另一方面,铅笔社那些大师,李子暘,布尔费墨,他们虽然可以正确地推断出“房价必涨”。可是他们只有“体”,没有“用、术”。
他们不会真正冲到购楼处,去买一套房子。他们只会书桌图纸上,写二篇结论。这样的人,也不会对我们套利赚钱构成威胁。

“体”是根本,你首先要有正确的科学,才能推算出价格的走向。
然后还要“用、术”,有实际执行力,才能冲进售楼处赚钱。

我们赚钱的基础,是整个时代的大格局。99.99%的国民是文盲,他们受的是洗脑教育。
在可预见的将来,也不见得“政治经济学”会得以放松。科学能够普及。
这才是长期套利的基础。

三)正道

经济学没有流派。世界上只有二种经济学,讲道理的和不讲道理的。

任何二个绅士,讲道理的理性人,都可以坐下来。细心耐心地好好商讨一下,基于理性和逻辑的科学是唯一的,不存在流派。

在所有的“讲道理”经济学中,奥地利系统所向无敌。哈耶克,米塞思,罗斯巴德,**的布尔费墨……
他们提出的观点,他们对于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劳动法,最低工资,妇女童工歧视法案,垄断法,贸易保护主义,耕地红线,环保主义,新能源革命的抨击是如此犀利,让人完全心悦口服,完全无法反击。

如果大家坐下来讲道理,则“奥派”天下无敌。所向披靡。
那其他学派的经济学家怎么办呢。当他们发现心服口服,无可辩驳的时候,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和你讲道理,而是挥舞起了拳头,“开门,抄水表”。

奥地利经济学派对于目前“主流”经济学家的批判几乎可以说到烂了。象李稻葵,易宪容,谢国忠之流根本不配称为经济学家。“凯恩斯学派”存在的整个基础,是政府需要他们,政府喜欢他们的论调。
每年政府拨款99%拨向凯恩斯经济学家。

秦晖有一篇《阻止极右倾向可能为时已晚》[1],他这篇文章虽然写得乱七八糟。但标题却是取对的。
“科学一旦发现,就在人心中发了芽”。就象中世界无法阻止伽利略斜塔试验,现在的人也无法阻止正确的经济学传播。

因为人类追求真理的心态是永恒的。只有正确的理论,才能精确判断事物走势,进可以治国安邦,退也可以为个人谋财赚钱。
人类追求真理的心理是无可遏制的。当奥地利学派以无可争议的优势崛起,横扫,从正面战场将其他所有理论驳倒,推翻。

你仅仅跳起来挥舞拳头,“喝咖啡,抄水表”,那是无济于事的。没什么可以阻止人们对于科学的狂热,对于真理的信仰。
虽然今天,“奥地利学派”在**仅是刚刚生根发芽,知道的人群不足0.01%,连知识份子也大多处于愚蔽状态。
但是,只要他一开始传播,就没什么力量阻止他在人群中的生根发芽。因为奥派完全符合科学。有什么问题,你坐下来说啊。大家坐下来,摆事实讲道理的讨论,于是你就被奥派说得心服口服。在讲道理的经济学中,奥派天下无敌。

当你说:“开门,抄水表”那一刻,你就已经输了。

(2000年6月12日,美国华盛顿一家名笔专卖店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揭幕仪式:笔与剑的较量。81岁老人持笔作战,击败身披战袍、手持利剑的彪悍武士,象征“文明战胜蛮荒”。)

([email protected],2015年2月27日晚)

[1]《秦晖:阻止极右倾向可能为时已晚》http://www.muslem.net.cn/bbs/article-12973-1.html

今夜酒店特价:我们为什么会失败?

{
  "author": "任鑫",
  "date": "2015-04-03",
  "links": ["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80846"]
}

本文为今夜酒店特价创始人任鑫的分享,包括他的失败经历,反思,以及后来参与与观察的难得案例。去年1月,今夜酒店特价正式被京东集团收购。任鑫对《财经天下》周刊总结了这两年的创业路。

以下是任鑫分享:

大家好,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任鑫,从2005年开始电子商务,2007年在洛杉矶做电商。2011年创业做今夜酒店特价,我也是中欧创业营的学员。

很多成功创业者是怎么把自己事做成的。我给大家讲一下伤心的往事,让大家开心一下。

2011年我做了今夜酒店特价。大家平时去奥特莱斯买东西的话,都知道原价是一千块,但是过季了两百多块,酒店的房间也是一样。面包店和衣服的逻辑可不可以用在酒店上?我们和酒店谈,让酒店把空房间打折卖,我们从中抽取酒店20%的佣金。我们想用三方供应的方式,把奥克赖斯的模式搬到这个行业。

用户,酒店,我们,到底该让谁开心?

如果这件事情是你来做,你是提供多一点的酒店让客户选择,还是少一点?

这个事情很矛盾,酒店很多,用户肯定开心,但是酒店不开心。我们是一个初创公司,单量不可能特别大,如果酒店太多,很多酒店就不愿意跟我们合作,而且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谈酒店。如果酒店太少,选择太少,用户会不开心。但是酒店会开心,他们得到了更多订单,我们也更容易谈酒店。

我们发现两个例子,一是国外类似的模式,是放三家酒店,让这三家酒店吃饱,其他酒店就会主动跑上门。二是团购,团购现在铺天盖地,但是早期一天只卖一个产品。这个告诉我们,从小到多也可以很顺利。

第二个问题,我们应该让用户在哪里付钱?手机还是前台?

手机付钱的话,用户不太开心。万一我不去,这个钱就白给你了。酒店开不开心呢?开心,因为不管来不来,钱都已经收到。我们开不开心?开心,因为钱从我们这里过,我们肯定会赚一些。如果是前台支付,用户肯定开心,但是酒店不开心。这里又是一个纠结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创业时期零租工位还是整租办公室?

我们在创业初期的时候蹭用朋友公司会议室,只能容纳10人,很灵活但是单价贵。所以得看自己到底有多少信心,来判断未来的发展,判断办公室零租还是整租。我们觉得到年底大概有150个人,所以我们用了整租的形式。

后来,我们精选少量的酒店,要求客户在手机上支付房费,整租办公室。我们不仅相信这个事情,VC也这么觉得。2011年是疯狂风口,我们刚开始20多天,产品还没有上线,第一笔融资就打到帐户上,然后某更知名的VC给了估值。但是,我们营销做得过于好,产品做得过于差了。有些因为我们自己判断失误,还有一些市场因素,很多厂家不敢跟我们合作了。

雪上加霜的事情,就是后来资本市场忽然转冷,业务和人员规模没有想象中顺利,租的写字楼空置一半,最开始知名的VC也没有投我们。当时必须采取的措施就是裁员。最怕不是有钱或没钱,而是以为有钱,照这个钱去花,最后发现这笔钱不能到。

我们所设想的,真的都存在吗?

我后来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发现我们一直处于一个不确定的中心——用户需求不确定,解决方案不确定,自己的能力也不确定。用户需求是猜的,没有验证的,自身能力没有稳定过等等。

大家想酒店真的需要清销库存吗?比如香格里拉说不跟我们合作,他们要品牌,宁可空着,也不可打折卖,所以不是每家酒店都有这个需求。

第二,酒店真的愿意把剩房放低价卖吗?有些酒店不愿意,他担心出麻烦,担心高价购买的客户投诉。

第三个是就算酒店愿意,操作的人愿意吗?不一定,第一个是量太小,每天要对接,要合作,他们觉得麻烦。销售总监KPI里面,有一项是平均房价,我们妨碍它完成自己的KPI,对他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们在办公室讨论时,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

还有,用户真的那么在乎价格吗?不一定,在座的可能很多出差是报销的,不会在意价格。就算在乎价格,会愿意牺牲便利性和可选择性来换取低价吗?也不一定。

中美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美国80%是连锁酒店,大家一听就知道这个酒店的均价,但是**80%的酒店是单体酒店,这个名字从来没有听过,即使我们砍到了低价,别人不一定相信。而且,美国人听说十公里有一个酒店便宜了一百美金肯定会去,不过是开车10分钟的事情,但是**人不一定。

在这么不靠谱的情况下,再用力冲也没用。像是在亚马逊丛林探险,重要的是知道方向和发现机会,在探索清楚途径之前,跑得快只会浪费体力。

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希望我可以一眼看到正确的目标和路径。但是我仔细想,我有这个能力吗?我发现了一个悲惨的事实,我做错了一半的决策。我不是很善于判断,这个问题不仅仅出现在我一个人身上,创新的事情就是没有人做过,三年后会发现什么,有谁会那么有把握?

用户不需要,再辛苦也是浪费

当你失败之后,首先要反省自己,问题出在哪里?很多公司平时都是在思考解决方案怎么样,产品怎么样,开会,实施,这样问题固然重要,但是太多的精力放在动手上,而不是看路上。项目需要进展,然后如果这个进展用户不需要,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做今夜酒店特价,觉得用户有10个酒店可以选择就OK,我们认为用户能够接受预付酒店房费,我们推断酒店会为了倾销多余的空房,但是我们的辛苦有用吗?每天只有20单,这才是真正的浪费。

怎么避免这种浪费?请教专家没用,用户调研也没用,用户的反馈有局限。只有深度理解用户才可能有用,但是大部分公司做事既不科学,也不严谨。

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在动手之前,默认计划不靠谱,这样就不会按照计划中的150人提前预备好大办公室。要当我们不顺的时候,每一万块都会很紧张,在顺利的时候,融资三五万都可以到。我们制造的环境应该是稳定的环境,尽量把风险对冲掉。有点像期货,买一个对冲风险。

第二是用“投机取巧,偷鸡摸狗”的方式来进行。我们如果签约酒店,但是你一家一家谈,两个月肯定会过去了。我需要签约吗?我把淘宝所有的酒店放在这里卖就可以,反正一天才16单,我赔得起。一开始,直接把淘宝信息挂上去,比如说淘宝2000千酒店,我直接拷贝过来,用户在这里下单,如果谈得很顺,我卖550,淘宝500,还是有很多人买我的,说明我的路走对了,这些酒店就好谈了。

我需要做APP吗?不用,电话预定,微博预定,微信预定,人工处理都可以做。用户能不能接受预付,我觉得可以。我需要对接支付宝和银联吗?我放个支付按纽在图标里面,点的人多了,我就去对象连接。

老故事讲完了,讲讲新故事

第一个是芭比太太,把小针扎到皮下,然后把皮下烫了一下,整个脸胶原蛋白就重组,脸就变小。这个事情可以怎么做,如果你同学有一个美容项目,做一次年轻5岁,在互联网怎么做?

从用户产生美容的想法,到下次美容的所有环节贴小纸条,有些环节把美容环节拆成一百步,每一步让大家开始比拼,每一步去想,这一步想到什么,看到什么,这一多纸贴,把整个用户接触点列出来,在接触点用户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再列出来,同样是求数量不求质量,这样搞完就是一天的时间,基本上会产生大量不靠谱的点子。

出来一百个点子怎么办?每个人都可以提项目,1500块钱以内的事情可以做的,直接可以做。超过1500怎么办?大老板批。所有的事情都先实验。我们有一个功能是用户上创酒店真实的照片,让用户看到。如果我们做一个项目怎么做?由产品经理提出一个想法,然后由评审委员会决定先作哪一个,再做哪一个。再是做个后台管理系统。

整件是事情就会发现一千块可以搞定。最基础是这个事情有人用,我们给用户说,你拍摄我们酒店照片,我们给你冲50块的话费。我觉得当时推测这个功能要有5%的人愿意参与,最终用户都觉得很好玩,这个1500块就可以搞定。1500给自己找了一些证据,如果这些证据不够,再花1500块再给一个证据。

美容的这个可能1500块没办法搞定,但是所有的服务都可以1500块可以去测一下。现在大量强调创意,但是当中多一个设计的过程,把每一个创意变小,变到1500块甚至500就可以解决。你花一点小钱的能力都没有,怎么能够做到10万甚至100万。

一个例子是蜗牛邦,这个网站才刚刚上,所以做的不好。互联网可以优化的空间有限,我们需要考虑实体经济怎么优化,实体不好测啊,互联网可以调理测试,实体怎么测?还是可以的。

比如说普吉岛公共交通非常差,我们可以建一个公共交通,大家思考做一个系统应该做什么?我是不是考虑车的问题,卖票的问题,谈佣金,设计路线,做营销,这些事情做下来,几个月下来,可能什么都做不了。

现在有个做法,不要想那么多,我只是想怎么样发生,发生完之后在这个过程改一点东西。让他自然生长出来,不是计划出来。第一步不要交通图,营销也不要做,哪一家酒店的跟我们关系好,只跟酒店讲,我们给他们提供客人,也不要钱,我们看多少人上车,数一下人,第一周只做这些事情。下一周可以发一些小册子,再下周的时候多加一点事情,慢慢整个事情就自然生长起来。

普吉岛有很多不安全因素,我可以做一个24小时的电话,解决你的安全问题,我需要有一个接线员,排班机制。我们第一步解决有没有需求的问题,然后再思考怎么去做好。

最后一个例子是关于O2O,这个案例不是我操作的。比如说做高大上零售平台,我们会调研,搭一个平台,做一个APP,养一个运营的团队,思考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这样想。项目有两个阶段,第一个是探索,第二阶段复制。

我们看一下这个项目怎么做的,这个项目开始了18天,第一天开了微信号告知所有公司同事。第二天提供代买菜服务,下午2点前下蛋,6点前先帮他买回来。第四天是提供代买水果服务,12点前下单,下午2点提供餐后水果。第五是买菜服务规则调整为1点前,强调下单格式。第八天是增加午餐和下午茶。第九天是是测试效果,送酸奶。第十天是道歉加感谢,增加早饭品类。第十一是根据用户反馈扩大S KU。第十二是问卷,了解用户最舍不得的品类,第十五是测试转移运营加测试用户对服务付费意愿。

他们尝试了三个点的转移方向,一个是用户可不可以转移,一个是运营转移,比如帮买菜的事情让阿姨做,第三是供应链可以不可以转移,我们不从商超买东西。他们就考虑了第二个转移,打造两个阿姨,可以制定哪一个阿姨来买,阿姨收5块的买菜费,我们测试转移,以及用户对这件事情是不是需求。第十六天说增加“阿姨说”,阿姨说最近什么菜不错,最近吃不上火,测试阿姨推荐。第十七天增加可乐和纸巾,我们能不能自己备货,我们测试囤货的事情。第十八天转移目标,测试抓新方式。抓新的客户,这180个人,什么时候哪一个人在这个平台买过东西了,这个项目就结束了。

比如说宅男都没有买过东西,我们是测试一下什么东西他才会买,用什么样的手段来解决他的问题。我们一个一个聊,什么情况下用非用户转变成用户,这些经验可以复制,这些事情才发生了18天而已,下一周他们就会抓新的东西,这些90后特别好玩,他们也没有什么成本,测试的效果也没有负担,但是如果测试效果成功了,这个项目就 可以了。我们是不是大部分时间方向是不是有错误。

今天大部分讲的是自己的例子,和自己看到的例子。我很赞同精益创业这本书说的,在我们不知道用户需求的时候,也完全不确定自己解决方案靠谱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定义靠质量的。总体来说,每个人面对新的事情的时候,把自己想的傻一点,把事情小一点,谨慎一点,走一步是一步,要摸索,要探险,这些事情远远比跑的快更加。谢谢大家!

从亚太数学奥林匹克邀请赛获奖情况 看懂上海各大小学名校实力排行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UzMjQyNg==&mid=202622802&idx=1&sn=0964d8d0f6bf1b649fc3182d1342d8bb&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亚太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邀请赛是从新加坡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演变而来,从199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
现已成为亚太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小学数学竞赛之一。

来自上海各大小学的900名参赛选手将获得2014新加坡-亚太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邀请赛第一回合(上海赛区决赛)参赛资格并颁发参赛证书。
亚太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邀请赛第一回合(上海赛区决赛)将按学校参赛学生中最好的三名学生的成绩评定团体奖。团体前三名学校颁发奖杯,团体前十名学校颁发奖状。

上海赛区决赛所有参赛选手将按成绩排名评出金奖10人,颁发证书及奖杯。金奖选手将赴新加坡参加亚太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邀请赛总决赛,获奖选手将获得奖金和奖牌。

2014亚太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邀请赛新加坡第一回合入围名单

学校 五年级 四年级 总数 学校 五年级 四年级 总数
上外附小 37 36 73 浦东二中心 3 1 4
逸夫小学 19 24 43 进才实验小学 3 3 6
福山外国语 19 17 36 师专附小 3 1 4
六师附小 16 19 35 东荷小学 2 0 2
闸北区实验小学 17 16 33 控二小学 3 2 5
七宝外国语 16 14 30 复旦附小 2 1 3
盛大花园小学 4 25 29 江湾中心校 1 2 3
明珠小学C区 14 9 23 浦师附小 2 1 3
明珠小学B区 15 1 16 广灵路小学 2 2 4
明珠小学A区 17 5 22 竹园小学 3 0 3
明珠小学 6 10 16 月浦三小 1 0 1
宏星小学 16 5 21 田林三小 2 0 2
扬波外国语 8 12 20 浦东南路小学 2 0 2
阳浦小学 11 6 17 昌邑小学 2 0 2
爱菊小学 11 5 16 平利路一小 2 0 2
童园实验小学 5 9 14 江川路小学 1 0 1
愚园路一小 8 4 12 彭浦实验小学 2 7 9
闸北二中心 7 5 12 张江高科实验小学 2 1 3
虹口三中心 5 7 12 北京东路小学 1 0 1
世外小学 1 11 12 华师大附小 1 4 5
二师附小 11 0 11 闸北三中心 2 3 5
虹口四中心 10 1 11 静安二中心 2 0 2
卢湾一中心 8 3 11 闵行实验小学 2 0 2
闸北一中心 8 3 11 共富实验 2 1 3
汇师小学 4 7 11 江湾中心小学 1 2 3
向阳小学 5 4 9 沪太一小 1 1 2
上外静小 5 4 9 华坪小学 1 0 1
高安路一小 4 5 9 闵行区实验小学 1 0 1
大宁国际小学 4 5 9 世界外国语小学 1 0 1
一师附小 6 2 8 中州路一小 2 0 2
协和双语 7 0 7 彭浦一小 2 0 2
海桐小学 4 3 7 幸福小学 1 1 2
交大附小 4 3 7 一师附大 1 2 3
建襄小学 4 3 7 红旗小学 1 2 3
蓬莱路二小 4 3 7 平南小学 1 0 1
武宁路小学 5 1 6 虹口二中心 1 0 1
杨浦小学 4 2 6 和衷小学 1 0 1
建平实验小学 4 2 6 康城实验小学 1 0 1
江苏路五小 5 0 5 天山一小 1 0 1
打一外国语 4 1 5 彭浦实验 1 0 1
宝山实验 4 1 5 建青实验学校 1 0 1
上师大卢实小 3 2 5 吴淞实验 1 0 1
宝山三中心 4 0 4 田林四小 1 0 1
复旦科技园 3 1 4 黎明小学 1 0 1
江宁学校 3 1 4 丽英小学 1 3 4
北蔡中心小学 3 0 3 新世界实验小学 1 0 1
打一小学 1 2 3 幸福四平实验小学 1 1 2
同济实验 1 2 3 华师大一附中实验小学 1 0 1
七宝明强小学 1 1 2 中芯学校 1 0 1
启新小学 1 1 2 上南路小学 1 1 2
广育小学 1 1 2 金洲小学 1 0 1
上外双语 1 1 2 莘松小学 1 0 1
莘城学校 1 1 2 上海小学 1 4 5
东二小学 0 2 2 上海实验 0 2 2
上实附小 0 2 2 静安万小 0 1 1
许昌路五小 1 0 1 向阳育才 0 1 1
凌兆小学 1 0 1 上海实验东校 1 4 5
杨泰实验 1 0 1 复三小学 1 1 2
黄浦一中心 1 0 1 沪新小学 1 0 1
曹光彪小学 1 0 1 共富新村小学 1 0 1
齐一小学 1 0 1 上理工附小 1 0 1
长青学校 1 0 1 徐泾小学 1 0 1
洛川学校 1 0 1 华理大附小 1 0 1
青浦实验小学 1 0 1 宝山一中心 1 1 2
曲阳三小 1 0 1 上师大一附小 1 3 4
梅溪小学 1 0 1 洋泾菊园实验学校 1 0 1
日晖新村小学 1 0 1 卢湾二中心 1 0 1
上海大学附属学校 1 0 1 上外黄浦外国语小学 1 0 1
万里城实验学校 0 1 1 丰镇一小 1 0 1
哈密路小学 1 0 1 莘光学校 1 0 1
明星学校 1 0 1 上海市实验小学 1 0 1
金汇实小 1 0 1 培佳双语学校 1 2 3
周浦镇第三小学 0 1 1 万航渡路小学 0 1 1
平阳小学 0 1 1 洵阳路小学 0 1 1
园南小学 0 1 1 普通小学 0 1 1
西三小学 0 1 1 新世纪小学 0 1 1
青浦区实验小学 0 1 1 和田路小学 0 1 1
上大附校 0 1 1 菊园 0 1 1
长宁路小学 0 1 1 红星小学 0 1 1
虹口六中心 0 1 1 外高桥保税区小学 0 1 1
中原路小学 0 1 1 江桥小学 0 1 1
建设小学 0 1 1 杨家桥小学 0 1 1
顾村中心小学 0 1 1 大华小学 0 1 1
鹤北小学 0 1 1 南翔镇中心小学 0 1 1
莘庄镇小学 0 1 1 中北一小 0 1 1
上教实小 0 1 1 平吉小学 0 1 1

赚大钱的逻辑

{
  "author": "江南愤青",
  "date": "2015-02-07",
  "links": ["http://finance.qq.com/a/20150207/022197.htm", "http://www.wdzj.com/zhuanlan/shendu/8-311-1.html"]
}

靠辛苦和努力赚不了大钱

这社会并不是靠努力和辛苦赚钱的。拼努力,农民伯伯比我们努力;比辛苦,富士康的员工也比我们辛苦,但是他们都赚不到大钱。另外我们也发现,其实很多赚到大钱的人,他们都不辛苦。

这个真理很容易被证明。辛苦和努力都不会成为赚大钱的逻辑。很多人说自己很辛苦,没日没夜地熬夜,用这个来证明自己很值得被投资,这就很难沟通。其实拉投资、赚大钱的逻辑,事实上是比抓风口的能力。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领域里,你只能和别人比辛苦。人家干五个小时,你就干十个小时。人家干十个小时,你就干二十个小时。但人一天只有二十四个小时,干死了也赚不了多少钱。

而你一旦抓住了风口,在一个竞争相对较少的领域,看到了一个市场走开口化的趋势,完全不用很辛苦,只需要做得比你的竞争对手好那么一点点就行了。这样的案例很多,并不是某些人很牛逼,而是因为他有心也好,无心也好挤到了风口进去,在大趋势里,成功概率更高。

很多优秀的人在做没有太大机会的事情

找到一块没有被挖掘的,或者说没有充分竞争的领域,你除了眼光,其实需要比一般人胆子稍大那么点,正如走夜路一般,一个人走总归是孤独的,你需要坚守的同时,还要勇于走出去,在充分竞争的市场里,其实虽然大钱赚不了,但是逻辑清晰,道路明确,你只要往前走就行了,这个时候就是比能力的时候。

2012年的时候,我一边怀疑P2P,一边开始陆续投一些P2P公司,很能体会当时创业者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态,社会上充满了负面的质疑声,还有很多来自监管的质疑。

有时候,往往就是因为有这样那样的因素,他们才屏蔽了大量的比他们能干的竞争对手,获得了逆袭和超越的机会,从投资角度来看,要获得超额回报,必然是要去押注在小起点,大回报的东西,因此不确定性的东西,更值得被投资是必然的。

时间走到了2015年,现在还有很多人就来问我互联网金融P2P公司如何解决法律问题,我会跟他说你现在根本不用涉足这个领域了,当你们还在讲法律问题的时候,人家两年前根本什么都不管已经干了,他们实现了逆袭。当目前国有企业、央企、上市公司还在不断进入的时候,你还要去纠结法律问题,已经注定不需要干了。

市场给那些后发的人的机会,一般成功的两种,第一是逆天人物,更强的执行力,更高超的管理艺术,然后拿到了资本进入,第二种是直接大资本进入,硬生生的砸出个机会来,第一种机会很少很少,而且还是要靠钱铺路,第二种有机会,但是实际情况是可能性不大,越是后期,可能性越小,当投入的资金获得收益,无法覆盖成本的时候,投资的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一方面要讲法律问题,一方面又要去抢传统银行的饭吃,这本身就伪逻辑,天下没有那么好的事情?我自己的投资的理解,首先一定是看这个市场机会是不是正在展开,投资和创业其实是合二为一的,都是需要通过完成一个商业性机会来实现盈利的,所以,开口型的机会还是闭口型的机会,决定了概率。

我看到很多现在的优秀的年轻创业者在做一件没有太大机会的事情。比如前阵子碰到个年轻人,他到现在还想做一款互联网理财(类似于挖财)的东西,我说你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这个风口已经过去了。

13年的时候你讲这个事情,会发现有很多人来找你,因为你处在风口上,刚好被需要了,你不需要能力很强,就能赚钱了。所以创业者应该尽可能去贴近一个未来开口型机会且最好站在风口之前一点的位置,这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这个难度也很大,你要很敏锐地捕捉到风往哪里去,还要勇敢加入进去,因为创业,无论伟大的事业,还是微小的事业,时间成本、努力成本都是一致的,我一直想说的是,在你能力范围之内,多干大事,反正都是创业,为什么不做点大事情。

投资是关于谎言的游戏

我自己做投资也一样,做了这么多年,一直在想的事情是未来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当然这个问题不能想的太远,一个事情,想的太远,基本都是死的。

我07年就创业互联网金融,结果熬煎了两年,死了,为什么呢?因为发现这个世界,事实上是**主导的世界,当你需要去教育别人的时候,基本上注定了你是落寞不堪的,尤其互联网的时代,浮躁成为主题的时候,没有人会静下心来听你讲一个真理。

其实,没有互联网的时候,这个逻辑也一样,看得太远的人,往往死的很惨,譬如中世纪的布鲁诺,他一定要说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不是,结果被人用火烧死了。

这种案例特别多,我们不能比大多数人看的太透彻,否则就没什么好玩,我看到很多创业者都很聪明,能看到很多事物的本质,但是一定要记住,任何事情看到最后,其实都是死的,但是过程一定没机会么?谈恋爱并不一定是为了结婚的。

投资因此往往就需要去想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会被大众接受的事情,哪怕注定是个骗局,你也必须加入其中,市场认同的东西,才是好东西,人也一样,你再优秀,在牛逼,但是如果人家不理解你,不认同你,你回到最后就是**,社会普遍性认定规则从未改变,虽然现在的社会会好点,但是主流社会,一直未曾改变。

作为早期投资人,我一直时刻提醒自己,别太清高,承认自己是对的,必须要承认别人也是对的,一个人提出一种想法,一定有它背后的道理和逻辑,理解并反省之,但是未必要认同和接受。

早期投资人,其实更多来看,是要预判社会的游戏会从哪里开始,想象风会从那里来,什么时候来,然后加入其中,跟着风飞一段时间,然后交接给别人,落地,这个社会钱越来越多,这个逻辑越来越明显。

索罗斯退休的时候,说了一段真理,真的是真理,金融的世界,很多时候就是一场金钱的谎言,最终都是钱玩钱而已,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谎言,让你跟着玩,你要意识到这个谎言,加入其中,然后再谎言被大众普遍接受之后,退出。

会忽悠很重要

其实我见过很多成功的创业者,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都很会表达,表达这个词,说好听点是表达,难听点就是会忽悠,当然结果是好的,就是表达,结果不好就是忽悠,也可以这么解释。

我想表达的观点是,良好的表达,其实真的很重要,一个人到底是表现出来的是他,还是内在他的是他,也就是所谓外我和内我,那个才是自我?有段时间我困惑了很久,因为我们经常发现别人认知的你跟你自己设想的你,其实是有区别的,那个才是你?

最初我认为内我更重要,那是一个人自我真实意识的表现,但是到后来,我到是认为外我更重要,一个人你说你很内秀,你很有才华,你很能干,但是你却无法表达出来,只能自己跟自己较劲,你就会发现再好的你,也会被埋没,这个烦躁的世界,没有人静下心来听你表达你的才华,你也就可能注定被外界认知为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我相信这个世界埋没了很多人,梵高在死后很多年被人给挖掘出来,但是我相信更多的梵高,压根就被埋没在何处而不得知。

一个人最终是要通过良好的表达,被投资人认识和欣赏的,如果你无法在很短的时间里,让人建立起你对的信任,对你想做的事情的认同,你会发现你在能干,都无法获得机会。

这个世界,最终还是靠资本说话的,资本每天在寻找能干的人,给予他们资金,让他们创造更多的财富。如何辨别能力?很多时候就只能通过表达建立最初的信任,然后通过一点点实践来不断增加信任。

而最后的最后,其实能力是结果论的,成功的就是有能力的,失败的就是没能力的,良好的表达是你一张入场券,跟别人公平竞争的入场券。

更何况,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很多时候成功都不是能力的结果,资本在里面的重要性更重要,更多的钱,可以打掉很多能力强的人,所以拿到大钱的人未必一定是能力最强的人,但是可以通过钱屏蔽很多能力强的人。

有钱可以任性试错,没钱就必须步步走对,这个绝对不是单纯能力能解答的命题。前两天有个人找到我,他说想做一个校园分期的产品,希望我能投钱给他,我问他有什么优势,他说他做了18年的银行,我和他说你这个逻辑不对,经验值很大程度上可以用钱买的,我花钱买一个有25年工作经验的就把你搞死了。

在资本面前,单纯讲能力意义不大,你靠能力无法去颠覆一个固有领域的先发者,你要强调你用不同的模式和玩法去颠覆他,而不是讲能力。

不要过多的执念于专业性

过去的社会创业,在过去我们比能力,比专业,现在有点不太对了。因为以前我们的社会发展很缓慢,发现做了十年,这个社会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在一个领域里你只要不断往前走就能逐渐变成一个不可被替代的人物的时候,你就牛逼来。

而当下的社会却很难,因为变化太快了,你发现你很努力即将变成专家的时候,这个领域已经没法玩了,整个换了个逻辑。两年前开始研究O2O,到现在成了O2O专家,可是现在没什么人和你谈O2O了。很有意思的是,你还没有熬成某个领域的专家,就已经没有人和你谈这件事了。

互联网时代,社会变化太快,不断有**在被抛弃,这个时代要成为专家,是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事情。而且你会发现,身处某个行业中心的你,甚至一些业余的人会比你做得好。

比如说媒体,我们说纸媒死了,平媒死了,因为以前承担专业的人才,已经在互联网时代被越来越多业余的人所超越。人手一部手机,就可以做得比记者更专业。

以前钱是一个门槛,可以屏蔽部分不靠谱的人,你可以通过你的能力、专业性拿到钱,这时候你们的打法是有一定的逻辑和规则的。但现在谁都能拿到小钱后你发现,这个领域里出现越来越多没有逻辑,不遵循规则的人,你摸不准他们的玩法,而你往往打不过他们。

而你一开始无法打不过他们,就会失去拿到大钱的可能性,这个互联网的世界,没有大钱在后面,只会越来越艰难,前面说过这个话题,就不继续说了。

所以,现在的世界很难保证一个能干的人能走到最后,因为你很可能被一些不讲规则的人莫名其妙地打得七零八落,玩过德州的高手,都不会轻易在淘汰赛开始的时候乱进场,因为哪怕你好牌在手,都会被一些莫名其妙的垃圾牌给冲掉。意外太多的世界,能力往往被弱化。

投资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

互联网时代,拿钱越来越容易了。大家越来越有钱,业余投资人越来越多,但投资逻辑也越来越凭个人喜好,徐小平说谁能把他说哭他就投谁。于是我们看到很多看上去不靠谱的项目都拿到了融资。

但那些项目真的不靠谱吗?那也不见得。给了他们更多机会,黑马就会不断出现。但它使得那些有逻辑的、有规则的人,靠钱这道门槛进入市场的那波人,在竞争中取胜的难度越来越大。

投资是一件个性化非常强的事情,没有什么逻辑好讲,我早上起来心情好和心情不好,结果可能非常不一样。随着创业门槛的降低,闲钱越来越多,业余化越来越浓厚。

我自己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投资人,我就是因为有些小钱,所以出来做做投资,这时候,项目的靠谱性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最关注的,所以,我们越来越不看重一个人的单纯能力上的经历因素,而是关注是否符合自己对一个人的认知。

试错次数越多,成功概率越大

创业更多比拼的是试错成本,一方面是时间成本,一方面是金钱成本。为什么近几年我们更愿意去投一些屌丝,因为他们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都是最低的。

同样给他5个月时间,屌丝可以试错5次,而高富帅只能试错1次。为什么呢?因为高富帅会花很多时间在工作之外,而屌丝啥都没有,没车没房没女朋友,只能在单位里加班来变改,前者一天工作八小时,后者一天工作20小时,更勤奋和努力,在同一层面竞争的时候,就是必须品了。

而无论从什么条件来看,试错次数越多,成功的概率越大,这是必然的逻辑。金钱成本就简单来,高富帅的机会成本太大,维持生活的必需成本很高,而屌丝,一千块钱都可以去杀人放火,你给他机会去创业赚大钱,甚至可以零成本,一定成本比高富帅要低很多。

忠诚者往往不能干,能干者往往不忠诚

社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传统的“雇佣制”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人工作无非为了两个目的,要么有现在,要么有未来,都有最好,但这种机会太少。

所以现实是,如果现在你拿了高工资,那你不要和我谈未来,未来公司发展怎么样跟你没关系,以为你没有关系,他也就是拿多少钱做多少事情。而这在创业领域很少见,除非是很成熟的创业公司。创业公司里,一般都是你现在工资少一点,未来公司股份你拿多一些,你跟公司是共进退的关系,这个时候利益捆绑,你才会发现更有价值。

所以,传统雇佣制逐步会瓦解成合伙制的道理是对的,现在人越来越理性,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而只有人在为自己做事的时候,他才会拼命。否则也许初期他依附于你,但当有一天他羽翼丰满时,他就甩开你自己干了。

忠诚的人往往是不能干的,能干的人往往是不忠诚的。谁都是理性人,当跟着你做比自己做要好,一定跟着你,跟着你做不如自己做,一般都会走,哪怕留下,也必然心里有疙瘩,干的也不会太好。

所以,我建议创业公司一定要走合伙制,对未来利益分配清晰明确,更容易成功。在我看来,如果一个团队的股份不能占到60%,我自己都不放心。把蛋糕做大是王道,而非拥有多少控制权。

为拿到投资的人默哀吧

拿到投资95%会死的,天使轮目前拿到风投的概率很高,到一轮的概率也不低,主要是因为市场钱真的太多了,现在是个人都是投资人,所以我们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投资的,实在是太丢人了,只能说自己是演讲家,但是现在貌似演讲家也不太值钱了,所以下一步,我只能说自己是开茶馆的了,这个逼格高点。

一定要记住,市场上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意味着你们这个行业,最好骗钱的机会来了,这个时候你要学会提升逼格,才能跟他们拉开差距,否则就是辛苦之争。

其实我们在看下去很多拿到三轮以后的投资其实也照死不误,说明什么呢,说明光钱本身是无用的,我们从整体市场上看到的结果是,拿到投资比拿不到投资的企业死亡率更高。

所以,当我们庆贺谁谁拿到融资的时候,我更多时候是为他们默哀,创业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不需要怀疑,如果都是成功的,那里来那么多牛逼闪闪的人物?

拿到融资说明了更高的想象空间,一定不是更高的成功率,许多人都不相信,说没拿到投资的死亡率更高,事实上,我们很多行业,路边的包子铺、裁缝店、小卖铺,都能活下来,压根不需要投资,一样能活的还行。

拿到投资代表了有人给你钱陪你玩,绝对不是说你就能走到最后了,确切说,从创业角度来看,拿到投资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而已,未来千山万水等着你。且行且珍惜奋斗的时光吧。

就我自己来看,我给大家建议是什么呢。创业初期,别找机构,机构太专业,太聪明,他们会把你商业模式抨击的一塌糊涂,而且也不会给你钱。

初期建议各位创业者最好就找找土豪,土豪给不了大钱,但是能给你小钱,让你去尝试,还是比较容易的,一千万以下的融资,你去讲讲故事,讲讲情怀,一般都能骗到些土豪给钱。

但是,土豪因为不专业,所以确切说,在后面的路上给不了你太多的帮助,所以你要走的远,走的持久,你还是得找专业机构,虽然否定你到心里崩溃,但是一旦说服了他们,他们就能给大钱。

最后谈谈我自己投资逻辑,我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投资人,也就是好玩凑热闹而已,所以,专业投资人别笑话我,我自己的基金规模也不小,但是基本上都是这几年自己赚来的钱,外部资金可以忽略不计。

不是募集不到,只是因为有外面的钱,你会发现拿着容易,但是真做起来很累,不自由,你要给人交代有人给你打电话问,业绩如何了,说实话,真挺烦的,尤其像我这么自由散漫,每天晚睡晚起的人,真不是个合格的投资人。

而正因为自己的钱,我的投资逻辑就很简单,投资第一看心情,这年头从来没有规定心情好投资成功率就高,心情不好成功率就低,其实都差不多,基本都是死,谁都无法保证自己的投资一定能赚钱,那怎么办呢?

那就至少保证投资的时候心情要好点,哪怕死了,心里也爽快点,我总跟创业的人说,做不起来不关键,团队只要证明了,你很努力的去做了就可以了。

这样我至少收获两点,第一是收获了一个努力的团队,以后有好项目,还可以让他们去做,第二,至少证明了我们当初设想是不对的,那么就都是成功的。一个让你心情愉悦的团队值得你去投资。

投资第二个方面,是看趋势,前面说过了,做一件符合市场趋势的事情一定概率更高,我们要做有大格局的投资,创业投资这点上是一致的。

第三个方面才是看人品,人品是什么东西,只要不违法,讲规则,都是好人品,我比较烦创业者讲所谓的理想和情怀,世界上很多东西,跟内裤一样,没必要天天露在外面给别人看,自己知道有就行了。再好的理想情怀,都是说给自己听的,不需要说给投资人听,关键的问题是做不出来都是扯淡。

大道随行,不忘本心 #10

大道随行,不忘本心 #10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道德经》

一)SAP

大约17年前,公司里要上SAP。当时坐在我身边的,是一个生产部的女士。
她工作极其认真严谨,拿出了一个小本本,笔记记得密密麻麻。

对于200多个Form,这里是输入地址,那里是输入日期,下拉框是查库存列表。她整日眉头深锁,觉得这个系统实在是很复杂很复杂,有200多个表格要学呢。

相对于我的漫不经心,麻瓜女士表示十分不满:“xx桑,SAP系统对你意味着什么。难道就意味着每工作餐可以额外地吃免费水果么。而且你每次都抢最大最甜的泰国芒果,知不知道你这样形象很差耶”。
我白了白眼睛,那你认为该是什么呢。

SAP系统其实很简单。说穿了就是一个数据库查询系统。
无论你有多少个Form,多少个查询表单。无非就是数据库的输入/输出工作。
今天你下一个采购订单,是把货物输入到了系统。
明天你填一个生产表格,是把货物A转换成了货物B。
后天你填一个销售表单,就是把货物B卖了。

SAP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库。仅在生产规划环节有一些CPU计算,但也并不脱离传统的MRP系统。
扣除掉了生产线流水线那一些MRP算法,整个SAP就是一个超级简单,幼稚的数据库软件。其库存,运输,账本,乃至于后来画蛇添足加出来的HR,行政,总务等系统,无不是简单之极的一个二维数据库。
论技术含量,SAP可能还不如国内的《金蝶软件》。

SAP很简单。其实就是个数据库。
但SAP为什么在某些人眼里这么难呢。因为她们的思考方法不同。
在某些人眼里,SAP是200个不同的Form,每一个表格都要单独背诵和记忆。笔记记了一大本,到最后还是云里雾里多走出一步都不明白。

可是如果你懂得SAP的大框架,整件事就十分清晰。清晰得宛如手指上的掌纹。然后你只要关注一下一些细节就可以了。

二)万物理论

最近有一部电影十分热火,讲霍金的《万物理论》。
科学家们试图寻找出一种理论,它可以作为其他理论的“母理论”。从他开始可以推断出人世界一切的科学。

必需承认,这是一个很诱人的想法。人类永远在寻求更低一层的规则,T-1层的规则。
规则,规则是一切的力量。更底层的规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描述这个世界,发现新的机器,发挥无以伦比的力量。

就好比说,中世界的炼金术士们不懂化学。无论他们做了多少的试验,最终他们也无法炼出金子。
可是等化学学科渐渐丰满,HCl和NaOH的反应渐渐普及。人类才能组合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材料。才会有塑料,铝器,汽油柴油。
而化学渐渐的也有瓶颈。等门捷列夫排出化学元素表,人类才看清楚 “更深”一层的规律。于是才有了Nuclear,有了核能和原子弹。2007年日本科学家第一次用激光照射纯汞,剥掉了一个中子,获得了金原子。

但是,原子物理仍不是最终极的科学。在原子之下,还有夸克。如果能了解夸克的奥秘,就能象《三体》小说一样,制造出无敌的战舰“水滴”。
其外壳的强度,将是现在所有材料的100000倍。完全不可摧毁。这靠的是强相互作用力。
而夸克也不是最终的粒子,夸克之下,还有弦论,至少。

讲这么多的闲话,和炒房有什么关系呢。请别忘了,这始终是一个俗不可耐讲钱的账号。
其实我们要说的是,基础理论的重要性。

很多人很表面,很肤浅。
就象那个SAP画了二百个表格的女孩子。又或者深陷题海战术的高考学子们。
他们看似很努力,可成绩始终上不去。
因为他们只是忙碌于很表层的东西。从没有想T-1层潜在的原理。其实老师出题来来回回就那几个套路。真正的学霸,学霸从来不读书。

三)体,用,术

基础的理论很重要。从一些更基本的规则,可以推出上一层的规则。这样不仅更好记,更快捷,而且可以算出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但是,事情也有其反面。若真如此,今天最富有的人,应该是“粒子物理”科学家,或者数学系研究“数论”的老学究们。因为他们,才是走在整个人类科学最前沿,最底层的学问。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的科学家,往往是很穷的。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在于“体,用,术”。
最基础的科学,好比人类文明的大树。根基都在这里。这个方向一定要把准,绝对不能出错。

在基础科学之上,“用”指的是应用科学。你精通了化学,这并不能帮你赚钱。化学要转化成应用。研究出一种新型去屑洗发水,牙膏,洗衣液,奶粉配方之类的。
在大科学家眼里,这些应用科学自然是小儿科,不值一晒。可正是这些在“企业”里混的人,其收入往往是大科学家的二倍三倍,若能做到高管,更是幸福滋润。
为什么,因为“应用科学”离消费者更近,离钱更近。

从“理论”到产品,当中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段路之困难,之复杂,绝对不在基础研究之下。就好比你知道了“万物理论”,你也造不出粒子战斗机。当中还需要工程师几十年的研究。

“体,用,术”,在“用”之外,还有一个术。
术指的是完全末端的,不属于理论体系的,分散的,短期的似是而非的知识。
好比门口王婆卖的烧饼比较甜。
去坐电车可以穿过弄堂小路。
地铁交通卡可以互换以节省成本等等。

四)炒楼界的体、用、术

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来作铺垫,我们要说的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炒楼客”,你需要怎样的学识修养。

首先,你需要正确的基础知识。炒楼这一行,虽然对于自然科学,物理数学要求不高。但却是对于社会科学,政治人文财经的分析要求很高。
人生基于“三观”,三观一定要正。先把头脑倒空,把脑子里乱七八糟的马克思主义调控等等全部倒空。

“体”,正确的信仰,首先你的政治经济学要对。方向要对。
正确的流派,目前看来是“奥地利经济学派”。在**的代表作是铅笔社,原因以后再说。

可是“体”无需深究。如果你不想做个大科学家,也不想研究哲学的话,只需要大致知道“奥派”“铅笔社”是正确的就可以了。铅笔最前沿的一些学术观点也无需参与讨论。

“用”,指的是水库论坛。
我们知道了经济学上的一些大知识。譬如M2超发,譬如货币失常。
可是如何让他们变成商机,变成钱,变成我们赚钱。这其中仍大有学问。点点滴滴,细说起来也是宏篇巨著。一架飞机的说明书,只怕比“空气动力学”研作更厚。

“术”则是最外围的。譬如说,你买房,每次需要谈判下定之前。不要空手,去银行取几万元现金出来。
现金最好是旧钞。毛绒绒的看上去一大堆。旧钞的厚度比新钞厚。
等你谈判的时候,谈到关键要紧处,把钱往桌子上一堆。
“叔叔,我们很诚意买的。请你卖给我吧”。

现钞永远比银行转账或者支票更有冲击力。厚厚的一大叠堆在桌子上,有时候房东还是穷苦了一辈子的小市民,于是就被闪花了眼。
俗话说,“冲动是魔鬼”。房东一冲动,你就成魔鬼了。
用这个方式,房价至少可以多砍0.5W元下来。

但是这样的知识,对于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有用么。对未来有指引么。
没用的。他是碎片化的,短暂的,散诸各方的点滴。或许过几年现金都不用了。

这样的知识,点点滴滴,散落在各个方面。无法用一根绳子将他们串起来。
而他们对赚钱却很有用。甚至一个短暂的技巧,能赚到大学教授一年的工资还要多。
再举个例子,但凡买房,上家总会问到一句:“你们是买来想自主还是投资啊”。

正确的回答,绝不是说实话,或者一半一半。而是要毫不犹豫地坚决说道:“自住”~~俺女朋友/老娘特别喜欢。
因为如果你回答说是“投资”,凡是投资,必然要有回报。房价就要有涨幅。房东难免心里会犯嘀咕,是不是我卖便宜了。以后交易容易产生纠纷。

而你回答“自住”。甚至要说“房价是贵了一点,可是她(女朋友)不知道为什么蒙了心,非得盯着这套买不可”。
于是房东沾沾自喜,顿时觉得是卖了一个好机会。以后的交易更配合不容易产生纠纷。

“体”大道理是根本,但他很少帮助我们赚钱。“术”每一条都是精灵古怪。但他们只能碎片化使用。

[email protected],2015年2月27日子时)

纠结于学区房的爸妈都该看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MDIyNDY4OA==&mid=2651611750&idx=1&sn=6301d45cbea948c5985551709f0f371e&scene=1&srcid=0908pNsbr169EfEKkUpC1HTn#rd

一直都以为孩子还小,所以从来不关心小孩上学的事情。突然有一天逛论坛,发现小学和小学之间的差距居然会这么大。同时还发现,小学还分民办和公办,而热门公办小学的入学,居然还有户口年限要求,有的居然要3年以上。也就是说,在幼儿园之前,你就要确定学区房了。

突然之间,发现宝宝还没有上托班,就要考虑学区房的事情了。于是狂刷各大育儿论坛,终于弄清楚了上海小孩从小学到高中的整个升学过程的来龙去脉,在此与还处于朦胧阶段的爸爸妈妈们分享。

首先你要确定是要走体制内路线还是体制外路线。体制内,就是参加国内高考,体制外,就是出国读本科或者高中。

现在出国的的学生很多,特别是家庭条件好,又不想让孩子太辛苦读书的,花一百多万到国外镀一下金,绝大部分回到国内只能找3000-5000元工资的收入。如果去美国读本科,不能上前15名的学校,出来后就业还不如北大清华。如果不能进前30名的,出来后毕业还不如复旦交大。想进美国前15名的,难度比进北大清华还大,想进美国前30名的,难度也高于复旦交大。

如果确定是体制内的,那么就必须以高考最为一切行动的指挥棒。

以下分析从高考倒推进行

1. 先说高中

大家都知道上海的四大高中:上海中学,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到底这四大在上海牛逼到什么程度?以北大清华在上海的招生为例,每年北大清华在上海的招生人数在200名左右,其中上海中学70多名,华二60名左右,复旦附中20名左右,交大附中10名左右。也就是说四大要占85%左右。(就成绩来说,七宝已经超过交大附中,但交大附中预录交大有优势)。去复旦附中和交大附中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奔复旦和交大去的,因为复旦预录复旦附中人数比较多,交大预录取交大附中人数比较多。

上海中学的生源来自哪里?

上海中学的生源主要来自其嫡系部队张宝华:小儿子张江集团中学,二儿子上宝中学,大儿子华育中学(上中系3大初中)。

上海中学10个班级,每个班级40人,每年招生400人左右。以今年为例,今年上中的预录取人数在235人左右(不包括裸考),其中华育121人,上宝33人,张江24人,三校合计178人,占235人总数的76%左右。也就是说,上中的生源四分之三左右来自其嫡系初中。

相比之下,华二的生源来源比较分散复杂,基本在全市范围内抢生源,主要原因是其嫡系的两个初中位置太偏,生源不是很理想。今年华二预录取的主要的生源有:复旦兰生27人,华二初级22人,张江集团19人,市北中学17人,进华15人,新华初13人。

其他高中就不仔细分析了,网上有数据的,大家自己去查。

2. 再说初中

上海市的顶级初中,基本是民办的天下。公办的的只有上外120和市北理科。上海的名校初中有:上外120,华育,复旦兰生,市北理科,接下来是上宝,张江,世外,进华,新华初等,再往后是文莱,市西初,新竹园,延安初,纯志,复旦二附中,华二初,建平实验,建平西,杨波,上中东等。

120就不谈了,直升上外附中,基本以出国为主要目标,其它前5名学校今年预录取情况如下(不含裸考):

华育中学 8个班,320名左右毕业生,预录187人
上中121人、华二7人、复附4人、交附5人、七宝20人、南模21人、延安1人、曹二3人、复兴1人、华二闵行1人、交附嘉定2人、复附浦东1人

复旦兰生 6个班,240名左右毕业生,预录149人
华二27人、复附66人、交附17人、控江19人、七宝3人、建平1人、华二闵行2人、交附嘉定1人、复附浦东2人、进才2人、市实验1人,大同2人、南模2人、曹二1人、复兴3人

上宝中学 8个班 320名左右毕业生,预录104人
上中33人、华二2人、复附5人、交附3人、七宝37人、南模13人、延安1人、曹二1人、华二闵行5人、复附浦东1人,大同1人、格致2人

市北初级 6个班,240名左右毕业生,预录101人
上中16人、华二17人、复附14人、交附3人、七宝8人、南模1人、延安1人、曹二2人、市北29人、华二闵行5人、复附浦东2人、市实验1人,大同1人、格致1人

张江集团 6个班(其中一个地段班),去掉地段班后有200人左右毕业生,预录93人
上中24人、华二19人、复附5人,交附4人、建平14人、南模2人、曹二3人、控江1人、华二闵行1人、七宝5人、交附嘉定1人、复附浦东2人、进才6人、市实验1人,大同5人

3. 然后看初中生源

神仙学校上外120的,全市招120名,第一大生源是上外附小,20%左右,第二大是明珠小学15%左右,再往后是世外、福外、逸夫、盛大等(据说条子生占很大比例);

华育一共招320名,其中徐汇区140名,外区180名。第一大生源是明珠小学 50多个,占17%左右,跟在后面的是逸夫,盛大,世外,上外附小,福山外国语小学等。今年明珠A5个班华育的OFFER大约拿到了30多一点,最终去了26个,其它几个弃坑去了120或者其他地方,这个成绩媲美徐汇一流民办。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福山正达第一届毕业生拿到了15个华育的OFFER,成绩喜人。

就全上海来说,排前5名的小学,应该是 世外,上外附小,逸夫,盛大,明珠。前5名里面,只有明珠是公办的,其它4个都是民办的。所以说,明珠是上海的第一公办小学,并且远远领先第二。

就全上海来说,好的小学,基本都是民办的,除了浦东和静安。浦东和静安还是公办小学的天下。

浦东的小学排名:第一梯队明珠,福外,六师附小,福山正达(民办),第二梯队:二中心、海桐、竹园、浦师附小、浦南、进才实验(9年制)、实验东校(9年制)等;

由于距离关系,并且只是想买个小房子挂户口,所以明珠AB和福外总部是我们首先考虑的。

明珠分ABC3个校区,今年招生A区5-6个班,B区4个班,C区5-6个班。其中B区是小班制,据说一个班最多只能装下34人,今年15个班大约500多学生。数学是强项。

福外(公办)有3个校区,今年一共21-22个班,900左右学生。英语是强项。

我们家是女孩子,按照一般的思维,应该选择福外,但经过仔细比较以后,我们选择了明珠B。
具体原因如下

1. 首先是房价

梅园的房价溢价里面包含了初中部分(建平西校)和幼儿园部分(冰厂田,部分小区对口),但对我来说,这个部分没有任何价值。幼儿园对我来说区别不是很大。至于初中,建平西也只能说是个中等档次的初中,并且规模很大,等再过几年,招生人数要超过1000了。进建平西,一定要进阶梯班,也就是要进前20%。前20%可以进重点高中。如果不能进前20%,那么在建平和其他普通初中也没太大区别。那么前20%的主要是哪些人呢?主要两部分,一部分是非地段生,也就是考进去的。另外一部分虽然是地段生,但本来成绩就比较好,如果要择校课也可以考出去的,只是家住在附近,不想折腾,或者因为建西是公办没有学费所以进了建平西的。那种条件不够择校出去的,只能对口统筹进建平西的,没多少可以进前20%的。

所以说,双学区房是个伪命题。爸爸妈妈们要记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都要靠努力来取得。只要你的小孩成绩够好,不对口公办名校,照样可以考进去,不努力成绩不够好,对口进去也是止步中考。

所以,相对于明珠上海第一公办的地位,明珠的学区房价格是明显低估的。

在明珠的AB里面,A区没地方停车,以后开车接送极其不方便,所以最后选了明珠B(明珠B出来的小房子最多,这也为将来对口学生数量扑出来留下了祸根)。

2. 其次是学习效率

知名小学的名校择校率为什么好?除了民办小学生源会好一些以外,主要就是两大法宝:校内超纲教学,校外鸡血培训。
校外鸡血培训,谁都可以,但校内超纲教学,不是那么简单的。在这方面,民办小学就占尽优势,因为考民办进去的,都是有着相近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家庭。所以相同的校内时间,民办学校可以学得更深更难。

如果小孩资质差不多,课外鸡血培训差不多,那么校内的学习效率就成为主要差别了。

在这方面,明珠就比福外有优势。特别是在数学方面,明珠多一门课程:智慧数学,可以理解为低年级是思维课程,中高年级是奥数课程。

福外的英语对我来说有点鸡肋,因为福外是公办小学,所以英语不可能像世外一样拔高很多,如果你拔高太多,马上有人到教育局投诉你。虽然福外有沙龙班,但沙龙班是课后的,要占据课外时间。

所以说,公办学校是无法和民办抗衡的,必须照顾到只愿意快乐教学的家庭,这是公办学校的死穴(说句难听的,如果班上有个弱智,你的教学难度必须适应这个弱智的智商水平)。只有明珠相对是个异类,可能是明珠名声在外,虽然都是地段生,但大部分家长也接受了这个事实,学校里面也形成了这样的学习气氛。另外通过买学区房入明珠的家庭也越来越多,这些家庭都是愿意鸡血的家庭。

所以,明珠是对家庭配合要求较高的学校,类似于民办。如果明珠小孩的父母不能配合学校对小孩进行辅导的话,会跟不上大部队的,这样小孩就比较惨。后面作业难度上去以后,每天回家作业牛蛙只要半小时,普娃1小时,掉队的可能3小时也做不完(因为做得慢,或者不会做)。

有些人不选择明珠,是因为传说中明珠学习太苦,这在我看来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首先,苦不苦,不是学校决定的,是父母决定的,如果不想择校,那么到哪里都不会苦。如果想进好学校,不管哪个学校,校内学的都不够,都要外面补,所以都会苦。
假设考一个知名初中,需要8分的知识。 普通学校课内教了5分,需要外面补3分,明珠课内学了7分,需要外面补1分,你说哪个轻松哪个辛苦?只不过是明珠的学生虽然课内学了7分,但课外补的不是1分,而是3分或者5分,也就是总分要到10分甚至12分。这才是明珠学生苦的原因,也是明珠出成绩的原因。

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可能吗?家长在这个问题上想不清楚的话,那么小孩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一步了。

3. 第三是名校效应

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小孩,一个在知名小学,中等生,一个在普通小学,第一名,那么哪个进知名初中的可能性更大?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知名小学的那个中等生。
上海小升初的一个特点是没有统考,所以各名校挑人,都喜欢偷偷摸摸去好学校挑,一次可以挑好多,那些普通小学的,就只能裸投了。

上外120的分配出来的面单,浦东估计只有明珠和福外的沙龙班有,其他的只能裸投。

华育这样顶级初中的专场神秘考,浦东估计只有明珠有这样的特殊待遇。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区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名校的学区房,使得有些学区的入学人数大大超过招生人数。浦东的重灾区是明珠B和福外本部。这两个地方都是小户型的老公房为主,总价低,大家都买来挂户口,从今年开始入学人数已经扑出来了,差点有人如不了学。所以,买这两个学校的学区房,如果不能满足父母产证和户主,5年一娃,户口满4年(起码3年),将会有很大的风险。明珠A和福外花园校区情况要好很多。虽然福外本部和明珠B今年都是收了(明珠B调剂到A区,福外本部扩招),但从明年开始,政策收紧是可以预期的。

最后给大家的建议是:

1、名校只是一群愿意为孩子投入更多资源的家长集聚地,除了可以给你带来名校效应的敲门砖外,其它的都要考成绩说话(成绩包括校内和校外),不要以为进了名校就可以放手了,相反,进了名校,你需要给孩子更多的辅导,否则就容易掉队。所谓小学靠家长,初中靠老师,高中考自己。

2、择校就是择同学,择相同理念的家长群,择一个学习氛围;

3、如果你初中志在名校,在浦东话,小学最好选择排名前10的;

4、不要只纠结学校排名,距离远近也非常重要,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上下学路上;

5、如果无法选择好的小学,普通小学里面选择那些放学早、作业少的,通过课外时间鸡血来提升自己;最可怕是那些学校很烂,低水平的作业却很多的学校了。

如果让我选,我浦东最喜欢的学校是福山正达,因为正达校内兴趣班很多,有利于小孩的全面发展,但学费也很贵。另外,再过两年,福山正达肯定会非常热门,到时不到10%的录取率,谁也没法保证可以进去,毕竟对一个6岁小孩的判断会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赌不起!

脑洞不够大,就看这些科幻电影来启发你!

{
  "author": "豆瓣电影",
  "date": "2014-07-12",
  "links":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A2MDQ4MA==&mid=201053162&idx=1&sn=436387438948949e15adbd43e50c3013&scene=2&pass_ticket=H76cEeVcnT73frIaVZYnquTaz7f71iKFpMaR%2BnBoAQJXm0NM3RfTxV6Y9NwTDu6b#rd"]
}

1 《盗梦空间》(2010)
评分: 9.2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主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 艾伦·佩吉 / 渡边谦 / 汤姆·哈迪 / 迪利普·劳 / 玛丽昂·歌迪亚 / 希里安·墨菲 / 汤姆·贝伦杰 / 迈克尔·凯恩 / 卢卡斯·哈斯 / 皮特·波斯尔思韦特
类型: 动作 / 科幻 / 悬疑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2 《楚门的世界》(1998)
评分: 8.9
导演: 彼得·威尔
主演: 金·凯瑞 / 劳拉·琳妮 / 艾德·哈里斯 / 诺亚·艾默里奇 / 娜塔莎· 麦克艾霍恩
类型: 剧情 /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3 《蝙蝠侠:黑暗骑士》(2008)
评分: 8.9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主演: 克里斯蒂安·贝尔 / 希斯·莱杰 / 艾伦·艾克哈特 / 迈克尔·凯恩 / 玛吉·吉伦哈尔 / 加里·奥德曼 / 摩根·弗里曼 / 希里安·墨菲
类型: 剧情 / 动作 / 科幻 / 惊悚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4 《攻壳机动队》(1995)
评分: 8.9
导演: 押井守
编剧: 伊藤和典 / 士郎正宗
主演: 田中敦子 / 大塚明夫 / 山寺宏一 / 仲野裕 / 大木民夫
类型: 动作 / 科幻 / 动画 / 惊悚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 美国

5 《回忆三部曲》(1995
评分: 839
导演: 大友克洋 / 森本晃司 / 冈村天斋
主演: 矶部勉 / 山寺宏一 / 饭冢昭三 / 千叶繁 / 高岛雅罗 / 长谷川亚美
类型: 科幻 / 动画 / 惊悚 / 奇幻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6 《大都会》(1927)
评分: 8.9
导演: 弗里茨·朗
主演: 阿弗莱德·阿贝尔 / 古斯塔夫·佛力施 / 布里吉特·赫尔姆 / 鲁道夫·克莱恩-鲁格
类型: 剧情 / 科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7 《潜行者》(1973)
评分: 8.9
导演: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主演: 亚历山大·凯伊达诺夫斯基 / 阿丽萨·弗雷因德利赫 / 安纳托里·索洛尼岑
类型: 剧情 / 科幻 / 悬疑 / 奇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苏联 / 西德

8 《V字仇杀队》(2005)
评分: 8.8
导演: 詹姆斯·麦克特格
主演: 娜塔莉·波特曼 / 雨果·维文 / 拉珀特·格雷夫斯 / 斯蒂芬·瑞
类型: 剧情 / 动作 / 科幻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 德国

9 《《风之谷》(1984)
评分: 8.8
导演: 宫崎骏
主演: 岛本须美 / 京田尚子 / 松田洋治 / 麦人 / 榊原良子
类型: 动作 / 科幻 / 动画 / 奇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10 《黑客帝国》(1999)
评分: 8.7
导演: 安迪·沃卓斯基 / 拉娜·沃卓斯基
主演: 基努·李维斯 / 凯瑞-安·莫斯 / 劳伦斯·菲什伯恩 / 雨果·维文 / 格洛丽亚·福斯特
类型: 动作 / 科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澳大利亚

11 《穿越时空的少女》(2006)
评分: 8.7
导演: 细田守
主演: 仲里依纱 / 石田卓也 / 板仓光隆 / 原沙知绘 / 谷村美月 / 垣内彩未 / 关户优希
类型: 剧情 / 爱情 / 科幻 / 动画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12 《红辣椒》(2006)
评分: 8.7
导演: 今敏
主演: 林原惠美 / 古谷彻 / 江守彻 / 山寺宏一 / 堀胜之祐 / 大塚明夫
类型: 科幻 / 动画 / 悬疑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13 《千钧一发》(1997)
评分: 8.7
导演: 安德鲁·尼科尔
主演: 伊桑·霍克 / 乌玛·瑟曼 / 裘德·洛 / 艾伦·阿金 / 戈尔·维达尔 / 山德·贝克利 / 劳恩·迪恩
类型: 剧情 / 爱情 / 科幻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14 《吸血鬼猎人D》(2000)
评分: 8.7
导演: 川尻善昭
主演: 田中秀幸 / 永井一郎 / 山寺宏一 / 林原惠美 / 篠原惠美
类型: 科幻 / 动画 / 悬疑 / 奇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日本

15 《阿凡达》(2009)
评分: 8.6
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
主演: 萨姆·沃辛顿 / 佐伊·索尔达娜 / 西格妮·韦弗 / 史蒂芬·朗 / 米歇尔·罗德里格兹 / 乔·大卫·摩尔 / 乔瓦尼·瑞比西
类型: 动作 / 科幻 / 奇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16 《人工智能》(2001)
评分: 8.6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主演: 海利·乔·奥斯蒙 / 弗兰西丝·奥康纳 / 山姆·洛巴兹 / 杰克·托马斯 / 裘德·洛
类型: 剧情 / 科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17 《E.T.外星人》(1992)
评分: 8.5
导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主演: 亨利·托马斯 / 迪·沃伦斯 / 罗伯特·麦克纳夫顿 / 德鲁·巴里摩尔 / 彼德·考约特
类型: 剧情 / 科幻 / 家庭 / 奇幻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18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2007)
评分: 8.5
导演: 理查德·沙因克曼
主演: 大卫·李·史密斯 / 托尼·托德 / 约翰·比灵斯列
类型: 剧情 /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19 《月球》(2009)
评分: 8.5
导演: 邓肯·琼斯
主演: 山姆·洛克威尔 / 凯文·史派西 / 多米妮克·麦克艾丽戈特 / 卡雅·斯考达里奥 / 马特·贝里 / 罗宾·查克
类型: 剧情 / 科幻 /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20 《2001太空漫游》(1968)
评分: 8.5
导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
主演: 凯尔·杜拉 / 加里·洛克伍德 / 威廉姆·西尔维斯特 / 雷纳德·洛塞特
类型: 科幻 / 悬疑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从中考预录取看杨浦区初中排名

http://www.qianfan.net/thread-32337-1-1.html

首先感谢图片帝清雪的原始资料,至少让我省了2小时时间:
http://www.qianfan.net/thread-19793-1-1.html
先说说我对杨浦的整体看法,和徐汇相比:
1.公办更差,预录取控江+超过5人的公办学校只有可怜的著名的大城市铁岭,6个控江而已(复旦二附中这个伪公办不算)。相比徐汇有好几个公办都能预录取南模甚至四校,简直是情况迥异啊。杨浦的娃,小升初除了复旦二附中(勉强再加一个铁岭),你们彻底忘了公办吧(重要的原因我觉得就是杨浦的民办太多了,把公办彻底挤死了)。
2.民办的情况也更复杂(何止三六九等,简直1-9等都有,我估计有些学校长期以往可能要关停了。
下面仔细谈谈:
1.复旦兰生和复旦二附中,这个不谈了,我认为在杨浦的娃,如果能进这两校,不管什么手段还得是玩命往里冲,冲进去再说。
2.存志我也在四校的帖子里面分析过,虽然亲爹不要他了,又认了个干爹,不太给力,但是学校的水平犹在,裸考能力仅仅排在双语之后是么有悬念的(复旦兰生裸考的人数不多,再加上少数的名额分配,真的裸考去博一志愿、零志愿的不多了,所以裸考的列表里面,兰生的牛蛙不是竞争对手--复旦二附中也基本如此)。
3.双语也曾经有过惊艳一枪,当年力压群芳(是不是叫力挫群雄更好呢?女权主义者别喷偶哈),夺得裸考平均分大杨浦第一,全市第二的优异成绩。虽然好景不再,但是裸考能力仍然是值得肯定,在杨浦,它和兰生就是2个极端(兰生基本以预录取为主,而双语则是基本放弃预录取,一门心思走裸考)。在杨浦,双语的预录取成绩连第三都排不上,11个四校,7个控江,比起复旦两兄弟不谈了,其实即使比起存志的19个四校和22个控江基本也可以用相去甚远这句话了。可惜我没时间,有时间的帮我做个功课,双语预录取四校和控江的18人中几个是他们小学部几个是初中进来的。
所以如果有人问存志好还是双语好,我觉得有区别对待,有一定精力和兴趣走自招的,去存志;竞赛不太来三但是习惯好听话的好孩子去双语博裸考。
4.控江民办你肿模了? 才10个控江?比去年少了一半多,比起前年还少?偶可是对控江民办的期望不低的,现在看来,这个所谓的嫡系比起当年被赶出家门的长子相去甚远啊。如果明年仍然这个数字,只能说明去年的20几个控江是偶然而已。名次要往下放了。
5.同济实验据说一直在进步之中,2个复附,8个控江,比起去年的4个四校和6个控江和前年的2个四校、6个控江难说进步多少,再观察看看吧。
6.下面应该排到3个四校和5个控江的凯慧了。这个成绩和去年几乎一样,去年3个四校4个控江。
7.就是著名的大城市铁岭了,抛开复旦二附中不谈,这个大城市算是杨浦的公办NO。1了。
8.再下面就是上音实验了,2个四校,三个控江。
相比徐汇和杨浦,从某种程度来看,杨浦人民有下列福利:
1.因为交附的关系,能预录取四校的初中杨浦区有11个,比徐汇的8个更多
2.水平接近的控江在本区招生人数比南模多,控江2015年在本区预录取116人,南模只预录取了91人。
当然不好的也有,就是除了二附中,相对缺乏优质公办特色班。杨浦人民要稍微多花点银子。
所以,最后对杨浦人民的建议就是:
一。玩命冲进兰生和二附中(别问我他们俩选谁,都拿到offer再说)
二。裸考选双语,预录取算存志
三。凯慧、同济、控江民办(如果明年能回暖到去年的成绩,控江民办还是可以在凯慧和同济之前,否则就这样了)
四。铁岭、上音、鞍山实验、杨浦实验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祝大家好运!

得了高血压需要一辈子吃药吗?

{
  "author": "Luxenius",
  "date": "2015-04-08",
  "links":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A1ODMxMDQwMQ==&mid=218192525&idx=1&sn=d18ecc61c3e6c098a56059d61d621db4&pass_ticket=H76cEeVcnT73frIaVZYnquTaz7f71iKFpMaR%2BnBoAQJXm0NM3RfTxV6Y9NwTDu6b#rd"]
}

我们不需要再反复强调高血压有多么常见,谁周围的亲戚朋友找不出一个高血压的?很多成年人都患有高血压,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体检、义诊,总是一查一大堆。据估计,只要寿命足够长,几乎所有人可能患高血压病。

正是由于这个病如此普遍,每一个医疗骗子都想靠它捞上一笔,每一个自以为是的外行都想对它侃侃而谈。

作为心血管专科医生,在此明确表示,基于最可靠的证据,(原发性)高血压几乎都需要终身服药。请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不要再听信那些谣言。

(以下提到的「高血压」如无特殊均指「原发性高血压」,即绝大多数人所患的类型)

究竟几个疗程才能治好高血压?
原理决定其难以根治
高血压最重要的病理变化发生在遍布全身的小动脉。简单说,就是小动脉们因为各种原因普遍挛缩、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失去弹性,使血流通过时遭遇更大的阻力,正常的压力已经不能让血液正常通过这些小动脉,血压就高起来了。

图 1 高血压本质上是小动脉不可逆的病态改变
(图片由作者提供)

关键是,这些变化是质变,是不可逆的!

当代几乎所有针对高血压病的正规治疗都基于药物,都是瞄准「控制」而去,而非「根治」。既然是控制,那就没有「疗程」之说,而是永远都边治疗、边评估、再调整。那些试图通过简单的方法,或者「几个疗程」,就宣称能「根治高血压」、「永不复发」的,都是骗人的。

没感觉就不用降压了呗?
降压是为避免更严重的问题
有人问,为什么非得降压呢?简单来说,降压不是为了血压本身,而是要避免更严重的问题。

因为如果血压长期控制得不好,异常升高的血压对全身各个器官都极具破坏性,尤其是心脏、大脑、肾脏、眼睛。

这些损害的结果,都会严重影响寿命和生活质量。血压每上升 20 mmHg,死亡风险就会翻一番。

所以——

  1. 高血压需要降压,否则你会面临很多危险。
  2. 降压的效果需要长期规范地测血压来监测,不能凭感觉,要看数字。
  3. 降压效果不好时,要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直到达标。

究竟需要将血压降低到多少才最好,这个因人、因病情而异,对于多数人,都是收缩压 140 mmHg 以下,舒张压 90 mmHg 以下。而对于 60 岁以上,或者同时罹患肾病、冠心病等的患者,又有各自不同的降压目标,具体遵从医嘱。

健康生活就能不吃药了吧?
良好习惯难以替代吃药
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运动、减肥、戒烟、低盐低脂饮食……这些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改善高血压和预防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大的帮助。于是又出现了一种观点,认为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就可以避免吃药了。

这种说法过于乐观。

实际上,这些生活方式的效果远没有厉害到「治疗」高血压的程度。对于这些措施,都有很多的研究。我们把效果汇集成表格来看:

(点击图片可以放大)

注意,表格中的降压效果,是不可以叠加的哦!也就是说,假使你做好了全部以上的项目,完全绿色健康地生活,也只可能让早期、轻度的高血压回归正常。

换句话说,我们建议胖的病人减肥(尤其是减肚子),建议不要吃咸,建议每个人都多运动锻炼,这对病情肯定是有好处的,但对于很多高血压患者来说,这仍然不够!

而且,假如不吃药,带着很高的血压去运动锻炼,也是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急症的!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相互配合,谨记!

高血压不是可以「根治」吗?
这恐怕跟你没关系
极少数的以高血压为表现的疾病的确可以根治,比如早期的主动脉缩窄、嗜铬细胞瘤等等,做了手术也许就恢复了正常血压。但这是因为这些「高血压」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而这些原因可以根除,所以是「继发性高血压」,跟本文探讨的「原发性高血压」完全不是一回事。

此外,早期、轻度的高血压,也许(仅仅是也许)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加上良好的生活方式,能逐渐减少药物剂量,甚至脱离降压药都能维持正常血压。

但具体到你的情况,未必是这样,还是要看效果,切莫自欺欺人。

高血压到底要吃多久药?
血压波动才是最有害的
有太多的高血压患者都是这样做出了大事:吃了一段时间降压药,量血压,看到血压正常了,就不再吃了,或者过一段时间又吃。

事实上,比起血压高,血压波动才是最有害的。

这种方式会导致血压剧烈的波动,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弹性和调节能力比正常人差,血压的剧烈波动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被缓冲,这是非常危险的,其发生脑出血/脑梗塞的危险可以高达血压控制良好者的 6.2 倍!

当代较新的降压药,规范使用的副作用都很小,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都没有问题。而擅自中断治疗或减量的后果很严重!

高血压需要一辈子吃药吗?这个问题其实难以一概而论,只能说,医生让你停,你才能停;医生让你减,你才能减。

实际上,对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终身服药都是难免的。但千万别觉得灰心,长期规范的治疗下,高血压患者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生活;而脱离了规范治疗的患者,才真是危机四伏。

上海四校“真相”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NzYyMjgxNg==&mid=200423124&idx=3&sn=118a834109b28612c06b30e5bac461e6&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By:预录取团队 S老师

笔者按:在裸考之外,预录取为学生扩展了进入四校的通道。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判别是否具有冲击四校的机会,各区学生在填报时的优势,以及在择校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上海中学

百年名校,加之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生源,上海中学俨然成为沪上最为神秘、同时最具特色的高中学校。

细细来看,近100%的大学达线率,数不胜数的国内外奖项让其教学质量优越;优美的学校环境,丰富的学校生活,又使其成为家长追逐的对象。

(一)竞赛

新知杯:一、二等奖。

往届经验显示,若获得上述奖项,寒假有大概率接到学校面谈通知。

(二)一模

如果没有奖项支撑,一模将成为重要参考因素。

建议:考试成绩至少在所在区县的3%以内。

(三)初中学校

虽不可改变,但初中学校也是其参考的内容。

优势学校:华育、上宝、张江、上中东校。

上述学校的学生较其他学校更易获得自招考试资格。

(四)考试科目

五科全部。其中数学偏难。

注意:(1)各科对速度要求均较高,所以平时中速度的练习也必不可少。(2)由于其校长为数学科目,上中数学一般为“四校最难”。

(五)2014年招生情况

推荐人数:98人 。

自荐人数:137人。

零志愿人数:108人。

一志愿:42人。(仅限徐汇区)。

上海中学在徐汇区零志愿招生42人,一志愿招生42人。徐汇区学生考取上中的机会将大于其他区县。

华师大二附中

虽成立较晚,但依托华东师范大学,该校迅速成长为上海乃至**著名的高中。

华师大二附中以理科见长,竞赛成绩尤为突出,有“金牌学校”之称。

2013年学校成立卓越学院,邀请6名院士加盟授课,卓越学院设立4个班级:“基础理科班”“理科综合班”“科技创新班”和“人文班”。

其中卓越学院学生较多是从冬令营中选拔而来。

(一)竞赛

华二附喜欢拥有竞赛背景的学生,“新知杯”“大同杯”“天原杯”的获奖学生胜算更大。

此外,由于该校对物理竞赛的看重,物理业余学校A0班亦成为重要的招生渠道。

(二)一模

一模成绩对参加华二附的自招考试非常关键,将更有机会获得参加自招考试的入场券。

但在自招前举办的冬令营则通常不以一模成绩为评判标准。

(三)初中学校

华二附的冬令营对初中学校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模考试成绩只是其筛选的一方面因素。

优势学校:市北理科、新华初、市西理科班、华育等。

(四)考试科目

五科全部。

注意:理科偏难,英语对速度要求较高。

(五)2014年招生情况

推荐人数:92人。

自荐:130人。

零志愿:148人。

平行志愿:0人。

华二附虽无平行志愿,但其在浦东新区零志愿招收78人,推荐生招收36人。

复旦附中

复旦附中拥有着浓厚的人文氛围,学生个性发展较为突出,而由于背靠复旦大学,该校学生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大学资源。

此外,就读复旦附中将为留学加分。复旦附中历年出国留学人数较多,因此国内外高校也青睐该校学生。

(一)竞赛

复旦附中对有竞赛背景学生十分关注,但其程度不如上海中学和华二附。

(二)一模

一模是复旦附中的敲门砖。

注意:复旦附中每一年寒假都会有管乐冬令营,如果你擅长某一件乐器,文化课成绩又不差,那冬令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初中学校

不必多说,兰生复旦的学生确实占有先机。

(四)考试科目

五科全部。

复旦附中分两次考试,一次为中考内容,一次为拓展内容。侧重于人文素养的考察。

(五)2014年招生情况

推荐人数:92人。

自荐:128人。

零志愿:136人。

平行志愿:9人。

复旦附中在杨浦区招收零志愿26人,一志愿9人,推荐生25人。

交大附中

该校依托于上海交通大学,以理科见长。虽近几年处于四校的弱势地位,但其高考成绩以及大学的自招成绩还是足以与八校中的追赶着拉开差距的。

近年来在交大校长的呼吁下,诸多交大知名学者前往附中讲课,可以说充分利用了交大的资源。

(一)竞赛

在与其他学校的生源争夺中,交附对于竞赛获奖者的竞争并不占优势,所以,如果有竞赛奖项对于参加交附自招优势明显。

(二)一模

交附的主要衡量标准,需要区5%的成绩保障。

(三)初中学校

交附进军初中相对较晚,交中初级中学将会成为交附一个重要的生源输出学校。

(四)考试科目

五科。科目难度每一年均有所不同,考试形式也在变化。

(五)2014年招生情况

推荐人数:92人。

自荐:129人。

零志愿:147人。

平行志愿:0人。

交大附中在杨浦区招零志愿25人,推荐生12人,无一志愿。

孵化器的一些简单理解

{
  "author": "江南愤青",
  "date": "2015-06-30",
  "links": ["http://jnfq.baijia.baidu.com/article/96425",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gzMjg2NA==&mid=208086266&idx=1&sn=7352d46e3e1c26527cdeb82c46b9d834&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

(本纪要为新望院长发起的新金融家联盟微信群的群友内部交流工作笔记)

主持:陈里(正和岛投资CEO)

主讲嘉宾简介:网名“江南愤青”,著名财经评论人士。毕业于**金融学院,为互联网金融千人会主要发起人之一,也是本土私募股权五十强企业德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智本资产管理集团合伙人。

【会议纪要】

江南愤青(陈宇)阐述:随着李总理的互联网+概念以及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口号的提出,现在全国开始陷入全民创业的格局之中,有很多人抨击,怕陷入最后会是一地鸡毛的格局,这个其实是有先例的,运动式文化,总是陷入会陷入各种不太好的境地,我也抨击过不少,不过,跟以前总是跟政府唱反调不一样,我到是这次很难得的认同这次这个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这个口号的。

当然可能跟我自己是多次连续创业有关系,这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折腾,有成功,又失败,最大的感受就是,人活一辈子,总得多折腾点事儿,哪怕最后一事无成,也不负这个青春年少,逆风飞扬的时光。其实吧,任何事情看到最后,都是会死的。所以,死前回望这一生,如果不给自己留点啥回忆,总感觉可惜了点。而创业事实上是能最大程度的展现与众不同人生的一个点。我自己这几年也做投资,投资过很多很多人,也有很多失败,很多成功的,但是他们大部分都会跟我说一句话,创业一年学到的东西,比以前几十年学到的东西都要多,从这个角度讲,创业也是逼迫自己成长最好的方式吧,一个创业成功的人,其实回到最后,我们都会发现这样的人其实情商都挺高的,因为创业路上吃过很多苦,也肯定吃过很多亏,才能情商变的很高,而跟情商高的人在一起,你会很快乐。

(欢迎大家关注“江南1535”公众号,西湖边的互联网金融茶馆,七千多股东一起投资的安静的茶馆。。欢迎等待更多的人加入。当然更欢迎年轻人来这里喝茶、创业、装逼、扯淡!我个人微信号:lpjhchen)(PS:如果转摘此文,却摘掉这条的朋友,直接拉黑,绝交!)

没有安全边际的创业风险很高

许多人都觉得全民创业会让很多人都去创业,然后两个担心,第一个是没人踏实做事情,第二个是创业失败后会让很多人陷入贫困危机。其实关于第二个,我也见过不少,怎么说呢,我个人其实并不是很鼓励所谓的没有底线创业,没有安全边际的创业风险是很高的,而且往往会做的不好,大部分负债创业的人,结果都不好,千万别太去相信所谓的背水一战,破釜沉舟这种老套故事,其实任何东西能够拿来被举例,本身就是说明这样的案例是个例,为什么我们说要向雷锋同志学习,那恰恰说明雷锋太少了,几乎是个案,个案是不能被推导的。

你看到的成功背后,恰恰反应绝大部分死了的结果。更多的创业成功其实是安全边际很高的创业。安全边际很低,会迫使创业者为了当前活下来,不得不去做一些违背自己初衷的事情,而且因为没有后手,使得他创业缩手缩脚,在很多重大选择上,不得不做最保守的战略,往往会放弃很多重要的战略决策,这个角度讲,我还是很相信,雷军说的一句话,创业还是要烧不完的钱,钱多可以让你任性的试错,钱少,你就只能步步走对。马云其实讲过一个事情,他说他当年忽悠别人跟着他干,很多都是降低了一半的工资,所以说是破釜沉舟创业更容易成功,其实,怎么说呢,我到是接触过其中一些很不错的人,我到是感觉实情并非如此。

其实这里面我到是感觉分成两拨人,第一波其实是内心足够强大,且能力很强的人,对于他们来说,选出降低工资来阿里创业是典型的非常划算的事情,如果成功,他们会很好,如果不成功,其实也就无非浪费大半年的时间而已,其中一个人还跟我说,最多一年时间呗,成就成了,不成了,当是度假休学一年,大不了在找工作去,找一份还不错的工作,还是很容易的,也就使得他们其实安全边际极高,所以,拿一年的时间和金钱的损失去搏一个相对具备未来空间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划算的事情,根本也谈不上所谓的破釜沉舟,他们的创业成本其实不高的。我见过很多创业者,都是这种情况,他们放弃所谓优越的工作去创业,压根谈不上是破釜沉舟,本身底子都很优秀,他们去创业也并非是纯粹是为了钱,而是的确感觉不去做点事情,有点对不起这辈子。马云自己也是如此啊,天生就是爱折腾的人生,你们会觉得马云如果创业失败会日子过的很不好?怎么可能,人家英语口才如此了得,又是商务部的背景出生,创业失败了,也一样可以过很好的生活。安全边际足够高呢。

还有一拨人是什么呢?还有一波会去创业的人其实是屌丝,一无所有的屌丝,他们的安全边际也足够高,因为没有成本,创业明显比不创业要好的群体,他们也是创业的主力军,从这个社会的构成上来看,大抵创业者都是这两类构成的,而且是相互交叉的。我们从革命群体都可以看出,农民活不下去了,于是就揭竿而起了,反正已经没有退路了,反倒是能奋起一搏完成逆袭,这个世界绝大部分成功其实都是被逼出来的,这句话其实也没有错。

前几天,我师兄跟我说了一句话,我想起来其实是很对的,他说,世界上的成功99%是因为欲望,1%是因为理想。我感觉屌丝创业是因为欲望居多没有钱想有钱,高富帅创业很多都是因为理想。至少内心强大的人,更因为是理想,当然回到最后,我还是感觉1%的理想主义者带着99%的屌丝的组合还是比较好,聪明的人忽悠不聪明但是有欲望的人跟着往前走的组织特别容易成功。呵呵。

回到现在这个年代,我感觉更是不需要负债创业了,这个年代如果你要创业,都无法获得别人的风险资本的支持,要么就是你人品真不太好,没人愿意支持你,要么就是项目真是太垃圾,这个钱远远大于人的年代,稍微靠谱点的项目都会有人支持你了,你拿不到资金,只能说明前面两个问题。

这里到是可以着重强调下,幸存者定律。我感觉我们国人的思维逻辑,都被我们小时候的议论文给害了,形成了极为煞笔的推导逻辑。

二次世界大战时,美英联军对德国展开了战略大轰炸。由于德国防空力量强大,美英空军损失惨重,国防部找来飞机专家,要求研究战斗机受损情况,对飞机进行改进。专家们检查了执行任务归来的飞机,发现所有飞机的机腹都伤痕累累,于是专家们建议,机腹非常容易受到防空炮火攻击,应该加强机腹的防护。最后国防部的改进要求却是,改进和加强对机翼的防护。因为国防部的一个统计学家发现,能够幸运返航的飞机,机翼都完好无损,这说明,被击中机翼的飞机都坠落了,而仅仅被击中机腹的飞机都返航了,应该加强防护的是机翼,而不是机腹。统计学里将这类因结果导致错误认知的情况,称为“幸存者偏差”。

这种偏差其实无处不见,很多专家都跟我说,这几年他的预测都准了之类的话,我说都扯淡呢,那是因为你把不准的都给主动屏蔽了,感觉只留好的,电视上说,一个老人保持健康的原因是因为每天早起,早睡,锻炼身体,等等,那是因为他们主动把那些一样早起早睡,锻炼身体的却很早死了的老人给主动屏蔽了,我们说一个人成功是因为勤奋,努力,那是因为他们把很多努力勤奋的失败者给忽略了,这种偏差必须被清醒的认识到,否则很容易被陷入自我催眠的行为之中,你觉得你不成功,那是因为你还不够努力,还不够勤奋,你炒股赚钱不多,那是因为你还不够专业,不够努力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

三十五岁以上不创业

至于第一点全民创业的事情,我到是觉得其实现实世界是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去创业,我曾经说过我现在是觉得三十五岁以上就不太适合创业了,很多人反驳我说,你看人家马云都37岁创业,为什么我们不能呢。我觉得这个事情吧,得要回到年代特征来看。

我们社会其实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喻社会阶段,这个阶段一般在农业时代,这个时代你会发现,经验很有用,老人是宝贵的社会财富,拥有更多的经验,你就可以让村子活的更好,如果没有经验的话,就会全村子饿死,所以传承很重要,代代相传的,都是老一辈给后一辈的,第二阶段其实是工业时代,这个时代叫中喻社会,这个社会里,老人的作用降低,因为时代发展较快,许多经验跨过一二十年后就变得没有用,所以这个时代往往是同辈之间学习,大家一起进入工厂,同辈之间优劣区分出来以后,后进向先进学习。但是人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其实整个社会进入了指数化前进年代,以前十年八年来看,不太会变的稳定社会开始逐步坍塌,规则开始很快发生很大的变化,你在一个行业还没有熬成专家,结果发现,这个行业就没有了,这种年代里,同辈之间也发现无法相互学习了,于是就要向需求的发起端学习,社会变成了后喻社会,前辈向后辈学习,成为了很明显的一个趋势,这个趋势里我们会发现行业经验积累和年纪所带来的优势逐步坍塌了,在一个人三十五岁以上的时候,其实他跟二十多岁的孩子面临的竞争其实在资金上、经验上已经是同等了,并没有明显的不同,所以,这个时候的创业,更多成为了比拼体力和试错成本的过程,谁更努力,谁成本更低,谁更容易成功。更何况从年纪来看,年轻人,有十次二十次的机会,但是年纪大的人只有一次试错的机会了。

总的来说,大龄创业者,对社会的敏感和固有的认知都很难改变,而且精力也很难跟年轻人对抗,甚至创业金钱成本也更高,同样的事情,年轻人一天可以做二十四小时,还能扛三四天,而中年人,稍微熬夜就吃不消,同样的两千块钱,屌丝能干一个月,中年人可能只能做个十天,那么竞争力很难相当,所以这个年代,其实是屌丝比较适合创业的年代,跟过去的基础逻辑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创业人群加入以后,市场进入混战年代,一般人群参与越多,意外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能力会被弱化,被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搞死。我们投资过一个小伙子,都被认为特别能干,结果给了他的钱之后,出了个车祸,彻底半年不能动,能干有个屁用呢?世界上,竞争者多了以后,决定胜负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纬度的。所以年纪较大的人不适合创业了,他们有眼光、有阅历,更适合去做一些辅助创业者创业的事情,而不是自己亲自上阵。

创业是一种特质,一种内心不安分的折腾基因,不是人人都有

至于很多人说李总理的这句话让世界上全民创业,最终会一地鸡毛,其实我感觉不太会,总的来说,我自己感觉,创业是一种特质,不是大部分都有的,很多人即使你逼着去,求着去,他们也不会去的,那是一种扎根在内心深处的不安分的心,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有,我们在创业的人身上都看到这种爱折腾的基因,所以,我也不觉得,李总理说的这句话真会让大部分人都去创业了,他只是让很多内心本来就不安分,然后被社会规则逼着很安分的人被蹦了出来。

我们过去的社会,确切说是个被规则给束缚的社会,任何一个人从出生那天就被教育着按照惯例去做事情,一旦你出格了,就会被冠上不务正业的说法,我当年从银行辞职,放弃很高的职位和薪水,跟我父母说,我要创业去了,我母亲哭了好几天,哪怕到现在了,还想到这个会哭,总感觉我现在过的很不好,宁愿我在银行里拿着稳定的薪水,也不想这样折腾,这种代沟和压力的现实存在,使得绝大部分被拍死在起步阶段,但是内心的不安分,又每天都敲打着你的心,想着世界那么大,总得去看看。一部分人去了,一部分人停留了,于是人生轨迹也就不同了。

我很喜欢的李白(张秉新),每天天马行空的想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不断的尝试各种好玩的事情,我看过他很多很多的公司整改举措,有些担忧,有些赞同,然后会给他提些意见,到最后,他反驳不了我的时候,总会说一句,江南,人生不就是一场游戏么,让我玩玩吧。错了就错了吧。每次到这个时候,我就是觉得,是啊,人生是什么呢,不就是一场让自己开心的游戏么,玩玩吧,所以也就支持他很多我认为可以更保守点的决策了。

互联网出现之后,创业成本大幅度的降低了,很多人因为没有钱,本来一辈子也无法创业的,现在都可以了,以前创业要借钱,万一不成功,这辈子就完蛋了,负债累累,现在只要有个好想法,一堆人给你钱,我这几年投资了好几个众筹网,至少帮助了上千个人都能去试试自己的创业了,使得创业再也不会是那么高门槛的事情了,所以,即使李总理不喊万众创业,我们不得不承认,创业本身也就是会一个趋势了,这个在大陆是好事情,在美国,白手起家,一直是美国梦的主旋律,美国人看到了很多一文不名的小伙伴,一个个成为富可敌国的企业家,所以,在美国相信技术的力量,相信个体的成功,社会积极努力向上。因为有榜样。在**,这种情况因为互联网的出现也出现了,以前的富豪,很难是个体屌丝逆袭的出身,而且更多还是带有很大的不可言明的逻辑关系在里面,但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白手起家的创业富豪,改变了这个情况,我这三年至少看到了不下五十家三年前还一文不名的公司或者个人,借助互联网屌丝逆袭,超越了过去很多的所谓土豪,这个不断革新的年代,这种人的出现给了很多年轻人梦想和希望,**梦也开始出现,至少为社会树立了更多的进取的可行性,我不知道别人是否赞同这个社会,是有史以来社会给屌丝最大可能性的社会。

黄晓捷师兄说,这个社会是几千年来最值得干点大事的年代,不去做点事情可惜了,其实我是深以为然,互联网让高富帅和屌丝拉到了同一个层面,甚至反过来,屌丝在现在的社会比高富帅还有更有优势,大变革的年代,后发者比先发者更有机会,因为他们没有负担,创业的各项成本更低,现在的社会把创业拉到一个层面上来,经验无用,金钱无用,一定程度上拉到比拼勤奋和努力以及机遇运气等一系列的能力之上。

我在**、香港做演讲的时候,我说,现在其实**年轻人没有太大的逆袭希望。香港也一样,有希望的社会,不用担心出问题,在一个稳固**的层级制社会里,年轻人的希望是很渺茫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往上爬获得机会,而且出人头地的人凤毛麟角,但是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发现其实**层级制不断的被打掉,现在的年轻人,只要够努力,肯勤奋,爱折腾,一般都会有很大的机会去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方面来自整个社会给了更多的年轻人相对自由的空间,而且大发展和变革的明代里,年轻人也有了更多的机会乘势而起。所以,我觉得这个年代去创业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随着创业蓬勃发展,现在创业孵化器也开始雨后春笋一般的兴起,因为我自己在杭州不经意玩票性子搞了个茶馆,也莫名其妙的有了7100多个股东,不经意间成了一个所谓孵化器,虽然我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孵化器,这个过程中,我有过不少思考,所以就拿出来跟大家一起探讨,我认为孵化器是很容易起步,但是也是很难走到最后的一个事情,因为他最终是要孵化出好的项目来保证生存下去的。

我觉得一个成功的孵化器需要具备几个基本的条件,否则其实最终结果都不会好。谁来做都未必能做的起来,他不是一个大资本进来就可以成功的商业模式,他有很多靠钱无法堆积起来的理由。

孵化器成功第一要素是地段

我自己感觉一个孵化器能够成功第一个因素其实是地段,很多人都说又不是房地产,怎么还跟地段有关系,但是事实上全球范围来看一个成功的创业孵化器还是跟地段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硅谷地区有数量众多的各种创业咖啡馆,分布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点,分散开去,核心还是以斯坦福大学作为基础的,为什么呢,因为斯坦福大学为这些孵化器提供了数量众多的创业者。我们也在很多大型公司周边也看到很多特色的孵化器,硅谷周边大型公司周边也都有很多咖啡馆,也催生了不少优秀的企业,所以一个好的地段,其实并非是说城市中心,而是要看周围产出创业者可能性到底有多大,这个很重要,在一个更容易产出创业者的地方,搭建孵化器的成功概率会更高。而你在一堆垃圾扎堆的地方搞孵化器,怎么搞都是死,其实在美国有两派,一派就是硅谷派,一派就是华尔街派,很明显,过去的富豪和精英,都是华尔街派,但是最近几年硅谷派异军突起,创业者云集,华尔街是个讲究稳固体系,阶层明显的区域,创业者很难出人头地,所以,硅谷热闹非凡,而华尔街稳重成熟,前者出创业者,孵化器,后者就是是打工精英云集。所以,一个孵化器,如果脱离区域优势,硬生生的去砸一个孵化器的可能性会很低。

我前面说过,创业者,其实我感觉所谓创业者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折腾基因,我们在成功或者失败的创业者身上看到的这种不安分的基因,其实都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他们更多都是被筛选和淘汰出来的,很多人在做所谓的创业者训练营,其实我从来不看好,创业者走出创业这一步是无法通过后天培养,那一定是来自内心一种躁动不安,如果不去做,就会感到很不开心的事情,这种事情注定是无法后天培养的,当然创业者走到一定境地之后,需要升级,完成从企业家转型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可以后天培训,然后他们自身努力完成升级的,这个阶段的必要学习是有价值的。但是在前期的创业者培育上,我个人从来不认为有价值,我们也没有看到那个牛逼的企业家一开始是被培训出来的,很多时候,创业教育,应该是一个不断帮助他们脱颖而出的机会给予,而不是训练他们。

大学生创业是典型的不靠谱

孵化器能够位于更多创业者聚集的地方,那么就会产生更多出现创业机会的可能,这个角度看,位于相对的学校周围和大型企业周围,还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只是从某个角度来看,在美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会更高,而**大学生创业几乎没有成功的,我们从来不参加任何关于大学生创业选拔的活动,都是一堆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技能、没有格局的人,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从这点看,并非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我们得承认,**大学教育在某个意义上讲是失败的,当然我个人没觉得这种失败有啥不好,**的社会毕业之后,面临的压力很大,人生难得有个几年空闲时光,让你可以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谈谈恋爱,睡睡觉,干什么要去创业呢?毕业以后,有的是机会去做的事情,干什么要在大学里去做呢?美国是个相对稳定的社会,毕业之后的大学生压力并没有那么大,所以从他们角度来看,在大学里多折腾点事情,本身也是各自的一种人生选择,而且美国大学生的实践水平远高于国内,他们在大学就基本算上一个成熟的创业者了,**至少毕业三年之后,才能算个相对合格的创业者,这三年里,他们会吃尽苦头,尝尽冷暖,受尽委屈,然后才能知道自己并不是什么重要人物,别把自己看的太重,才能会尝试落地了,许多大学里的孩子,都太把自己当一回事了,大学生创业,其实就可以直接归纳为不靠谱,即使有,数量也很少。

这里又分可以分两个情况,第一个是美国还是一个技术导向的国家,在**大谈商业模式的时候,美国的创新方向还是集中在技术创新领域,我们看美国的比尔盖茨,那是出了个牛逼的东西叫WINDONWS,所以人家辍学能牛逼,谷歌的两个牛逼人物出了个牛逼的技术叫搜索技术,人家在技术领域也是全美顶尖人物,所以人家能辍学创业,因为做了人家做不了的事情。扎克伯格到是有点类似商业应用导向,做了个被大家广泛使用的东西,而非技术导向,但是我们看到美国更多还是技术支撑为主。

但是**其实还没到那个阶段,**人口众多,人口红利还没充分释放的阶段,根本轮不到技术上场,**卖个机票都能卖出两家上市公司的情况下,技术压根还不需要的时候,所以,过去几年乃至到未来两三年内,我看**还是会以商业模式创新应用为主导性力量,这个时候,其实是比对客户需求的把握为核心竞争力的,你一个大学生,要啥没啥,对社会认知不深刻,人性理解也不充分的情况下,鬼才会相信你能做出商业模式应用的创新模式,都是处于假想的自我意淫中去,想象出自己的产品,解决了多少社会问题,解决了多少人的需求,都压根是扯淡呢?

我这几年很少见大学生,因为见识不够,总觉得自己能战天斗地,一上来看,开口五千万美金估值,说做了多少牛逼的东西,我问他你知道跟你一样商业模式的公司么?你做过市场真正的需求调研么?你真的认为别人都是你想的那样么?我们说,你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先去看看有没有同类的模式再去说,别人做的如何了,遇到什么问题了,这些都是创业者基本要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事实上能把这块做的扎实的人都很少,这个反应了创业者其实缺乏基本的创业素养。都靠自己的想当然。很多人说来请教我问题。我基本都认为是扯淡,我们能帮上什么忙呢?你们才是创业者,理论上在这个行业里,你要做的事情,要比我明白,比我懂才是,如果你们都没有我懂,那干什么你创业啊,我去得了。我们只能从我们看到的一些大的趋势性问题和行业性宏观层面给些帮助而已,具体的东西,我们怎么懂啊。都反映出了创业者很浮躁,不愿意踏实做事情的性格。

当然干脆还有很多人基本的商业计划书都没有,问他们做了么,他们说这个很简单,随时可以做,我觉得吧,其实并不是如此的,一个商业计划书,本身真不代表啥,也没想象中那么重要,因为很多模式本身都会变化,现在写了,以后可能都完全不一样,但是BP至少可以看出一个创业者基本的格局观,也可以看出一个创业者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他是我们判断创业者是否靠谱非常重要的依据,很多人写商业计划书洋洋洒洒,几万字,写的很细,深怕一些东西,说不明白,也深怕给我们感觉不好,其实我们压根不会在乎很多细节问题,我们更在乎的一个人阐述的创业逻辑,具体的细节,包括预算,其实从来都不靠谱,谁能知道实际过程中,多少数字才合理啊,这些都是细节,没必要深究,但是你要做的事情,你解决了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你怎样比别人更有优势,这些远比你去列清单,更有实际意义。

我们常说讨论问题是开放式的,你会发现前面讲的,后面忘记了,他是不系统的,缺乏逻辑的,想到那里讲那里的,这种讨论面谈,固然可以讨论更透彻,但是随意性更强,很难适合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决策的,所以商业计划书还是很重要的,不要轻易忽略。

我们也碰到很多创业者直接跟我们说,你喜欢什么样的商业计划书,你觉得该怎么做,有木有模板,直接可以改的,我们都会很无语,事实上,创业不是我要创,是你们自己想做一件事情,合格的创业者,是深刻的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我们想要什么,你做你自己想做的,然后找到认可你的人,来投资你,然后坚定的支持你,你不是来找一帮大妈天天催着你,惯着你,不断的干涉你,每天骂你说,你给我的计划是这样的,结果你却做成这样的,一定要知道,人是不可能改变自己的颜色的,你想做什么,认可什么,是不会改变的,如果会轻易因为别人而改变最初的想法,那么这样的创业者,我们投资你干什么呢?只有坚定的坚持自己的初心,最初想做的事情,碰到问题,可以绕着往前,而不是直接转向,一个经常容易转向的人根本不值得投资啊。纯粹跟我们说你想要什么样的模式,我们写成这样,那不是我们想要的投资人。所以我们从来都说,商业计划书,不是给我们的,是给你们自己的,帮助你更好的理解你自己要做的事情,帮助你更好的想明白一些事情。很多事情,大逻辑是靠谱的,但是真落到纸面上,很快会发现是不靠谱的,这些是思考的过程。

智商不高的创业者才看显性成本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其实创业总体而言,隐性成本比显性成本更重要的,显性成本一般指房租等成本,隐形成本,指的是那些看不到的成本,例如员工上下班的时间成本,附近员工吃住的成本,还有对外沟通交流的成本,这些都是看不到的成本。

我前面说了孵化器的地段很重要,一方面是要靠近创业者聚集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其实是孵化器还是需要更低的隐形成本,好的地段,周边配套完备,创业者的隐形创业成本会低很多,同样都是创业,一个地方房租免费,一个地方房租2000,但是前者地处偏远,每天员工上下班要两个多小时,而且有事出去沟通交流,至少两个小时车程,想吃点东西,买点东西,都不方便,后者就市中心,地铁、公交什么都很方便,想吃啥吃啥,想买啥买啥,那个更好。

不同的人肯定不同的看法,但是我想如果创业者图个便宜的房租,选择去第一个地方的话,我基本上就感觉这个团队没有任何的投资价值,说明智商有问题,为了便宜个千把块钱,每天路上奔波两三个小时的创业者,不是智商有问题是什么有问题呢?

美国许多创业者选择车库创业,主要是因为离开他的学校近,很方便,生活成本也很低,**很多创业者其实都是选择在民宅,一方面比美国的车库成本还低,关键还是因为配套很完备,小区周边什么都有,压根不需要跑来跑去。

我一直说,创业是最快时间试错的过程,用最短的时间证明一个模式是否可行是极其重要的,越快证明一个模式不可行,你就可以去折腾下一次机会,创业最怕就是折腾了大半年花了无数的钱,最后证明模式不可行,钱其实花的更多的同时,关键把有限的精力也给花费了,人生能被用来消耗的创业时间其实是非常短暂的,这个时候,时间绝对比金钱更重要。

我投资过一个团队,我在看了他预算的时候,我感觉技术人员的工资过高了,就问他,他说,与其降低成本去招聘一些不太成熟的技术团队,花费大量的时间磨合,不如干脆工资高点,然后减少磨合成本,最快时间试错,看上去花钱了,实际上省钱了,这个道理就是很对的。这种人说明有格局观,许多会算小账的人,往往不会算大账,我们创业是为了最终的结果,不是让你去省钱的,省钱省到最后,其实成本反倒更高。许多老年人,也是经常犯错,经常为了省钱,去做公交车,有点小毛病不去医院,最后呢,钱看上去省下来了,但是结果因为小病不去看,都变成了大毛病,这个时候花的钱,远比小毛病的时候要多的多。为了贪图便宜省几个房租的钱,会把公司搬到很远的地方去的创业团队,我一般都认为智商是有问题的。

快一定是互联网创业里面核心的核心

互联网有句话是唯快不破,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创业是个谁比谁快的过程,谁的时间更快,谁的成功概率就更高,因为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折腾更多的次数,我们说努力勤奋等等,回到最后其实并非是努力勤奋有多重要,而是因为努力和勤奋给了你更多的时间去试错,从而也有了更多的抓住所谓机遇的机会,人生一次就想抓住机遇是很困难的,但是你折腾十次八次,总归会有一次被你抓住,而一辈子,抓住一次机遇足够了。一个不努力不勤奋的人,抓住机遇概率会很低很低。

最近我见过很多特别牛逼的技术,其实我觉得吧,现在的社会其实不再是过去,过去很多人会用一辈子去做一件事情,然后一堆人欣赏,围观,我感觉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快,不一定是浮躁的结果,而是人类眼球转移的快,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可能就喜欢另外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你能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也就是热点频出,还没等你用一辈子熬出个未来吧,世界就变了,所以,做事情做到极致,我就不是很认同,现在的社会,一个好的技术团队往往会被一个垃圾的技术团队打败,我见过一个创业者,他跟我说,他的技术比某一个很有名的APP的技术好很多很多,所以叫我投资他,一定能成功,我说别瞎扯淡了,技术好有什么用呢?市场出现技术的时候,其实对技术的依赖度并不高,被需要是第一核心,大家回想下微信刚出来的时候,技术并不是很好,但是市场需要这个东西,然后他就被接受了,我相信现在能够做的比微信技术好的东西估计也有不少,来往,陌陌都不差,为什么搞不死微信啊,是技术的原因么,不是啊。

在合适的时候,出现了某一类市场需要的产品,人们会主动忽略技术的很多东西,技术想到一个好产品,被需要是第一性,当然在尽可能的前提下做好技术体验是必须的,但是千万别太讲究技术的极致,非要做到很好很好完美无缺再出来,你会发现等你出来了以后,市场早被人用不太好的垃圾技术给占领了,很多技术人员创业面临的问题就是过于追求完美,总是追求极致,问题是那里来那么多极致的东西,你应该考虑的是竞争对手的情况,你其实确切的说,只要比竞争对手好一点就可以了,那里需要做那么好呢,所有的好都是要成本投入的,所以,别陷入自我完美的要求,我见过很多才华横溢的设计师,也见过无数牛逼的技术人员,创业都不是很成功,他们总是会拿自己的要求,去套社会用户的要求,事实上,你之所以是设计师,是因为你比别人牛逼太多,他们并不需要那么牛逼,他们只要觉得还不错就行,而你却非要很好,你就自己被自己搞死了。

很多美工花费无数个日夜做出了漂亮的H5推广稿,结果到最后,人家看一眼很震撼,然后就转发一下啊,在然后呢,没有然后了。说白了,都是你花费了无数多的东西,无数多的感动自己的东西,结果对于别人来说也就只是两三秒的东西而已,根本不重要,或许你会觉得别人不懂欣赏,觉得社会浮躁,觉得世界出了问题,但是这就是现实,你无法改变的现实。所以,所谓极致体验,其实也都是互联网人自己吹牛逼吹出来的,真那么多极致的东西,社会也就不会迭代往前了,说明互联网一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存在,那里有那么多极致的东西呢,吹牛逼的事情,别太信了。所以,技术要学会在奔跑中不断调整,这一定是常态,一步到位的人,则永远推不出好产品。

我对好的技术人员定义为三个层面,一级技术是出货快又好,二级技术是出货快但是一般般,三级技术是出货慢,但是很好。我感觉我前两者我都喜欢,后者我不需要,一个技术团队一个星期出一个过的去的产品,一定比一个三个月出货,但是产品很不错的团队要来得强,第一市场不会等你,第二你要做的很好,你的投入会很大,一旦你方向出了问题之后,越好的东西,后果代价就越大,我宁愿要一个快速试错的团队,也不会要一个极致体验的团队,好的技术产品要快速根据市场能不断自我调整,而过于精致的东西,总是浪费试错的时间。

互联网加快了创业周期,目前创业大概也就是半年出结果,一个团队如果做的产品不错,半年基本上能融资下一轮,如果半年还没有什么结果,那么说明方向估计会有问题,需要调整。所以,现在的创业者,我一直跟他们说,别太花时间在创业以外的事情上,也别太计较所谓的房租的事情上,差不多就行了,找个各方面都比较市中心方便的地方,弄个民宅,一个月花个两三千,赶紧扎下来,然后拼命死活的创业,最快出产品,最快证明模式可行,然后就可以拿到风投,然后就可以搬到高大上的地方去了,孵化器这种地方,说白了都是有最好,没有也无所谓的事情,锦上添花而已。提高的概率,而不是必然性。

杭州有不少好的小镇,前几天看到梦想小镇,里面应有都有,设施一应俱全,大量创业者现在入住在里面,我经常在朋友圈里能看到很多照片,加上西溪湿地是全国最漂亮的地方,于是每天都能看到不少美好的风景图片,然后以真羡慕嫉妒恨啊,然后满心感慨说,那真是个谈恋爱的好地方啊。既然是谈恋爱的好地方,那么在这里谈创业这种事情,真感觉有点扯淡的味道在里面啊。

面对如此良辰美景,我感觉在想创业的人进去了,可能都最终会春心荡漾,一个个全谈恋爱去了,创什么业呢,要想创业,那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吃也吃不好,住也住不好,然后每天恨不得离开这里,跟坐牢一样,才能爆发你的潜力啊,然后里面的人,也会不断的告诉自己,忍受今天的所有的苦难痛苦,都是为了有一天他妈的能赚很多很多的钱,这种就是创业悲情感。李开复的创新工厂很多人都很怀念,怀念什么呢,怀念一张桌子十几个人,手脚都挪不开的工位,就是如此啊,创业是需要大家一路上逆风飞扬的那种感觉,而不是青山绿水的安逸。

黄晓捷师兄很多年前跟我说过一句话,那时候他们已经是在英蓝大厦办公,我去的时候,我调侃他们是把特别特别高大上的房间装修出了国有企业的风格,非常的简朴,当时,他跟另外一个合伙人,共用一个很小的房间,然后两张沙发,三四个人在里面就转不开圈,我说九鼎都那么大了,干什么还弄的那么寒碜,他跟我说,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们一直在创业路上,不想在这方面过多追求,当时我就很忏愧,创业这个东西吧,还真实如果有心的话,就去尝试最艰苦的生活,别让自己有态度的安逸环境。温室里一定扶持不出太多的花朵,就是如此简单命题而已。

创业方向比努力勤奋更重要

回到孵化器成功的第二个因素,我个人感觉其实是要有一定可控的资金,创业起步其实,什么都是空的,最主要是需要钱,没有钱谈创业都是扯淡的事情,所以孵化器如果光地段好,如果无法给予资金的话,那么也很少会有人来,这个其实不需要多说的,拥有一定金额的引导型资金,非常有助于帮助一个孵化器早期起步,其实我个人感觉大量的VC机构进行孵化器的操作成功率会更高一些,因为早期资金其实对创业者是具备很强的影响力的,对于注册地址,办公环境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通过资金,让项目更好的聚集在孵化器,创造出更好的创业氛围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这里回归到最后,就意味着孵化器资金的背后其实特别还是考验投资能力,没有一定的投资能力,纯粹给钱,其实是即使起了孵化器的氛围,但是到最后都还是归零,赚吆喝,不赚钱的生意是很难持续的。

所以这里就回到第三个问题,就是孵化器需要具备很强的创业方向的指引,就是必须知道孵化器里的产业方向很重要,想要什么人进来,想投资什么样的公司,如果不加引导,不加甄选,到时候你会发现你把有限的精力、资金都投入到了没有未来的项目里,最终成功率其实也是很低的,即使能成一时,但是也很难持续存在,我们这几年看到不少产业园,其实都是门庭冷落,但是他们曾经也是非常的热闹,为什么呢,因为聚集的产业最终都凋零了,于是一地鸡毛的格局就出现了,各个孵化器,资源就那么点,资金也有限,场地也是如此,最终投向决定了结果如何。好的方向,更容易出现好的结果。

我们这么多年来在投资领域里,真觉得创业方向比什么都重要,我是个喜欢做趋势性分析的人,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一直觉得赚大钱不是依赖能力,而是依赖趋势性的机会,前几个月有一篇文章《瞎扯赚大钱的逻辑》转发量近千万,很详细的阐述了这个理由,有意识,无意识的碰到趋势性机会,都可以让你赚大钱,在趋势和方向正确的基础上,才可以谈能力这个命题,方向错误,能力压根就毫无用处。这种案例很多,具体也不细说了。从投资角度来看,个体能力是无法通过事前考察来发现的,而趋势性的机会是可以通过观察推演来思考的,所以,投资往往是看明白一个行业的未来趋势性机会,然后在里面铺开量来投资,不断的提高成功概率的过程,个体的成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很难被明确把握。

我们这几年还算好了,这几年我们投资了大量互联网金融公司,都起来非常迅速,互联网金融过去几年时间,催生了不下三十家估值过五亿美金各类公司,非常的迅速,我们都明显的感觉不是这些行业的从业者本身有多少逆天能力,更不见得他们比别的行业从业者更牛逼,但是为什么起来那么迅速,是因为这三年是互联网金融的三年,同样的能力,同样的努力,在这个领域里成就远远超过其他领域,所以,我们一直认为关注行业的趋势性机会比关注个体更有价值和意义。

前面说过,这个年代其实资金并不是最重要的,那里都能拿到钱,为什么要来你这里呢?尤其在房地产过剩的情况下,免费的房租、适当的补贴,都可以获得,那么能给创业者更多的方向性的指引,显得就尤为重要了,这个其实并不是为创业者所考虑的,而是孵化器本身需要去思考的终极性命题,因为孵化器最终一定是通过孵化出更多的优秀项目来获得最终的投资收入的,所以,这个能力与其是帮助创业者,更不如说是给自己的,创业路上是非常艰辛的,而且往往非常的迷茫,许多人都很难坚定的认为自己的路是对的,都会犹豫,回头,踟蹰不前,这个时候,你能在他们肩膀上拍拍说,对的,你往前走就是了,一句话给他们带去的可能比十倍的资金都显得更为重要。有时候,其实路也是走出来的,足够的信心给予支撑,其实是很重要的事情。做成特色具备口碑的孵化器,也需要坚定的信念支撑,所以我认为孵化器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其实就是方向的指引也是重中之重,而这个其实也不是一般的孵化器能随随便便建立起的优势,没有长年深度的积累和研究支持,这个护城河其实不容易建立。

第四个我感觉很重要的点其实是孵化器需要很多的资源汇集,一个孵化器如果具备了好的地段、一定程度的资金,还有能给予一定的方向指引,我感觉基本上能保证实现较高的成功了,但是如果还想能更前一步,我感觉还需要足够的资源支撑。资源其实往往意味着用钱是无法实现的,很多人有钱,但是就是无法获得资源性的供给,这种才叫资源,用钱买得到的东西,一般也就只是钱而已了,资源包括了,更好的业务对接,更快的产品实现,更方便的渠道建设,哪怕更深厚的人脉积累,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资源可以降低你很多成本,也可以极大的加强你业务发展速度,这个其实很重要,在创业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点,你过去创业过程中,一个人孤独的打拼,没人可以帮你,你积累的用户很难,但是通过孵化器,通过一些简单的扶持,你可以获得很多人的初始帮助,例如众筹,很多人因为是你的股东,自发就成为你的用户,然后自发的帮助你测试,自发的给你很多你可能要花费很多钱才能完善和解决的问题,而且还都是免费的,这些其实就是资源。

在这里,我到是想强调下所谓人脉资源的一些理解,我感觉其实要区分开来看,很多人跟我说,认识这个,认识那个,其实人的一辈子会认识很多人,但是都最终消失在茫茫人海,千万别太高估人脉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圈子上场面上的所谓认识,点头而已,很难称得上所谓的资源的,我经常看到很多人跟我说,他的产品在圈子里调研过了,很多人都说喜欢,会用,其实这种调研,毫无意义,很多人都是点头之交而已,当你问他会不会用,感觉如何,你会发现,越是不熟悉的人,越会跟你说不错,不是因为真觉得不错,而是觉得没必要来跟你较真,要测试一个东西,好还是不好,就直接问他给不给钱,会不会投资就行了,很多说好的好的人,其实到最后掏钱的时候,都不说话了。这个就是所谓的人脉资源。必须清醒认识。

我这几年见过无数的人,认识无数的行业领袖,高官精英,其实绝大部分,都只是所谓认识罢了,没有什么交集,他们也不记得我,我也想不起他们,回到最后,只是因为大家没有什么可以被互换的利益,所以也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了,我们说资源,很大程度上要能被你随时可获得和使用的东西,这个的前提条件往往就是需要你自己具备可被交换的东西,例如人家来找你谈天,你要能给予人家足够的回报,对得起他浪费时间跟你瞎扯,你如果不具备这个能力,也就是一次两次的交往而已,深入不起来,真有什么事情,也很难帮上你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其实是很鄙视所谓混圈子的人,所谓混圈子,很多时候是需要相匹配的地位的,否则就是每天都在混,看上去跟谁都熟悉,实际上跟谁都不熟,现在很多圈子,回到最后都是吹牛逼扯淡的地方,一帮日子还不错的人,天天凑一起,每天装逼得瑟,来证明自己优越感的地方,哪怕已经负债累累了,还非要证明自己的过得不错,来换取一些优越感,人前风光,人后沧桑的事情,有啥意义呢?撇开生活,就工作而言,人去做一件事情,要么能学到东西,要么能获得回报,两个都没有,没意思,所以很多人混圈子学到的东西,都只学会到了如何装逼吹牛,却学不到任何东西,这就是跟比你有钱的人一起的结果,因为他比你有钱,你其实是被附属的,你并不重要,人家请你吃顿饭,那叫看得起你,你毫无价值,是陪衬他优越的附属品,所以,我建议要学东西的人,还是多跟会谈干货的人在一起,会去思考,会去深入研究社会的人,别每天混圈子。毫无意义。资源的变现,前提是需要你有足够的交换价值,你要有值得人家为你提供资源的可能性,帮忙这个东西,互为有价值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了,最怕就是勉强和为难,不可维系,所以要有资源的变现,前提就是你要做的很好,你有好的项目,好的创业团队,好的想法,好的思路,好的方向,那么资源容易堆积,我们见过太多的人,来来回回就那么点事情,你怎么堆也堆积不出太多的东西。

什么是投资,什么是交易

最后,我还是想说以下,什么是投资,什么是交易,这个问题。

我在杭州的茶馆,欢迎全国各地的创业者来创业,我都免费给他们办公,不收取任何的费用,很多人都说,为什么不收呢,总要象征性收点吧,也有很多人认为是竞争需要,所以不得不免费,其实,真不是,只是因为我想区分开交易和投资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曾经被人问怎么看张磊给耶鲁大学捐款的事情,我不知道张磊大学时候是否收费了,我自己读大学时候是缴纳了学费的,我说,因为国内大学收取了我学费,所以,他教育我知识,培养我成才,这个是天经地义的,我在好,其实都是大学该交给我的,这个就属于交易行为,他不是一个投资行为,但是有个学校如果不收取我学费,免费教育我,这个时候,我哪怕稍微好一点,都会感激学校,因为这不是交易,他们是在投资我,我好的时候,我有责任有义务在我好的时候回馈他们。

当年张磊捐款给耶鲁的时候,说过耶鲁改变了他的一生,因为他在很茫然的时候,耶鲁大学给他寄来了OFFER还给了他全额奖学金,使得她能很好的在美国生活学习,所以,这种就是投资行为,给他钱,让他读书,他不能不回馈。交易永远只能赚短期利益,而投资可以让你获得更远的回报,世界上,从来不存在现在好,未来也好的事情,一般都只能两个选一个,你选了现在好,那就会失去未来,你选了未来,往往要放弃当下,当然放弃了当下,也不一定会有未来,但是总归有可能性的

所以,我不想因为可以忽略不计的房租收入,把我未来的可观的收益给丢了,投资就是看五年到十年的事情,没必要太计较,对于创业的人来说,既然你都给了那么多了,何必在多要房租呢?我们总觉得**教育出了问题,把投资变成了交易,所以就使得人往往在乎短期收益,忽略和放弃了长期价值,这个是很可悲的事情,学校应该是做长期投资的事情,不能做短期博弈。其实这里我感觉还是要区分一个度的问题,所谓投资,一定要投资在具备潜力的人基础上,创业角度来看,更低的出身,更勤奋的姿态,更好学的基础,都是值得你投资的理由,你要学会跟这些人做长期投资,但是要跟那些注重当下,没有成长的人做交易,交易不是目的,交易是投资的手段,让你能坚持的更久,这里如何辨别和区分是个难点,世界上其实绝大部分的人其实是只能做交易的,但是一定会出现很多的可被投资的人,这个也很重要。

另外,回到孵化器来看,我感觉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孵化器最终是很难被规模化的,因为大多数成功所具备的能力条件都不是能被规模复制,导致,孵化器要做产业化的可能性很小,点状分布的可能性会更大,所以,政府没必要一股脑的要去扶持大的,扶持也扶持不出来,政府其实就是做好孵化器的孵化器,帮助更多的孵化器能在这个时代里活得更好就可以了。确切说,我们大量的孵化器都是自己拿钱出来做的,他是因为看到这个行业里的机会,政府去做未必会比他们做的更好,曾经有一段时间,一些政府的人很热心,每天提很多的建议给我,让我按照他的意思去做,我都会很不客气的回敬,如果我们这些长期在市场里摸爬滚打,被骗了无数钱的人,都还竞争不过你们这些每天在办公室写调研材料人的话,我感觉我也可以退出这个行业了,要相信总是有很多行业门槛和壁垒不是轻松可以被击破的,专业就是专业,不是几天几个月就能被打掉的,政府有政府的优势,坚持好自己的定位,可能眼界比我们更开阔,思维高度更高,但是在具体的行业里,其实一定没有我们自己扎的深,真没必要干涉太多。

关于为什么生孩子

最后的最后,我在讲个生孩子的问题,我这几年在想人为什么要在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生孩子,其实还真是非常有道理的事情,人在最好的时候生孩子,就有能力抚养他成长,孩子长大成人了,你也就可以去死了,生命就得到了延续,没有人是可以指望自己来延长自己的生命的,生命的传承往往是通过孩子的出生来实现的。

那么我们在想下去,如果你八十几岁生孩子,那么意味着你孩子没长大,你可能就死了,于是你孩子也跟着一起死,另外,如果你二十几三十几生了孩子,却想着自己把孩子一直养着,养到七十几八十几,那我估计最终结果也是两个一起死的结果。

这个话题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其实人总是会死的,巅峰期会过去,巅峰期过去以后,你还想继续保持你的一流的精力,过人的判断其实是难度很大的,人无法在任何一个年代都获得成功,每个人成功背后都有特定的年代特征的,是时代创造了伟大的人物,伟大的人物让时代更加璀璨,我们说乔布斯的出现,其实前提先要考虑到3G、4G的出现,让手机能轻松连接网络,这个时候苹果手机成为了伟大的产品,但是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苹果就是个砖头而已,但是3G\4G不是我们乔布斯创造的,是这个时代无数的工程师努力的结果,所以一个成功人想时刻保持成功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那怎么保持自己优势呢?其实就是要学会生孩子。

在自己最好的时候,生出更多的孩子,一个不够,要多生孩子,为什么不够,因为生一个很可能会夭折,也可能坑爹,而且事实也是,生的越少,越容易坑爹,所以,一定要多生几个,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不断的成长,这样你死了,你的生命可以得到延续,千万别到七老八十的时候在想到生孩子,因为那可能意味着你们都会一起死。也千万别生了一个孩子以后,想着养着他到死,那也是一起死的结果,我们很多企业家想不明白,每次都跟我说,这个企业跟自己孩子一样,不舍得放手,我说不放手就一起死呗,孩子大了,要么让他生孩子去,要么你自己生孩子去。多生几个,多好啊。干什么守着不放呢?看上去是爱她,实际上就是害她,你自己明明已经不行了,跟不上这个时代了,还非得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这个不是找死是什么呢?这种爱本质其实是自私。

年纪大了,企业老了,一定要有这个觉悟,学会放手,别想着控制,一定要努力生出那些会把你搞死的孩子去,这样你死了,搞死你的企业其实也还是你的,这个在美国很普遍,你看雅虎自己老了,就投资了个阿里,现在你去看看,他老年生活现在过的多好啊,没钱了就套现一点,没钱了就套现一点,说不定能焕发第二春在多生出几个孩子,也不一定,还有富国银行,投资了LENDINGCLUB,搞不死你,就投资你,这种简单的道理,还是要想明白。

解植春点评:

我看了江南这个奔如泉涌的这个**吧!我有一个深刻的感觉就是想起了当年李泽厚给宗白华老先生作序,说是八十多岁的宗白华老先生这个请我来做作序,藐予小子,何敢赞一辞,确实这个我读了江南这些话之后,我有一个感觉何敢赞一辞。我们都是从过去这个时代过来的,确实理解像江南这样后生可畏的年轻人这些看法,确实有很多感慨。

一点呢,我觉得还特别赞同的特别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他讲了李克强总理这个**,包括当前的推出的一系列围绕这个吧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我觉得对我们这个时代对我们这些心怀各种欲望的年轻人,都是一些好事。

他也讲了一些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比如说年龄的问题等等这样一些事情,这是一个过来人,有亲身体会有市场经验,确实自己有很切身体会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我感到表示高度赞赏。

创业这个事情确实也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它取决于一个人的激情,先天所具备的条件,以及他对客观事物的一些认知以及过去积累的一些人脉,以及自身拥有的一些基本素质。

过去搞投行搞银行,包括后来搞保险,确实看到了很多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我觉得既有自身素质,也有运气的原因。

定怎么样能够成功或者成不成功,这里面的还确实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知识的积累,知识的准备,人脉的准备,成功的概率等等。

我个人的看法在如果是创业的话,前十年,由于这个整个社会的流动性资金面比较宽裕,而且整个社会处在一个资产快速积累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只要方向比较对头,胆子大勇敢有勇气、敢做,成功的概率就比较大,我经常跟我们公司的一帮年轻人开玩笑,在过去十年这样的市场和社会的氛围下,如果你有足够的胆量,成功的因素是比较大的。

我说一个清华和北大的毕业生,你敢十年以前你要如果敢到银行去骗出一千万来,那可能现在你就是亿万富翁,不如说到金融街去买个房子,你就是亿万富翁,如果你借一百万的话骗出一百万的话,将来就是一千万,千万富翁。

我在一个整个社会过去十年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胆量是非常有关系的,这和过去这个年代里,这个**革命时期搞革命是一样的,敢折腾,有胆量,这是成功的第一个要素。你这个天赋啊,知识积累啊,这是都可以的,然后有这些决定的运气,也是很重要。

我说的意思就在前十年这种社会的氛围,最近七八年这种社会氛围下,这种经济环境条件下的,会给一个人带来的运气是比较多的,而且现在看整个社会的氛围呢,大家都觉得自己很有本事,不论是国有和民营在过去这样几年里大家的感觉都非常好,实际上这是整个大的经济环境的决定在里边。

未来五到十年,运气要少得多,难度要大得多。社会资金的泡沫成分太大了.

《雾霾的真相》——一个环保部门公务员的稽首自白

{
  "author": "未知",
  "date": "2016-02-18",
  "links": ["http://mp.weixin.qq.com/s?src=3&timestamp=1463553875&ver=1&signature=l9WU*o0cEwCHiSIeQSuJWMU96YqYlEA0PGQdx4seEAq3sB*kl99xDLlPUcLBhFumSjURh8NG9wbh*PNbFX8bIJXTYYIbNtpVA-drYT11Iif8xt3iF-Y7Ejbq4AxHQqlMYsGGUYUT80ZjPUZPQrpb*g=="]
}

摘要:
雾霾肆虐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我们常常听说的那些因素,而是因为环境监管体制存在各式各样的漏洞,企业节省成本,燃煤、工业排放、机动车等废气污染治理设施停止运行(尤其是夜间的偷排、直排!!!),导致大气污染物实际排放量与理论排放量比较,成十倍几十倍的增加,大大超过了环境的自我净化和扩散能力。
正文:
第一部分 前言
上网搜了一下,浩瀚的网络世界中关于雾霾的文章真不少。认真仔细地看完后,只能叹息,心中更是苦闷。对于一个涉及亿万人切身利益的事情,居然找不到几篇全面透彻、实事求是的文章,满眼都是片面、脱离实际、误导、哗众取宠的文章。
  有次去医院,刚好那几天雾霾很重,看着那些咳得小脸通红的孩子,心如刀割!自责不已!有时爬山,站在山顶看着城市上空那一层灰灰的大罩子,好几次眼泪夺眶而出,我们的人民不应该呼吸这种空气,我们的孩子不应该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因为这不仅仅是环境的治理,更涉及民心的凝聚。
  雾霾肆虐,民众对环境的满意度会断崖式下降,对政府的掌控力产生怀疑。这真的应该让我们警醒!
  仔细看网络中雾霾的文章和大家的评论,都不去讲述真相,关系到亿万人切身利益的事情,任凭他人忽悠,被错误的观点左右。我们的社会到底怎么了?如果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连最起码的主要原因都不清楚,又怎么能对症下药? 
正如许三多所说,人啊总是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笔者长期从事环保工作,过了这么多年,我想环保也是我唯一的专长了,要不我也不敢来写雾霾的文章了,毕竟是要接受各方专业人士的审核的。今天认认真真地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系统全面真实地讲出来,让大家能拨开迷雾看到事物的本质。
以前看过《穹顶之下》,讲了一些浅层的原因,可惜不全面,很遗憾没有讲到最真实的原因。如果说它揭露了10%,我这篇文章揭露的就是剩下的90%。
雾霾的成因涉及燃煤、工业排放、机动车、施工扬尘、气象等很多方面,文章有点长,考虑到大家的专业背景和文化程度,不想写得太晦涩,尽量避开专业的讲述方法,通俗易懂。鉴于这涉及到方方面面,讲述会有些唠叨,还请大家耐心地看完。全看完了,你也就明白了,至少在雾霾问题上谁也忽悠不了你了。
  写这个文章有很多目的,一是扫盲贴,担心大家被错误的信息所蒙蔽;二是希望政策的制定者能予以借鉴;三是在心灵深处,我可以对自己说,我尽职尽力了。
有很多人问过我雾霾是什么,我马上会说一大堆专业术语,比如说雾霾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等等各种化学物质。可是一般人往往听不懂,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懂了。
大家知道地球几十亿年前的空气啥样吗?告诉你,就是北京雾霾最重的时候那个样子,空气中充满了硝酸盐等各类化合物,火山喷发、地壳运动,大量的活跃化学分子被排放到空中,就和现在一个样,当然具体成分会不同。地球的生态演变花了多少亿年,才造就如今的山清水秀,我们花了几十年就重温这个星球的初始阶段,一声叹息啊!
  雾霾的来源主要有四个:
  1、燃煤;(分类属于固定源)
  2、工业排放(燃煤已单列,不在其中);(分类属于固定源)
  3、机动车;(分类属于移动源)
  4、扬尘。(分类属于固定源或移动源皆有)
  除了上面四个原因,当然还有外部输送的因素,这个也是波动的,跟气象等有关,或大或小。
其它还有一些较小的因素,比如说:
  1、加油站的油气,就是加油时闻到的汽油味。当你加油时,油箱液位上升,原来油箱中的上层空气排出,含有一些汽油。
  2、家庭厨房和餐饮业油烟,占比不多。前几年看过一篇报道,把这个写成主因,网民无尽调侃。确实有叠加影响,但不是重要因素。
  3、燃气热水器,快速燃烧时很多天然气没有充分燃烧,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还有一些老式的燃气热水器工艺水平差,更是不行。
  4、家庭装修的油漆。其中的稀释剂是用以稀释涂料的挥发性有机液体。是不留在家装表面的,全部挥发到空气中的。
  5、农村面源。居然有人老提这个,在排放量上和工业相比,简直是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有的城市工业一天烧几十万吨煤,老百姓那点煤连零头都不到。
  6、秋冬季节农村秸秆焚烧产生的烟尘。
  7、城市中固定的柴油动力设施。
  8、化学原料的跑冒滴漏,这些东西中如果属于挥发性的,就全部到大气中去了。
9、部分天然气品质差,含硫高。这个因素知道的人不多。
  小的因素太多太多了,这种光化学反应太复杂,很多因素科学家都还不知道,不过好在上面这些小因素占比很少,也不是本文的重点讨论内容,更不是现有雾霾肆虐的主因。

第二部分 雾霾肆虐的第一大原因
提到主要原因之前,先讲一些铺垫,以便大家拓宽视野。

  说到雾霾的主因,各种报道皆有,主要如下:
  1、**消耗了世界极高比率的矿石燃料,雾霾很正常 忽悠指数:★★★★★(五星最高)
  2、汽车快速发展,私家车排放导致 忽悠指数:★★★★
  3、城市餐饮排放 忽悠指数:★★
  4、交通拥堵 忽悠指数:★★★
  5、油品不佳 忽悠指数:★★★★
  6、城市化 忽悠指数:★
  7、工业发展 忽悠指数:★★★★
  8、房地产 忽悠指数:★
当然还有其它一些搞笑的报道,大家笑笑就行了,别当回事。
实事求是,上面这些因素中有的看上去确实像是主因,一般人真会弄错,可惜实际中并不是如此。下面让我仔细剖析。
  我曾经做过测算,把华北所有公开的大气污染物核准排放总量除以365分配到每天(冬天偏高些)。再和华北的雾霾数据做比较,总是发现存在数量级的差距。考虑到氮氧化物计算的复杂和来源的纷繁,我取了硫氧化物中的硫做指标来衡量,发现依然如此,原因是什么?
有人就问你怎么算的,说来听听啊,举个简单易懂的例子:
以华北某省的数据为例子,该省2014年环境公报数据二氧化硫 118.99万吨。
  平均每天3000多吨,考虑到总量统计不能涵盖所有数据,冬天偏大,将它修正为4000吨。两天理论排放二氧化硫4000_2=8000吨。
  然后取该省某天大风之后PM2.5只有几十的基本值。该省两天内PM2.5升到了500甚至更高(全省平均值),减去几十的基本值。
  再拿雾霾的区域(十几万平方公里),乘以雾霾的厚度(这个和气象、地形有关,200-500米不等,甚至更高一些),结合环境的自净功能和气象的扩散功能各种因素,乘以一定的系数(转化率、气溶胶中硫酸盐含量、扩散和自净因素等等),计算出其中实际的硫酸盐含量,总是比理论排放多一大截。
  上面这种算法有点傻瓜式了(便于大家理解),实际公式要比此繁杂很多,当然数据更精确。
  这样写只是直观地告诉大家,那个118.99万吨肯定不对!
  因为这个涉及环保部门总量口子的工作,下面我就从机制上系统地讲讲不对的原因。
  一个省或一个城市环保部门负责总量工作的科室,有的叫污防科(处),有的叫总量科(处)。他们的工作是如何实施的?如何计算总量的呢?
  刚才说过假设该省两天排放二氧化硫8000吨,经过环境的稀释、沉降、吸收、净化,真正转化为停留在空气中的灰霾也只是部分,即使转化成灰霾,也在沉降、扩散。
  为什么我们算来算去实际数据都大大超过理论数据呢?问题就此提出,下面听我详细剖析。
 继续查环境公报数据,该省二氧化硫在2002年就是127.9万吨。疑惑的数据出现了,到了2014年,居然少了几万吨,但实际灰霾天数和程度却剧增了。
为什么出现这种数据?原因很简单,总量考核制度。
  环保部这些年重点推进总量考核制度,要求每个地区新批项目所排放的总量要在原有企业中平衡(甚至削二增一),每年要削一点。初衷是好的,可是现实中却是两码事。
  每个地方都要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就要上项目啊。可是总量哪里来啊?也没那么多老企业啊。一句话,各显神通,于是就会有以下怪现状:
  1、一个砖瓦厂居然成了香饽饽,因为它原来烧煤,有总量,自然要借点来;
  2、某个倒闭的企业立即被冠以淘汰关闭的名义,他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立刻满血复活,到处使用;
  3、翻翻环评,居然有一个企业的总量被好几家新增企业反复使用;
  4、某个企业原来有100吨二氧化硫总量,只排放10吨,于是马上可以拿出90吨给别人。结果数据上看一样,实际排放却增加了90吨。
  不说了,太多太多了,反正有不少的总量来源就是文字游戏和数据游戏罢了。如果有心人去翻翻自己城市的一万本环评,做个调查分析,会发现早些年的总量数据真是禁不住细细探究的,这几年相对好一些了。
在这种制度下,增加一个区域的排放总量是不可能的,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自己想办法了。
  那么大家又要问了,这个总量的数据是哪里来的?答案是:大部分是环评中确定的。
  下面听我详细说:
  一个企业如果烧N吨煤,这些煤炭一共产生1000吨二氧化硫,脱硫效率设定为95%,那么最终就应该排放50吨。那么环评中这样写了,环保部门审批通过了,50吨的排放就合法了。那么这个合法的50吨就会计入全区域的总量数据。
  大家就要问了,如何从制度上保证企业只排50吨,而不是排1000吨呢?这可是二十倍的巨大差距啊!
  为此环保系统设置了一系列的防线:环评编制——专家审核——环评审批通过——企业建设期间三同时检查——验收监测——验收并移交环境监察部门(负责现场执法)——通过在线监控予以监控——每年抽查——投诉现场检查。
看上去很完备吧,居然有这么多道防线。
  其实从“环评编制”到“验收并移交环境监察部门”,其目的只是保证企业具备达标排放的能力而已,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会让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最佳,确保验收通过,企业从此可以正常合法生产。
  因此这个阶段 只是体现了“设施安装并具备能力”而已。
  当然设施装了不代表会天天用啊,毕竟这也是要钱的,电费、药剂费、维护费、人工费等等。
现在假设王老板想上一台锅炉,环评审批通过了,锅炉建好了,除尘、脱硫、脱氮设施全部建好,环境监测站来监测了,排放达标,不错,验收通过了。移交到环境监察部门管理了。
  环境监察部门第一步就是查看在线监控设施装没装,已经装了赶紧联网;没装的自然要马上装。
  王老板发现,这个负责在线监控安装和维护的居然是个企业在做。
  王老板只能心中窃喜,这个监控居然是个企业在管,还用担心吗?
假设每天设施运行费用3000元,除尘不能打主意,一关除尘设施烟囱黑乎乎的,立马老百姓投诉了,环保执法人员上门,没事找事做。
  王老板盘算了一下,除尘只能继续开,晚上天色昏暗,也可以不开。
  剩下就是脱硫和脱硝了,这个太好糊弄了,老百姓又看不出烟囱有没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就那这块省钱,至于在线监控吗,早就篡改好了。
  于是除尘达标,老百姓不举报;二氧化硫(脱硫)和氮氧化物设施(脱硝)关闭,每天省了2000元,一年就是几十万啊,都是利润啊。
  可是恐怖的是,这个企业的50吨二氧化硫实际成了1000吨,可是我们的统计中还是50吨,统计数据和实际排放产生了巨大的差距!二十倍啊!
  写到这儿,大家肯定问,这个是你自己编的吧,下面举例说明:
 6月17日环保部开出史上最大罚单,19家企业因脱硫设施存在突出问题,被罚脱硫电价款或追缴排污费合计4.1亿元。除了罚款,环保部还要求这些企业在30个工作日之内,编制完成烟气脱硫设施整改方案,并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整改任务,逾期没有完成的还将依法从重处罚。
这个是新闻摘录的。大家就要问了,19家企业罚4.1亿,一家平均2000多万,怎么算得啊?我可以告诉你们,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时间段,如果罚这么多,这个企业必须很长时间不开脱硫,才能算出这么多罚款。
  假设一年不开,这种大型企业,至少几千吨二氧化硫被排到了空中,触目惊心吧!
  网上随便一搜,到处是:部分电厂脱硫设施未正常运行 罚款共计5.19亿元
  其实啊,这些企业都是大企业,很多是国企,环保盯得紧,面子上的工作还是要做的,可怕的是小企业,那简直是一塌糊涂。
  环保部、省里一般不会去这些企业,压力自然小,排放自然更是自由。
  以前去外地出差,那个地方盛产建材,有上百家企业。那天傍晚去爬边上一座小山,在山顶上,天色刚灰暗一些,远处就腾起一个直通通的黑色烟柱,笔直地冲向云霄,到了几百米高空后就停了下来,平铺扩散,接着一个又一个,一会儿时间居然上百个黑柱。所有的企业一看天黑,居然不约而同全部关闭了污染治理设施,加大煤量,加快建材进窑速度(提升产量)。我后来还去打听了一下,有特例的企业吗?很遗憾,几乎没有。
  这一辈子我都忘不了那个场景,永远忘不了。有人告诉我,这个镇肺癌患病率比其它地方高好几倍。心中滴血般的哭泣!
 写到这里,总结一下,灰霾肆虐的主要原因——企业的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有了不用,尤其是在夜间非法偷排,导致实际排放量远远大于总量考核量,甚至十倍二十倍的增加,远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还是拿刚才那个省说,一年120万吨左右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理想的排放量,实际偷排后远远大于此。
  这些年企业增加很多,工业产值增加很多,总量数据却未增加甚至减少了(在数据上)。
  120万吨是一个一个污染源相加的结果,在环评报告上白纸黑字的数据。可是如果污染设施不用,实际排放就远大于此,500万吨、1000万吨甚至更多。这么大的污染量,环境根本稀释不了,净化不了,尤其是在冬天(气象扩散条件差)。
  因此,数据可以假,可是老实巴交的老天爷不会跟着作假,假数据在真排放前面,一切都变得苍白无力!
这么大的偷排量,其它的什么机动车、餐饮、扬尘、农村面源,早就被稀释了,成了百分之几,根本上不了台面。
夜间的直排偷排,白天的部分设施停运,使巨量的污染物未经任何处理被排放到空气中!让亿万百姓承受这种苦难!
我私下测算过,如果所有的企业正常达标排放(设施都有,只要打开电源,添加药剂就可以了),华北的PM2.5一般不会超过100,极端恶劣天气不会超过160。
  因此灰霾越来越严重的最主要原因不是煤炭烧多了,企业多了,汽车多了,而是很多的污染治理设施被弃用了!
有人又要说了,怎么样才能像国外那样,每天PM2.5只有10-20。
  很遗憾,现有的排放强度,达标排放后,冬天一般情况下,也得50-100多。如果要降到 10-20,那是需要所有的因素全部整治到位,这个至少要10年才能。  
说到现在,大家就纳闷了,看来就像我的笔名那样——蓝天白云终可期,不远啊。
  确实也是啊,只要肯做,那些治理设施三天就能开起来,三天见效,不用等多久啊!
  可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也没人在做啊?!
  穹顶之下那个记录片中,老是去找环保部的人。人家环保部怎么会说雾霾根子在自己监管体制上,当然要引到其他的调查方向上了。
  这也难怪,那个妈会告诉女儿的男朋友,说自己女儿晚上打呼噜声音吓死人。
  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还有那些因素增加了我们的排放总量?
好多个,挑十个介绍一下吧。
原因一:大气监管难度大,取证难。
大气这东西,除了烟尘(焚烧产生)、粉尘(物理方式产生)肉眼可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都看不到,老百姓也不会举报。
  即使举报了,等执法部门到了厂门口,人家电机一开,立马运行了。这东西又不像污水生化设施有微生物死活的问题。
  即使你到现场了,这个数据使用还是问题,监控数据假的,自己监测设备都没有。这玩意不像水,污水可以拿个瓶,装回家测。大气没那条件。
原因二:在线监控居然由企业维护,机制设置存在问题。
  建议如下:
  政府统一采购,产权在政府;
  设备、探头严格固定安装,企业仅提供电源,实在不行自己用太阳能板(配电池);
可以视频监控;
  数据不要走数据线(避免干扰),直接在里面装个手机模块,发数据回监控中心;
  维护由环保部门的监测站实施,其实也没多少人,安装外包给企业,日常数据由环保负责,定期数据核实校验。
  数据异常严肃查处。
 原因三:监管人员不足。
  一般一个省,几千个环保执法人员,企业数则是成百上千倍。
  这些执法人员,大部分在忙
,一年_十几万件,件件要答复。
  还有去收排污费,去开展各种检查,水、总量、气、固废、噪声、辐射、处罚。
  真正把精力在大气的,十分之一就不错了,按人头算,1人负责成千上万个企业的大气污染,我估计他就是不睡觉也管不了百分之一。
所以就像红绿灯只能靠自动监控,不能靠交警。大气监控只能靠准确可靠的自动监控系统,不能靠执法人员。
最近国家层次提出了“环境监察和环境监测垂直管理”,说明有人想到了这个——监管体制。
  大家就要问有用吗?我预测,有点小用,但用处不大。垂直的部门多了,没见谁一垂直立马工作水平暴涨的。
原因四:大气污染企业来源广泛。
说到工业排放,可不是仅仅指燃煤企业,还有很多其他工业排放。比如:化工、喷漆、油墨、印染等等的废气。
  现在假设某个城市,黄河市。参考同类城市,黄河市有燃煤电厂(以及供汽)30家,燃煤量自然惊人。
  但是黄河市还有1000台小锅炉,也在烧煤。
  此外黄河市还有1000家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企业(当然这里面有重复,有的企业有小锅炉,也有车间排放VOC)。
  后面两种就是小苍蝇了,2000家啊,这个废气排放可真是多,有的企业只有一个排气筒,有的企业有100个排气筒。
  现在拿出黄河市的一年上万件
*投诉来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很多反映的是后面两种企业。
  原因很简单,老百姓也看不出电厂烟囱脱硫没脱硫,老百姓举报废气主要是两类:冒黑烟;有异味。
  偷排自然有异味了,现在最扰民的就是夜间异味了,严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很多时候夜间都不能开窗,空气中味道太大,这些企业可是源头。
有的城市一到夜里到处是一股怪味,黑夜居然成了污染的护佑。污水偷排只是影响小部分的人,废气偷排通过空气的输送,不论你在城市的那个角落,都无法躲避!
  1000台小锅炉+1000家VOC排放企业,也是要有废气治理设施的。
  这些企业特征如下:
  1、治理设施简陋,处理效率本来就不高。
  2、很多小企业根本不装设施,如果你去看,车间墙上有个两个大风扇,使命往外吹。不吹车间味道太大,工人也受不了。
  3、有的企业为了省成本(夜间电价便宜),主要生产在夜间,排放也是不小的;当然不排除有的企业就是为了排污方便,才夜间生产的。
  4、烟囱这东西越高越飘得越远,企业边上闻不到,下风向很远才闻到(最大落地浓度),老百姓又不懂,举报只能说有味道,问他味道哪里来的,都说不清楚。
  5、以前企业居民混在一起,老百姓义不容辞监督企业排放。可是现在流行工业园区,一个工业园几百家企业,周围居民都没有,排放更是没有顾忌。有举报了,那么多企业,晚上黑灯瞎火,真不容易找。
  6、有的企业生产工段好多个,没污染的白天生产,有污染的晚上生产。
  7、排气筒多的企业,有的有味道,有的没味道,全部在厂房顶部,一个个找过去,真不容易找。想爬到房顶上去,通道都找不到。
  这种检查需要极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对地方每个企业的细致了解。水平不够的,根本找不到异味源头。
  找不到咋办?只能回复老百姓说:对不起啊,我们找了很久,没有发现,谢谢你的来电。
举个例子吧,某企业生产晶圆片。大家手机、优盘、电脑,里面都要有这个。
  这个东西在生产过程中,要用到几百种化学品,超乎你的现象。
  这些东西留在产品中吗,当然一丝一毫都不能留下,全部要到三废中去。
  水里有,固体废物中有,当然了,废气中更是有!
  环评考核,有时会把去除率定在99%(我还见过99.9的),如果直排,那是一百倍的排放!
  再说大型造船厂。
  有人就要说了,这也和雾霾有关啊。
  造船可是一块块钢板啊,要打磨吧,要磨得光溜溜才行,粉尘排放。
  要喷漆吧,那个可不是你家的刷漆,那个喷漆车间大的吓人,用的量可是惊人的,废气也是惊人的。
再说制药企业和化工企业。
  有的化工企业还好,100吨原料出99吨产品,这种企业对废气收集很认真,好歹收集的废气就是原料,也是银子啊。
  有的制药则相反,100吨原料出1吨产品,剩下的99吨全是废物,这东西味道特重,要人命的,自然不少跑到大气中去了。
  有的制药厂,一爬上污水处理设施的曝气池,差点能把人熏晕。仔细一探究,居然就靠曝气把水中的化学物质吹脱出来,怪不得这个企业附近每次经过总是一股味,原来在此。
有人就要问了,那么这些工业的排放和燃煤相比,那个是大头呢?每个城市都不同,有的工业排放多,有的燃煤比例大,这个和产业结构等有关,只能说,平均来说,两者对雾霾的贡献差不多。
我研究过全国各城市的源解析数据,一般大致如下:
  燃煤 15--30% 上海就15%左右,石家庄 30%左右
  工业排放(不含燃煤) 15-30% 广州15%左右 上海 30%左右
  机动车(船舶、飞机等也在内) 15-30% 石家庄15%左右 北京30%左右
  扬尘 10-30% 广州10%左右 天津 30%左右
  其它成分一共10-15%(个别城市高点,那是特例,不是普通现象)
  马上有人说了,你这个数据看上去,和你的结论不符合啊。
  原因很简单,这个数据很大程度是参考了总量的理论值,而不是真实的排放值。这些研究数据从来没把偷排考虑进去!
  在这个数据中,燃煤、工业、机动车都涉及尾气治理,如果这三大类全部偷排直排,那个排放是惊人的。
从这一点看,我们看到的很多数据是不真实的,这个数据体系大厦的基石出问题了。基石出了问题,由此衍生出的很多东西都不真实了。
  我们来算一下,假设二氧化硫污染物总量是X,每个企业排放按一样多计算(好计算点),如果10%的企业偷排,设定环评脱硫效率95%,那么这些企业的0.1X就变成了2X。二氧化硫污染物总量就变成了 2X+0.9X=2.9X,接近三倍的排放啊!
  实际中偷排的企业数何止10%啊。如果20%的企业偷排,就成了4.8X了。
如果是前面说的那个镇,晚上集体偷排,按时间段算,50%的偷排比例,就成了10.5X了!十倍啊!
冬天更惨,因为黑夜时间长,偷排时间也更长了。
  原因五:未批先建、批建不符。
  现实中有些项目未审批。也就是这个项目根本没有环评,在我们的总量统计中根本没有包括它。这个企业天天在排放,居然所有的统计中不算这个排放。
  大家肯定要说了,这个估计也是少数吧。不好意思,你错了,这种项目在一个省内,成千上万个!
 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批不下了?原因很简单,环评系统审批门槛极高,重污染项目根本不可能审批。国家的产业政策经常调整,被列入限制类,自然没人敢批。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除了部分企业主是不懂环评所以未报批。剩下的要么是限制审批的项目,要么是有问题的项目。
  这些项目污染不小,环评不批,企业又自行建成了,自然很多不符合环保排放要求。
  这些企业的污染排放全都被我的数据忽略了。
  地方保护主义,为了图点税收,居然也就让建了,既成事实,建完就关不了。这种项目大家网上搜搜,到处都是。
  有的大企业,有的项目存在十多年了,居然还是没通过环评审批。这个企业还是全国知名企业。
  另外还有很多种情况,关于批建不符,举几个例子:
  1、整个项目有一个工段不符合产业政策,比如电镀等。其它工段审批通过了,电镀不许建设,但企业建了。
  2、环评审批要求企业用电,或者轻柴油,或者天然气,企业居然用了煤炭或重油,污染翻了几十倍。
  3、原来批了一个锅炉,企业建了两个,嘴上说我是一用一备,排放还是一个的排放。实际上,两个锅炉天天同时开,排放翻倍。
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每天就在大家身边发生。可惜污染排放总量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总量了。
  去年很多省都自己调查了,那么多的项目没通过环评审批,污染物总量没被统计,咋办?
  不管以后咋办,人家可是天天在排放啊,这可是真正的、不可忽略的排放啊!
原因六:煤炭含硫率造假。
  好的煤炭,一要热值高,二要含硫率低于0.7%。
  不过这种好煤价格不低,如果一个巨无霸企业一天用上万吨煤,一吨便宜几十元,那可是几十万啊。
  于是热值高是必须的,含硫率就算了,实际用的甚至大于1%甚至更高。
可是很遗憾的是,我们的环评中可是按照低硫煤算的总量,你用了高硫煤,初始排放量就暴增了。如果偷排,不开脱硫,那简直就是惊人的巨大排放啊。
  实际情况中有吗,很多很多。煤炭检测单造假。给执法人员看的煤炭是好煤,实际不用。如果监察人员采样带回去,就能过关。
  大家都为了自己企业的效益,谁管环境质量的好坏啊!
有的企业脱硫剂不正常添加,举个例子,氢氧化镁脱硫法要用到氢氧化镁Mg(OH)2,这个东西和二氧化硫反应产生硫酸镁。
  仔细查账务,就行了,这个企业生产了多少天,应该用多少氢氧化镁,一查就能查到。
  如果账务造价,查入厂磅单。再不行查对方企业的出厂磅单。实在不行,你查次生产物——硫酸镁的产量也行啊。只要认真查,绝对有漏洞,就看你怎么查了。
你去厂里转一圈也是查,你蹲财务室三小时也是查。可惜现实中有几个,能如此尽心尽职啊!
  原因七:审批后验收率低,很多要求未落实。
项目通过审批了,是否就证明这个项目符合环保要求?
  当然没有,纸上写的东西谁信谁傻瓜。
  实际建成后,环保部门会去核准试生产(现在取消了),并组织监测和验收。
  结果一测,根本不能达标,自然验收不下去了。
  大家就要问了,这个比率高不高?我只能告诉大家,一般来说一个城市一年成千上万个项目审批后的验收率只有30-45%。当然不排除个别地方管理水平高,验收率高。
  有些项目不验收是企业主不晓得,不懂这些流程。还有的则是验不下去啊!
  麻烦的是我们统计的还是他环评的理论排放量,实际排放未统计。
  翻翻这些环评,很多不可思议的审批意见,比如:
  1、该项目必须使用天然气,结果这个企业门口根本没有燃气管道,无法落实;联系燃气公司,开口就是几百万。企业不愿意,先烧煤再说。
  2、新设备投运,老的设备要淘汰,美其名曰“以新带老”。结果这个产品销路好,企业舍不得拆除老设备。我们的统计中早就删除了老设备的总量,人家还是天天排污。
  3、项目投运企业边上的老百姓要拆迁。几百户啊,谁出这拆迁费?结果是企业天天排污,老百姓天天吃灰。
  4、脱硫要求人家95%,脱硫设备有问题,测来测去才60%。自然没人敢签字验收。
  5、VOC要求尾气治理用活性炭吸附装置,一开始效果很好(崭新的活性炭啊)。验收完了那个活性炭一年也不换,早就没有吸附废气的作用了,所有废气只能排放到大气中了。
  6、要求企业的化工残渣送到专业企业处置。结果这个企业居然把化工残渣扔在锅炉的煤炭里,那些残渣好多没分解就挥发到大气中去了。
  7、要求企业烘干产品用烘干设备,并废气处理。结果这个企业居然就在厂里晒晒,用阳光烘干,自然废气全跑到大气中了。
  说了这么多就是告诉大家,即使严格审批过的项目也是一大堆问题。可惜我们的统计数据还是盯着环评那些漂亮的总量数据,实际的真实排放早就不是一个数量级了。
每年看到环保部来我省考核总量,为了一点点总量算来算去。我站在边上,心中总是想,你们天天算计这些纸面上的数据有什么用啊!人家一晚的偷排就把一个城市的总量削减全部干掉了。缘木求鱼徒劳无益啊!
  总量考核制度夸张到了何种地步,告诉你们不可思议的数据,很多企业的排放总量是按公斤计算的,因为根本没有1吨的排放量给企业。
  有的企业一年才0.03吨二氧化硫总量,一天不到100克。一个小时只可以排放几克。你信吗,反正我不信!
 严苛的审批制度,夸张的总量考核,早就超越了真实的需求。结果就是很多企业根本不符合要求。你批我一天100克二氧化硫排放量,我排我的。验收时符合,验收完了,早就没人再去考核了。
还是那句话,文件、数据可以假,老实巴交的老天爷不会作假,你排放多少,老天爷就给我们多少脸色。
其实啊,老天爷是最公平、最实在、最厚道的了。
现实中,很多企业效益很好,不缺这点钱,照样偷排,因为别人都在夜间偷排,潜规则如此。很多外企刚来还不错,过了几年居然有不少企业也学会了这招,叹息!
  原因八:环评编制质量问题。
  很多人听说过环评,但不了解咋回事,听我慢慢说来。
  如果王老板要生产一个产品,先要去走立项,立项好了就得各个部门跑了。
  比如国土局批土地。比如规划局,盖车间得规划同意。比如消防、安检等等,一大堆。
  这里面有个重要的手续,就是环保审批。
  环保审批先要请环评单位做个环评,复杂的做报告书,一般的做报告表,费用几千到几十万不等,甚至超过100万。
其实还有一种环评,叫登记表,是企业自己填写的,不花钱的。可是实际中能享受此待遇的却不多,企业也不懂,还是花钱去做了报告表。
  这个钱是王老板给环评单位的,王老板精明,他挑了个好说话的环评单位。
  这个环评单位拿人钱财,自然要替人消灾。环评描述时会想法设法,既要看上去合理,又要保证王老板的项目通过审批。
  这里面太复杂了,不细说了(光这个里面的东西能写十本书)。
  反正就是根据审批的条件一条条套,死的也得说成活的,长的得说成短的。
  很多东西估计只能在理论世界存在,现实根本做不到,居然也写进去了。
环评最后总会来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本项目可行。
  最后环评审批部门一看,处理效率很好,不错;总量居然这么低,不错。盖个公章,发个批文,这个项目就通过了。
  可是遗憾的是,这个环评的结论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啊。
  糟糕的是,我的大气理论排放数据就是来源于这本环评。
  说到这儿,大家就要问了,这个环评谁写的。
  假设这个环评单位总部在北京,名气很大,中华最牛环境保护技术公司。
  中华最牛环境保护技术公司老总在黄河市有个大学同学李小二,想借证。
  于是李小二在黄河市租了个二手房,请了两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这两个大学生啥经验也没有,只能网上东抄一段,西抄一段。
  写完了,让中华最牛环境保护技术公司盖个章(费用不低哦),就拿去报批了。
专家评审,自然一堆问题,改来改去、磨来磨去,最后大家都头疼了,算了吧,通过。
  于是我们所有的管理依据全是根据这份漏洞百出的环评,又怎么具备实际操作性?
原因九:执法依据太弱。
首先大家看新环保法六十三条:
  第六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
  (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
  (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其中第三种情况,处理根本没有震慑力度。
  一个企业偷排,篡改在线监控数据,居然就罚款,简单处理一下“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一个大企业,不开脱硫,一年排放上千吨二氧化硫,抓到的概率本就很少很少。抓到了就简单处理一下,关上几天。一声叹息!
  因此,从法律角度,偷排应纳入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行为。
  第三百三十八条 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可是大家一看,根本套不上,这一条很难适用啊!
所以说法律还是要完善,法律的层次一定要严厉。
大家买东西,确定品质后,总喜欢花最少的钱买下商品。企业主也是这样,能花一万解决的绝对不会花十万。
  讲这些就是告诉大家,如果让全国所有的企业主都明白,大气偷排成本是不仅巨额罚款还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话,估计一般人真不敢了。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提升企业违法的成本,让企业明白花了十万,是为了以后不损失几百上千万甚至人身自由。
原因十:环保治理技术粗放,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这一点涉及整体环保产业工艺水平,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变的。除了借用国外的技术,自己的工艺发展也是关键。这一块内容太多太多了,涉及多个领域,不细说了。
除了这十个原因,自然还有其它因素,不一一说了。
补充一句,如果你能看到这儿,可见你是个认真的人!在这个浮躁的网络世界中,有多少人能认真看到这里?

第三部分:雾霾肆虐的第二大原因
下面说机动车的因素,除了燃煤和工业排放,机动车是雾霾的次要因素。

  抄一段话:“环境保护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重型车保有量仅占机动车总量的4%,但NOx(氮氧化物)和PM(颗粒物)排放量在机动车总排放量中的分担率分别高达78%和82%。单辆重型柴油车排放的NOx和PM远高于汽油小轿车,一般相差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为什么抄这句话,因为是实话。所以以后不要说私家车是雾霾的主因了。这么说的人是想转移视线!
  机动车对雾霾的影响原因如下:
  1、油品质量不佳,这个很多人已经知道了;
  2、发动机工艺落后,这个涉及国家制造工艺水平了,难以一步到位;
  3、交通拥堵造成的额外排放;
  4、尾气治理技术的落后(有的根本没有;有的装了也不用)
  首先从柴油营运车辆说起,这些年增长速度明显小于私家车。私家车增长速度在7-15%之间,每年不同,每个城市不同。私家车的增速大于柴油营运车,且柴油营运车中的黄标车淘汰力度增加,所以说两者的污染占比也在逐步改变。不过,至少在现在看,私家车仍是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一小部分。
  我就拿发达国家很多大城市来说,车辆数超过北京,也没见人家有啥雾霾天啊。
  最近的低油价对我国是个好事,可以将价格空间用在油品提升上,即使油价多了几毛,也能从国际油价的下跌中找回来。我认为根据现在的国际油价,我们应该可以做到,当然这要涉及国家层面政策的制定了。我认为现在的形势下,提升油品不难。
  至于国产发动机燃烧技术的提升,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当然我们的政府应该逐步提高标准。
  城市的拥堵也是汽车尾气排放增加的因素,各式人等曾提过很多建议,在此一一列举,这些建议有好有坏,我也不全赞同,写出来,大家自己评判就是:
  1、错峰下班,这个分好几类,错峰时段可长可短,说白了,就是稀释车流密度
  2、行政机关、学校等远离市中心
  3、初中普及住宿,减少接送车辆
  4、城市外围换乘系统
  5、单双号限行或者号段限行(最粗暴的一种,可惜被用的最多)
  6、运输车辆错峰上路
  7、小学落实校车制度
  8、鼓励拼车
  9、雾霾重的时候公交地铁等打折甚至免费制度
  10、城市主干道快速化改造,上天入地均可
  11、过境国道无红绿灯快速化改造
  12、物流企业合理布局
  13、交通指挥系统人工智能化
  14、拥堵路段手机提醒,避免大家扎堆
  太多太多了,这些都涉及公安、教育、交通、发改、经信、规划,这是个综合工程,充分体现政府的管理智慧。也许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措施会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关于汽车,前面这些都是一般因素,最最重要的就是尾气治理。
还是那句话,废气排放不怕,就怕未经治理的废气排放!!!
  有车的朋友以前肯定去验过车,其中有尾气检测。大家就不懂了,这个检测公司到底是咋回事?
  要想做这个生意,先要租块地,最好的是要挨着公安检验场地,生意更好做。地租好后要买设备,反正全国就那几家提供设备。租完土地,上完设备,就要逐级上报了,这个权限以前是在省一级环保部门的。省里会组织专家看现场,这儿就有点复杂了,涉及城市尾气检测规划、设备运行正常、与公安交通检测点是否配套、交通组织是否合理。
  最后方方面面都可以了,省里就会发个证书,那台设备就可以开机挣钱了,比较大的城市,一年几百万还是稳当的很。
 这里和大气的在线监控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企业获得行政权力,在这种效益第一的管理模式下,其作用会难以有效发挥。
  那么尾气检测点也是如此。从某种程度来说,尾气检测的作用不大了,这道防线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个防线失效了,还有别的防线吗?法律上还真的有——路检。
  此路检不是查酒驾的路检,是专门检测尾气的路检。不过环保部门没有公路执法权,所以每次路检要带上交警。让交警拦车,环保检测。
大家就要问了,这道防线在用吗?很遗憾的告诉大家,几乎没有!
说到这儿,关于尾气治理,可以说所有的行政防线都效用不大。我们尾气治理的管理政策漏洞太多,可以钻空子的地方太多。
以后汽车可以异地检验,木桶效应会发挥作用。有些有问题的车子会集中到管理最松懈的地方去,这也是异地检验最大的副作用。
  很多城市的环保和公安为了治理汽车尾气,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划定年限,2005底前生产的不能转到本城市,本城市也要淘汰,一刀切。一辆车后面是一个家庭,司机作为父亲,老婆孩子的生活费就在这辆车上,所以很多人会***,这可是生计啊,1万辆车涉及1万个家庭,1万个孩子。结果多出一屁股维稳的事情。
  其实这些柴油营运车,那可真是尾气治理的重灾区了,数量只有私家车的十几分之一,排放量远超私家车。想想也简单啊,人家车子重啊;国产发动机又不咋地;好多车子尾气治理设施也是没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某城市机动车尾气为例,一天有三个高峰,早上上班、晚上下班、夜间一两点,前两者是小汽车集体出窝活动的原因,夜间是运输车辆活动原因。早高峰、晚高峰的排放量居然没有夜间运输车辆的多。原因很简单,一辆大卡车抵得上几十辆小汽车,个别年代久远的黄标运输车尾气排放一辆抵得上100多辆小汽车。
  讲到这儿,可以小结一下,雾霾肆虐的次要原因是因为柴油营运车尾气治理设施运行不正常(有的根本没有),导致污染物排放成数量级(十倍、几十倍)的增加,其排放的污染物积极参与其它污染物质的化学反应,加剧了雾霾的生成。

第四部分:其他因素
说完上面这些,再提一个城市排放清单或者叫源解析的话题,听上去很复杂,说白了就是上面说的那些因素谁是老大的问题,每个城市不一样,每个城市的每个季度,每个月,甚至每一天的各个时段都不一样。这里具体不详细说了。
此外,还有扬尘。一个小土块,从渣土车上掉下来,在马路上被汽车反复碾压,变成细微的扬尘,可以污染几百甚至上千平方的区域。这就是扬尘的威力。

  其实扬尘的监管很简单,工地固定源扬尘控制,运输车辆移动源控制。这么简单的事情,居然很多城市也管不好,尤其是晚上,那个一路飞舞的扬尘啊!叹息!
关于北方冬季供暖,提供下列信息,大家自己分析一下:
  1、生活条件好了,房子大了,供暖量大了,燃煤量增加,大的城市一天几万吨煤;
  2、供暖的煤很多是最差的煤炭,原因不想说,大家自然能想到;
  3、每个城市供暖的几万吨煤也只是工业中的一小部分。某省全省一年消耗煤炭近3亿吨。大的省辖市有几千万吨煤炭一年。每天几十万吨,供暖只是增加一小部分燃煤量。
  对于气象的扩散因素,夏天或者风大扩散都好些。不想列举那些繁琐的公式,最简单的表达方式:设扩散能力为X,PM2.5产生为Y。X是变化的(一般来说,夏天比冬天大),Y相对稳定在一个区域内(和气象因素也有关系。因为偷排,可以肯定的是晚上比白天大)。当X非常大(比如风大),Y都被扩散了。可是如果我们治理雾霾要靠风吹的话,还要环保部门干嘛?直接拜拜雷公风神就行了。
写到这儿,大家往深了去想,会发现上面所有因素集中反映了一个社会的道德底线、诚信操守,不论是企业,还是监管者、从业者,方方面面的缺位才会导致如今污秽龌龊的天空。人心不干净了,天空也干净不到哪里去!

第五部分:总结

  有时我常想,总书记、总理等肯定都期望着自己任期内雾霾能得到控制,这可是货真价实、人人称道的政绩啊!这可是世上最最宝贵、最最无价的民心啊!
不光他们,每个人都期望如此。可是,现存的模式太顽固了,就像一个池塘,每人都在这个池塘边,都要喝水,都想这个池塘清洁,可是看到别人都在吐痰,心想自己扔点脏东西也没事,时间久了,这个池塘早就污秽不堪了,可是大家还得继续皱着眉头喝,总不能渴死啊。
我们的空气也是如此,在这个顽固的模式中,不管是何角色,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写这篇文章,就是想改变这种模式。诚然,我们已经在治理雾霾。但如果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错误了,没有抓住主要原因,又如何能消除雾霾?治理雾霾找到主因是关键——那就是改革环境监管体制,遏制企业直排偷排。
研究雾霾时间长了,居然也有职业病了。有时总是胡思乱想,总是担心类似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在我国发生。太可怕了,如果真的发生这种事,后果不堪设想。那将是所有环保人一生的耻辱!
内行人不站出来说实话,外行人永远是雾里看花。 我上面讲的这些雾霾肆虐的因素,是一个工作多年环保人的经验所谈、肺腑之言,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本人也没有任何私心,我只是想说,作为一个底层的普通公务员,人民养育了我,“为人民服务”真不是一句口号,我要对得起这份工资!
我想,如果我能在这种环境监管体制的改变上发挥一些作用,为老百姓做些事情,这辈子也算没白学这个专业了,自己也总算尽到了义务,自己的人生总算有了些许价值,等老了也能和孩子说说自己当年的事了。
我不是什么名人,只是个平凡的小人物。我没有话语权,只能在网络世界中一声声嘶声地呐喊。我在好多论坛上发言,很快就沉了,多发几遍就被封、被删了。我在扣扣群里宣传雾霾治理,被警告,被踢出群。至于报纸、杂志、电视等,更是不敢奢望。有时想想真的好苦,在这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世界里,单靠我自己一个人去做这些雾霾公益宣传真的太累太累!
但是我依然不想放弃!我坚信,在大家的心灵深处,这个社会依然充满正能量。一个人呐喊太累,期待你帮我一起喊。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发出了声音,自然效果非凡。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我渴望你的支持!拜托大家帮个忙,点点你的鼠标或手机,朋友圈、微信、扣扣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真相。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孩子的未来!你的参与,将会使蓝天白云更加可能!
特别说明,此文的目的不是针对任何个人,或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地区,更没有阻碍经济发展的意图,而是为了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双赢,想通过大家一起的努力和呼吁,最终导致——大气污染环境监管体制的完善和改变,确保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消灭偷排直排,大大减少燃煤、工业、机动车的尾气排放,从根本上减轻雾霾的污染!让我们的空气变得更好!让我们的孩子扔掉口罩,可以自由地呼吸!
没有你们的帮助,此文将永远沉在网络海洋的深处!
如果你转发了此文,请务必告诉我一声,我会衷心地感谢您的携手支持,并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谢谢你!
在此稽首跪拜,拜托各位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开心每一天!

蓝天白云终可期
2016年2月16日夜

你赚我息,我赚你本 #100

你赚我息,我赚你本 #100

《你赚我息,我赚你本》是东北的一句术语。其本意是东北的一些工商界,对银行业人士说的。东北地区银行坏账,历来占全**之冠。放款给东北人,人家一开始就打着《你赚我息,我赚你本》的主意。

今天我们引用这个词语,是因为四天之前2010.12.25,**人民银行宣布加息。不让房奴们过一个安安心心的耶诞节。
加息之后,话题自然不少,一一展开。

一)理财产品
  
  央行加息之后,第一个引起我们注意的,是LIBA网上一个帖子,《央行刚刚宣布加息啦!200万元居家过日子家庭理财大PK!!!》[1]
  这个帖子中,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一个问题:“央行刚刚宣布加息了,侬现在是用200万元买套房子回来收收房租费好,还是放到银行里存个定期切切利息好!!!”
  
  
  在此后的三页多回帖中,跟贴者用了绝大多数的篇幅,计算了各种理财产品的回报率,股市债市期市黄金市场包括存银行打新股。一般来说,目前的房产收租回报率已经跌破至2%(上海地区),而银行仅定存就有2.75%。从“回报率”讲房产跑不过绝大多数的现金产品。
  但这就是我们要讲的问题,“你赚我息,我赚你本”。
  
  
  假设你有100W元,存在银行里打新股。一年之后,银行给了你5%的回报,拿到5元钱现金。请问你的回报是多少?绝大多数的人,会毫不犹豫地说,5%。
  错了,这就是一个思路的盲点。因为我们只看到了“收益",没有看到“损失”。
  
  
  我们是拿到了5元钱“投资回报”没错;但问题是,等我们回头看看口袋,看看兜里的本金,我们的100元还在不在?很多人会说“在”,100元好好地摆放在银行里。
  错了,你的100元已经不在了。西元2010A.D.银行里的100元,已经不是2009A.D的100元。现在的100元,已经买到一年之前同样多的大米,油料,猪肉,木材,铁矿,汽油,钟点工工资………………
  
  
  如果我们仔细保护兜里,我们会发现,随着我们获取5元钱“投资收益”时,我们的本金正在飞快地流逝着。《你赚我息,我赚你本》,如果仔细计算投资回报率,这一年来或许都是负的。
  
  
  二)真实回报
  
  真正的“回报”,应该怎么计算呢。简单一点,今年我给你100克的黄金GOLD,明年你还给我105克。这就是5%的回报。这是“金本位”。
  或者说,今年我给你100个鸡蛋,明年你还给我105个鸡蛋,这就是5%的回报。或者说“鸡蛋本位”。
  再或者,今年我给你100头牛,明年你还给我105头牛,这就是5%的回报。“牛本位”。
  
  
  “金本位”和“鸡蛋本位”并没有区别。他们都是“实物”。虽然鸡蛋并不代表一切,但它的确是我们日常最常用的食品。只有“实物本位”,才是真回报!
  
  
  好了,回到我们以前的问题。现在银行加息了,推销的一些信托理财产品,都已经有了34%的回报率。请问200W是买一套房子收租,还是购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更划算?
  我们要问的问题是,你的“本金”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
  
  
  譬如现在若有一款理财产品,存入100g黄金,一年之后,可以获得5克黄金的利息。哪怕甚至仅仅获得“相当于”5克黄金的1400元人民币现金(按黄金280元/克)。
  那么,我们肯定毫不犹豫,这一款理财产品,将会是迄今市面上最最最优秀的高回报产品。
  
  
  为什么,因为他的“本金”是保障的。我存入的100克黄金,一年后拿出来的仍然是100克黄金。利息是小头,其实我们还不是太在意了。
  而现在的理财产品呢,他其实是“不保本”的。
  这和一些“老阿姨”的常识相悖。虽然阿姨们常以为存银行是最保险的。我今天存入的100元纸币,明年仍然是100元纸币。但具有讽刺意味的,“货币型”资产其实是最不“保本”的。尽管每一个银行理财经理,都会吹嘘得天花乱坠。
  如果我存入100元"纸币”,一年之后我获得100元纸币,外加5元钱的利息。那其实我是亏损的。因为我的“本金”存在形式是“纸币”。纸币的贬值速度,是一种开口风险,可能大到你完全无法承受,丧失全部的退休金。
  
  
  再说第三种选择,买房子收租金。
  当买房子的情况下,我每年可以获得约2%的租金,这是不假。可如果我们注意一下,“你赚我息,我赚你本”。当“买房子收租金”的情况下,
  我们的本金存在形式是“房子”!
  房子是一种资产,房子虽然也在折旧在贬值,但却是相对缓慢。排一个表的话,应该是黄金〉房子〉谷物〉纸币。
  
  
  房子其本身,因为水泥建筑物的天然折旧,和地段变迁工艺进步,房子本身是会耗散的。但这个速度相对比较慢,我们一般估计在1
2%/年左右。或者说,一套1985年的老公房,其价格大约在附近2005年次新房的65%左右。
  “买房子收租金”,折旧约2%,租金约2%。其总回报在0%左右。即可以“原汁原味”地保护你的财富,虽不增加,也不减少。当然,名义上“价格”是增值的。但“房子/大饼”,也没涨多少倍。
  “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名义上你会有5%~10%的回报,但实际上你的“本金”是人民币形式存在。此本金不断地在缩水,按每年-15%的速度。你的总回报是-10%。每年打9折,二代人归零,万元户变乞丐。
  “购买100克黄金,每年分红5g黄金”。这个才是真回报,才是真正有5%“回报”的东西。遗憾的是,此类产品,在这个世界上,尚未存在。
  
  
  传说,西元1 A.D那个叫耶稣的男人死的时候,如果留下100个鸡蛋,交给某个投资产品,每年获取5%的回报。到了二千年以后,这袋子鸡蛋连同利滚利,复利滚复利,将可以买下整个地球。
  耶稣有100个鸡蛋么,有的。
  老耶能买下整个地球么,他没钱。
  所以不存在Upto 5%的回报。
 
 
  
  三)利息和本金的互动关系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假如我有100元钱,一年后有5元人民币的利息。那么“利息和本金”,其实都是财富的一种属性,是同一事物的二种参数。  
  那么,本金和利息,会不会有联系呢。一项指标的变更,会不会影响到另一项呢。就譬如一个人身高长高了,体重必然增胖。   
  
  
  这也是有道理的。最简单的例子,假如我现在有一项非常好的投资,年回报能达到20%。那今天晚上我吃饭的时候就会多想想,咱是不是要减一个菜呢。把烧蹄膀的钱省下来,拿去投资,明年就可以换一碗鱼翅。
  
  如果我们用鸡蛋本位,100个鸡蛋,明年归还105个鸡蛋,那我们根本不用考虑这类问题。“回报率”就是5%。
  
  如果我们用人民币做计量单位,100元存款,明年获得105元,我们就要想深一层。  
  
  
  
  一般来说,在一个“低息平台”逐渐加息至“高息平台”的时候,物价是会下降的。譬如2010年的利率都是2%,而2011年的利率都是4%。那么人们在2011年初就会考虑,今天是不是少吃二个蹄膀,多拿一点钱去投资。2011年1月1日的物价,就会比2010年稍低,譬如说98.5元之类的。
  
  所以,在一个“加息周期”中,民众获得的好处是双份的,2011年的实际回报,将会是4%+1.5%物价降幅=5.5%。比2010年的2%回报,足足高上3个半百分点。
    
  
  同样道理,从一个“高息平台”减息至“低息平台”的时候,譬如2008年利率是5%,2009年利率是3%。那么2009.1.1的物价就会稍涨。譬如为101.5元。因为人民觉得投资回报这么低,不如拿出来消费。那么2009年存银行的实际回报,将会是3%-物价涨幅1.5%=1.5%。比08年低了许多。  
  
  如果2010年利率是4%,2011年利率还是4%,二者持平呢。
  
  那么对于民众来说,不需要调整储蓄习惯,2010年每年吃多少个蹄膀,2011年还是每年吃多少个蹄膀。物价指数变动为0。所以2011年存银行的回报,为4%+0%物价变动=4%。
  
  
  
  
  四)2011年实况分析  
  
  回到现实问题,我们知道2010年的利率水平,为一年期存款2.25%。在年尾的时候,加了二次息。  
  长篇大论不如实际分析,那么2011年的金融市场,情况会是如何呢。
   
  
  我们预计,2011年将会有1.08%左右的加息幅度。一年期存款利率,最终逼近4%左右。
  
  由于**90%的储户,由低文化的中老年人组成。利率的上升,必然会使得他们进一步削减消费,增加储蓄。假设这方面的因素,利率增加2%,可以使得物价下跌(少涨)1.5%。 
  
  
  
  但是,2011年的货币供应量,仍将增加18%。扣除GDP真实增长8%,超发10%。
  
  所以2011年的物价,将上涨:+10%-1.5%=+8.5%
  投资房产+收租-折旧:+10%-1.5%+2.5%-1.5%=9.5%
  人民币理财产品:4%~5%
  
  
  
  ([email protected],其中第四节纯粹是胡说八道,2011年1月2日)

[1]《央行刚刚宣布加息啦!200万元居家过日子家庭理财大PK!!!》http://bbs.libaclub.com/topic.php?forumId=507&topicId=6154225

隐藏在社交网络背后的的战争规律

{
  "author": "胡博予",
  "date": "2015-02-02",
  "links":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TQzMjE1NjQwMQ==&mid=204475893&idx=3&sn=8538b7c43e2e87c87d532c11448bd51f&scene=1&pass_ticket=H76cEeVcnT73frIaVZYnquTaz7f71iKFpMaR%2BnBoAQJXm0NM3RfTxV6Y9NwTDu6b#rd"]
}

先不说话,看图:

1422833468814223.jpg
这是我随手整理的几个社交网络的“DAU比MAU”(日活跃用户除以月活跃用户),日期不一样,不过都尽量找了最新的数据,大家凑合着看。这个数字越接近1,说明用户使用该应用越频繁。仔细看看这些应用的属性,可以简单归纳几个特点:

需求本身的频次越高,使用频次越高。这个不解释了。

移动设备用户越多,使用频次越高。这个也不解释了。

熟人关系链越多,使用频次越高。解释一下:Instagram有一半的社交关系是真实好友。据说Momo的用户其实有相当多的好友关系是手机通讯录好友,而且每天所有消息中,80%的消息是双向关注的好友发的(你小看它了吧?)。

以上的总结基本是废话,因为大家基本已经知道了,这里我想讨论的其实是背后隐藏的战争规律。

好了,我开始抛砖引玉。


战争规律一:社交关系图相似,需求类型不互斥 ==> 高频打低频



我在知乎上曾经回答过一个问题“Facebook社交网站会受到诸如微信等新的社交工具的影响吗?”。

我的基本观点是:如果WhatsApp做一个类似微信朋友圈的东西,对Facebook会有巨大的威胁。逻辑如下:

“发朋友圈”的核心体验是“发了以后立即有好友赞或回复”。WhatsApp的“永久在线+高频使用”属性,让它对Facebook有战略优势,如果做了类似朋友圈的东西,用户发了内容可以比Facebook更快地获得更多好友的反馈。



“看朋友圈”的核心体验是“有很多好友发的新鲜、真实而有趣的内容”。基于第1条,WhatsApp的朋友圈的会有更多的好友发内容,而且更加新鲜,而且因为楼主在线概率更高,留言以后更容易和“楼主”形成互动。



朋友圈的这两个核心体验都对用户密度和使用频次高度依赖,第1条和第2条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不久以后,Facebook就以190亿美金的可怕的价格收购了WhatsApp。其实WhatsApp在美国的渗透率还不是特别高(而且一直没有上线朋友圈的功能,这点我真想不通),否则很可能挺着不卖,和FB好好干一仗。

这第一条规律可以总结为“高频需求能够带来用户密度拉动低频需求”。



战争规律二:社交关系图相似,频次相仿 ==> 原创为王



80后们应该都还记得2008年上演的SNS大战。先是程炳皓的开心网利用熟人社交小游戏(以及MSN通讯录)像火箭一样成了都市白领的“上班开机必刷”的网站。与此同时,陈一舟的千橡集团收购了校内网(后改名人人网),在校园市场送鸡腿,在白领市场用假开心网阻击真开心网的扩张,而且一下子融了4亿多美金。



面对激烈的竞争,开心网继续开发好玩的社交游戏,并且开发了神奇的“转帖”功能,一时间来势汹汹,占领了用户大量的时间。人人网一开始扛着还是坚持以UGC为主,后来还是决定跟进。“转帖”和各种社交游戏的消息渐渐占据了用户的主feed(用户信息流)。

虽然看上去用户使用时长和PV数在增加,但是慢慢地用户行为发生了变化:发照片发状态也开始没人赞也没人留言了,因为好友们的feed里面的转帖和社交游戏的消息淹没了用户原创的内容。

这时一个神奇的网站“新浪微博”伴随着智能手机出现了。自己关注的名人以及好友发布的新鲜信息流和即时的社交交互体验,迅速PK掉开心网和人人网的充满了转帖的信息流。一时间微博红透了半边天,去餐馆吃饭都要打开微博“互粉”一下,吃到美食买了漂亮衣服也都先到新浪微博上给朋友们汇报一下。当时新浪微博气势之汹涌,腾讯砸重金加无限流量支持“腾讯微博”,还是扛不过它。

后来,随着微博feed被公众账号和段子手(甚至机器人)占领,活跃度大幅下降。

有人也许要说,微博活跃度下降是因为微信朋友圈的替代效应,我也同意,不过我想说两点。

1)微博的社交图谱和微信不一样,其实有独特存在价值,其实不应该这么快被替代(Twitter比它活的好多了),是它自己的feed衰老过快才让竞争对手有可乘之机;

2)微信朋友圈里也在feed里引入了大量公众账号和转帖,其实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仗着自己有能“无限补血”的高频的通信功能),也许时过境迁,它也要自食其果的。在美国的青少年中,Instagram的使用率已经比Facebook要高了,原因之一就是嫌Facebook的feed里面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


这第二条规律可以总结为:基于用户原创内容的交互的需求更“基础”、更“普遍”、更不可替代,而转帖和社交游戏实际上稀释了基于用户原创内容的交互,降低了真实的社交行为的密度,让竞争对手有可乘之机。



战争规律三:社交关系图类似的UGC社区 ==> 内容生产成本越低越好



观察社交网络的变迁,还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内容生产成本越低的网站用户越多,使用越频繁。举两个例子:



1) 图片社交

美国以前有个流行的图片社交网站叫Flickr,可流量一直在降。Flickr里面聚集了许多摄影高手用高级摄影器材拍的好照片,可是Instagram让普通人用手机就能拍出还不错的照片出来,不但能洋洋自得,还有好友来点个赞,如果按DAU或者使用时长,Instagram比Flickr高一个数量级。Instagram其实做了大量工作来降低内容生产成本:

a) 用方框(容易取景);

b) 提供一些滤镜让照片看上去有逼格;

c) 用手机就可以拍,随时可以拍。还有个更奇葩的公司Pinterest,连拍照片都省了,用户直接从别的网站扒图片过来“钉”到自己的墙上,就“生产”了内容,还真有人愿意看,不过它是不是个真的SNS其实值得商榷,这里就不展开聊了。



2) 博客和微博(Twitter)

微博出来以后,写博客的人大幅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写博客门槛太高了,能写高质量博客的人其实不多,而且要隔很久才写一篇,所以基本上只能逛逛网络红人的博客(名人都未必写得好博客)。微博出来以后,不但名人们都能写微博,而且自己认识的朋友也能写出让自己感兴趣的微博。

这第三条规律可以总结为:通过降低内容生产成本可以提高用户关系密度,进而促进内容生产和用户活跃。

总结:频次和密度

其实这些规律背后都是“密度”。

补充定义一下“密度”的概念:使用频次,其实是时间维度上的密度,而用户渗透率,代表了用户关系维度上的密度。SNS的核心体验是用户之间的交互,而高密度的用户关系和使用频次能够带来更好的社交交互体验。



最后,按惯例给创业者提几个建议:



1)社交类的创业者,请关注你们自己的DAU/MAU,不断思考需求够不够刚性,有没有保护用户原创内容的积极性,高质量内容的生产成本是不是还可以继续降低,熟人关系比例是不是还可以继续提高?(顺便说一句,如果计划未来利用通讯录引入熟人关系的计划,那么一开始就要搞用户的手机号,要搞手机号,搞手机号......)



2)许多工具型的应用的开发者想转社区,建议先仔细想想你的用户是否有真实的社交需求,然后再从社交关系和使用频次的不同维度来计算一下自己的有效用户密度,如果需求不强烈或者密度不够,还是别把宝押在这上面。

终于啰啰嗦嗦写完了,欢迎扔砖头。

作者为蓝湖资本胡博予。蓝湖资本( Blue Lake Capital )是新一代的研究驱动的风险投资基金,致力于寻找有潜力的企业家并协助他们建立伟大的企业,引领行业的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

经济学第一定律 #50

经济学第一定律 #50

经济学第一定律是什么,dT>0,这里的T代表交易。

一)国民财富

如果以1773年《国富论》出版,作为经济学科技树萌芽的标志。则亚当·斯密斯将他呈献给英王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

“尊敬的先生,你号称经济学能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富裕。可是纺织女工织布,农夫耕作。你一不织布、二不耕地,请问你创造的财富,从何而来?”

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也是后世几百年国力强盛的分水岭。这么多年的歧视商人,打击投机倒把,割资本主义尾巴。乃至于今天的环保恐怖主义,人权圣母B,福利懒虫绿教泛滥。全都和他有关。这是个核心问题。

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先生,财富来自于交易”。
我们知道,财富,并不仅仅是简单的相加关系。

一个樵夫有一把小提琴,一个音乐家有一柄斧子,他们(二人)的财富,并不是简单的“小提琴+斧子”。
一定要非得到樵夫和音乐家见面了,二人互相“交易”。樵夫拿到斧子,音乐家拿到琴,财富才算最大化。

一个沙漠中的部落,可能拥有大量的石油,可却没有蔬菜水果。
一个桃花源中的部落,可能拥有蔬菜水果,可却没有石油。
二者交换。“总财富”才能最大化。为此,我们甚至不惜加点损耗,修条铁路。

当国王问到AdamSmith,“纺工织布,农夫耕田”时。其实“布+米”的财富,并不是国民财富的最大化。
“布+米+交易”,才是国民财富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铅笔社立社精神之本《铅笔的故事》[1]

二)不动量

我们习惯用“不动量”来分析问题。

A有一个苹果,B有一个梨。无论你左看右看多少遍。其物理财富也是“一个苹果+一个梨”。
只有当A和B见面了。A喜欢吃梨不喜欢苹果,B喜欢苹果。二者交换。则“财富总量”才可以增加。

可是这个时候,财富又达到最大化了。不可能再增加。因为再也想不出“新的交易”。
除非这时候,再出现一个C。C喜欢吃苹果和梨,但有很多桔子。用桔子把梨苹果都换了。

可见,在整个系统中:
有了交易,财富就会增加。
没有交易,财富就不会增加。

如果广义地把上班也理解成为一种交易。是“用你的8小时”换“雇主的工资”,则人类的全部生产活动,全部财富,可以理解成一个公式:dT>0.
有多少交易,就有多少财富。
交易越多,财富越多。
当你再也找不出任何交易机会时。财富达到最大化。这就是帕累托极限。[2]

这是一条非常非常强大的定律。强大到象“能量守恒定律”一样坚不可摧。
因为他并不是一条宏观定律,而是一条微观定律。不仅对大社团有效,拆散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场景,他都是有效的。

“交易”就象小草,在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生长开来,都会使得我们的社会更美好。任何一个角落交易多了,全社会财富都会增加。
所谓宏观,无非无数个微观累加。“能量守恒定律”并非在航天宇宙飞船上有效,他在飞船的每一个零件都有效。

当你学会了dT>0,秉承了“经济学第一定律”的精神,你再去看看目前的教科书,包括最近40年历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中一大半是错的,一大半可以直接扔进垃圾堆里。
因为dT>0,交易产生财富,有多少交易,产生多少财富。
不增加交易,就不增加财富。

然后你再翻翻这些经济学著作,譬如去年的法国人诺奖得主“反垄断法”。你再问问前几年的工会与博弈,环保与管制。你只要简单地问他们一句:“交易增加了么”?

对于那些玄而又玄的计量经济学公式,洋洋洒洒的几千页论文。指手画脚的经济学高参。你只要简单地问他们一句:“先生,您既不耕地也不织布,请问您是怎样为我们的国家增加财富的”。

拥有了经济学第一定律:dT>0,简直就象拥有了“能量守恒定律”大杀器,然后穿越回到十五世纪。
你拿起来看看十五世纪的论文,永动机或者炼金术,一大半都可以直接扔进垃圾堆。擦靴子。

三)现实的世界

如果哪一天你被请去了清华大学教授经济学,你只要在黑板上写一个公式:dT>0.
然后就可以宣布散会了。学生们都可以回家去了。经济学这门课程就讲完了,剩下的20个课时都不用上了。

因为经济学只要求追逐T“交易”最大化。当你把一个社会所有能交易的事情都想遍了,再也找不出任何“新”的交易。则自然国家最富,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可是,那么多经济学宏篇巨著。洋洋洒洒几千万部巨著,他们说的都是啥。
这说的都是啥?

千万部巨著,说的是,当你达不到最优时。你该想到什么补救办法。当你打了1个补丁,就要要再打100个补丁。当你打了100个补丁,你就需要再打10000个补丁。

举个例子。凡是发展**家,政府都很喜欢压低汇率。以刺激出口。这就是第一个补丁。
当你打了第一个补丁之后,市场之上就会出现很多热钱,来冲击你的汇率。还会有地下钱庄,来偷偷汇款进出。这时候你就需要“外汇管制法”和“汇款实名制”。这是第二轮管制。
当有了外汇管制和存款实名,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洗钱机构,BVI公司和VIE代持。为了管制这些手法,你需要建立庞大的警察机构和合规律师团体。这就是第三轮管制。

最终把你的政府撑得庞大不堪。1个管制带来100个管制,100个带来10000个。
而经济学家也顺便找到了工作。因为“外汇”“FDI”“资本流动”“法律法规”,每一个都可以展开写上NNN万字。于是“专家”们不会失业了。

经济学可以很简单,简单到只要一个公式:dT>0
顺着这个公式去做,国家就会大富。掌握了能量守恒定律,你会发现“国家财经顾问”的绝大多数建议都是谬误。
经济学也可以很复杂。“地心说”曾经在地球仪上套了46个光圈,来修正学说的误差。今天的情况也差不多。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人类会“不作死就不会死”,搞到生产力倒退。
下篇再说。

譬如说,你知道“限购”这件事,是怎么出台的么。

[email protected],2015年3月23日午)

[1]《里德:铅笔的故事》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xzsuibi/20111129/5161616.shtml
[2]插一句题外话。以前教科书上写帕累托最优是三重解。生产者最优+消费者最优+分配者最优,这纯粹是看书不甚求解。这三重解其实是一回事。是更底层同一条规则,dT=0

雕爷:O2O的胜负手

{
  "author": "雕爷",
  "date": "2014-10-18",
  "links":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AzNzMzNTkyMQ==&mid=201618590&idx=1&sn=7c3caa9cad6224c63a0fa2ce4df5bcfd&scene=1&pass_ticket=H76cEeVcnT73frIaVZYnquTaz7f71iKFpMaR%2BnBoAQJXm0NM3RfTxV6Y9NwTDu6b#rd"]
}

“所谓战略,就是站在未来看今天”——这是我从曾鸣教授那里学到最重要的一句话。但什么是明天的样子?恰恰要分析昨天,然后下注明天,然后做好今天。正如同 BAT 三巨头,必须有时间先后崛起,这就是逻辑上的“昨天”——百度必然第一个崛起,因为他直接从信息广告赚钱,这并不需要太多相关行业的成熟,所以第一个实现将流量变现;而为啥腾讯慢一些呢?因为腾讯的模式是将流量导到游戏才能变现,而带宽速度,则是必须依靠别人,宽带不普及,是无法带动网络游戏热潮的;淘宝之所以最后,没办法,从支付到物流,到“诚信体系”,早十年没一个靠谱,必须得等慢慢成熟,活自己培育,不过等都成熟了,马云就成了**首富啦……而且你看,越晚成熟的,收获也越大,市值越高。

百度模式,我称之为“顺水推舟”;

腾讯模式,我称之为“乾坤挪移”;

淘宝模式,我称之为“无中生有”。

O2O 也存在着这样一个“成熟”过程。

最早成熟的,无疑和百度一个道理,纯信息的导流。例如大众点评网就是这样喽……将线上的顾客,通过信息手段,“顺水推舟”,导流到线下实体店,赚钱的方式,他们找到的就是团购。这个大家都看得懂,不多说。

目前正在成熟的,则是以“饿了吗”,“到家美食”等 APP 为代表,将实体餐厅做的饭菜,端到顾客家中——重点是这些餐厅原本并不开外卖,而他们硬生生帮饭馆送餐,期待着有一天大一统,挟天子以令诸侯,赚一个“乾坤挪移”的钱。

河狸家美甲有点像淘宝,第三个模式,不一定非得和线下实体店合作,干脆搞无店铺了,“无中生有”,将线下实体美甲店拆掉了,解放那些美甲师,干脆上门做美甲。当然,这个最慢,风险最大,劳碌事最多……未来,服务业被互联网颠覆得最彻底部分,就在这第三个阶段。

以上,是一个“产业成熟轴”,其实呢,也不太重要啦。

下面谈谈比较重要的:消费者决策端。

任何生意,只有牵扯到消费者的决策,才是比较核心的。所对应的,为啥有些 O2O 行业崛起那么神速呢?因为秘密在于——消费者的决策机制,是有巨大分别的。而且至少分为三个层级:

1、随机决策——即所谓“轻决策”,代表行业例如打车、保洁、足疗等等,这些行业的特点是低价、高频次甚至超高频词,消费者花几分钟即可决策,决策错了,损失也不大。而且服务提供者的水准差距不大,不需要刻意挑选,因为服务相对而言比较“标准化”。

2、斟酌决策——即所谓“中等决策”,代表行业比如美发、美甲、摄影、造型等等,这些行业特点是中等价位、中等频次,一两周到几个月一次,消费者会花上半小时甚至更多做决策、做功课、做挑选,为咩呢?因为把头发剪坏了,妈的一个月都很懊恼好不好?男人认为做坏一个美甲重要么?不重要,因为男人不美甲的……而女人则感觉做一手屎一样难看的美甲,是坚决没法出门的。而这些行业的特点是服务提供者水准差距很大,完全没有“标准化”可言。

3、审慎决策——即所谓“重度决策”,代表行业例如婚礼策划、房产中介、离婚律师……特点是一辈子不见得用几次,但用错了后悔一辈子。服务提供者的水准差距可以在天上或地下……甚至消费者都不知道该预期得到什么服务,毫无“标准化”的概念。好处是客单价真贵,随便一单就是上万元甚至几十万。

把这个列出来,一目了然,为何嘀嘀打车、快的打车那么快崛起?无他,轻决策标准特征嘛,低价位而且高频次。但是,这里面又有一个绝大玄机——轻决策的业务,都是平台方最难赚到钱的!因为就像我前面说的,服务相对“标准化”,而这背后所带来的就是,服务提供方(就是出租车司机、保洁阿姨)其实收入相近,都不愿意分成给平台方的。说难听点,就是您别想“剥削”他们。

你一旦想收费了,你就完蛋了。因为另一个平台免费,马上替代你。想想当年最大的电商平台可是易趣,因为最大,所以觉得收费也没事吧?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到今天,淘宝也不收费,且永不收费——收费的是天猫,而天猫的逻辑,就是我下面要聊的:

“行业边界”问题。

这是个更重要的话题了,接近我用的标题,“胜负手”问题了。这个问题搞错,或者懵懵懂懂,很可能接下来在 O2O 残酷的竞争中,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甚至,很可能搞半天,成了 8848 和易趣,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你当了铺路石,教育了行业和消费者,眼睁睁看别人当里程碑和首富。

边界分为“四轴”——先说第一个轴,是“行业轴”,以行业为轴心的发展与扩张。这个例子最多,滴滴、快的当然就是“出行用车”这个轴上的。法宝网就是一切法律服务的轴……秀美甲、嘟嘟美甲呢?则是围绕着美甲行业这个轴。(只不过秀美甲是想当美甲行业的大众点评网,为实体店导流;而嘟嘟美甲直接山寨河狸家,还没山寨明白,后面会讲。)

第二个轴,是“人群轴”。例如,58 和赶集,都是围绕着“蓝领人群”的轴,你看虽然他们俩家上面开展着无数业务,但无论招聘、二手货还是找保洁阿姨、清洗油烟机,都是侧重蓝领人群的。而我们河狸家,其实也是“人群轴”上的产物,我们的战略是“一线城市白领女性美业”。简单几个词,勾勒的却是一个人群,而非一个特定行业——美业其实挺大的啦~ 有一天河狸家出摄影,你可千万别奇怪,因为我们把女性写真摄影定义为美业里面的。

第三个轴,是“场景轴”,代表 APP 是叮咚小区、小区无忧、爱鲜蜂等,业务也很繁杂,人群难以特定,核心是:服务于特定区域,基本是小区范围内,场景为基本定位。

第四个轴,是“团购轴”,呵呵,这个基本上也可以算“资源轴”……凡是可以提供“券”的行业,大众点评、美团都在参与着,这个自行脑补即可。

说完这四个基本轴心,再结合开篇一坨坨的丰富信息,我要下判断了。

我称之为“四个打不过“。

1、“低频”打不过“高频”;
2、“通用型”打不过“专家型”;
3、“羊毛出在羊身上”打不过“羊毛出在猪身上”;
4、“垄断消费者”打不过“垄断服务者”。

第一个最好解释,在 APP 时代,打开频次高,依然是铁律,相类似的“决策机制”和“行业相关性”之下,谁频次高谁活下来。在这一点上,我就看衰所有目前的“代驾”行业,举例来说,你不能把滴滴、快的单纯看成“出租车行业”,你看,他们现在已经开始侵占到“专车”领域了。然后呢,分分钟会介入到“代驾”领域——对 99% 的普通人而言,打车加找专车的频次,远远高过酒后代驾的频次,更关键的是,难道所有出租司机不能把出租车停一边,然后临时当个代驾么?只要价钱合理,还省油钱呢。

当所有的“X 代驾”行业都至少 15 分钟甚至半小时才能来人给你代驾的时候,滴滴快的他们 3 分钟内就能来个司机,而且更便宜,你用谁?行业相关性完全一致,心智相关性完全一致,都是随机决策领域,来个熟练司机就好,帅不帅的没人在乎,而且出租司机恐怕比莫名其妙有驾照的人更靠谱吧?……所以恕我直言,就像当年过于垂直细分的乐淘和好乐买,在卖鞋领域打得不亦乐乎……最后,也不用分胜负了——淘宝持续做大,不知不觉就把那两家给碾压不见了……你的核心业务在别人的“行业边界”之内,且你是低频人家高频,记得三体语么?“我毁灭你,但与你无关。”

这时你一定会问,那易到用车呢?易到是典型的“出行用车”领域啊!对,我要说的就是,易到符合我说的第二个定理:“通用型”打不过“专家型”。

我刚好同时是滴滴和易到的用户,所以我非常有发言权:当我临时随机用车的时候,肯定滴滴更好使,他们总能最快时间派来出租车或专车,可问题是,有时候我出差外埠城市,商务用车时,还是要顾及面子的,这时,车型好坏、车况如何、司机服务品质,就都是我在乎的细节了——价格这时倒不太敏感,我数次体验的结果是,易到在商务人士用车层面遥遥领先。

注意——这时,我从“随机决策”过渡到“斟酌决策”了。

别小看这个过渡,这就是我常说的为何给家里请个保洁和给家里请个月嫂完全是俩行当!因为你所关注的重点完全不同,说得更粗暴一点:干得好保洁的公司绝逼干不好月嫂!反过来也成立。因为,“通用型”企业必须关注市场份额和成本控制,这些倒推起来,是一整套企业内功和理念的成型,一旦厮杀起来,和相同定位的对手们,必须强悍才行,可越强悍,越难转型……“专家型”企业,往往不够强调成本控制和份额,但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理解——比如我商务用车的时候,易到所关注那些细节——则无以伦比的细腻与贴心,体现易到在“用车的斟酌决策”人群中无可撼动的一面。

第三点啥意思呢?“羊毛出在羊身上”打不过“羊毛出在猪身上”——说说我们河狸家好了,目前有不少山寨者抄袭河狸家,但有趣的是,他们好不容易从传统实体店挖来的美甲师,没多久,就辞职跑来河狸家了……为啥?因为河狸家的平台完全不收佣金(且承诺永远不收),而且倒贴美甲师很多钱,比如各种培训、设备、甚至养老保险……而那些山寨河狸家的上门美甲,主要就是想赚佣金抽成啊,这一比较,难怪美甲师跳槽——河狸家赚什么?未来的钱。现在赔几个亿,但未来**美业几千亿的份额中,有太多赚钱的行业啦……

第四条,主要是针对“斟酌决策”和“审慎决策”领域的。在这两个领域里,服务的提供者差别太大了,坏的服务只能加速平台的死亡。而好服务呢,则不可能像找保洁阿姨那样培训个三天就可以上岗(谁还不会打扫家务呢?我都会!),可你随便找个人当月嫂试试?

一不留神,发现码三千多字了。虽然还有些细节没展开,但我想,大的格局分析也就这些了。O2O 接下来几年的“胜负手”,应该跑不出这些基本逻辑的梳理啦!至于谁输谁赢,就是在上面那几块大框架下,比拼发展速度、融资节奏、团队执行力等……但毕竟,有些 O2O 团队“出发点”现在看就已经错了,千万留神,就仿佛早几年老周你熟悉的淘品牌“麦包包”和“绿盒子”,团队和融资(数亿)都很牛,但战略选择出了大问题,一个品牌商,跑出淘宝做独立官网,结果输得一塌糊涂……

企业领导者,还是要学习一点战略的,万一赌错方向呢?

战略错误,耽误的可不仅仅是 VC,还有无数小伙伴的前途与希望。所以想到这里,我决定把这封信,单独发出来,希望给更多创业者一点点战略思考上的帮助。

大纲的困扰 #40

大纲的困扰#40
椭圆是什么,椭圆就是X2+2Y2=1
“伢子,这x,y是什么东西呀。还有,你画一横一竖二条直线,这是要干嘛呀”

一)写本书

我写过很多篇文章。
第一篇广为转载的,是2003年的《我们是怎样陷入贫穷的》。指责挪用外汇储备,忽弄百姓。
流传最广的,则是2004年的《人民币面临巨大的贬值风险》。转了超过1万个网站,超过2000万人次阅读。还被改了很多名字,譬如《大排面30元一碗》。

到了2013年时,有好事之人,将我的文章都搜集起来。整理成册。而我太太,则是温柔体贴,偷偷地找了出版社印刷成书。这就是《十年文集》第一稿。
坦白说,对于这本书,我是极其不满意的。

十年来,水平涨了是一个方面。现在再写,肯定比当年老练。更深入,还能纠正一些小瑕疵。
但最主要的关键,这本《十年文集》,他是散碎零落的。

这本旧册子,每一篇都有闪光点,每一篇都很精彩。
3000字一篇,任何一个单篇,取出来都足以满堂喝彩,眼前一亮。
但这一共约300篇文章聚在一起呢。
那就是狗屁不如。

好比我们说“体,用,术”。这一系列的文章,零零碎碎大多属于“术”的范畴。
这些文章,他会教你房子如何选择,笋盘如何砍价,资金如何筹措,利息如何精算,再融资盈亏平衡点在哪里,现金如何管理…………
其中的每一篇,拿出来都堪称经典。

可是你整部书看完呢,你还是不懂炒楼。

二)框架与脉络

那我们缺的是什么呢。我们缺的是一根线,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
又或者说是一颗大树,有了主干,有了框架,然后再把枝枝页页挂上去。

如果你现在立志,大吼一声:“我要开始炒楼了”。
你知道你要干什么么。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分几个阶段,哪几个阶段该怎么走,每一步需要注意点什么。
这个就是框架。
就是“体”。

所以当我们回顾这本《十年文集》Ver 1.0时,我们十分不满意。因为他充满了技巧,却没有整体框架。
所以我们干脆下了一个决心。我们要写一本Ver 2.0,这个版本不是以前的版本上加加减减几篇文章。而是要一个全新的框架,几乎全部都重新写。
将原先重复的语录删去,缺失的几个节点补上,所有的文章,以2015年的水平眼界重写一遍。300篇全部都是新的。

箫逸的《甘十九妹》中有一段话,“她虽然只展示了水红芍三招剑法”,但因为人一个时期的水平总处于同一水准线上。水红芍的其他剑法也是类似威力。
同样道理,在我目前这个年龄,这个见识阅历。目前是一个大体上的平台期。在这个水平线上,将全部所学整理一下。汇集成册,告一段落,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当2014.8我们刚开始准备写这本《炒楼秘籍》2.0时,我们十分乐观。最初的估计,是仅仅十五天。
此后,我们发现这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于是改为三十天。
再之后,我们发现三十天也写不完,又改成了二个月。
四个月过去了,全书完成进度11%

为什么,卡在哪里了呢。
问题出在《总纲》上面。没错,就是不足500字的总纲,卡了整整四个月。
现在才知道,一些大师举重若轻,那是多么地不容易。

最初刚开始整理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心里底气很足。
既然这300篇都是我写的,肚子里有墨水。那我将你们都整理一遍,稍加修改润色,十五天也够了。头尾再加二篇,立即就可以成册。

但之后我们就发现,将炒楼这件事整理成一个“系统”,是多么地不容易。
从哪个角度切入,然后一层层剖开。
既有循序渐进,又可以面面俱到。

这个问题想了足足四个月。实在做不到如“庖丁解牛”一样行云流水。
但各方已经开始催稿,RP值已经跌得不能再跌。
眼看郭敬明都可以拍部电影自讽拖稿之王,永远不迈出第一步,那就永远没进步。

那怎么办呢。我们用《水库论坛》订阅微信号向外开始推送文章。
每一篇都是被人看见的。每隔3~4天必然会推一篇。
这样,大家都看见了。不可逆的,终有一天会写完。

三)大纲的结构

可是,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从哪里切入点,然后一层层剖开,循序渐进,把整个系统讲得清清楚楚”。

我已经知道问题在哪了。
我问你,椭圆是什么形状的。
书本还没丢光的朋友们立即会回答:“X2+2Y2=1”。

你把这个答案拿给姥姥看,她一定看不懂。
她会问你,X是什么,平方是什么,坐标轴是什么。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基础知识”的作用。
如今我每天有一点新的心得体悟,技巧和手法漏洞,我会贴一篇帖子在水库论坛。

在水库论坛(Shuiku.net)上讨论问题很容易。因为大家都懂得一些基本知识。就像X2-2Y2=1是双曲线一样。
在水库论坛上,你要讲砖本位,CEO盘,笋,药单,初房情节,DS流,文科生小编,航母,A8…………这些术语和单词几乎是顺手拈来,每个人都看得懂。

但是,如果我们想写一本书。你不能假设初次阅读者,懂得“2N”的道理。
所以我们就要花上整整一篇篇幅,解释“长颈鹿”。然后把长颈鹿的精神,溶入到每一篇文章中去。

我统计了一下篇幅,发现大大超出意外。
首先我们解释一下,炒楼分三个阶段:
筑基
明悟
天诛

这三个词本身没有多大的意义,甚至只是当时一句戏言。但他们的确代表着几个转折领。分别是第1套,第6套,第16套。在这个位置上,你会遇到瓶颈。而突破之后,整个模式都会不同。

如果我们简单介绍这本书。则他分5个部分。
基础知识,160篇
筑基,80篇
明悟,40篇
天诛,20篇
云清,10篇

其中,首先把所有“经济学”的专业文章全部剥去,无论是讲利率,汇率,货币关系,存款准备金率,次贷算法………任何专业的东西都剥掉。“体”全部都不讲,你只要接受公式就行了。想要问为什么,另外再起订阅号。

这样,剩下的篇幅,恐怕还有160篇。全部都是“基础知识”。从什么是x,什么是平方,什么是坐标轴说起。
但是,很多人关心的并不是“基础理论”。而是怎样帮他们赚钱,赚快钱。

譬如说,从微信的内部统计数据,那篇《经济学》的阅读量,就只有平时的一半。
人们不喜欢枯燥的学习知识,人们只喜欢八卦。

如果你坚持写160篇“普及知识”,恐怕人都跑光了。这个微信号也没有人看。
所以我们还得跳着写。写几篇打基础的“用”,还得先写赚快钱的“术”。

按流程,下一篇应该写《经济学第一定律》。但纯学术已经没人看了。所以我们还得先写一篇应景的《降息对房价的影响》。
当然其水准,也足以秒杀目前绝大多数学院派大师的。

对于编号,我们是插着编的。基础知识是1199,后几个阶段是200299,300399,400499,500~599。
也就是说,《降息对房价的影响》,编号将是#3000

那为什么要加一个0呢,#10#20,#30这样的编号呢。那是为了插补。

四)最后的问题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越到后面,篇幅越少呢。为什么绝世武功,往往只有寥寥几十个字呢。

因为一个到了“天诛”阶段的职业炒家,他对于炒房这一行已经非常熟悉了。该懂的全都懂了,再也没什么东西可教他。
而他对于基础知识,也已经非常的了解。若再要沟通,直接三言二语就够了。

这个时候,还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往往只是一二句话,一二句突破口。
欧阳锋如果要练《九阴真经》,几句话一个指点就行了。

爱因斯坦曾经花了后半生的努力,来寻求万物理论。物理界公认,这个理论是个公式,可以写在一指长的纸条上。

一指长175px,狭义相对论的公式是E=MC2
广义相对论的公式是: Rμν-(1/2)gμνR=(8G/c4)Tμν

生物学的公式是八个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现在物理学孜孜以求的公式,也是类似长度,可是爱因斯坦就是求不出来。
简单吧,很简单,一共十几个字符。

写这些话干嘛呢,因为下一步的路,我也不知道。

([email protected],2015年3月7日子时)

邪恶的媒体 #80 (修改版)

邪恶的媒体 #80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媒体虽然只有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权力,却已令他们足够腐败。

一)无冕之王

很久很久以前,当我们第一次听闻启蒙时,我们听说的是:

“媒体是无冕之王,是对权力的监督。他们揭露事实,捍卫正义,每一年无数的新闻媒体人员牺牲在真相的第一线”

当时,我们对“媒体”充满了崇敬。当年轻人痛恨政府的腐败,以及自己“地命海心”烤串涨价时,媒体的形象,益发高大了起来。每每幻想媒体会象白衣骑士,击破这个黑暗的社会,让阳光和温暖洒满大地。

很多年以后,隐隐约约的觉得不对。隐隐约约的觉得不对。
你们发现逻辑上的悖论,出在了哪里么?
媒体“正义,光荣,无冕之王”的形象,是谁告诉你的。
哦,是一本杂志。

二)醒悟

媒体“正义,光荣,无冕之王”的形象,是谁告诉你的?
是媒体。

那么,这句话还值得相信么?!
很多很多年以后,我们才从这个大坑里爬出来。好大的一个坑。

那么,媒体的真正面目是什么。
媒体既不正义,也不善良,更不会挺身而出和强权作斗争。揭露真相,披露事实,媒体人对啥毫无兴趣。
除了在电视电影作品中,我们从来看不见《塘鹅暗杀令》之类的媒体英雄。

媒体舞弄事实,引导舆论。编造谎言。奉迎强权,敲诈勒索,见钱眼开,对强权的遏制力几乎为零,却大规模制造谎言。
比较典型的。譬如CCAV2的《经济半小时》。

因为我们本身是做房地产的。我们对这一行了解非常非常之深。在房产这一个狭小范围领域内,几乎一眼就可以看出真伪。
2005年加营业税,这是对市场致命的打击和破坏。而媒体小编给出的标题却是《全国人民喜迎营业税上涨》。

交易成本从2%增长到8%,是对交易量的毁灭性打击。
可到了CCAV2《经济半小时》口中,却变成了成交量极大放大。人群挤满了整个房产交易大厅。
**领导一看,加税了四倍,交易量还能放大,税收大大滴,龙心大悦。

可你为什么不说真相。真相是5.1开始执行营业税。几乎所有的公民,都暴燎火烧般的赶紧在节前交易掉。交易中心几乎人人都在骂娘。
短暂的高潮过去之后,之后是整整三周,整整21天完全的0交易。创造了房产交易中心寂静岭的奇迹。
媒体人在欺骗了全国人民的同时,又欺骗了高层领导。

一直到2009年时,《经济半小时》再做新一轮的房产宣传高峰。
当时,他找了二个群众演员。介绍他是深圳的“炒楼客”,并摇头晃脑地说“房子呀,是再也不能炒的了”。
拜托,你找群众演员的话,胶鞋不要找一个开裂的好么。

媒体人的邪恶行径,罄竹难书。被抓进去的**台主管,因为主持“3.15”消费者日,短短几年积聚数亿身家。
每到消费者日,他就向各企业发文。给钱的就唱赞歌,不给钱的就污蔑你泼脏水。什么陷构都可以编造捏出来。

打开卫视,清一色的“老中医”广告,卖保健品和限量版奥运纪念章。近期莆田系和电视台闹翻,丑事掀出一大堆。有兴趣者可以自己去搜索。

媒体不是白天鹅。那么,媒体究竟是什么。

三)邪恶的媒体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
媒体虽然只有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权力,却已令他们足够腐败。
-----yevon_ou

媒体究竟是什么。
媒体是“人”,一群群活生生有血有肉,有自己利益的人。
媒体人和其他所有人类并无不同,都是追求自我利益的人。都是“理性人”。

你以为媒体人会追求“正义”,会捍卫社会的公理,会和恶势力搏斗。
没有那回的事,纯粹是你自己YY。

媒体究其本质,可以称为“信息贩卖业”。
他们的工作,就是有一大群的人。四处东逛逛,西逛逛。然后看见了第一手的新闻,赶紧发到网上来。

“专门追逐新闻”这也是一门挺细分挺专业的行业。
但是,媒体人往往会搭售私货。在新闻之外,他们还会要搭售评论。
媒体人选择的评论,往往是对他们自身这个“小团体”有利的。他们会精心地选择倾向性的专家,并剪辑选择性的片段。

譬如,“媒体小编”绝大多数都是20~30岁,北漂屌丝,左倾文青粪青,所以他们特别指望“房价大跌”。
当他们选择“评论员专家”时,谢国忠出场的几率就特别地高。谢+易+曹三剑客,哪怕这几位已经声名狼藉臭不可闻。
CCAV2已陷入内部人操纵。可怜国家公器,竟沦为一部一族谋私利之物。

更为恶劣的是,或许是教育的缺失,或许是传统精神被破坏。**的媒体人,比西方媒体人还不如,更少了一阶底线。
在**的媒体,更下下流的一层,他们还会“伪造新闻”。

有很多时候,许多新闻甚至不再是倾向性的问题。也不是断章取义的问题。
而是彻彻底底的假新闻。整部事实都是假的,都是伪造摆拍出来的。

媒体不是白衣天使,他们是恶魔。

四)对待媒体的态度

我们无事可怨。
如果将媒体视为一个商人,贩卖的商品是“News”。那这本来就是一场平等的买卖。爱买不买。
我们对媒体,并没有额外的道德要求。

我们想说的是,当你购买“媒体”时,多一个心眼。
媒体有可能是在骗你的,有可能在误导你。有可能请的是选择性的嘉宾,有可能甚至都是假新闻。
每一个人都会骗你。包括本id。
虽然水库论坛循循善诱,但我们也是可以被收买的。而且还不贵。

真正能帮助你的,是;
1)认清“邪恶的媒体”这一个事实。
2)学会独立思考。

上水库,毁三观。认清楚媒体这一个谎言和大坑,对你日后重塑三观十分有用。

([email protected],2015年4月15日晚)

五)补充发言

正当我们将这篇文章,以微信群发发布的时候。我们见到了大象工会的新文章《没有专业的工作》[1]

文中,对新闻工作者推崇备至。并介绍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要具备综合的,多方面的学识。包括但不限于机械工程学,物理学,教育学,法律系,历史,文学,社会学………
不,千万别!

千万不要,千万不要让我们的“媒体小编”成为多方面的全能手。
你一定要搞清楚,媒体究竟是干什么的。

媒体的工作,是“新闻贩卖机”。他们的专业,专注着的,是 “最快拿到新闻”。
和综合化相反,真正的媒体发展方向,应该是“制评分离”。

媒体,你就是发掘,公布,分享新闻的。新闻的质量决定你的一切。
不要,不要,千万不要试图于“评论”。

我们见到了充分的惨剧。媒体小编致力于“评论社会”,妄图想要“改变社会”。
他们并不擅长做这事。同样一个经济现象,在三脚猫手里的分析,和专家手里的分析截然不同。

譬如说,媒体小编长期以来,以为“房价太贵祸国殃民”。他们所做的事,就是持之以恒“鞭打房价痛斥暴利”。
这样做的结果,和他们预料的正好相反。
因为觉得房价会下跌,生产商放缓了建造的步伐。购房者却被一再耽误。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房子更少,房价更高。

经济学是一门高深的科学。不是这些三脚猫的“小编”们,凭借着一腔热血可以评论的。同样道理,相信工程机械,水坝设计,环保方案,核能电力,等等学科,也不是这些三脚猫文科生所能够评论的。

每一个人都应该做他专注的事情。“制评分离”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媒体人所具有的最重要能力,就是传播事实。除此之外,你们什么也不要添加。
至于评论,闭嘴吧。滚远点。

[1]《没有专业的工作》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QwNjcyMQ==&mid=212476237&idx=1&sn=62caf8257ad62d538cd6fc260bf9a297&scene=1&key=1936e2bc22c2ceb53bd3590224c77c86c0b351d2c76bc1f5c9588724e0000d962f3b95ec679f8371a8bc45fd905db4d3&ascene=1&uin=NDkyMjg2OTM1&devicetype=webwx&version=70000001&pass_ticket=hsyMXT0x1nsSTZdxzMGSK81pxYPQX%2FH7DZr8qAC2bknNtRST0s%2B0N0Nu7sgkCGoC

万死一生,社交APP如何与微信巨鲸共舞?

{
  "author": "张俊",
  "date": "2015-04-30",
  "links": ["http://www.huxiu.com/article/114043/1.html"]
}

众所周知,微信是最强悍的社交APP杀手,是每一个社交创业者都不能忽视的对手。

社交APP与其他高频应用(如IM、阅读)的竞争,本质就是时间和习惯的划分。社交APP要想生存,必须稳定地占据用户一定的习惯和时间,要想完成这种切分,只有持续稳定地提供独有的、不可替代的社交红利——高价值的信息、高价值的人脉、高价值的心理体验(虚荣心、归属感、表达欲、异性碰撞等)。

“社交红利=本平台在主攻领域的社交价值-其他平台在同领域的社交价值”

微信的可怕之处在于,作为公式中的“其他平台”,其强大到极致的产品设计和业已形成的用户基础,可以轻易替代甚至超过大多数社交APP的“核心价值”,即便有差距,也完全可以用其他方面的优势去弥补,这样一来用户就很难因为你提供的一点独有红利就形成稳定归属。当微信像海绵一样吸取了用户所有的时间,你的社交APP也就岌岌可危了。微信就像是“三体星来客”,强IM的高频打击如同“水滴”,强关系链封锁如同“智子”,它一口气抬高了几乎所有社交APP的用户获取和留存成本,使每一个社交APP从上线之初就要面对两大绞索:

1、我有微信了,为什么还要下载你的APP?
2、在你的APP找到新朋友了——来,我们加微信聊吧。

很多APP就此沦为微信的“新朋友获取平台”,之所以会这样,从用户心理的角度无非是:

1、懒惰:在高度碎片化、快节奏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喜欢“集约”,懒于“兼顾”,倾向于把所有愿意维持稳定关系的好友集中到一个平台上,自然是微信了。
2、恐惧:在社交APP层出不穷的时代,人们的尝试多半是“尝鲜”,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会用多久,亦或这个APP本身能活多久,于是会说,你的微信号是多少?
3、习惯:在日常社交场合,问微信号已经成为一种标配,加微信是比互留手机号更安全的选择,更不易被打扰,还省了话费。在社交APP上互留微信号同样具有礼仪意义,即意味着我不再把你当普通网友,我的朋友圈已经开始接纳你了。

在此,菜狗并不想用常见的强弱关系、私密社交去界定微信。因为事实上,究竟把微信作为强关系沟通工具,还是当成微博,每个人的用法各不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两人的关系升级到“持久稳定”阶段,使用微信交流取代原有社交APP就成为大概率事件。

微信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通信录,微信号就是这个时代的电话号码,每个人的主页都是他的名片。面对如此可怕的巨鲸,社交领域的虾米们该如何战战兢兢地生存呢?在此,野路子产品菜狗梳理了几种“幸存之道”,权当抛砖引玉。

战略层:避开攻击半径、实施绝对的差异化

在野路子产品菜狗的第一篇了,我列举了社交APP常见的18种经典死法,这是你首先必须避开的,要避免“产品逻辑和商业模式上明显的漏洞”,否则就是作死。但这远远不够,你必须首先避开微信三体舰队的攻击半径。

**产品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爱做“山寨+加法”,你微信牛逼是吧,我就搞一个微信加陌陌加无秘加比邻。你IM厉害是吧,我就搞一个比你还厉害的IM,这样的战略腾讯屡试不爽,但对于腾讯的对手,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菜狗曾就职**电信,亲眼目睹易信的发展史。尽管从诞生之初这款APP就被寄予厚望,但你看她刚问世的卖点:流量更便宜、语音质量更高、更安全私密、电信背景……这是一个典型“加法”逻辑的产物,一切都只是寻求“更好”,本质仍然是另一个微信,既切不到用户独有的需求,也谈不上抢占用户的心智。

大多数情况下,加法战略不仅没办法抓住用户的需求,还常常会使产品变重、加大他们的交互成本。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如果你的加法恰好是正确的,那么也就进入了微信舰队的攻击半径。

所谓攻击半径,即是微信的“可能迭代区域”,一方面微信自己可以很轻松地做加法,另一方面不会破坏原有的产品逻辑架构和体验习惯。你要相信,微信有这个国家最强大的产品和技术团队,他们专业、迅猛、追求极致,被荣耀感和归属感包围。如果不幸你用自己的努力验证了想法、教育了市场,他们将迅速跟进,并且几乎一定会比你迭得更好。

好不容易刚刚有起色,你踌躇满志,这时消息出来:腾讯也做了……

所以,你要寻求的是绝对的差异化,即如同Snapchat对Facebook,两者产品逻辑完全不同,后者不可能迭代跟进,这不是什么资源或执行力的护城河,而是基于产品逻辑的“结构壁垒”。商业博弈的核心是差异化,对于微信我们要做的不是颠覆,而是聚焦用户需求的“空挡”(特别是年轻一代用户),通过差异化提供独有的价值,重新划分用户的时间和习惯——只要抢到稳定的一小块即可。你不可能做得更好,但你可以做到五个层次的差异化。

战术层:“差异化”的五个思考面

(一)不同逻辑的信息流

1、描述

本文讲的信息流(new feeds)特指Facebook、微博、微信朋友圈这样的动态页面。我们知道,信息流是一个“社交广场”,其本质是不断呈现你关心的、有意思的人和信息,不仅是各种碎片时间打发无聊的首选,也常常是一个用户与世界保持“心理连接”的手段,每天刷刷朋友圈,感觉我还在圈子里,我不是孤独的。

微信首先是一个高频IM工具,其朋友圈具有三个显著特点:基于封闭关系链、分享成本低于UGC成本、弱筛选弱组织。突破口就在于此,信息流的本质是信息的碎片化和自组织,你可以完全重建其中的“粉碎包装”逻辑和“自组织”逻辑,从而搭建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信息流体系。归根结底,信息流的价值其实是使用户稳定地保持对一个圈子、虚拟王国的连接,用这个圈子的各种信息和互动填补他们空虚的内心和微弱的存在感,而你要做的是让自己营造的圈子和王国更加独特和聚焦,无法被微信替代。

2、可选项

A、在关系链上做文章,如采用半开放的关系链,能看到更多新朋友(半熟、弱关系)的信息。

举例:在脉脉这款产品中,信息流可以基于“二度人脉”呈现,用户可以看见“好友的好友”的信息,同时由于产品特殊的“定位”,大家都在聊工作的事情,所以这些“二度人脉”及信息往往具有对实际工作显著的价值。在陌陌6.0中,信息流按照“附近”、“相似标签”排布,使其成为一个发现“有共同话题的新朋友”的利器。

B、在信息形式上做文章,如匿名信息、问答信息、活动信息、垂直圈子信息。

举例:尽管Secret已经倒下,无秘类却依然坚强生存,基于熟人的匿名信息提供了和朋友圈完全不同的“情境和生态”。而insta等图片社交应用,带来的则是一个纯粹、高逼格的视觉空间。

C、在信息组织分发模式上做文章,如提升用户的再组织参与感(转发、点赞等),如通过更严格的筛选过滤机制遏制信息“噪音”。

举例:尽管今天的微博已经沦为“垃圾场”,但是其强大的信息传递和公众自组织能力依然令人印象深刻,转发就是声援,转发就是参与,转发就是态度,转发可以成为一次公共事件。

(二)不同体验的IM

1、描述

IM是腾讯系的当家门面,从QQ到微信,在这一领域的优势使他们先后掌控了两个时代的人流入口。至少从目前来看,微信的IM交互模式最符合用户习惯,且体验最佳。从这一点去取得巨大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你可以效法Snapchat类,做一套完全不同的IM,给年轻新潮的用户留下深刻印象。

2、可选项

A、完全不同的通讯介质,比如拍照互动、视频互动、声音互动。

伴随着流量价格的降低、网络的提速、无线城市的实现,未来的IM通讯中将有更加丰富的形式呈现。在目前的微信使用中,文字交流是主要手段,图片多用于炫耀,声音则用在文字较多、懒得打字的繁忙场景。而未来的交流,将可能在“更丰富的内容、更高的效率、更安全的体验”三者中选择其一予以突破。

举例:Snapchat类应用在国内的推广并不顺畅,但确实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用拍照行为迅速高效地互动。菜狗曾长期使用Biu这款应用,尽管如今产品已经成“搞怪GIF集中营”,但在此前确实能感到拍照互动是一种很炫酷很迅速的体验。

B、完全不同的通讯“视觉”,带给人不一样的体验。

举例:很多年轻人更喜欢使用手Q进行交互,除了关系链的沉淀和区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手Q的聊天界面更轻松有趣个性化,符合年轻一代的审美。而在去年,一款叫做Wire的应用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关注,不论产品是否成功,其很有sense的聊天界面、更加纯粹的聊天体验成了人们热议的对象。

C、找到一些微信无法(难以)交互和传播的东西。

举例:还是要提一下Snapchat了,我曾经问过很多留学的朋友他们为何用这款应用,答案常常是“避免酒醉了以后乱传照片”。毫无疑问,Snapchat可以传播一些不方便在公共APP上传播、且无法导出的内容。

D、以上选项都必须反复测算交互成本,验证用户习惯,否则很可能“十个创新九个坑”。

举例:Blink是一款非常酷的产品,但是太酷了,其中的交互逻辑要用一段短视频来教,大家还是用不惯。

(三)独有的切点和功能

1、描述

回顾微信发展的历程,除了IM和信息流这样的标配,更加夺人眼球的一个个差异化功能,从最早的QQ离线消息、语音通话,到摇一摇、附近的人,再到公众号、扫一扫,再到今天的支付、链接一切,几乎每一招都能碰到用户的“G点”,这使它从最早的米聊、go短信中脱颖而出,又将后来的来往、易信压制得死死的。

可见,今天的社交APP要想占住用户习惯中的一亩三分地,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高频功能必不可少。不论你的市场多么庞大,都要选好一个切点,通过功能和玩法的设计提供一个独有的价值,从而闷着头迅速进入市场、抢占桥头堡。

2、可选项

A、找一个用户多、门槛低、场景明确、使用频次高的切点。

举例:大姨吗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点,用户需求的明确、集中,导致女孩们在这里讨论的事情也羞羞的不好在外头讲了;超级课程表瞄准的是大学生的一个痛点(笔者大学四年都没弄清楚自己课程的教室),再围绕这个点切大学生相关的社交和需求(纸飞机);抱抱是一款关系触发、破冰非常容易的应用,每一个心情倾诉表达都会变成漂流瓶,触发内心蠢蠢欲动的男生们的跟进。

B、如果一定要细分,要定位“小众”,那么至少找一个“毛利高”的切点。

举例:这种策略常常出现在一些“高端交友”平台上,人少不是他们的弱点,反而是他们刻意营造的优势,平台的创建者满心欢喜地认为,只要绑定这帮土肥圆高富帅,那么钱怎么都是花花地来。

C、切点本身是“爆点”,具备自发传播的价值。

举例:不论大家如何评价脸萌、足记这样的产品,短期爆红的巨大好处都是可以以别人低得多的成本获取用户,有了这么多的用户,什么故事不好说?然而,如果功能矩阵没设计好,除了这个爆点再无纵深,则他们“留存用户的成本”可能也将比别人高得多。

D、建立独有的“无法导出、无法迁移的”内容,要么不方便互留微信号,要么只有基于这个APP才能看到一些特有的个性痕迹、作品、“纪念碑”。

举例:陌陌就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应用,特别是以前的陌陌,有时候你加了一些好友、会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不方便互留微信号,你懂的。而情侣社交微爱、小恩爱都视图让情侣们在上面建立一个“独特的两人空间”,只要你没分手,你敢删吗?就算分手了,你舍得删吗?

5、发挥你的想象力,IM和信息流是不是就是最好的模式?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要知道,在Facebook推出来前,我们都是在QQ、个人主页、BBS和聊天室社交的。

举例:发挥你的想象力,也许你就是下一个扎克伯格!

(四)另辟蹊径的产品逻辑和商业模式

1、描述

OK,现在你在以上三个层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那么现在问题是——怎么把他们整合起来呢?怎么区分优先级呢?首屏放什么呢?商业模式是什么呢?这样一个动态的逻辑体系就是你的产品逻辑和商业模式——你的玩法。

2、可选项

A、不论怎么设计,一定要理清产品的逻辑,让产品更清晰,尽一切可能降低用户交互的成本。

描述:YO、几度、Same这样的应用出现都是一种“极端”,即尽可能地将产品轻量化,使用户形成完全不同的体验,轻量化的应用更多用于打发时间,而非关系沉淀。你未必要那么极端,但是不论精心设计了多少功能,都必须想清楚如何把他们“合起来”,最low的办法是直接送给用户一个“九宫格”,打开一次就得做一次选择题。而陌陌6.0在设计时将原先主打的附近“刷脸”和群组放到二级菜单,和当年微信逐步降低“附近的人”重要性如出一辙,背后都是代表了公司的战略方向和定位迁移。

反面教材:新浪微博在最初的几年里,始终无法使信息流和IM之间自如切换,结果出现了某官员约炮错把评论当IM结果大白天下的情况。人人网号称要打造SMS,但其IM的体验之差直到14年才有所改善。

B、小店连锁、逐步扩张,对接“来钱更快的”领域,打造标准化产品,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尽早盈利,争取资本的亲睐。

举例:常规的社交APP思路是“商业地产模式”,前期狠命砸钱把人气搞起来,后期想办法赚大。但是现在出现了请吃饭、美丽约、pp语音、猫呼等应用,可以通过付点小钱迅速满足某类社交体验(你懂的),这就是社交领域的“小店连锁”模式,先开个小店,成本低、现金快,盈利路径清晰,缺点一是可持续性不高、易被替代,二是天花板来得早、爆发性增长空间不足。但如果你想占着一亩三分地闷声发大财,这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五)独有的场景和心理

1、描述

正如开头所说,社交APP生存的关键是对用户习惯和时间的切分,要满足这一点,最后的核心一定是找到了“独特的场景”和“对应的价值”。微信不可能是万能的,在维持熟人关系、效率沟通、观看熟人圈资讯等领域确实优势巨大,但是如此错综复杂的人性,可不止这样一些场景。也许在短期内,微信可以满足各种场景的需求,但你要找准他的薄弱场景,尽快咬下一块——一块即可。

2、可选项

A、寻找微信场景的边界。

举例:伴随着微信好友的激增,人们在熟人云集的朋友圈越来越不敢“说真话”,而无秘的产生恰好满足了这一“场景的空档”。

每个人心中都想有一个小黑屋,能在里面肆意地宣泄、偷偷的窥伺,这样的场景需求时不时地出现,于是无秘来了。
同样因为微信好友越来越多,人多嘴杂,这里越来越不适合讨论一些“严谨的高逼格问题”,可人们依然希望有这样的场景,这时知乎和脉脉出现了,要从微信的口中抢专业和工作的场景。
有时人们喜欢参与公众事件,感觉自身的存在及与社会的连接,这时奄奄一息的微博又出现了,“人人当记者、屌丝能发声”一个不错的场景。

B、独特的场景往往对应独特的人群或者人群的独特面,能提供独特的价值。

举例:运动社交正在崛起,你的跑步、羽毛球、健身是不是想和人分享炫耀啊?哎呀菜狗那个胖子不感冒,但是现在有了运动社交APP,都是志同道合之人咯。同性恋社交风起云涌,可以想象,基友们最想遇到的人群就集中在那里。女性社区开始抬头,本来就喜欢拉着闺蜜说八卦的女孩子有去处了,这里女生们是主,男人都是仆。

结语

社交领域与其他互联网领域最大的不同在于,这是一个“不太容易看明白”的领域,即便今天列了这么多的战略战术,但充其量也只是思考方向。

“不太容易看明白”即意味着,往往砸钱玩命运营也没用,执行力高也没用,明星团队也没用,照抄国外也没用……产品没有聚焦用户、切中需求、不断迭代,则一切表面暂时的成效都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易信用户突破1个亿又怎样呢?这是一个产品绝对说话的领域,这是一个战略聪明远比战术勤奋重要的多的领域,这是一个对人性的洞察远胜于团队是不是海归3BAT的领域。而这一点,也正是给很多草根创业者们的福音,不像O2O对资源和团队的依赖,屌丝的你也有机会。

去年3月28日,四校自主招生内部,都发生了这些事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zI2OTE2Nw==&mid=403679457&idx=2&sn=e3c7c73c4faf0bb0fc2258321c30bd8d&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四大,我所欲也,八大,亦我所欲也,二者皆不可得兼,远观而流口水者也。百本书,万张卷,悬梁刺股,寒窗十载。今去向抉择,路茫茫坎坷,唯有身心康健,春暖花开也。

以上的打油诗,反应出四大自招的残酷性。我们一起看看去年的开放日里,四校分别都发生了什么事吧!今年的开放日,会有什么惊喜出现吗?(回复326,了解四大哪个去的人数比较多)

交附

   考试讯息

   上午8:30分正式开考,当天接受冲考,先考理综,数学,物理,化学的合卷,考试时间2小时,数学150分,物理35分,化学15分,选择题采用倒扣分评分原则(不做不扣分,做错倒扣分),化学有多选题,理科总体来说不难,以初中知识点为主。

   中间休息15分钟后,考文综,语文和英语,语文100分,英语100分,语文的考试题型有古文和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题量大且难度高,英语是4篇阅读和一篇小作文,有大量的高中词汇,小作文的题型较为新颖,要求同学在阅读一篇议论文后,概括其主旨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下午根据在网上选择的特色班进行课程体验及小组活动,据小编搜集到的信息,英才班有三个活动项目,要求6人为一组,活动一:做一件你们觉得能让学长感动的事,活动二:即兴表演一组情景剧,活动三:在校园里找一位学长借校园卡。

   当天花絮

   交大附中当天实到的考试人数接近1200人,中午提供了免费的午餐,下午的学生活动环节比较有新意,学生的身心也得到了放松,活动环节,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老师会重点标记。

   结果通知

   3月28日当晚,交大附中综合素养调研活动的成绩就已经公布,请注意登录交附自招网查看。

   家长点评

   据不完全统计,交附在开放日之前已采取广撒网的方式,直接分发到初中的考试名额已经超过600,前两周的周末分别约见了部分拿到校推的牛娃,希望3月28日当天这些同学能来参加交附参加活动,再加上网报和当天冲考的同学,人数达到了四校之最1200人,此外,有部分优质的名办初中学校能直接拿到交附的直升名额,录取比例只有10:1,再加上这几年交附在四校中岌岌可危地位,考试机会的性价比确实不高。

复附

   考试讯息

   9点正式开始考试,上午考语文和数学两门,卷子同时发下来,考试时间2.5小时,语文就两道题,一题是古文翻译题,详情请见下图:

   另一题是小作文,字数不少于300字,题目:首先引用了一篇庄子的文章,表达的是“己之所欲勿施于人”,但有人认为它比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为深刻,你同意吗?理由是什么。数学不难,已初中知识为主。

   在上午的考试中有临时穿插面试,在考试中途,四位老师直接进入教室,两位文科老师,一位理科老师,一位进行综合评定的老师,总共会提三个问题,语文两题,数学一题,学生自愿回答,老师会做记录,提问的老师没有让学生停笔,也就是说,思维敏捷的孩子在回答完问题后可以继续做题,每个教室的问题都有不同,据小编的了解,语文的面试题有:1.如果你以后在某个部门工作,你会选择哪个岗位,为什么?2.秋天的景色很美丽,请你即兴吟诗一首,并说明原因。3.有一家茶馆,提供免费无限量的瓜子,但是瓜子偏咸,你会一直吃吗?其次你认为这家茶馆的经营理念是什么,并说明原因。数学面试采用老师现场出题,让同学口头表述解题思路。下午考三门,理化合卷和英语,总共2小时,英语由语法和阅读理解组成,难度比预期的要简单,物化是当天考试的难点,学生普遍反应题量大,而且难度颇高。

    当天花絮

   复旦附中当天要求同学8:30到校,只允许学生进校,进入考场后,当场按照要求填写序列号,9点正式开考,期间有学长来各个教室推销2元一本的校刊,再加上中午自费的10元午餐,小编也是醉了,感叹FF的经济头脑。

   结果通知

   一周出成绩,查询官网,会在官网上告诉你分数和是否录取。

   家长点评

   上中很强很美好,但是选择必须谨慎,军事化的教学方式是严谨的,但更是残酷的,“周周爽”的考试已经声明远播,在四校当天的机会选择上,更是应该慎之又慎,上中自招230个录取名额,华育,上宝,张江集团,上中东加新知杯一,二等奖的牛娃将毫无悬念的占据200个名额,实际对外只有30个不到的录取名额,有着上中梦的体系外学霸,也许裸考是一条更实际的道路。

华二

   考试讯息

   今年华二的考试不仅与其他3校不同,与往年也完全不同。下午考试,科目几乎涵盖所有学科,涉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生命科学,历史,地理,美术,就差音乐没上。3个小时,100道选择题,80道5分,20道10分,共600分。

   数理化的难度可以说是颠覆了以往华二的一贯标准,最多达到竞赛初赛的难度,主攻数理的竞赛类学生,将展现不出优势,语文和英语难度中上,至于那些“副科”,除了那些知识面广的孩子,更多的孩子把“猜”字挂在了嘴边。比如二进制码的发明者、南京公祭日、小孩子打针时的抽搐的生理反应、古代浩大版图的历史朝代,英语有关于电影(饥饿游戏)的内容等等。

   当天花絮

   活动从上午开始,当天接受冲考,总共约1000个考生参加,家长和学生分开,家长去礼堂听报告,学生跟着老师和志愿者参观了学校的设施,进行了课程体验,没有打分环节。下午正式进入到考试环节,这也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走出考场的孩子们大多都有些迷茫,被这五花八门的的题目搞得有些晕头转向。

   结果通知

   华二校方说一周后会公布成绩,但有部分参加过冬令营的孩子在周日已经接到学校的通知电话。

   家长点评

   华二此次的考试形式的变革从表面看是顺应了未来的高考方向,从全方位去考察学生的能力,但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全部已选择题的方式来考查,也不采取倒扣分的规则,大大增加了偶然性。最终的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上中

   考试讯息

   五门科目,语数英物化,8点正式开考,第一门考数学,60分钟,150分,达到新知杯初赛难度,有少部分题目涉及高中知识,接下去是语文和物理,语文60分钟,100分,物理45分钟,90分,语文有作文,40分,题目为“创客”,针对“创客”也做了详细的名词解释,需要孩子在具有创新思维的同时有撰写方案的能力,有一定商业头脑孩子会有优势。

   这三门考试结束后会有15分钟的短暂休息,最后考英、化两门,英语60分钟,100分,有语法,阅读,和首字母填空,语法以初中知识点为主,少部分高中语法,阅读篇幅长,词汇量大,其中一篇科普文章是描述泰坦尼克号,化学25分钟,60分。总体而言,上中的理科难度比预期的要简单,只是主流竞赛初赛的难度,物理的最后两题难度颇高,英语是此次考试的难点,语文作文是拉开差距的关键点。

   当天花絮

   考试从8点开始,12点结束。是四校中唯一一所上午就结束的学校。进校后,学生直接由志愿者指引去考场,家长去礼堂听报告,考场里每位考生的桌上都备有一瓶矿泉水,考试结束后每位学生都拿到学校精心准备的小礼物-环保袋,在醒目位置印有I love shs的字样,里面装有一本练习簿,一张明信片和一张印有校歌的卡片。当天学校总共开放了18个考场,每个考场最多可容纳35个学生,减去因概率问题缺考的,实际到场人数为500人不到。当天的报告有校长发言和学生代表发言组成,整个活动下来家长无不赞叹上中的校园之美,组织之有序,也纷纷表达了神往之情。

   结果通知

   以往都是2-3天之内电话通知的。而且是都一次性通知完,下周一开始电话通知吧,保持手机开机状态。31日,已有家长接到通知电话,周五下午参加面试。

  家长点评

  上中很强很美好,但是选择必须谨慎,军事化的教学方式是严谨的,但更是残酷的,“周周爽”的考试已经声明远播,在四校当天的机会选择上,更是应该慎之又慎,上中自招230个录取名额,华育,上宝,张江集团,上中东加新知杯一,二等奖的牛娃将毫无悬念的占据200个名额,实际对外只有30个不到的录取名额,有着上中梦的体系外学霸,也许裸考是一条更实际的道路。

有关商业计划书,看这一篇就够了!

{
  "author": "郑焕德",
  "date": "2015-04-10",
  "links":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M5OTAyMQ==&mid=207507188&idx=1&sn=49b89f8179110bc9fe356df51b5ce10d&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pass_ticket=H76cEeVcnT73frIaVZYnquTaz7f71iKFpMaR%2BnBoAQJXm0NM3RfTxV6Y9NwTDu6b#rd"]
}

商业计划书建议用PPT的形式,每一页讲明白一个具体事情,用Word文档的方式相比内容和内容之间分割不开,并且显得内容多,不能突出重点。PPT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团队介绍(Who)

2.要解决的问题(Why)

3.产品或服务介绍(What&How)

4.发展规划(When)

5.财务预算

6.融资需求

一、团队介绍

团队介绍中,要讲明白每个人具体的分工和过往的背景。

例如,老王,是CEO,负责体育场馆的线下拓展,负责公司整体运营,以前经营过3年的网球场馆。小马,是CTO,负责产品整体研发,以前在腾讯某某部门担任过3年的工程师。

因为在具体产品没有面世以前,团队是公司最重要的资源,所以也要突出每个成员的一个能力和成绩,就像是大家的简历一样,要让投资人看到你们这几个人,就想转身“I want you”,具体可以讲一下以前的一个工作成绩,历史的业绩,可以体现人能力的部分。

另外,有一点大家没注意的,要写明白团队里每个人,哪个是全职的,哪个是兼职的,哪个是顾问,哪个会于什么时候正式加入公司。

团队是当前最重要的资源,如果你在写计划书时,就感觉这块是弱势,拿不出手,那不仅是怎么写计划书的问题。

首先要考虑,如何组建出一支好的团队,最开始,对很多团队来讲,拿到钱之前,找不到好的人才,找到好的人才,又不愁拿不到钱。这是个鸡跟蛋的问题,我建议创业团队先解决团队的组建问题,如果是因为拿到了钱,才愿意加入的伙伴,那并不足够信任你的人和团队,另外,能不能得到团队成员的信任,一起跟着你做事,也证明了创始人的能力和魅力,创业者想成功,就应该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和魅力。

二、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了谁在做,谁在创业的问题,接着要给投资人讲明白,做什么,为什么要做的问题了,我们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点子,然后根据这个点子,就会去想产品什么做,服务怎么做,这个是由内而外的一个过程,但大家忘了对这个点子去深究,如果你接触过一些投资人,你会发现,他们经常问你,你这个东西解决了用户什么“痛点”,满足了用户什么“需求”,你这个需求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当然,你有了一个点子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看到了具体的现象而萌发的。

你觉得点子本身就是满足了需求,但我建议发现点子以后,你还要多想几个信息:

1,这个点子满足的是什么的需求,能不能很具体的描述需求出来。

例如老王的公司,满足的需求是“把预订场馆这件事做得更方便”,具体的痛点有“用户目前去运动场馆前不知道是否有空场,不知道有什么场馆可以选择”,“顾客口头预定了场馆,实际没来,导致场馆资源浪费”,“场馆新开张,用户到达还不高,导致场地出租率太低”等等。

2,这个需求点,是否是痛点,还是说可有可无的(伪需求),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满足的。

例如还是老王的体育场馆O2O,刚才那些问题,用户是否介意,还是说没关系,经常会收到一些想法,创始人觉得非常好的,但实际上是个有挺好,没有也没关系的事情,我们就会说这样的需求不够硬。因为每个产品,要用户去用的话,都会有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如果是可有可无的需求,用户积极性不足,对产品的用户量和往后的活跃度,都是不小的挑战。

另外,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案也是,如果有其他折中的解决方案,或者更优的方案,用户就不一定采用你的方案了,例如,我只打网球,而且只在楼下的网球场打,我有他们的电话,每次去打网球之前,都会电话确定好定好场,网球场跟我也很熟了,不会担心我放鸽子。所以对于我来讲,是有可替代方案的,老王的App是否能吸引我,就是个问题,需要想明白能不能带给我价值的。

在这一部分,很多人会提很多市场数据,市场规模预测,如果投资方是熟悉这个领域的,在市场这块着笔不用多,会班门弄斧,重点是要讲明白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需求。

三、产品或者服务介绍

前两个部分,投资人已经知道你们是谁,想解决什么问题了,接下来,就要让投资人看到,你们怎么去解决,以什么方式解决。

这里有很经典的一个观点,是否能用一句话概括你要做的事情,例如“一个预定体育场馆的App”,“连接体育爱好者和体育场馆的服务”,还是“体育场馆消费平台”等等,能不能把想做的事情,提炼成这样一句话是很考验人的,因为这个提炼的过程,也是不断取舍产品定位,思考产品方向的过程,这句话建议直接体现在PPT首页。

这个内容的分量会比较多,需要讲明白,你要做得是什么,然后怎么去做,大家都知道要把这部分写在商业计划书里,但也存在几个误区。

1,不能太细节,有些创业者会把产品的交互图,流程图直接贴上来,会具体到有什么功能,这个功能怎么操作,如果用户体验或者视觉设计是你产品很重要的卖点,可以单独拿出来体现,但投资人想了解的更多是产品是怎么解决用户的用户的,

例如老王的体育场馆O2O项目,要讲的是,产品能提供“查看附近某类型的体育场馆”,并且“进行场地预定”,这个预定会直接对接场馆内部的预定管理系统,直接生效,不用去描述用户会看到这样一个列表,通过筛选条件网球,足球,还是羽毛球找出不用类型的场馆,然后可以看到具体的位置,等等,不用这么具体,繁琐,关键是说明白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去做,不是产品使用教程。投资人不是用户,不需要教会他怎么用的,而是要打动了,让他知道用这个可以做什么。

2,不是要讲想法和点子,没有经验的创业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点子看得太重,首先产品和服务不是讲你的点子是什么,或者你的想法是什么,要切实能落地的事情,

你说你想做一个预定体育场馆的服务,是用网页+场馆预定管理系统来做,还是App+电话人工预定来做。投资人要的不是点子,因为一个点子,一个人想到的时候,证明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很多人都想到了,所以一定不能是只有点子,而是怎么做。

题外话,大家会担心我的点子是不是会被投资人拿走了,有几个点我觉得创业者在找投资人前需要想明白的。

1,这个投资人跟我要做的项目有冲突吗,他是不是投了类似的公司,会把我的想法给到他投资的其他公司吗。

2,他是个靠谱可信任的投资公司吗,你们之间适合度怎样,以后会不会跟他们产生问题,毕竟投资人就是以后长久的创业合伙人,而且还是炒不掉的合伙人。要抱着找创业伙伴的心态来找投资人。

3,我这个想法如果其他人知道了,抄袭了,我就会失败吗,还是我有我的竞争壁垒,不担心这种抄袭。

所以关于这块,创业者需要对自己的业务和投资人的背景做充分的功课。

四、发展规划

好了,现在投资人对你们,和你们当前要做的事情很清楚了,接下来,要讲明白的是,这个产品做出来以后,怎么推广,打算用多少时间做到多少的用户量,公司会怎么去扩展,希望占有多少的市场份额,这一步做好以后,下一步会怎么做,一步一步的,一个公司长远的一个发展,毕竟投资人投资的不只是产品,而是这家公司,需要了解这家公司长远的一个发展。

你的商业模式,你的市场推广都可以在这里体现。

你会发现我没有把商业模式和市场竞争单独列出来,其实这两个都是很重要的,具体到不同的项目方向,重要性不一样,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所以没单独列出来,不是每个项目都必备的。如果你有很好的商业模式,要单独拿出来讲,对于早期互联网创业公司,能看到未来潜在的巨大市场即可,商业模式未必很清晰。

还有市场竞争也是一个重点,如果你研究过竞争环境,可以把潜在竞争对手列出来,大家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业务方向,描述清楚,让投资人了解在这样一个竞争环境里,为什么你的公司还能有立足点,这也有助于分析产品的差异性。

五、财务预测和融资需求

最后还有你的财务预测和融资需求,种子期的项目,做一个简单财务预测,大概会花多少钱在人力成本上,多少钱在服务器运营上,多少钱在市场推广上,每个月固定成本是多少,运营成本是多少,半年花多少钱,一年预计花多少钱,至少你对公司未来怎么花钱心里要有计划。如果是后面的融资,财务这块可能还需要专门用Excel表格来做,这块要找财务跟你一起做,具体到每个月每些项目的开支。

最后当然也要把你想拿多少钱,出让多少股份给出来,可以是一个范围,但不能没有这块,如果一个创业者找到投资人,说融多少钱都可以,那是很不靠谱的,融多少钱,要根据公司的财务预测来计算这个需求,这块对于第一次接触商业的创业者来讲,也是很容易不注意的。

四校自招考去年试卷,拿走不谢~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TUxNTgwMQ==&mid=402887759&idx=1&sn=be24884577ff46033211d592f1f8bcc3&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今年的四校自招较去年提前2天,不仅有四校,建平、浦东复旦附中也参与进来了,貌似都不想给家长学生有赶场和过多选择学校机会呢。上中要求26号早上8点到校、浦东复旦附中8点15、市北要求早上8点-12点领准考证、华二复附交付都说的是全天综测。

有好多家长微信上问我说26号、27号好多学校的时间冲突了,该咋办。你说该咋办呢?
1、按照之前说的,保留最有意向的那一组,其他的有选择的放弃,目标多了不见得是好事;
2、这个时候不要听风就是雨影响孩子情绪,别扰乱军心,淡定淡定淡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3、你可能会接到什么内部题啊、自招冲刺保证提分啊什么的电话,这想都不用想就是骗子,关注上海中考的家长都是智商很高的好家长好妈妈,是不是?

没想到这几套卷子这么长,文章居然排了这么长,耐心看;

看不清楚图片的可以单击图片放大看,单击图片了还是看不清楚的,把这个文章的链接复制了在电脑上面看;

复制在电脑上看,还看不清楚的,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o^~

还有,文章结尾可以找老师~^o^~
好了,我啰嗦完了,入正题。

◆ ◆ ◆ ◆ ◆
华师大二附中篇
华二去年自招当天是什么情况?
考试信息:
华二的考试不仅与其他3校不同,与往年也完全不同。下午考试,科目几乎涵盖所有学科,涉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生命科学,历史,地理,美术,就差音乐没上。3个小时,100道选择题,80道5分,20道10分,共600分。

数理化的难度可以说是颠覆了以往华二的一贯标准,最多达到竞赛初赛的难度,主攻数理的竞赛类学生,将展现不出优势,语文和英语难度中上,至于那些“副科”,除了那些知识面广的孩子,更多的孩子把“猜”字挂在了嘴边。比如二进制码的发明者、南京公祭日、小孩子打针时的抽搐的生理反应、古代浩大版图的历史朝代,英语有关于电影(饥饿游戏)的内容等等。

当天流程:
活动从上午开始,当天接受冲考,总共约1000个考生参加,家长和学生分开,家长去礼堂听报告,学生跟着老师和志愿者参观了学校的设施,进行了课程体验,没有打分环节。下午正式进入到考试环节,这也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走出考场的孩子们大多都有些迷茫,被这五花八门的的题目搞得有些晕头转向。

结果通知:
华二校方说一周后会公布成绩,但有部分参加过冬令营的孩子在周日已经接到学校的通知电话。

华二去年自招数学卷(答案在下面)

◆ ◆ ◆ ◆ ◆
上海中学篇
上中去年自招当天是几个情况?
考试信息:
五门科目,语数英物化,8点正式开考,第一门考数学,60分钟,150分,达到新知杯初赛难度,有少部分题目涉及高中知识,接下去是语文和物理,语文60分钟,100分,物理45分钟,90分,语文有作文,40分,题目为“创客”,针对“创客”也做了详细的名词解释,需要孩子在具有创新思维的同时有撰写方案的能力,有一定商业头脑孩子会有优势。

这三门考试结束后会有15分钟的短暂休息,最后考英、化两门,英语60分钟,100分,有语法,阅读,和首字母填空,语法以初中知识点为主,少部分高中语法,阅读篇幅长,词汇量大,其中一篇科普文章是描述泰坦尼克号,化学25分钟,60分。总体而言,上中的理科难度比预期的要简单,只是主流竞赛初赛的难度,物理的最后两题难度颇高,英语是此次考试的难点,语文作文是拉开差距的关键点。

当天流程:
考试从8点开始,12点结束。是四校中唯一一所上午就结束的学校。进校后,学生直接由志愿者指引去考场,家长去礼堂听报告,考场里每位考生的桌上都备有一瓶矿泉水,考试结束后每位学生都拿到学校精心准备的小礼物-环保袋,在醒目位置印有Iloveshs的字样,里面装有一本练习簿,一张明信片和一张印有校歌的卡片。

当天学校总共开放了18个考场,每个考场最多可容纳35个学生,减去因概率问题缺考的,实际到场人数为500人不到。

结果通知:
以往都是2-3天之内电话通知的。而且是都一次性通知完,下周一开始电话通知,保持手机开机状态。31日,已有家长接到通知电话,周五下午参加面试。

上中去年自招数学卷(答案在下面)

◆ ◆ ◆ ◆ ◆
复旦附中篇
复附去年自招是什么个情况?
考试信息:
9点正式开始考试,上午考语文和数学两门,卷子同时发下来,考试时间2.5小时,语文就两道题,一题是古文翻译题。另一题是小作文,字数不少于300字,题目:首先引用了一篇庄子的文章,表达的是“己之所欲勿施于人”,但有人认为它比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为深刻,你同意吗?理由是什么。数学不难,已初中知识为主。

在上午的考试中有临时穿插面试,在考试中途,四位老师直接进入教室,两位文科老师,一位理科老师,一位进行综合评定的老师,总共会提三个问题,语文两题,数学一题,学生自愿回答,老师会做记录,提问的老师没有让学生停笔,也就是说,思维敏捷的孩子在回答完问题后可以继续做题,每个教室的问题都有不同。

语文的面试题有:
1.如果你以后在某个部门工作,你会选择哪个岗位,为什么?
2.秋天的景色很美丽,请你即兴吟诗一首,并说明原因。
3.有一家茶馆,提供免费无限量的瓜子,但是瓜子偏咸,你会一直吃吗?其次你认为这家茶馆的经营理念是什么,并说明原因。

数学面试采用老师现场出题,让同学口头表述解题思路。下午考三门,理化合卷和英语,总共2小时,英语由语法和阅读理解组成,难度比预期的要简单,物化是当天考试的难点,学生普遍反应题量大,而且难度颇高。

当天流程:
复旦附中当天要求同学8:30到校,只允许学生进校,进入考场后,当场按照要求填写序列号,9点正式开考,期间有学长来各个教室推销2元一本的校刊,再加上中午自费的10元午餐。

结果通知:
一周出成绩,官网查询告诉你分数和是否录取。

复附自招数学题(答案在下面)

◆ ◆ ◆ ◆ ◆
交大附中篇
交附去年自招考了些什么鬼?
考试情况:
上午8:30分正式开考,当天接受冲考,先考理综,数学,物理,化学的合卷,考试时间2小时,数学150分,物理35分,化学15分,选择题采用倒扣分评分原则(不做不扣分,做错倒扣分),化学有多选题,理科总体来说不难,以初中知识点为主。

中间休息15分钟后,考文综,语文和英语,语文100分,英语100分,语文的考试题型有古文和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题量大且难度高,英语是4篇阅读和一篇小作文,有大量的高中词汇,小作文的题型较为新颖,要求同学在阅读一篇议论文后,概括其主旨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下午根据在网上选择的特色班进行课程体验及小组活动,据小编搜集到的信息,英才班有三个活动项目,要求6人为一组,活动一:做一件你们觉得能让学长感动的事,活动二:即兴表演一组情景剧,活动三:在校园里找一位学长借校园卡。

当天流程:
交大附中当天实到的考试人数接近1200人,中午提供了免费的午餐,下午的学生活动环节比较有新意,学生的身心也得到了放松,活动环节,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老师会重点标记。

结果通知:
3月28日当晚,交大附中综合素养调研活动的成绩就已经公布,请注意登录交附自招网查看。

交附去年自招数学卷(答案在下面)

经济学第三定律 #75

经济学第三定律 #75

经济学第一定律:dT > 0
经济学第二定律:市场创造一切,除了市场本身
经济学第三定律:R≠0

暴力永不为零。

一)人民警察

《经济学第二定律》写完之后,无政资们立刻就跳出来了。

他们纷纷指责,“暴力”也是可以被包容在“市场”之内的。
典型的例子,譬如乔治亚州西部的小镇,“警察业”完全是民营的,收费少,效率高。

在漫长的历史中,“警察”是晚于政府出现的。差不多到19世纪才开始有现代意义的警察局。
而美国的大部分地区,英国部分地区,“警察局”迄今仍然是民营的。和皇粮没有任何关系。
这充分说明了“暴力”也可以由市场选择。达到配置最优化。

无政资聚集了一群书生。当他们“书生意气”达到最顶峰时,你只要问他们一个问题就可以了;

年迈的镇长踩着厚厚的积雪,推开警察局的大门。
面对着整整一屋子武装到牙齿的精锐战士,霰弹枪,榴弹枪,机关枪,剃短发的毛头小伙子。
镇长咳嗽着,对警察局长说:“经镇议会讨论,我们对你过去4年的成绩不满意。费用高效率差而且还和黑帮有勾结”。
“我们决定换掉你”。
警察局长玩着枪,挺了挺大肚子,“可是,老子拒绝呢”!

当你合同期满。镇议会对警察组织不满意,决定开除他们时;
警察局长拒绝,你怎么办?

在谭叔那群没脑子的书生中,他们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整个世界纯情如小白兔,从来没有恶人和坏人。

二)更大流氓

怎么办,该怎么办?

在今天现实世界,例如美国西部,英国中部,那些使用“民营警察”公司的镇上,似乎从来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镇长花白胡子走进警察局,只要一句话,警察局长当天晚上就乖乖地卷铺盖走人。

为什么,问题的核心,在于镇长手里有一部电话。
“喂喂喂,省里么……”

如果警察局长不听县处干部的话,那还了得。这是违反党纪的事!
省政府立刻会入手干预。
别看你一个警察局有几把霰弹枪,省政府真的派一个连精兵过来。马上碾压得粉碎。
所以警察局长很识相,乖乖卷铺盖绝不敢违抗。

“听话”的原因,“识相”的原因,“市场化”的原因,
警察服务之所以可以包纳在“市场”框架之内,
并不是市场本身的力量,而是“更大暴力”的力量。

换言之,只要省政府武装力量存在。你就可以放心地在每一个地级市搞“警察局民营化”。

三)最终暴力

但是,这个问题是无解的。递归的。

有市场化的地方,就意味着效率,意味着文明,意味着伦理。
“镇村级”警察局你可以外包,警察系统可以兢兢业业全面市场化高效率。那是因为有省级机关的武装力量压着。

“省”级的武装力量你也可以外包。甚至连地方“警备司令部”你都可以外包。如果一些二线卫戎军团仅仅是为了守护地方治安的话,这部分PLA完全可以外包。

但是,省级力量不听指挥怎么办。那些开着装甲车自走炮火箭弹的二线部队不听话怎么办。
你还有**力量。有航母和核弹。

归根到底,“**武装”扮演了一个“最终暴力”的角色。
只要圣祖爷还活着,哪个敢乱动一下。

“暴力市场化”的前提,在于有“更大暴力”压制着。
“主威素重”,没有皇帝,也就没有秩序。

你设想一下,假如“君位”空缺。**崩溃。
则全国上下,不知道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随便三五杆枪,占一个小山头。顿时就是一个土皇帝。
你村长去找土匪,说“请警察局长立即退出本村”。
你看看会不会把你打死重伤,挂路灯。

谭叔等人痴人梦呓的“暴力市场化”,根本就违反最基本的方程式常量。
你外借了一个元“更大暴力”。
你的整体辩论逻辑是彻底失败的。

四)自发式起义

接着有人问,“自发式起义”可不可以。
譬如上次和布尔费墨讲到经济学第二定律时,老布问:“不需要额外暴力干预,人民自发地起来推翻暴政”。

这个可以么。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实际上,却是效率极低,甚至完全不能忍受低效的。

我们知道,“任何王朝最终总会被推翻”。
蒙古人武功天下无敌。可不到91年就被重新赶回了漠北。
女真人骑射悍勇无双,清朝293年。可是最终仍然是会落幕,总有一天会被推翻。
但是,这个历史进程,是“缓慢无比”“成本高昂”“效率低下”。

好比我一窝土匪占领了几个村子。
仁人志士恨得咬牙切齿,“多行不义必自毙”,不行仁政总有一天要垮台。

好呀,你告诉我,土匪占领了村子,平均多少年再垮台。
答案是无数无数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例如播州杨应龙。
如果没有“外力干预”的话,仅凭“人民”,是万难反抗“军队”的。

你一个上百万人口的大城,我只要3000精兵,我就可以屠城。
说什么“市场化”。人民在面对军队时,是彻底的软弱无力的。百万人口也打不过3000武装到牙齿的精兵。

张献忠在四川屠城,可以把整个四川盆地的人口杀得干干净净。最后四川仅剩下不到10万人口(人类几灭)
你要痴人梦呓什么“市场化”。梦想市场化可以驯服“暴力”这头怪兽。
长期看王朝固然会覆灭。但300年实在太久远了。

五)君王

当最初的时候,国土上往往会存在30~50个大大小小不同的“暴力集团”。如同是AD189年,《三国志》大幕刚刚拉开时的情景。

此后,暴力集团互相吞噬,数目越来越少,个体越来越大。

最终,“暴力”游戏规则的特征,是他只会留下一个幸存者。并灭掉所有的竞争对手。
被称之为“最终暴力”。一般为该国度的**者。

我们认为R≠0 (R代表抢劫),也就是“最大最终暴力”不会灭亡。
历史演化的结果,一定是剩下一个最大暴力,而不是毫无暴力。
如果一个君王,他统一了全国。那么还有谁能将他杀死呢。

“市场创造一切,除了市场本身”。
“暴力所在之处,市场无法存在”。

长期以来,ACC无政府资本主义者都在苦苦寻觅一种“绝对的自由经济”。
绝对的市场经济,完全彻底没有抢劫暴力的完美世界。

遗憾的是,无论前沿科技如何探索,无政资们始终都拿不出一个合理的政体结构。
如果全国都是那种几千人的“小国寡民”。而没有任何大型的顶层组织存在。
则每一个镇都将面临“警察局长不肯下岗”的悲惨局面。
简直就是一个土匪窝。

我认为他们完全走错了岔路。正确的道路应该是:
经济学第三定律:暴力无法根除,只能被尽量削减

你根本就不应该追求一个“完全市场化,完全无暴力”的社会。
你倒不如老老实实地承认,“绝对零度”是根本达不到的。

抛弃你那些乌托邦的想法,“暴力集团”互相吞噬,最终肯定会剩下一个“最大最终暴力”。
这是由暴力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你又怎能指望暴力集团为零。

你还不如换个思路,承认“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
世界上一定会有君王。我们唯一指望的,是君王的行动力尽可能地小。

君王的人口尽可能地少,君王的组织尽可能地小,君王管的事尽可能的少。
500个家庭的制度,就很不错。

咦,咦,咦,你这个理论听起来一点都不“完美”嘛。一点都不高大上。无政资都是完美主义者。
通往地狱之路,往往由善心铺就。
一个直面现实,毫不高大上的理论,实践中往往比“圣母心”更好。

六)**

经济学第三定律,暴力无法根除,只能被尽量削减

无论如果,美利坚一定会出现一个最强大的“海陆空”三军集团。拥有最强大的最终武力。美国国土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和这个组织抗衡。

小布什有一句非常讨巧的名言,“**和独载的区别,就是**把权力关进了笼子里”。

关进了笼子里,老虎不吃人了?
错,全错。这句话是本质错误的,因为他违背了经济学第三定律。

既然“最终暴力”无法消除。很多人构想了一种办法,将“最终暴力”交给人民。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如果我暴力的影响着是全体人民,把我把“权力”交给人民。岂不就是抵消了。

美利坚三军将领总司令,集体对议会宣誓效忠。
人民进行“普选”。得票最多民选上台的,就是总统。总统对人民负责,岂不就是“将权力关进笼子里”。

非常遗憾,这件事情实践的结果,非常糟糕。甚至比全世界大多数的政体制度还要更糟糕。
**来到这个世界,从头到尾,每一个毛孔都流淌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因为你理论上“**”是全体人民的代表。
而实际上,“**”并不是全体人民的代表。**仅仅是51%的人口代表。
51%和100%,这是本质上的概念性区别。

你设想一下,假设人口中有30%的人群。这30%人群特别地勤劳,特别的有产出。你可以称呼他们为“白人”。
而“**”的结果,就是每一次都是70%的人口,抢劫这30%人口。

权力并没有被关在了笼子里,权力在外面,在四处吃人。
**就是51%的人,吃49%的人。
**扩大了政府规模,它吃人吃得最厉害。

在一个**社会中,他的“剥削”远远超出了封建社会,君主制,**制。
凡是实行了**的国家,无一例外遭到了经济停滞,政治混乱,民族灭亡。

“最终暴力”并不能被消灭,更不能妄想权力可以被关在笼子里。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
他永远存在,R≠0
正视这一切!

七)王族之骄傲

政府的权力,应该被极大削减。
事实上,《刑法》保留,《民法》《商法》所有的法律,应该被全面废除。

例如《电信法》《邮政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所有的法律,都是恶法。
如同我们在《经济学第二定律》中说的,如果是AB都有利的事情,则不需要政府立法。
AB自己会找到协同协作的方法。

只有对A有利,对B不利,而且B>A,效率净损失的情况下。你才需要《立法》,才需要强制以法律的行为,规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所以《商法》的一切法律,全部都应该废除。市场可以创造一切。

对于“君王”,君王只需要管《刑法》。
君王不需要管造桥铺路,抚育孤老之类毫无意义的事情。
君王有且仅有一个责任,“掌握暴力”。

既然“最终暴力”无法根除,就让它掌握在一个最可靠且最小规模的人的手里。

虽然癌细胞依然会扩散,随着时间的推演,政府一定变得越来越大,利益集团一定会越来越大。越来越臃肿,越来越接近帝国晚期。

但这已经是俺们能想出的最好的社会制度。

[email protected],2016年8月2日午)

经济学 #20

经济学#20

经济学没有流派。世界上只有二种经济学,讲道理的,和不讲道理的。
-------yevon_ou

一)坑外有坑

当我读高中时,好友Magnus和我说,经济学是一门奇异的科学。是唯一的“正反双方”都可以获诺贝尔奖的学科。
当时觉得 “哇,好高大上啊”。

经济学是一门实证性科学,即他无法做实验。也不知道一些举措,譬如加息减息,刺激性财政政策,这些行为的真实效应是多少。
因为他只有一个输出量,就是GDP。而各项政策的效果,是无法单量的。
据说尼克松总统曾经想要找一个独臂的国家经济顾问。因为他的经济学家总是和他说“In one hand……in another hand……”,搞得老尼不胜其烦。最终忍不住翻脸说有没有杨过九难之类的。

当时很年轻,很不懂事,觉得真有道理。大学生知识份子就是不一样。
一直到许多年以后,才发现这样的“讲法”是有很大问题的。

1967年出现了学说“理性人共识”。
其具体的解释,指二个人,如果都是绅士,完全秉承着善意探讨的精神,没有任何偏见和不可逾越的宗教信仰。纯粹基于科学和逻辑的推论;
则最终二人是能达到共识的。

也就是说,科学是有的,真理的道路是唯一的。如果让一正一反,二个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关在同一间小黑屋里面。关上三个月,最终他们是会得出“共识”而出来的。
二个人中必有一个是错的。

那么,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克鲁格曼和哈耶克都是诺贝尔?

二)万物理论

世界上有没有“万物理论”,有没有一条揭语,直指本心。一语道出,云开雾散,大道破得干干净净。

幸运的是,这并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真实发生的事。
据我所知,至少发生了二次。

一次发生在古希腊时期。欧几里得发现了“几何学公理”。
将当时繁杂复扰的几何学知识,通过几条简单的公理。可以象房子建筑大厦一样,一层一层垒起来。
给你几块地基,最终垒成摩天大楼。其简洁,精妙,千百年后仍让人赞叹不已。

另一次则发生在19世纪。
当时地理大发现,越来越多的物种被发现。都超出了《圣经》的描述。
生物学,一度被认为是不可归类的。
因为生物实在太多样化,太复杂,红尾翅蝇,巴西蜗牛,苔藓与磷虾,他们完全没有共同点和相似之处。也完全无法理解与脉络。

这时候,出现一个人,他只用了一句话,八个字,就将地球870万个物种解释得清清楚楚。破得干干净净。
这人是CR.Darwin,他说的八个字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有了这条主线轴,寒带为什么没有常绿树,三文鱼为什么要迁徙,大猩猩为什么不会绝经,这些问题就很清楚了。
人类再回过头来看自然界,看得是清清楚楚。宛如公式在手,再把环境变量套上去就可以了。

如果把人类文明粗略地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那么自然科学皇冠上的宝珠,是物理学。他几乎是一切实用科学的基础。
而社会科学的总轴,皇冠上的宝珠,是“经济学”。

三)政治经济学

学术界一直有一个词,叫做“经济学帝国主义”。
意思就是经济学如此强横,以至于任何一个社会学科他都可以插上一手。凡事都可以用经济学解释。

为什么人们会闯红灯,因为经济学。
为什么印度要烧死寡妇,因为经济学。
为什么伊斯兰不吃猪肉,因为经济学。
为什么监狱里Gay的比例会大幅增加,还是因为经济学。

经济学几乎解释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几乎每一个宗教,习俗,道德传统,饮食烹饪,家庭亲情,婚姻恋爱,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有经济学的解释。
就好比“进化论”对于生物学的解释无所不在。

在这个时候,“经济学”产生了一场质变。变成了“政治经济学”。

因为经济学这件事,本身具有“大义”的名分。
马克思曾经说过,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所有调整,关键要解放生产力。
所以对于“最大生产力”这件事,本身就具有大义的名分。

哪怕对于**者,他也是需要“生产力”越大越好的。
因为**者并不是一个人,一个大哥下面跟着一群的小弟。
每一个小弟,都张大着嘴,渴望捞取更大的利益。有糖派,才能团结人心。没糖吃,队伍就散了。

在一些情况下,这可以通过掠夺其他群体来维持。但长远来看,还是要创造财富,创造更多的财富,才可以维持**。才可以让下面的每一张嘴都开心。
“生产力的发展”,是一股不可阻抗的历史洪流。

“经济学”本身会对这个世界作出解释。但这个解释,真正有文化有**的人,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但这就违反了**者的利益。
譬如说,我们知道“武媚娘”剪胸是错误的。
广电总局禁止小米盒子是错误的。
上不了Google是错误的。
加油只有二桶油是错误的。
微信POS不允许展开业务是错误的。

但是知道这些错误,违背了**者的利益。
“经济学”本身占据了大义的名分。**者如果不想面对这些错误,那么他最好的选择是“阉割经济学”,或者给你一门错误的经济学。

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真正的“经济学”。有的都是“政治经济学”。也就是**者塞给你的经济学。
在**,我们学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在欧洲美国,人们学的是大政府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其共同的特点,这二门经济学都是错误的。
但是政府需要这么做,他需要给人们洗脑。以获得“大义”的名分。要使人民相信,**者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符合理论逻辑的。生产力最大化,最治国治民的。

所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出现二个相反的“经济学家”得主根本不奇怪。纵观其得奖名单,凯恩斯主义占了一大半,真正奥派只有Hayek一个。
诺奖基金会也是人,人有什么不可操纵的。上次日本觉得三十几年没出诺奖了,于是次年就得了一个文学奖。

四)扭曲的世界

好吧,本账号是一个俗不可耐讲钱的账号。各位听我嗑嗑叨叨讲了半天,到底和赚钱有什么关系。

“体、用、术”,在基础理论之中,我们所学到的并不是真正的科学:“奥地利经济学派”。
而是政府强行灌输给我们,错误的政治经济学。无论是马克思,还是市面上流行的“西方经济学”----凯恩斯主义。

这里面就产生了扭曲,就产生了错配。就产生了套利空间。
内功心法的不同,一开始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体、用、术”知道了体基础三观已毁,具体的用法还要下篇再讲。

[email protected],2015年2月27日午后)

揭秘创业公司失败的20大原因

{
  "author": "移动互联网",
  "date": "2014-09-27",
  "links":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k5NDE2MA==&mid=200794486&idx=2&sn=d5f3f24a3be5436b5010ec064bc2cb82&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pass_ticket=H76cEeVcnT73frIaVZYnquTaz7f71iKFpMaR%2BnBoAQJXm0NM3RfTxV6Y9NwTDu6b#rd"]
}

美国科技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近期通过分析101科技创业公司的失败案例,总结出了创业公司失败的20大主要原因,包括融资烧完、竞争力不足、产品糟糕和商业模式不佳等。
  以下是这20个原因:
  1、没有分析需求就贸然开发产品
  42%的失败创业公司出现过这个问题。创始人执着于执行自己的创意,却没有弄清楚创意是否符合市场需求。Patient Communicator的创始人对CB Insights说:“我意识到实际上我们没有客户,因为没有人对我们开发的产品感兴趣。医生需要更多的病人,而不是一个效率更高的办公室。”
  2、融资烧完,无法获得新融资
  29%的失败创业公司遇到了这个问题。Flud的团队对CB Insights称,事实上Flud的失败原因在于公司没能筹集到新的资金。
  3、团队不行
  23%的失败创业公司缺少能够指挥大局的人物。这个原因很有趣,多数风投表示,投资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团队,其次才是创意。
  4、竞争力不足
  风险资本家、亿万富翁皮特-泰尔(Peter Thiel)建议创业公司一开始规避竞争,进入其他人没有尝试的领域。约19%的公司没有这么做。
  5、定价/成本出现问题
  对于创业公司而言,产品定价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应当找到最适合的定价。遗憾的是,18%的公司没有找到正确的定价。
  6、糟糕的产品
  17%的创业公司开发的产品很糟糕。GameLayers的创始人回忆称,我想公司本应该放下身段,开发出易于互动的产品。
  7、缺乏商业模式
好的创意需要好的商业模式。这就需要找到将创意变现的途径,缺乏商业模式导致17%的创业公司最终失败。
  8、糟糕的营销
  仅仅懂得怎样写代码或开发好的产品是不够的,还要利用有效的营销对外销售更多的产品。14%的创业公司没有好的营销团队。
  9、忽视客户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指出,过于听信客户能够导致大公司失败。然而,14%的创业公司因忽视了客户最终失败。
  10、产品推出时间点不对
  时间点至关重要。13%的失败创业公司的产品没能在正确的时间推出。一位Calxeda的员工对CB Insights说,公司行动的速度快于客户,产品却不是客户所需要的。
  11、精力不集中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自始至终保持热情和精力集中并不是容易的事。13%的创业公司因精力不集中而失败。
  12、创始人和投资者意见不合
  很多大公司也曾经遭遇过类似的情况。13%的创业公司出现了这个问题。
  13、发展方向偏离轨道
  10%的创业公司出现了这个问题。
  14、缺乏热情
  有想法是一回事,拿出热情付诸实施又是另外一回事。9%的创业公司因缺乏热情而失败。
  15、地理位置不佳
  这包括公司在国家中的地理位置不好,以及员工之间工作起来距离较远。9%的创业公司遇到了这个问题。
  16、无融资和投资者支持
  和资金烧完相比,8%的创业公司从一开始就没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
  17、法律风险
  8%的创业公司因进入法律风险较高的领域而失败。Turntable.com的创始人称:“我没能吸取很多失败音乐创业公司的教训,从事这个行业实在太难了。”
  18、未有效利用网络和倾听意见
  仅仅拥有网络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怎么利用网络。Blurtt的创始人说:“让投资者参与进来,你的投资者会帮助你。从一开始就让投资者参与进来,不要害怕向他们寻求帮助。”
19、筋疲力尽
  8%的创业公司因没能平衡好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而失败。Blurtt的创始人说:“我开始感到筋疲力尽。我是公司的领导者,但筋疲力尽令我感到无助,失去了创新能力。”
  20、未能及时纠偏
  7%的创业公司因执着于一个糟糕的创意而失败。Imercive公司的人说:“中途我们在两个战略之间举棋不定,明知其中一个战略能够取得成功,却未能大胆执行。”(思远)

三十年人生,十三年设计

{
  "author": "胡依林",
  "date": "2015-03-17",
  "links": ["http://zhuanlan.zhihu.com/token/19975254",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614212/answer/41357789"]
}

为什么选择北上广?如果我留在家乡,可能我现在是个坐办公室看报纸的小职员?网吧的小老板?街头游荡的烂仔?作为一个没有家庭背景的初中毕业辍学生,在小城市里并不是靠你努力就行的。随时都可以预知得到数十年之后落魄的样子。“大”城市有着独特魅力,这种魅力就是可以让你获得一次公平的机会,一次让人生过的不一样的机会。不管你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在这里都能找到一群和你志同道合的人。在这里会给一颗不安定的心无限的可能、正是这种未知的充满诱惑和威胁的可能性,吸引着更多和我一样的人来到这里,将青春挥霍在这里。过去十多年带给我不仅仅是机遇、成长、喜悦、名利,还有伴随而来的压力、折磨、痛苦和磨难。这所有的一切才拼凑成今天的我,不管失去还是得到都成为了我的一部分。虽然一路艰难,如果让我再重新选择一次,我绝不后悔。因为他所赋予你的是一次可以选择的机会,一个不一样的未来。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差点蹲局子和为啥叫token这个怪名字 ------------------------老家安徽阜阳…一个特别小的四级城市,但是每年基本上会上一次焦点访谈 or 新闻联播.拥有比如:毒奶粉,艾滋病村(有个电影叫离阜阳六百里),白宫区政府大楼等知名景点.....爸爸小时候家里穷,高中毕业十几岁去当了海军,后来在部队考上军校,在部队一呆就是二十年。爷爷家的房子 ,这很多年后重新翻盖后09年拍的了..中堂是小叔写的.爸爸和小叔写着一手好字…这点我没遗传....(那帮说我是富二代炒作的请闭嘴 -- 你够了~根正苗红三代贫下中农....)小的时候跟爸爸在部队呆过几年,广州,汕头,威海,厦门什么的,也算有点见识。因为跟着爸爸经常转学,所以学习巨差..... 导致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创造了人生的第一个巅峰,八门课总分97分.....97... 回家被老爸又是一顿吊打.到初二下学期的时候,基本上被老师放弃了,但是也不敢跟我爸告状.(某次由于告状被吊打过狠,大夏天的必须穿长袖衬衫上课,班主任问为什么,撩起袖子老师一看吓坏了,全是皮带炒肉丝的痕迹).. 放弃治疗后几乎是逃了半学期的学, 每天泡在游戏机厅沉迷于红警,仙剑,金庸群侠传,修电脑,学装系统,学拆机器..... 攒钱挖矿,堆电塔的无赖打法谁还记得..一夜过后的这个场景多年后都不会忘记。对这个游戏的痴迷,支撑着我多年后一集不拉下的看完了刘亦菲和胡哥主演的《仙剑奇侠传》......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神一样的野球拳!!1999年的时候互联网刚在小地方开始出现,但是作为一个“自学成才的网管”算是很早接触了互联网。按照当年对电脑的痴迷,如果没有发生这件事情估计我会成为一个程序员 -- (前几天突然从嘴里蹦出一串流利的英文字串 WHWGPXDR8YGR9X3863RP67J2T 如果你也是那个年代折腾过电脑的人,相信你也能看出这是什么..不许度娘..)泡在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就是网吧,同时开课教word打字排版,excel制表, 考计算机职称 ),成天赖在那里帮忙, 那时候上网三块钱一个小时啊啊啊….根本上不起,只能肉偿..凭借聪明伶俐的特性深受老板器重,可以每天使用主机(那个年代没有路由器,要用一台电脑装上叫做sygate的代理服务器,来拖所有电脑上网)网吧高大上的ISDN的进口设备在遍地56k猫大局下算是宽带了...估计现在的年轻人都完全没听说过这是什么鬼东西…在拨号上网的年代存在着两种方式:169和163,虽然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区别,但是只清楚一件事就是163比169贵!让我肯定163一定比169更快,所以更贵!!(无知真可怕啊....贵就快啊......)有一次一台电脑被熊孩子设了个密码,不知道怎么能进入系统。上网开始找破解win密码,进入一个叫做红客联盟的网站.从此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那啥 谁还记得这个当年红极一时的网站,美国轰炸**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时候全国各地数万名红客疯狂攻击美国网站....那时候才知道169和163的区别,原来169只能上国内的网站,163能去国际互联网!可以上只在电脑报上看到过的雅虎网!这时候就完全耐不住性子想要试试看了..(好吧我承认是因为想看见识一下传说中的happysky ….. 懂的就懂了..)那时候网吧上网账号都存在桌面上一个文档里,而且163账户会附带送一个账户名和163账号一致的安徽电信 @http://ahbbptt.net.cn 的 10MB邮箱 (靠 我还真记得这个鬼......真是够了..) 邮箱登陆信息也记在里面,一次上网拨号的时候去复制账号 看到邮箱的用户名和密码和上网账号是一样的...突然联想起论坛里有个叫”流光"的软件貌似能通过字典验证来批量暴力破解...花了四天时间研究流光,尝试扫描 http://mail.ahbbptt.net.cn ......扫了五天扫到了两万多个账户名和密码...当时心情激动的复制第一个被扫出的账户,断线重新拨号163!bingo~ 上去了!!!!!!!!我终于成为一名伟大的而隐秘的黑客!赶紧上聊天室显摆一下 (不作死不会死啊...)正好有两个附近网吧的网管也在线... (由于修电脑,组局域网,做水晶头水平一流,经常被人发出 ”烧烤” 技能邀请,夜里去帮忙装机.附近远近闻名的电脑修理工 --至今这个顺口溜脱口而出:红白 红 绿白 蓝 蓝白 绿 棕白 棕......)赶紧分享这个好消息. --……赶紧把测试成功的这个账号分享了出去. 得到了又一次被启动烧烤技能的机会...再然后就木有了... 要那么多账户也没有用啊..后面开始继续研究黑客技术..破解,html, 跟着培训班学C语言,上网学ASP..以及access数据库......修电脑,自学做网站..有一天从网吧通宵完回家,在家院门口碰到了门口警察..... 因为老爸是警察没怎么在意,以为是爸爸的同事…上楼走到家门口要开门的时候,突然有个警察从楼上冲下来,抓着我的手问:你是不是胡依林!....我当时就惊呆了,因为我看到他身后被另一个警察按着带下来的是我认识的一个网吧网管............然后他看着我哭着说:账号就是他给我的..... (对..被猪一样的队友出卖了....) 随后警察按着我把家里门打开…让我带着去家里有电脑的房间,一拥而上把电脑,光盘,记事本,以及所有跟电脑有关的东西全部拆走。。压着我就去局里了 …. (当时吓傻了好不好...)到公安局之后的审问过程不长..因为三家网吧用一个163的账号,给一个安徽芜湖的用户造成了4000多块的上网费…而给出账号的人就是我..当时还狡辩说是从新浪论坛上看到的..也是醉了...紧接着警察叔叔火速封锁了三家网吧,主机电脑全部查封.... 从我用的那台主机里找到了破解字典,大量黑客软件...everything...所以我明智的选择了坦白交代,抗拒从严........后面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看守所呆了三天,赔偿损失,缴纳罚金。由于未满18岁,而且并未利用非法犯罪所得牟取暴利(网吧的ISDN都是包月的...其实用什么账号都一样的钱 --....就换了一顿烧烤.....) 便被免于劳教处罚(作为安徽第一个被公安厅督办抓到的少年黑客... 要起积极的教育作用...)出来后瞬间成了我们那个小地方的名人(当地电视台和安徽电视台有报道.....)...没有一个网吧肯让我进门的..... (坑了三家网吧…)Ref: 人民网: http://www.people.com.cn/GB/it/49/150/20010611/486241.html爸爸也不敢让我再出去上网..就下血本给我配了台赛扬电脑…然后帮我联系了阜阳建筑设计院..送我进去学AUTOCAD+天正 制图...那啥..反正只要逼我学什么我就肯定没学好…写到这里应该有人纳闷了..跟你叫token 有什么关系?没错.我背下来的第一个英文单词就是token...当年那个账户.............. [email protected] ------------------------ 程序猿转行做网页 ------------------------不能研究”黑客"技术了研究啥呢.. 发现做网页貌似也挺好玩的.....记得第一次接触网页设计就是在网易上,除了提供免费的个人虚拟主机之外,还有很多网页和ps的教程。我的第一版个人网站是用 word 生成的 html + 超链接 (也是够了.......) 还记得第一份frontpage 和 photoshop 的光盘 是邮寄购买的...好吧 第一版的个人网站已经找不到了...找到了第二版的源文件 ……..很长一段时间里,设计自己的个人网站取代了红警成为了偶的挚爱… (果然是有设计天赋~ 傲娇ing~)只要没人上机,我就霸着一台电脑做网页,每一版的寿命不超过两个月..... (主机不能乱装软件,也不能开ps, 一开ps下面的机器就卡..)token 平方 ….. 伪3D有木有…这个3D效果其实是在PS里面 跌一层 手工一根一根拉的连接线.......随着咱网页技术的突飞猛进, 开始有朋友的朋友找我做网站....从最开始的请吃饭做网站(多没出息,多喜欢吃啊….)到有人肯出钱找我做网站......恩够我吃好多好多回烧饼羊肉串了...干脆在家承接建站业务... 有个电脑照排社的大哥在外承接业务,我就负责 做~ 做~ 做~ 本地生活垂直门户网站哦......恩... 当地最大最豪华的一家大酒店… 同学 做个网站不 ~~~~反正当地有的没的可能需要网页的都找了..给钱的不给钱的都做了 --……...网页不能天天做啊..(总共也没几家找你好不好....)干啥捏..结果陷入了网游的坑.....风靡全国的热血传奇 -- 在传奇里认识了一帮天南地北的朋友 (三区烈焰二:凤凰倾城,霸魄奔,suki,魂十五,力量6,无幽,川川川,蚊子,轩轩,杨文武.....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看到这篇文章呢...)也算是因为通过上网了解到外面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再后来随着业务越来越少 (除了做网页啥也不会....当地能做的网页都被我做差不多了.........)后来陪表哥去上海考试去了趟上海,见到了上海高大上的网吧 --…..然后就跟家人提出出去闯闯.....------------------------ 入魔都记 ------------------------走的时候身上带着老爸的半个月工资 700块钱,还有姥爷交给我让我傍身的一块手表。坐了一夜的火车到了上海,一抹黑的先去个饭店刷了两周的盘子,租住在附近的一个地下室,两个星期身上起了大片大片的湿疹.....对 没错,那年我17...
后在附近网吧找到个做网管的工作(主要是网费太贵...上不起),期间干过最狠的事是网上看到的集群GHOST觉得很方便 (因为网吧要经常GHOST, 一台一台弄实在太累了),花一个通宵研究怎么整,结果把网吧的一半电脑系统全部弄挂了...因为会点基础的设计和网页,遂被网吧老板看中做了网吧的内网页面. 因做的网吧内网页面做的好被总公司看中,被文广集团旗下某国营网吧集团总公司招去做了设计师.. (上海闸北区上大附近的 东方网点延长路店...不知道还在不在..) ,还记得第一天去报到的时候在文新大厦, 第一份正式工作工资 3000块,我当时就想这尼玛是天文数字啊!!(2002年) 在公司就负责所有旗下网吧的导航页,公司官网,印刷品和集团报纸的设计.... (好跨界....)在东方网点第一次用上了高大上的WACOM手绘板,但是介于我这被轰至渣的手绘水平,一直被我当鼠标使...当时在东方网点格子桌的照片...SONY特丽珑显示器, 微软键盘,WACOM 手绘板... 这些只有在网上才见到过的神器啊...(PS: 看到左手上金灿灿的金劳没,就是上面提到给我傍身,姥爷花了1300块巨款在电视购物上买的.....RALEX... )在那个论坛认识了一帮做flash的哥们(http://Flashforest.com 论坛真的叫 “那个论坛”),林C,小海,kissall,SDJ, 猪毛 这帮损友,此论坛人才辈出,涌现出一大批神人,最让我惊奇的是11多年后,当年论坛上一个叫做dreamcog的家伙辗转来到上海,一起约出来喝茶,知道他要做电动汽车....他的合伙人是从我好基友公司挖走的....对.他就是游侠汽车的黄修源 . https://youxiamotors.com/当年由于一次共青森林公园的烧烤搞基活动,跟几个仁兄一拍即合,决定搬到一起合租宜山路。还记得当年合租是六个人,还记得当年合租是一个人600块。房间没那么多床咋办,买旧床垫铺地上呗......左下角有我的床铺一角....一起合租的日子极度贫困,但又充满乐趣。衣服鞋子全都混着穿,烟屁股堆里捡烟屁股..真正一个大网吧..月头一起下馆子,月底凑钱买泡面…最窘迫的时候沦落到在家里举办论坛聚会,让大家带吃的过来解馋....现在林总是知名新锐导演+Mandrill复古机车厂牌主理人,kissall 是杭州彩票线的大PM,猪毛则是汽车改装件大壕,SDJ成了汽车改装大师,小海同学混迹娱乐圈.....(在此感谢丸子姐,ing同学,香香,BJAO等一大批在贫困阶段救济过我们解馋的同学们....)最后爆一张当年离开上海时的合照...妖魔鬼怪啊!从左至右:SDJ / 猪毛 / 马林 / Kissall / TOKEN / 小海 --------------------- 第一次作死创业 奔赴广州闯荡Flash动画圈 ----------------------后来通过老林认识了当年纵横FLASH届的大拿,showgood 大话三国的爹: 韦锋.04年的时候在上海机缘巧合谈了个不错的项目,给SEGA开发一套 FLASH AVATAR系统。遂跟kissall杀到广州加入锋爷的思妙开始了第一次创业。(感谢 hotter同学大力支持介绍的项目 哈哈)有幸能和当时这个行业最牛逼的一群人在一起工作,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荣幸!!懂的人都知道,当年动漫产业是个大饼,但是网络FLASH动画压根不赚钱,大家看的都是免费的,电视台压根就不把你当回事,只有靠卖周边,但是能卖几个钱呢。。期间参加各种flash比赛...对于当年的flash团队来说,拿奖竟然是维持生活的一种方式...当年pconline举办的 sonyericsson K700 flash大赛..有幸拿了个第一名,一台K700+3000块奖金... (当年就开始做扁平化icon了有木有~~)单靠做动画跟接活没办法养活了怎么办...根据之前给SEGA做的项目开发了一套针对国内市场的 虚拟形象 + SNS社区网站,叫 ixiu 爱秀。所有的设计和开发都做完了以后,没钱运营. 咋办捏,找投资呗.(有朋友拿到了风险投资,所以也想试试看).写了一套特别完善的计划书(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是)海投了很多风险投资...21岁的我就带着项目书去上海IDG,上海创投基金啥的谈过....毛都没扎齐呢..当年的虚拟形象调整形象界面截图... 我竟然找到了....现在已经看不下去了--~~ 2004年想要搞的脸萌+社交网络..现在想想也是醉了...50P的报告..... 恩 天生逻辑思维能力还不错 --结果当然是黄了...钱花光,撑不下去了,广州人生地不熟,想想还是回上海吧。。。在广州整一年,灰溜溜的离开,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认识了一个改变和成就了我后面人生轨迹的人,2005年2月18日在从安徽去广州的火车上认识了第一任女朋友,也是之后的老婆,更是我这辈子可能亏欠最多的人。她是研究生,我是初中毕业,当年一文不名的时候认识,不顾所有人的反对走到一起,一路走过很多坎坷。------------------------ 滚回魔都 WOW篇 ------------------------2005年回到上海不知道干嘛,被闪吧老大 老古 收留一段时间 不然回上海都没住的地方。(回上海的路费还是老古给发了个活,赚够了车票钱... )后面正好赶上THE9拿到了WOW的代理权,正在招人,通过朋友推荐去了九城,从魔兽世界官网美编开始干,做了差不多一年吧,做到安其拉开门。在九城一年基本上把这辈子对游戏的热爱都耗干了...完全提不起兴趣,所以直到现在都不再玩任何游戏. 当年一直做到官网主管,还拿了个产品市场部最佳新人奖(开心ing), 走的时候公司刚准备给我个新项目做主管 (SUN奇迹世界)还好没做 哈哈. (在此感谢aya同学的介绍,黄临东老大的赏识,还有已经混入暴雪的波波九州幻想狂魔孔姐 以及 Ediart大大的谆谆教诲)还有就是特别特别感谢九城. 因为在九城的时候因为想要领养一只猫,结识了另一帮一辈子的损友. alien 王心磊, 滕磊,rocky 三位大神...其实吧为啥在一个大老板器重,刚升职加薪要负责大项目的时候离职呢。(当时 SUN 奇迹世界 给的资源和推广力度超级无敌大)--------------- 曝光从未出现在任何介绍上的黑历史 / 史上第一大坑 ---------------其实是因为禁不住金钱的诱惑...... 前面曾经露脸过一次的hotter同学(介绍SEGA项目给我的大哥)因为加入了个新公司做副总经理(不差钱牛哄哄公司....),要组建团队做大项目,需要找负责整体网站设计+开发的总监,由于做的东西类似之前我做的ixiu,已经打电话*扰了好几次了,一直没答应。直到有一天给我来了个电话:给你开三倍薪水,配苹果显示器+顶级工作站,来不来..... 挣扎了一下.必须去啊...(当时在9C是5K.....诱惑太大了....)从9C离职后直接过去开干, 发现原有公司的所有设计师、程序员竟然都是人才市场招来的(醉了....)基本上水平属于路边名片社级别. 咋办呢,发动所有关系招人啊.第一个被我坑的是 滕磊 (对...你没看错,当年他在01media..对不起啊01kkk)..... 第二个是darx(土豆网的资深后端总程,那时候土豆网还很小) 紧接着第三个、第四个............... 差不多一个半月招齐了从设计到前段再到开发的全部人马.....(效率..执行力...)人招到了,原来的人咋办呢,开掉呗.......(年轻气盛,做事太不顾情面....)结果内部斗争的结果是 最后的结果是 : 成立两个项目组,做一样的东西,一个半月后两个组对比....... 当时我就火了,谁怕谁啊,你那点三脚猫都算不上的功夫当我不知道啊...比就比....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各种通宵熬夜,其间还有个全加班的十一国庆假期。加上之前ixiu的核心结构和代码..真的把大体架构和设计搞出来了..... 谁成想就在要跟董事长汇报review的那天出了幺蛾子..早上10点开会 review,我10点整进董事长办公室的时候,另外那个组的组长已经在里面谈笑风生了..... 董事长电脑屏幕上展示的东西就是我们组的成果!!!!!!!F说告诉董事长说其实两个团队合作一起把这个东西做了,不拉不拉不拉,一边说一边奸笑的看着我......他妈的老子怎么不知道!!!当时整个人都不好了,老子辛辛苦苦通宵那么多个晚上干的,怎么就变成跟你们一起做的了?解释也解释不清楚,丫手上有所有文件好不好!当时我就气炸了,走出办公室键盘一摔,跟滕磊一说,虽然想不清楚但是决定直接收拾东西就走。没受过这种气!随后的一个月,darx,卢凯 等等等等当时跟着我进去的兄弟,一个一个被开了............没过多久hotter同学也离开了那家公司....(真的很对不起...脾气太直, 考虑事情太简单了.不然说不定 darx同学就在土豆一直做到上市了...sorry..)一直到后面才知道,F同学在头天凌晨跑到我位子上把电脑硬盘拆了..把所有文件拷贝到他那去,然后提前告诉董事长 开会时间改到9点,token 熬夜熬太晚明早晚点来....这尼玛都叫什么事啊.........对了,这家神奇的网站叫 http://woyo.com .... 后面听说做的还很大..半年后当时的F组也全部滚蛋了...这就是后话了..#后续更新:这篇文章让我联系到了当年另外一个组的同事... 一番真情流露的互诉苦水之后发现貌似是当年那个总经理整的幺蛾子...... 这么多年之后被澄清..也算心里一个疙瘩解开了这时候算是在设计圈子里有点小名气了,想想干嘛呢,开了家小设计公司(作坊),接各种网站的项目来做。那时候互动刚刚兴起,Flash 有了新的生命力,主要客户就是从4A广告公司接外包的单子, 基本上二手,三手,甚至四手...这套稿子集合了好几位现在已经成为大师的兄弟的手笔… 就不点名说了 哈哈~ 各种高大上牛逼客户,也算在圈子里有点小名气混沌的一段时间,现在想想如果当年做的案子钱都能拿到手也算小富即安了.....被拖钱拖的实在是撑不下去了(还钱 _ ..........),中间曾经有个三个月没有任何收入,银行卡里交了房租基本上没钱了..... 靠着女朋友上班养活,其间还开过游戏私服,甚至还借钱跟朋友在安徽合伙开了家水货手机店,做过各大4A 公司的 freelance 。。。。。(实在对不起崔岫闻老师...这是我一直很内疚的一件事情, 由于父亲生病做了个烂尾项目。)07年的时候突然父亲突发脑溢血,把手上所有事情停掉,想办法把老爸弄来上海开刀,在上海还被私立医院坑了一回,还好最后手术效果很好. 对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但是突然意识到我还一事无成,给老爸看病完全帮不到忙,面对巨额的手术费一筹莫展...各种无力感..如果我继续这么混下去,以后如何支撑起这个家.------------------------ 混入微软 ------------------------爸爸基本康复以后就在想不能这样下去了,回家肯定是回不去了,回去干吗?网吧当网管么... 还是想想找份工作吧。发疯一样整理简历,到处去投,这时候通过alien的推荐拿到了一次微软的面试机会...那时候我一句英语都不会说啊...一句完整的英语句子都不会拼,拿什么去面试?只会说个哈喽,狗的拜~ 咋办呢..一根筋有一根筋的好处...硬着头皮把个人介绍,设计理念,各种想法写下来,让女友帮我翻译成英文,整整三大张A3纸...愣是背了一个星期..当年那份简历的部分截图... 部分敏感信息马赛克处理...面试过程各种不顺利,在花了一个小时流利的背诵完了我的设计理念和履历后,到Q&A环节我一句也听不懂了。。后面只好请人给我翻译...从群面到单面,再到同级面,再最后再到GM面,就靠着两位微软的同事一路帮忙翻译面下去,从早上9点到下午2点,整整七轮!到最后一轮面试的时候基本上问题我都不需要回答了,他们可以帮我直接回答,因为之前已经被问了N次了...最后见到HR的时候已经是下午3点了。(在此感谢Azure 杨曦同学和helen同学的同声传译...)
从微软办公室出来走回家里的路不长,大概也就10分钟吧。走到半路突然接了个电话,上来就是一通英语:" Congratulations, will give you this offer." 别闹了..我那时候压根听不懂好不好... 直接下意识回问了句:啊?然后HR跟我说:我们决定给你这个职位...当时颤抖着挂掉电话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怎么走回家去的...
一周之后去办入职手续的时候,签了一大堆字,劳动合同是无限期劳动合同,HR让我提交资料的时候问我要学历证书,我把初中毕业证给她,她说只需要最高学历的证书就可以了,我跟她说这就是我的最高学历................直到两周后我才知道我的门卡是蓝色的.. (MS的门卡 FTE - 正式员工蓝色,Vendor - 外聘员工 橙色,一直觉得这种分级很不好!)Team photo ~ 好像M老大去美国开会了没在照片里
刚到微软的日子很难熬,语言完全不通,靠着词霸和在线翻译软件慢慢学,大半年的时间从看一份英文brief要磨N个小时到最后独立做项目,做文档甚至做演讲,靠的就是厚着脸皮跟所有老外同事瞎说瞎比划出来的... 虽然最终离开了微软,但是这份工作彻底改变了我整个人生。Workshop with IDEO在微软的工作我在不管是设计还是思维方式都改变了很多,之前的那么多年一直是野路子做设计,但是在这里我学会了设计的流程,知道了之前我所做的设计到底是什么驱动力让我这样做,设计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一系列经验和分析总结出的结果。另外就是真正领悟到学会一门新的语言,并不仅仅是听说读写。而是会给你带来一种完全不同全新的思维模式。------------------------ 为何短短一年离开微软? ------------------------08年初进入微软,09年初离开,差不多整整一年的时间吧,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很多人问我离开微软的原因,这中间其实有点心酸,由于我当年呆的整个部门后来都裁撤了,所以估计说出来也没什么影响了。这件事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公开过,也算是说出来泄个愤.....
因为团队结构调整,09年中TEAM从日本来了个中层,以下简称J,插在我和我老板(以下简称M)中间,硬生生把之前很扁平化的结构,中间加了一层进来。
J的英语口音很奇怪,作为我的顶头上司肯定是需要很多的日常沟通,但是就我这二半吊子英语和J的日本英语,基本上没办法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对话。
包含我老板M在内的美籍都经常不太听得明白J的口音,经常拿他开涮,我这种死不要脸的性格当然也跟着一起起哄了,在美国公司本身气氛就特别free, 肯定没有日本微软那种很严肃的上下级关系,再说我也不是那种性格的人。。。。语言本来就不太通顺,我也肯定不习惯日式的上下级关系。
剧变开始在09年圣诞节时,J同学在TEAM几个美籍老板全去休圣诞假期的时候,突然找来HR要对我进行单独的performance review, 说我的能力无法担当现在所在的职位,语言沟通能力太差,无法和团队成员交流....给我两条路选,要不就现在离职,当做辞职处理,要不就要对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彻底考察,如果没有通过考察就会开除我,并记入档案......
HR肯定是听老板的不听我的了。。。我当时就纳了闷了,这什么幺蛾子???冷不丁的来这个?考察就考察,谁怕谁啊?
(当然我出门就给M老板发了封邮件..把事情大概说了一下..结果一直到她圣诞节休假回来才看到...)
J当时制定了一套很奇怪的考察沟通能力逻辑:第一你不能让团队的任何成员知道你现在在进行考察,第二. 为了培养你的沟通和说服能力,必须在进行我正在的项目中和所在项目团队的成员提出分歧意见,并且必须坚持己见。我当时就晕菜了,这是哪门子考察?但是听着又仿佛有些道理,本来我就是个性格不是特别强硬的人,锻炼就锻炼呗。
结果导致的问题就是跟项目组的人各种争执,其间几次找到J说我实在无法说服团队的成员,因为连我自己都觉得他们的方式是正确的,我完全是为了提出不同意见而提出的好不好。。。根本演不下去....J的论调就是你需要坚持自我,为自己争取,不拉不拉神马神马的... 半个月过后我实在受不了了直接找到J,跟他说我实在整不下去了,要再这么跟team memeber 争下去,他们绝逼认为我是神经病。
结果J说,那这样吧,你从你现在的这个项目中抽开,我给你布置个单独的项目,分析windows live sns 系统的app竞争对手,做出整套UI分析和功能拓扑图,然后给出一套针对 WLSNS的解决方案+故事板+虚拟用户设定+交互模型...
一听就我傻了,这尼玛不可能好不好!!!!自己一个人?分析 facebook / twitter / myspace (那时候丫还很火)的app, 细节到每个screen,还得有high level 的整体APP拓扑?然后还单独出方案???当我是微软首席架构师啊...关键是:时间限定15天..........
我这个人呢最大的优点和最大的缺点就是一根筋+不服输..还是那句话,来就来谁怕谁,大不了不睡了.接下来的半个月我基本上每天在公司弄到凌晨四点。拉着TEAM的同学们帮我点小忙,看看英语单词使用的对不对啦,帮忙画几张故事板啦啥的。。真就在15天里干完了.. 115P的分析报告,外加针对男女性年轻用户的双重用户背景虚拟设定,故事板,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案交互模型,细化到部分视觉... (在此感谢lucia chen, Annie chang, Azure 杨曦, april, scott, sam 期间给出的大力支持,没有你们臣妾真的做不到)竟然被我找到文档了.....好吧不喜欢删文件的习惯真好找点没啥具体内容的放上来吧...史上视觉完成度最高的交互模型文档有木有,做交互也得有态度好不好~~ -_- (期间正好赶上过完圣诞整个团队要去塞班开年会,办理护照的事情,J直接跟我说不用办了,我就特别纳闷你怎么就肯定我绝对去不了???)
结果J赶在M老板回来之前一天,突击跟我过方案,他看着我完成的快三百页文档,完全不肯相信,不断重复的就是纠正拼写错误,问我是不是我做的,等等等等... 过完文档火速通知HR,拿出前半个月好几天早上到公司都晚于十点半(老子干到四点,早上晚来一会尼玛都被你抓着一天一天记录下来),而且没有完成他布置的任务为由,一定要让我离职。最后拗不过我一直拖到M老板回来。
M进公司以后跟J在办公室聊了好几个小时,我就在外面自己位子上坐着,等到J出来,老板叫我进去,跟我说TOKEN,你先把你做的方案跟我过一遍.. 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过完,M也惊呆了. 其间穿插着各种Incredible..., super genius...这种惊叹语 (老美就这风格,其实我还挺喜欢的)最后M问我这是你自己独立完成的?我说同事帮我做了很多素材的部分.基本上想法和方案都是我自己做的,花了半个月... 然后M沉默了.......过了许久跟我说,她也不知道我和J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J是我的直属领导,她无权干涉J对我的决定,而且HR那边已经把所有的前置手续办完了,本来对我的决定是开除,并记录在档案中(在微软做PR考察后决定被开除并记入档案是十分十分重的处罚,基本上别想再进什么外企了),但是M和J还有HR沟通完,决定把我还是按照辞职处理,并且会给我相应的补偿,这是她能够为我做的最好的解决办法。
想着事已至此,也不想给M添麻烦,就提出了唯一的要求:我要把我最后做的这个方案给全TEAM的人讲一遍,就像我刚来面试的那天一样,有始有终。M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第二天中午拉着团队的十几号人在大会议室,all hands brown bag meeting. 我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一个多小时把方案说了一遍。结束的时候各种鼓掌,只有J个苦瓜脸斜眼看着我.最后我说:This is my last day in our team, Thanks for all you guys help :)所有人都惊呆了................. 散会以后所有人围着我问到底咋了?为什么?跳槽准备去哪。我特妈什么都不想说...不争气的哭了....一一道别拥抱后收拾东西走人了...
以为关于微软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么?you are too young too simple....
离职后在家休息了一个月,后来有同事来找我玩,问我到底咋回事,我大概说了一下,她跟我说的结果我惊呆了.... J 在我办理完离职手续后立刻从日本他的原TEAM调了个人过来面试...准备把我的这个缺顶上,这尼玛也太神速了吧。。。后来同事跟我解释,每个team 的FTE名额是固定的,没有特殊原因或者特殊项目是不可能平白无故的多一个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vendor没办法转FTE的原因. 只有通过最雷厉风行的手段把我迅速挤走才能把他的人弄过来...这特妈是下了多大的一盘棋啊..........CNM.....
以为又结束了么?才没有咧。
人在做天在看.特别特别相信这句话, 在我离职之后就是传说中的亚洲金融危机来捏..名额冻结 哈哈哈哈哈..我走了,我那个名额直接冻结掉了..他的人也没来成..................
而我呢,因祸得福... 从微软出来就投了两份简历,一份IDEO,一份frog design 。在设计领域这两家公司代表着设计金字塔顶端上的钻石...最后不负众望加入了frog 成为了shanghai office的第七只青蛙
当时面试完的时候也是因为金融危机,没有offer给我,本来准本让我先干三个月freelance,最后特别感谢张颍老大跟总部给偶要了一个 hire quota~~~~不知道frog是干嘛的同学可以参见这篇写于 2011 年的旧文, 算是给前老板打个广告~ :Ref: We are frogs! We are innovation firm! http://tokenx.com/weblog/archives/910------------------------ 设计公司中的劳斯莱斯! 成为一名青蛙 ------------------------国内很少有公司能够让你快速的在很多不同好玩的行业做跳跃性设计。 比如这两个月做手机,下两个月做日化,再下面去做汽车。让你在最短时间接触到新的行业里最高精尖的内容,当然客户也都是最顶级的,可以抛开很多现有市场限制的东西做很好的设计。五原路一幢小别墅里的超帅办公室~ 因为更多时候是帮助客户发现未来的可能性。在很多前瞻性的项目上绝对让人脑洞大开.. 在项目合作中接触到来自全球的商业,产品,设计,战略精英让我的膝盖基本没有过离开地面的时间..
在frog学到最多的可能是工作流程和方式,也就是方法论。国内的设计教育都是很虚无缥缈的,云里来雾里去,frog的设计流程根据相关行业的不同进行有机结合,或许并不是每次都能做出很惊艳的设计,但是至少保障了设计结果是市场需要的,人性需要的。由于很多当年的项目都没有发布,在这里也无法跟大家分享。
对于不管是设计还是产品来说:vision 其实是最重要的。设计不仅仅是外型,功能,甚至包含了商业模式,人性,伦理。
如果说进入microsoft对我最大的改变是意识形态,那在frog最大的收益就是思维模式了,还有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还有就是野心......
在设计创新公司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调动很多资源做出很好的概念,但是这时候会发现很多短板,特别是面对一些国内客户的时候:再好的设计被很好的执行出来,其实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件特别悲哀的事情...曾经目睹着我们各种高大上的设计,被客户的执行团队轰杀至渣的时候心里真的在滴血. 举例:一人一本T1,观致汽车...有时候真的很无力...在 frog 期间学到更多关于产品和体验的知识后,继续发挥我的改造神经.(frog 开放全球的 case study 文档,你可以找任何你想了解的领域的精华来学习~~ ).在桌下DIY吊装中控台,包含路由器,猫,插排,理线器 和维修时使用的灯。倒腾 改 Mac G5 黑苹果.再到后期改MAC PRO …...改玩具... alien 同学的平台玩具 eggcore~ 右半边纯手工焊接, 眼睛是一颗呼吸灯,背后的航空接口连接底座的电池仓~ (吐槽:当年就给了我左半边,愣是对着照片焊出来的.... 耗费一颗奔三CPU,两块显卡,一块网卡,一块声卡的电子配件)插播广告一条 :909toy - 蛋核 超级用心的平台玩具 http://www.909toy.com/改机不过瘾开始改车.....好好的设计师不做...非要当个修理工.. 鼎盛时期身边所有朋友家的隔板全部都是我装的..不管是浦东还是浦西....我是不是应该改名叫 真改●TOKEN …...最后发展到感觉什么不好用就必须要改到好用,如果没有改的价值,干脆自己做一个------------------------ 不作死不会死的装修篇 ------------------------09年底的时候在上海按揭了一套小房子,54平.. 实际使用面积也就大概40?没办法上海的房子太贵了。 接触装修公司发现我能付得起钱的公司,压根没有设计能力,约了三家公司来上门测量,竟然给出来的工程图尺寸规格都不一样...有一家连他妈的房型图都能画反方向...实在不能忍...我自己又没做过室内装修..咋办呢..作为自己的第一套房子(也可能是最后一套...)咋办捏..自己学CAD吧...介于我极度有自信的自学能力和一根筋能力,去上海书城买了本《 三十天装潢设计入门 》...基本上下班后就自己捣鼓CAD..以下是成果.... 我把图纸给到最后选定的装修公司的时候,他们老板直接惊呆了...问我是干嘛的..我说是做设计的..然后丫问我跳槽么....月亮星座处女座让我在这次装修中整整脱了三层皮...太阳天平,月亮处女,完美主义+强迫症直接让我做设计的时候只留了 正负3mm 的公差.期间选用了很多在国内都基本上没怎么用过的新工艺和材料, 工人压根没见过....在后面的装修中多次差点把自己整死。想要实现的想法很多很多,房子就那么大点,为了自己未来的N年能够生活的舒服点,我忍了..才4平的浴室塞进去个1.8米大浴缸,独立淋雨区,台盆,big size 马桶 (我189) ..排管线简直成了蜘蛛网.为了个圆角墙,因为做不圆,教工人做个圆弧刮刀模具... 为了解决客厅+工作室的空间利用问题,自己画图,自己手工做的转角工作台。都是为了节省哪怕一点点空间, 就是那么极致,就是那么任性 (哭到死...自己挖的坑得自己填上..不能让人笑话..苦笑ing)嘿嘿 最满意的部分~ 冰箱的门打开边缘离对面的墙壁+墙上的开关间隙只有4MM!强迫症的极致体现!能告诉你的就是54平,实际使用面积40平的房子,装修了6个月.....具体就不在这里继续赘述了。由于装修完成版牵涉个人隐私就不在这里放咧...Ref : 装修日记 http://tokenx.com/weblog/archives/602 (太监了...)这次装修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设计是10%,执行是90%,在**现在的浮躁大环境下想要达到自己心目中满意的执行效果真的很难. 以至于后面家里很多东西都是我自己装的,从马桶到弱电....哎..------------------------ 我和小电驴的私人恩怨 ------------------------简单来说就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对自己的鸡血表示无力停止..根本停不下来...
去frog工作的时候因为离家比较近,但是家门口是条繁忙的大路,公交车基本上等不来...出租车根本拦不到。所以考虑买一台摩托车来代步(从小就特别喜欢,14岁就开小踏板~)在知道了沪A牌照的价格之后我直接给跪了....还有驾照等等问题。基本决定放弃了....
在想要找其他替代方案的时候在晚上看很多电动车,不需要牌照,环保,方便,正符合我的需求。但是去看了很多家店,在网上也找了很多车型,最后实在无法苟同这些产品的设计,丑....质量差...安全性差...最关键的是作为一个设计师,绝对不愿意去买山寨车...咋办呢?要不自己整一台?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决定还是用挚爱的 50cc HONDA ZOOMER 作为改造的原型,我还没自大到觉得可以自己完全整一台全新设计的车出来,再说咱也没那个钱去开模具.

先买了台市售电动车,还有大量的配件,然后从网上找到碣石卖的原装ZOOMER摩托车架. 开始在家楼下的公共车棚搞开发..混迹各种论坛了解各种参数. 最后利用身边的工业设计资源,把一部分的塑料件通过快速成型做出来。说是做了一台车其实应该说是攒出来的..电池,电机等好多部件都是市售选型的, 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使用习惯和体验做优化。增加USB充电口~ LED日间行车灯,随动大灯,GPS防盗追踪,锂电池,超加长轴距和加大轮径......(说句不好听的,到今年都没有任何一家厂商做出这样的车...)用投影仪验证比例改车架,焊一个下午眼睛那个是酸爽...试制车.....设计师给自己改车嘛当然要帅帅的说~ 其实花的最多的时间在系统工程上,外观上并没有什么能够做很大改动的地方,毕竟很多部分都是借用的件。也就两块车后摇臂的盖板是自己设计的了(为了遮盖丑陋的电池箱)从不同领域弄来的配件光把他们良好的调试协同工作就花了很多时间。。前前后后总共花了大概一年的时间,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丢在这台小电驴上,终于把他做出来了~ 撒花~~~~每天骑着自己改造的车开在路上别提多嘚瑟了,路上经常被人拦下来问车哪里买的,最开始还饶有兴致的说一番。到最后变成完全不想再复述,直接说进口的。。
有次闲着没事把车拍了些照片投递到ZOOMER全球最大的改装BLOG, 瑞士的 Zoomer boys 上去,本来没指望会被报道的。。。谁知道真的给我推荐了。。还TMD给了个首页推荐..别提多高兴了。。哈哈
"he worlds first Zoomer styled electric powered scooter to fight the heavy traffic smog in chinese cities" - zoomerboys 有没有很屌!!紧接着各种网站报道,电视台采访,各类时尚媒体,科技媒体各种专访。。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其实是虚荣心爆棚..... )从那时候起身边的很多朋友问我能不能帮他搞一台啊,微博上也有人不停私信我要买车,其实压根没办法卖,都是工业快速成型的件不能生产啊。(长得丑 马赛克一下)基于爱折腾的天性,就开始考虑要不要真的量产出来... 好吧 既然设计出来了,干嘛不造呢..
小车的原型是根据 honda zoomer 而来,这款车就叫做 xzoomer :) alien老师给画的海报滕磊老师帮忙画的海报 感谢亮子老师给拍的形象照~ 吼吼产品的发布放在了北京三里屯SOHO的一次设计展上 现场被无数人围观合影啊~ 虚荣心爆棚啊~~
到2010年年底终于进入了量产阶段,然后发现这才是悲剧的开始.... 各种被供应商忽悠,被代工厂拖工期,最后前前后后卖出去二十多台车....发现小批量量产其实是最难做的,没有供应链团队,没有合适的代工厂,定制配件量太少没人肯做,完全是把自己搞死. 那时候每台车都是发货到上海后,我自己在楼下把整车装配重新理过,再调整配件。。钱都拿去开护板的模具了.. 没有钱做更深入的优化。另外就是一边工作一边做自己喜欢的小车车,压根没办法两边兼顾。这样下去会把自己搞死. 最后被迫决定把模具卖给台州的一家模具厂,模具厂因为不觉得新开发的部件会很好卖,基本上以一个卖废模具的价格给收了.. 车架及总装结构图纸基本上等于白送了...损失惨重...我的第一个自己设计的产品,就这样充满鸡血的开始,遍体鳞伤的结束了. 一年多的心血就这样没了.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在设计之外的知识,更加了解到从设计到产品之间的天堑之别。钱亏了但是有了更大的成长,其实还是很值得的。
创业需谨慎,了解到哪些是自己的强项,哪些是自己的短板,创业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后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失败,那才是最可悲的。
(BTW 被台州模具厂很不看好的 加长版ZOOMER + 专用后摇臂护板,在一年后一发不可收拾,开发出N个系列的加长ZOOMER电动车系列,同类型的侧板被**神奇的创造力衍生出最少10个版本在市面上流通...四年来累计销量超过叁佰万套....赚没赚到钱我,不知道反正我没赚到。我知道的就是多年后有事去台州找当年那个小模具厂老板调研的时候,他的赛欧换成了大奔...)
最后以一张帅帅的骑车照结束这一篇把,就酱(我自己仅剩下的最后一台加长版XZOOMER 在2012年家楼下被抬上一台面包车偷走了.. 黯然神伤了好久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在此感谢当年还在上学的助理,现在已经是 eico design shanghai 主力干将的 Catalium 同学整车的很多3D部分是由他帮忙做的 :)(偶看上的人就没有错的~ 哈哈)------------------------ 由于买不到鞋所发生的连锁反应 ------------------------经历了XZOOMER的洗礼,把一个产品从概念到设计再到量产销售的过程理了个遍,跟重要的是接触了更多设计之后的东西,各种好玩的人。创业的念头就像扎了根的野草在脑海中野蛮生长。
(背景说明:我的脚是43码,按照比例不大但是我高足弓,很难买到自己合穿的鞋子,更别说很好看又合穿的鞋子,所以一直会对既好看又能穿的鞋子长草。 夫人的脚是35码的长度,34码的宽度,甚至比我更难买鞋,而且基本上稍微不错的国外品牌鞋子都36码起,也是一样买不到鞋。所以两人对鞋子有着特别的偏好~)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上海乌鲁木齐南路上看到一家手工制鞋的店,经过和店主的聊天发现其实鞋子也能自己设计(自来熟这种逆天特质我会告诉你嘛...当设计狗训练出来D~ ),当时就想连那么大的车都做了,一双小鞋肯定难不倒我吧~ (自大ING~)谁知道这一开始就整个陷进去了(你TMD有研究什么没陷进去的时候么....)
最初的时候只是想给夫人做几双鞋穿罢了,随便画画稿子,交给鞋店做出来就完事了。市面上的鞋子花哨的很多,但是极简舒适的鞋子很少。所有人都知道运动鞋很舒服,皮鞋就不舒服~ 为啥不用运动鞋的鞋垫做皮鞋捏.
在整出来的几双鞋在拿到手以后,经常被身边朋友问起什么地方买的(跟做车的时候一个套路...禁不得夸啊..)
就帮身边的朋友也定了几双,结果发现反响很不错....(虚荣心再次膨胀) 朋友的朋友纷纷找上门来要帮忙定鞋. 刚从电力机车项目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清闲了几天的我。屡教不改的开始想着干嘛开个淘宝店吧~
品牌的名字叫 hardcandy 硬糖 ,一共只有四款鞋子,全部是极简造型,定位很清晰,尖头,圆头,椭圆头平底鞋 + 一双短靴~ 但是颜色特别丰富~ 每双鞋子和每个颜色都有自己的名字~ 作为设计师出身的我当然不会只关注在鞋子本身上了~ 从鞋盒到吊牌,每双鞋子配送一张鞋子的照片 ,到使用牛皮宣纸做内部的包装和防震(这样贴在鞋盒上就能不开盒子知道自己是哪双鞋)再到快递包装袋的封贴(细思极恐...),虽然是个不知名的小牌子但是力求做到最体贴.所有东西都搞定就开了家淘宝店~ 由于是订单生产也没觉得会做多大,就高逼格的选择了全款付款后15天后发货的策略~ (其实是因为不想屯库存鞋码太多 再加上颜色的加乘系数 尼玛那是个天文数字 )而且木有客服,自助购买 本来以为一个月能卖个十多对就算很不错了~ 完全出乎意料的是产品上架后的一个月,仅仅是在微博上发了几篇介绍,结果口口相传第一个月竟然卖出了两多百对啊!!!第二个月起因为第一批用户的反馈极好~ 口口相传,各种神奇专业级的晒单+几百字的给力评价,各种活广告啊,竟然又有了无数的订单啊~ 看到我就头大啊~~~因为那时候从下订单,到包装,打印快递单,封箱啥的就我和夫人两个人啊~ 下班后就是个包装大party啊~~~随之而来的问题就出现了~ 订单多到完全无法处理,工厂加工质量不能得到统一和保障.. (又是供应链的坑..) 结果导致很多订单就只能向后推..虽然同学们都很给力的愿意继续等待~ 但是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我是完全无法接受的....还有个问题就是皮料的颜色和质感决定了最终产品的舒适度和美观度~ 作为一个刚起来的小牌子,最开始只能通过朋友买打样的皮料~ 颜色虽然很多但是完全没有批量保障。单一颜色的皮料如果要自己定义颜色和质感最少要3000尺才达到起订量~ 这意味着一个颜色要做1500双啊!(女鞋一双平底鞋大概是1.5尺)花几个周末专程跑了广州啊~ 海宁啊这些皮料产地才发现,这个问题肯定是无法通过量来解决的...咋办呢,发动小宇宙想办法呗......皮料解决不了就找找其他材料吧~ 反正咱做设计的就是见过的材料多~ 正当俺挖空心思的到处找面料的时候,一个北京的哥们白明辉送了我俩杜邦tyvek的纸钱包有一次出去玩钱包里放了两百块钱 回来的时候就随手丢在桌子上. 结果被家里的两只猫爷发现了.. 当我从丫嘴里把钱包抢回来的时候想着尼玛肯定废了...结果发现:竟然完全没破!!!钱包都没破....~~ 上网查了这个材料的资料,突然发现了新大陆好不好~ 柳暗花明又一村好不好能印刷能切割还倍结实好不好 不但超轻竟然还防水还透气要不要那么逆天好不好黑科技啊 这尼玛材料太适合我了好不好~ 赶紧打电话找哥们要来材料样品直接开试~ 从收到材料的那天到做出第一双样品鞋总共只花了两周,每天下班后在家做到凌晨五点就为了看能不能做成鞋....(这么拧巴也是醉了....)当我第一次穿着这双鞋子走去frog办公室的时候,从GM到打扫卫生的阿姨都无比惊奇... 虽然那只是一双在家用打印机,订书机,烤鸡翅的烤箱做出来的无比丑陋的鞋子,连鞋底都没有。。。。一个多月对鞋子魔怔了的着迷,自然影响到了工作,虽然老板没找我谈,但是我自己也能意识到这个问题.
当时很纠结的在考虑这个问题,到底是在frog继续工作下去,还是离职出来创业做鞋。因为基本上硬糖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虽然不怎么赚钱,但是是一个可以看到的未来~ 任何一个设计师都想要自己的产品被更多的人使用和欣赏,是不是应该尝试拼一把???
经过一次简短的家庭会议,决定还是辞职创业吧。虽然很多身边的朋友表示完全无法理解我的神经病脑子(尼玛抽风吧,那么好的工作:顶级公司啊,那么好的前景:高科技互联网行业啊,那么高的薪水:frog薪水在设计公司算很好了,你特码跟我说你要辞职去做鞋?过来跟我说说你咋想的,绝对不打你.....)但是我觉得既然开始想要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代价是必然要付出的。如果不趁着年轻疯一把,到我老的时候肯定会后悔的. 如果工作和我的梦想有冲突,还是追寻自己的梦想吧,毕竟还年轻,哪怕摔倒了还有爬起来的时间,但是机会不是随时都会等待着你的。
那一年我27, 离开家乡整整10年。老板让我考虑清楚了再做决定,先别辞职,给自己个缓冲期吧。当时决定让夫人先辞职,把市场和营销先做好,我再伺机而动。好吧. 这样也好,不过既然开始就得做好全部的规划, 一方面维持硬糖的产品,一方面继续做开发。由于没有工程背景对材料的了解也不够充分,在继续设计下去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 从概念设计师 到鞋匠的身份转变 ------------------------发挥我不要脸的一贯精神,通过朋友直接找到杜邦品牌部。辗转联系到tyvek事业部的总监,当我们带着自己做的看起来很愚蠢的样鞋去杜邦开会的时候,得到了来自杜邦个人防护事业部从销售总监到市场专员再到技术部门的迎接. 他们也没有想到在**会有人尝试用tyvek来做鞋,过去的很多年所有国内的销售都是围绕安防,包装等商用行业(福岛核爆炸的时候人穿的防辐射粉尘服知道吧,就那玩意儿,还能做外墙防水保温材料,美国的房子100%用的是tyvek)。在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早在1998年就已经有人用过这种材料做鞋,那牌子叫NIKE... 虽然只是飞机稿,但是还是有人尝试过了。现在在美国还有两个牌子在做这样的产品~ 虽然销售不是很好但是一直也能维持。尽管如此他们也是很愿意给与我帮助来继续做下去~ (偷笑~ 脸皮厚是必备技能 没有之一... )在做完了所有市售产品的调研以后,发现他们基本上还是在做传统的鞋子,除了tyvek之外全是传统材料,橡胶鞋底,帆布内衬。而我在穿上自己的第一双鞋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超级他妈轻啊,跟没穿一样啊... 你们做传统的鞋,俺就做双全世界最轻的鞋吧~ (做产品也好,做品牌也好,提炼精神和卖点极度重要,消费者需要新鲜点和记忆点,要极准的抓住痛点!在精不在多!)想要专业的做鞋有很多技能需要学习,慢慢的学会了电脑开楦,制版,分内里,中底,大底,边条 等等等等.. 为了研究试制,还买了台二手工业缝纫机放在床头 (不是突出勤奋,而是家里就那么大......)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尝试后,终于被我搞出来了.... 一双可能是全世界最轻的鞋子,一双鞋的重量甚至不到一只CONVERSE帆布鞋的重量..既然那么轻,干脆就叫小飞鞋吧 ~~2011年10月10日,小飞鞋的第一个版本UT1正式发布,为了和其他厂商区别开来,我们把发布会做成了一场“ON THE ROAD - 硬糖和他的朋友们”跨界艺术展,地点在上海新天地时尚(不要脸去谈合作...新天地有扶持年轻设计师办展的计划,不只是场地,在了解到我们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甚至还提供了布展资金...)来自11个不同领域的设计师艺术家跟我们一起设计出一堆匪夷所思的鞋~ (做设计那么多年了...总归还是有很多朋友的 挖卡卡)。展览现场来了很多很多很多人..身边各行各业的朋友也帮忙邀请了很多很多媒体..整个现场完全炸了...完全没想到能吸引那么多人的关注.. 看着整个中庭爆满的人,整个新天地甚至马当路上的路边全部换上我们的彩旗,太爽了... 展览办完的当天整个人摊在展场旁边的紧急出口那里直接瘫倒了... 这一切的一切竟然真的发生了. 而我们只有两个人.....在此感谢: 马良,胡子,邱大王,王心磊,oneday 白明辉,Filter017,大象,橡皮经,造字工房 丁一 同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还欠你们一双限定版的鞋....当然还有 新天地时尚,frog,杜邦,气味图书馆,尊尼获加,新浪微博的大力帮助..作为一个没钱没名的新牌子实在是太受宠若惊了...
彻底在frog办完离职以后,直接投入了下一步,也是最头疼我最不擅长的一步:量产..... (更大的供应链坑在等着我...)同时还要装修刚刚拿下,位于一栋老房子一楼的办公室~ (怎么那么爱装修...... 没办法啊 要求高啊...)从拿下办公室,到设计施工,总共花了一个月时间~ OY~~纷至沓来的媒体报道基本上给我们带来了和品牌完全不匹配的关注和订单...因为做鞋子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每一个款式要有男款6个码,女款6个码,再加上颜色系数.. 6个颜色*12个码。做72双鞋才能保障每个码数有一双...如果要铺货的话,每家店最少几百双鞋子铺下去,我们自己的资金又完全不足以支撑做那么多鞋... 怎么办呢..就在这时候一个微博上关注很久的朋友介绍我一个来自福建的朋友,一直专注鞋材(非成品鞋)行业数十年,之前投了很多钱做了一个牌子,至今不温不火. 既没品牌也没销量,正好可以搭线让我们聊一聊之后上海见面,光鞋子聊了整整10个小时.让他惊讶的是我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在这个行业深耕过的门外汉设计师,竟然对鞋子这么懂。后来去到家里喝茶,看到床头的缝纫机和我工作台上的各种杂乱的材料,彻底被惊呆了....就邀请我们去福建他们那边看一下 (福建人都特别低调,我们见面的时候他就拎了个黑塑料袋...超级朴素...)
不管信不信,去看看呗.过去了就被惊呆了. 各种牛逼高大上,豪车接送... 在福建呆了三天,跟他们家的所有人都见面一起吃了饭~ 了解到他们之前做品牌的问题和没有发展起来的难点. 回到上海后自己又合计了一下,没有资金我们肯定没办法承接那么大的订单,干脆拼一把.....
作为一个只有四钻淘宝小店的我们能够有人愿意投资我们去做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最后决定我们出小钱 (拼凑的几十万) ,他们出大钱 (几百万...),一起注册新商标,夫人也辞职全职来做,之前连商标都没注册,起的名字都无法注册商标,别提多寨了...
这才有了后来被很多人熟知的 UTLAB. 新公司组建完成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量产,除了品牌的所有设计,产品的开发之外还要每周飞到福建去盯着量产,还要准备开天猫,联系线下连锁经销商,所有人都等着我们出货...一切看起来都特别美好...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代工厂的各种延期,出错,无法顺利生产,甚至工人都不愿意做。因为**的工厂基本上都是喜欢做成型的产品,没有风险纯代工。之前选了一下看似各种高大上,为很大的品牌代工的厂结果还是出了无数的纰漏(不要看对方工厂大,要清楚是不是因为做的产品很成熟,没有技术含量,完全靠冲量来做大)第一批产品下线的时候我想哭的心都有了.这尼玛什么东西啊.. 做几百对和做上万对是完全不同的好不好...(产能爬坡需要一个漫长且严谨的过程, 任何一个环节优化不足都会在大批量生产的时候带来致命的错误)。看着基本上报废率80%的下线产品,想哭的心都有。但是怎么办呢,只有我自己驻厂了... 第一批产品全部报废,优化模具,减少加工难度呗... 在来来回回改了快三个月之后产品终于下线了,虽然产品还是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已经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要错过产品的最佳销售期,一旦错过就要再等一年...整个过程现在想想真的不可思议,那时候我们只有很少的几个人,我和夫人,以及另一位平面设计师,外加一个兼职财务。我和KONG负责所有的网站,广告片拍摄,设计,打样,夫人负责媒体,采访,经销商 就我们几个人.也就是凭着这种拼搏的鸡血精神才能在完全不可能的情况下把这些做完吧。。。2012年的8月产品发往全国的经销商和代理商, 天猫店也如期开业, 虽然错过了最好的时间,但是之前积累的用户还是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也创造了很多奇迹,在整个互联网品牌产品单价低,品质低,品牌低的情况下,我们保持着中高价位(纪念版8XX,小飞鞋4XX,皮鞋系列 6XX+),注重产品和消费体验的设计,实用的极简美还是打动了很多的消费者。(感谢杨明同学及榕述电商运营团队的大力支持,当时没少给你你们找麻烦~)第一批产品虽然有着很多瑕疵,但是很多消费者还是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毕竟单靠一个产品无法继续延续,而且小飞鞋在冬季也肯定不好卖,就紧接着投入了秋冬产品的开发(特别赶好不好... 一般冬季产品都在春季来临之前就开发完成了好不好... 赶着销售季走完全是让自己被事情推着走.)幸运的是凭着用运动科技做舒服的皮鞋鞋的理念,整个产品线如期面世.... 整个秋冬系列在保持高价位的情况下也是卖的超好(短靴8XX,皮毛一体长靴1XXX,基本上高于国内品牌,与国外一线潮牌保持一致)完全超乎我们的想象,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媒体采访和报道,拿到各种奖。包装和尺寸设计.. 不是自夸..这是迄今为止我用过最好的鼠标垫....------------------------ 自我膨胀 作死篇 ------------------------一晃到了2012年,小而美的事情总是给人繁荣的假象,在互联网上卖高品质的产品,是因为有很多了解和懂得你品牌以及产品含义的人,appreciate your design and product, 但是当你想要开始想要做大生意的时候就会产生强烈的冲突,别人成本只有80块的产品,卖120。但是你所坚持的品质和品牌代表着你不愿去做挂羊头卖狗肉的寨货。整个制鞋行业的水太深,价格差距三四倍的材料都可以通过各种后期处理手段让他们看起来一样,**人在材料“创新”方面有着别样的天赋。但是没办法,有资金的注入就代表着你需要赚钱,赚更多的钱,把整个盘子做大 会用各种方式告诉你其实消费者面对使用二层贴膜皮的时候只要你产品价格低绝对能带动销量的,量代表着现金流,代表着品牌,量大于一切。但是这时候我已经忘记了我做鞋的初衷,为我自己,为我所爱的人,为我身边的朋友们做一双好鞋。作为一个单品少,品质高,口碑好的牌子,一旦开始不顾一切的盲目扩张的时候你就已经失败了。2012年开始拓展各种品类,从帆布鞋到皮鞋,从跑鞋到休闲鞋,完全不顾自己品牌的定位,也不顾产品的风格,觉得只要是还行的产品,通过低价加上我们的品牌肯定能够起量.以为自己懂得整个生产流程,为了不受制于代工厂,贸然决定开一家自己的工厂,保持高密度的开发,却不顾高昂的开发成本。基本上每个月有20天住在工厂,事无巨细的管着每一个环节,从金属件到材料质感,再到颜色搭配。开发出了一大批价低(相对而言,用以次充好劣质”美化“材料是我永远过不去的一个坎)完全没有特色,只是材质稍好但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鞋款.... 最低档的鞋价格去到了令人发指的1XX... 导致的结果就是堆积如山的库存,完全没有起色的销售 (由于这些低质鞋款和贸然自己开工厂的举动,反而耽误了之前刚起步所坚持的产品理念,之前的产品线基本上没有更新. 把最早的一批超级无敌忠实客户流失了,这是一批为了支持我们就可以同一鞋款同一码数每个颜色来一双的死忠粉...)整个店里充斥着连我自己都不会去穿的鞋款.. 各种烧直通车强推.. 但是问题是:跟你长得差不多的鞋子别人售价是你的不到一半好不好,拿什么拼?设计?品牌?在这个价位上谁会在乎这些? (在那些天猫里售价99元包邮,产品详情描述充满了各种MIT顶级黑科技,各种意大利顶级面料,各种世界大牌鞋底的世界里,没有人会跟你谈舒适,谈设计,谈品牌好不好...)整个12年我基本上从上海消失了,身边最好的哥们也基本上不怎么联系,发疯了一样铺在产品上,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或许只是为了满足我自己的虚荣心和膨胀感,只要我努力做了就肯定会成功,完全顾不上停下来看看方向还对么?......如果让我现在自己形容,绝对是失心疯了...(人在极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下会进入一个误区,为了解决问题而拼命钻研,到最后变成了因为要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完全不顾这个问题是由于自己的错误决策造成的)一直到12年的年底,在浪费了一张年的时间后,受到了一整年的压抑和打击开始有点顿悟,看着不堪入目的财务报表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杀到广东开发我想做的产品,用好玩的新材料,做好穿好看舒服的鞋。短短的三个月将小飞鞋系列新款补全,又顺带开发出使用另外一种科技材料的超轻鞋款。 另外通过在frog的大老板张颖介绍,一个来自美国的超级靠谱团队要跟我们一起将UTLAB的小飞鞋做到美国去,各种视频拍摄,广告片准备,打样寄送,产品生产准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准备重整旗鼓大干一场! (在此再次感谢 张颖,还有靠谱的 joe 以及 shaun 同学~ )一切看似向着好的方向渐渐被修正了,其实老天会在看似有希望的时候跟你开一个天大的玩笑,只是你永远没有准备的时间罢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 狗血剧情的开始 ------------------------2013年4月初的一天,我正在广东一家供应商那里测试工艺,突然接到表哥的电话,问我回老家住在什么地方,有没有人陪我吃饭,我特别纳闷,怎么回事?表哥告诉我你爸爸脑淤血复发了,现在正在医院,妈妈怕耽误我工作瞒着没告诉我。当时我整个人就炸了....... 准备定第一班的飞机回老家,却发现压根没有直航的航班,冷静下来以后思考,决定还是先赶回上海,联系好医院随时准备把爸爸接到上海开刀。因为老家的医疗条件有限,上次就是包了台救护车到上海看病。
连夜回到上海后第二天跟医院联系好,谁知道刚当天夜里11点突然接到电话 : 抓紧时间回来,你爸爸不行了,现在刚进手术室,快回来见最后一面.
夜里完全没有火车还有班次,甚至第二天都没有回家的直航航班。冲到楼下拦出租车,告诉他把我送回安徽,多少钱都可以,但是没有一个司机肯。万般无奈下给兄弟滕磊打电话:能把我送回安徽么,我爸不行了。我甚至没有多说任何话。
滕磊开着车接上我另外一个兄弟JOJO(夜里一个人没办法全程开,必须换人),带着我和夫人两个飞车回到安徽,一路狂飙,从上海到老家的七百公里只用了短短的4个小时。
来到医院爸爸已经推出了手术室,昏迷不醒,医生说手术效果不错,但是脑部可能还是有不少损伤,颅内压过大,开颅手术以后拆下来的那块头盖骨没办法装上去,看着父亲塌陷的额头,我告诉自己我不能崩溃,只有坚强才能分担妈妈的压力,而不是平添痛苦.
第二天老爸就醒了,不幸的是一向脾气特别好,出名的老好人的爸爸,变得格外暴戾。刚醒来就要下地走路,各种挣扎,对我和老妈暴力相向,各种谩骂。主治医生告诉我们这是术后谵妄状态,由于半边身体完全无法感知导致的情绪失衡,基本六亲不认。迫不得已只好用纱布固定手脚。
我决定留在安徽陪着妈妈一起照顾老爸,07年已经经历过第一次介入手术治疗的爸爸,第二次脑溢血发病的死亡率太高,如果真的有万一,我希望陪在妈妈身边,不然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我和妈妈几乎24小时不睡觉的看在床边,看着输液,用温水擦嘴唇,导尿,换尿布,抠大便,并且随时准备着爸爸突然醒来挣脱输液管要从病床上弹起来,如果让我形容的话就是见谁打谁.....随着营养的补充,老爸的体力越来越好,一个当过二十年兵的人虽然在重病术后还是能轻易的把纱布挣断,我能做的也只有挡在老妈面前,有云南白药气雾剂么不是,反正小时后淘气没少被打过~。
突然一天突然接到电话,来自投资人:由于去年的一整年整个项目全部是在亏损的状态,而且暂时看不到会有好的发展,家族给了他很大的压力,甚至停止了他动用资金的权利。决定停止后续投资...... 那天我跑到医院外面抽了半包烟,怎么办呢,错是我造成的,我也没有任何能力确保一定会扭亏为盈。只能默默的回到病床前笑脸面对爸妈,希望病情能够有所好转。
爸爸的病情和情绪都开始持续好转不再拳脚相加,一成不变的是一定要下地走路。我也一筹莫展只能学着给爸爸做四肢的理疗和活动(他不让护工碰...)我和妈妈也不可能这样一直通宵达旦的陪着,在我的强硬要求下找了个有经验的护工帮忙一起陪护。
大半个月过后,爸爸的病情基本稳定,也不再有二次出血的征兆,老爸老妈一直催我回上海说不能耽误了工作,想想也是后面也帮不上什么忙,上海公司还有一堆破事等着我. 在我的坚持下又多找了个护工来帮忙之后我决定还是回去。
走之前的那个下午,我来到病床前, 跟爸爸说:儿子要回去工作了,好好养病,别太倔。要是想我了就告诉我,我立马回来。爸爸抓着我的手控制不住的哭了:儿子啊,不是爸爸倔,是爸爸不想成为废人,不想站不起来成为你和**的负担啊。这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他一直这样不顾一切的坚持的要站起来,要走路,就是要让我看到他没事,他能走,他能照顾自己,才让我不要担心............
回到上海之后开始整理公司的账务,资金还能支撑一段时间,关闭亏损的广东工厂后,如果计划做的好应该可以度过难关。因为一直有一个想要开一家旗舰店的想法,朋友告诉我附近有家店面刚空出来,要不要考虑一下,虽然有点大。遂约了房东看房,就在公司附近,感觉很不错的地段,但是租金超出了我们的预算。在做了个大概的财务和运营计划后决定将公司的办公室和店面合并(节省办公室的租金下来并进开店的租金预算),再约上另外两个朋友一起把这家店拿下来,做成旗舰店+咖啡厅的概念店模式。因为开一家自己的店也是我们一直的愿望。但是这个决定最后成为了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刚把店面拿下来开始做装修计划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已经忽略另一半的感情很久了.一直以来我认为我们的感情是极其稳固的,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我们在火车上认识的时候我还一文不名的19岁小P孩,她不顾所有人的反对跟我来到上海,跟我一起经历了所有的事情,而且是彼此的初恋,相恋5年结婚4年,一起努力,一起创业。一直是身边所有朋友眼里的模范夫妻。但是其实我一直忽略了一件事情就是从12年初我发疯一样埋头钻进鞋子里以后就几乎没有尽到一个作为丈夫的责任,长期疯狂出差,在她需要我的时候却不在她身边。两个人工作一起,生活一起,一个负责市场,一个负责开发,生产不利市场所做的所有努力都会白费,互相将对方置于对立面。所有事情都搅在一起,把工作带回家,把生气带到工作里。。。。女人需要的只是一个安稳的家,一个在那里就很安心的地方。当我最后醒悟的时候,其实我已经早已失去了她。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继续装修着店,做着鞋,虽然已经严重缺乏睡眠,但是一直紧绷的神经让我不得不用酒精和大量的香烟来让自己睡眠,刚刚从父亲的病痛中舒缓的神经,再一次被过度拉紧。但是还要兼顾着品牌,店面,美国的合作,以及自己的问题...
万幸的是从装修设计到家具设计,整个进展的还算不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搞定。AMONG,among all the wonderful things in the world. i do cherish you. 地处上海黄金地段的泰安路 淮海中路UTLAB的首家旗舰店 加上独特的装修风格以及来自很多全球的独立品牌的好产品,加上开幕艺术展让整个店铺人满为患,另一位合伙人糖果猫猫精心调制的饮品和甜点也让AMONG成为了大家经常光顾的知名景点,也在店里认识了很多很多的新朋友。俨然成了沪上炙手可热的必逛之处。感谢 ipluso, MRKT, Joy Division,吴超超超超超 等同学们的帮助,谢谢你们!一切看似又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了是吧,老天在给你一个惊喜的时候肯定还会有几个后补的(人称神补刀)
一天在店对面吃饭,接到妈妈的电话,看到妈妈的号码我还以为爸爸有什么问题,心里咯噔了一下。接起电话妈妈告诉我:儿子快回来吧,你爷爷脑淤血住院了.........放下电话订机票发现也没有第二天的票,改坐高铁转绿皮火车赶回家去。从市里赶到乡下爷爷家,看到爷爷已经回到家里了,医生说先回家准备后事吧,年龄太大了没办法手术,下不来手术台的。

看着爷爷躺在床上插着氧气管,只有出气没有进气的样子,不知道如何是好。小叔安慰我爷爷年龄大了,发病也没什么痛苦,睡着的时候发的病. 家里已经准备好了灵棚和一切准备,这是喜丧。
爷爷很快就走了,料理完后事没过头七我就赶回了上海,因为这时候公司出事了......
一批在广东做的货,由于老板的疏忽,出现了极其严重的问题,全部报废!同期报废的还有几万双其他品牌的鞋子,老板直接消失了............对于现在这个非常时期,不管是资金还是产品都没有着落的情况下,无疑是雪上加霜.......
赶到广东联系当地的朋友和其他品牌的人,发现压根就没可能追得到人. 只能自认倒霉了...
再次回到上海想着看有没有其他办法赶紧弥补这些损失...回到家里那天我在床上躺着怎么也睡不着。一根接着一根的抽烟,一直抽到第二天早上直接去上班,行尸走肉一般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还是感觉完全没有困意..白天也心神不宁的不知道在干什么,不知道在想什么.没有胃口吃饭,没有欲望喝水....那种感觉不是不想睡觉,而是连一点疲惫的感觉都没有,仿佛所有感觉都不见了...就这样循环着又过了三天...自己虽然知道肯定不能这样下去,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困.只好开始买酒回家灌..一杯不够来两杯,两杯不够来半瓶。随着喝的量越来越多,能够进入睡眠的时间越来越短.一天洗完澡发现头上若隐若现的出现了的白发.. 称了下体重发现体重指向135斤, 我之前一直保持着175斤以上的体重,从父亲脑溢血复发到今天刚刚三个月.........当喝酒都无法入睡的时候我发现不能这样耽搁下去了,找了朋友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挂了专家号。在做了一大堆检查和精神测试后确诊:中重度抑郁症,无自杀倾向。 需要使用精神药物维持睡眠和饮食.......------------------------ 重生篇 ----------------------- 拿着医生给开的百忧解和佳静安定(真他妈的贵啊...)回到家坐在椅子上发呆。
想着主治医师给我的告诫:体重骤减是因为极度精神衰弱的副产品,随之而来的还会有精神性脱发(起床枕头上全是一把一把的头发...)和白发(一夜白了头这种屌炸天的好事竟然发生在偶身上咧)还有各种心律不齐.....让我最好不要继续工作,安心静养,先把身体养回来。
各种事情的不顺会让我持续产生极度的自卑感(对于一个人来说,其实最重要的是基本的自信。自卑会毁了一个人.),觉得身边所有的人和事都对我充满了敌意。如果一两个月还没有好转,推荐我去做电击治疗...(电击都出现了好不好......)
一直坚信的所有三观全部都TMD喂狗了.... 公司的事情也不想管,店里的事情也不想管,对于感情?我又能做什么呢。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还好没管,不然不知道会继续做出多少SB的决定) 事业没了,可以再找工作。家庭变故不是我能掌握的.自信被彻底抛下只剩下自卑的时候,如何找回来呢?
那时候就觉得所有的事都是因为我的错误导致这个悲惨的结局,我自找的.....老天只是把所有我做错事情的报应赞在一起还给我罢了。后面就靠着药物维持着相对正常的生物钟(用朋友的话说,我那段时间所有动作和说话的速度都慢了最少两拍... )但是身体丝毫没有任何起色,对所有的事情完全不感兴趣,觉得自己不管做什么都是错的,唯一的爱好变成了喝酒每天喝...因为喝醉了就不用去想这些事情了.(逃避,纯粹的逃避,逃避是解决问题最差的方法) 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门,不刷牙,不洗澡(我本来有点小洁癖........)点各种垃圾食品外卖,还有喝,喝,喝... 。
(感谢 Alien, 滕磊,Rocky,will,官纯,xiangsun,亮子,菲菲,bunny, 小排骨,殷果,魏老师,小胖以及身边所有的朋友们,谢谢你们不管多忙都拉着陪我吃饭,喝酒,聊天. 如果没有你们我估计我真的走不出来. )
浑浑噩噩的快半个月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在床上睁开眼,看到满房间的垃圾,空气中弥漫着粘稠的臭味 ( 遮光窗帘一直拉着,不知道白天黑夜),blue躺在沙发上藐视的看着我(偶闺女,一只捡回家的小猫)突然觉得很恶心,但是浑身使不出一点力气,只有思维还能动(不是什么奇幻的事情发生了,后来发现是头天喝多了,睡觉前吃药吃多了... 精神类药物一定要严格按照计量来,还有千万别混着酒吃药..)整个人僵直在床上,以为自己出了更大的毛病(抑郁症的时候基本上什么事情都朝着坏的地方去想)
就在这种状态下脑子里想了很多很多很多过往的事情,父母,朋友,同事 所有人都在尝试帮我走出来,而我自己却自暴自弃。如果我真的走了(想法特别极端..)爸妈怎么办,公司的同事怎么办,我还年轻,还有机会,我不想就这样下去....(知道害怕和对生命的敬畏很重要,当自己被逼上绝路的时候,要不就触底反弹,要不就自暴自弃,就这两条路)
幸运的是酒精加药物的反应只把我禁锢在床上差不多两个小时,爬起来冲去浴室,洗了三遍澡。让阿姨来帮忙打扫卫生(实在是太脏了,两周的生活垃圾,和没吃完的KFC啥的...)看着镜子里瘦的皮包骨头的我,想着从当年一无所有来上海,走到今天,我还有机会!
去公司整理计划发现完全没有钱了,怎么办?开源截流。截流:第一步就是先把店关了,把每个月压在头上的巨额租金压力减掉(极度正确的决定,当时虽然有一些方案引入新的合伙人来一起做,但是最后还是决定关店,牵扯的精力实在是太多了)整个店开了几个月,刚刚开店的时候就遇到家庭,事业,情感交织的问题,对于AMONG有着很多亏欠。原本合伙开店的节奏变成了我的情感闹剧,感谢糖果猫猫在我完全失心疯了的这段时间撑下去,不但顾着AMONG,还要努力从中调和。虽然最后店还是关了,但是真的很谢谢那段时间的照顾~ 虽有不舍但只能割肉.
开源:没有钱做新的货,卖东西吧,mac pro,imac, mb air,莱卡相机,镜头,手表....所有能变现的东西全部迅速处理掉,还是不够怎么办?借吧。
自从我从老家出来,从来没有张口借过钱,一个是自尊心使然,另外就是我知道一旦开了这个口,有可能朋友都没得做. 而且我要借的也不是小数目,身边的朋友要不就是在创业,要不就是在工作,都有自己的家庭和压力,肯定没有谁能一下子借我那么多钱...还有就是我借了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还得上..张不开这个口。
打开QQ,弹出一个以前经常扯淡的QQ群,一帮基本上没怎么见过面的GUI设计师兄弟们。虽然神往多年(圈子很小,用户体验行业最早的一群大牛)但是从来没有过太深的交往,更别说金钱上的来往了,自从开始做鞋也没怎么在群里露过面。
鬼使神差的在群里发了句:公司遇到很大困难,现在没有流动资金了,谁能借我点钱救急...(其实自己还很心虚....) 设计师们看似薪水很高,但是败的也是极快,各种数码,各种相机 动辄上W的价格... 而且基本上大家都有家庭和按揭贷款了..没可能借我什么大钱的..当时自己也就这么一说...
结果呢..... 两天在群里借了40多万啊.......无利息,无抵押,借据都没要. 甚至有些哥们都从来没见过我..... 一帮人你两万我三万的楞是给我凑了一笔雪中送碳的钱啊(还有背着老婆借我的私房钱...)!一周之内全部都到我账上了啊....... (说实话这件事情给了我特别特别大的鼓舞,让我起码觉得自己做人还行. 这年都谁都知道借钱难,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在我一无所有的时候还肯借钱给我,只能说我积攒的人品还不错,起码有点口碑... 也让自己自卑的心理有了很大的改善。)
借钱的事情被一帮好基友知道以后还埋怨我..你怎么没找我借啊, 我都给你准备好了,就等着你借呢啊...隔了几天某土豪朋友问我要账号..说XXW我先打给你.不着急还... (人品是靠攒出来的.你在做什么身边的所有人其实都在看着. 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甚至你都不需要开口)
最后事实证明一切事情都是事在人为,老天不会亏待每一个真正努力的人...
货品的准备很顺利的进行下去,美国的产品众筹如期登陆 Kickstarter.
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牌子. 创造了14万美金的众筹总额(我们限定2013双上限),来自50多个国家2000多笔众筹以及超快的众筹速度霸占KS首页推荐数天. 接踵而来的还有来自全世界顶级媒体的各种专访。Ref: Kickstarter >> LIGHT WING Trainers: Impossibly Light Tyvek Paper Shoes by Unbelievable Testing Laboratory作为一个设计师每天必看的国外顶级设计媒体,财经媒体各种专访及推荐,帮助我们一个来自**的小牌子夯实了进入美国市场的基础. 不管是 fast company,design boom, core77, YANKO DESIGN 还是 hypebeast, GQ 从来没想过我们的设计会出现在这些地方. (国内某些媒体还报道是来自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团队... 哈哈)看着各种光环,突然发现这些对我来说已经不意味着什么了. 这些东西不代表着你多牛逼,只是代表着你完成了你想做的事情。抱着更低的期望,和更低的姿态,才会给你带来意外之喜. 在结束了美国KS的这次众筹后我决定办离婚,既然无法再回到从前,就放手吧。(传说中的小红本换小绿本完全是假的,离婚证也是红色的好不好.)一切都回不去了,各自重新开始吧。Ref : UTLAB 美国官网 Unbelievable Testing Laboratory相比着美国的计划有条不紊的加速进行着,但是国内的情况不容乐观。虽然投资方不再追加投资,但是始终占有着很大的股份。最后双方无法达成共识,作为投资方给我的出路就是:既然离婚了,反正你就自己一个人,来福建吧,搬来福建我们可以继续投资......

经过和朋友的讨论,以及和美国团队的协商,决定放弃UTLAB国内外的所有股份,离开这个行业。
国内的市场瞬息万变,从刚刚起步到2013年,经过两年的洗礼和试错,发现当一个重要的方向决策做错的时候,会让你无法翻身,不是没有办法而是需要更多的资金和库存才能继续支撑下去。感谢在我们只有四钻淘宝店的时候愿意投资我们的思恩,庄姐。一路走来的伟志,振裕,亏了那么多钱,没能翻盘,实在抱歉。而我能做的其实很少,受制于没有制造业背景和供应链团队,很难在未来有很好的发展.(美国团队joe和sheun 来做设计开发之后的所有步骤,从生产到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最后一步)最后一张照片献给自己挥洒过青春和鸡血的这份事业。去看看这个世界,即刻启程。.

时间来到2013年的8月
通过一点一点的找回自己的价值,重建了信心。
虽然很痛苦但是很坚决的亲手终止了一手带起来的品牌。
还清了所有的债,卡里基本清零。
停了药,通过定期健身来调养身体,体重回升到150左右。
自己丢掉的,只有靠自己捡起来!
虽然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但是第一次觉得如此富有,在经历了这么多可能别人一辈子都不会经历的跌宕起伏后,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可以很淡然的告诉他:天上飞来五个字,这都不算事。血粼粼的忠告:有自知之明并且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比有个好项目更靠谱。 好的团队能把不好的产品做好,不好的团队会把一切搞砸。创业必须人推着事情走,而不是事情推着人走。产业投资和VC投资之间做好权衡,一失足成千古恨。不要随大流,找到自己独特的定位,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不要过于鸡血的向前冲,遇到问题的时候先停下来,想清楚这个问题是需要解决的,还是因为决策本身就是错的。家庭和感情都是需要经营的,每个人的comfortable zone 完全不同,沟通比什么都重要。男人只会变老,不会长大。人在做天在看,你所做的一切最后有一天都会回报到你的身上。#无数的人在问鞋子哪里有卖..跟美国的童鞋们说了以后决定在国内启动售卖,他们新申请了个微信号:HULABS ...哈哈 有兴趣的同学去加吧.---------------------- 柳暗花明篇 ----------------------重头再来之前的小插曲:在解决这所有的一切之后,我决定给自己第一个纹身,选好图案,正当师傅准备下针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应该纹点别的。作为一个习惯性好了疮疤忘了疼的人,纹点让自己长记性的东西。随即拿起纸画下了这个对我来说极其重要的提醒。如果我不解释的话,纹在小臂内侧的这六个奇怪三角,没有人能看懂这是什么,也不太容易被注意到。第一个向左: Don't be waver. 不要左右摇摆,犹豫不决。第二个向前: Keeping forward. 一直保持向前。第三个涂黑: Don't be angry. 发怒是解决问题最坏的方式。第四个空心: Your are nobody. 别太看得起自己,你谁都不是。第五个宝石型:Be strong. 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第六个向右:Make something right. 尝试做正确的事。时至今日当我情绪激动或要做出重要决定的时候。都会撸起袖管看看自己的六诫,让自己保持清醒。 在纹完身,去把留了多年的长发推了个秃子,重头再来 (其实是怕脱发哈哈~)接下去做什么呢?完全没头绪,但是总得先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吧。当年一起从frog design出来的兄弟们开了一家创新设计咨询 Ark design http://www.arkdesign.cn/, 两年时间已经做的风风火火,各种牛掰项目...看看自己一夜回到解放前..最擅长的不就是设计么,先从做设计重新开始吧。(不然你还想干嘛?去挖煤么....)先从最简单的来,将公司的设计师重新整合,开始接设计。凭借着之前在行业里的口碑和朋友的介绍,团队很快拿到了新的项目。(之前公司的设计师都留了下来)借着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大潮,用户体验设计的需求成几何量级的增长。一切慢慢的走向了正规。对于设计师来说只要肯做(不挑~ )质优(活好~)价良(恪守价格底线,绝不接低价的设计,这是对自己对这个行业的尊重,当然也不会狮子大开口)其实很容易赚钱~ 计划着一边做设计,一边找新的方向吧。但是照着我这种不作死不会死的性格,其实一切才刚刚开始(又一次。。。。。)坚持健身,坚持正常生物钟和饮食~ 终于把身体养回来了后来一次和朋友吃饭,哥们说你不是很喜欢骑摩托么,我那有台杜卡迪,我也没时间玩,你拿去开吧。感谢大卫王同学借车~~从此开始了新的一段旅程...... 经常周末单骑车上海开去杭州山里,过个周末再开回来 (感谢王寅&大宝同学的热切收留~ 还有福庆叔叔~ 家的感觉真好~)从上海到杭州走国道会经过很多的小县城,经常在穿过县城的时候遇到满世界的电动车大潮(颇有70-80年代**自行车大潮的盛况~),这让我意识到电动车在短短几年里得到了大量普及。同时也让我看到在过去的这么多年里(2009-2013)从产品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进化。车还是那些车,还是那么丑(各种山寨),还是用着铅酸电池(尼玛当年老子就用锂电了),还是一如既往的质量差,安全性堪忧。从一个产品设计师的角度来看,很多重复的的产品压根不应该存在于市场上。其实从xzoomer项目结束后,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电动车的研究,毕竟失败过不甘心。自己一直用电动车代步,电动车有着汽车无法比拟的便利性,也不会给大家添堵。平时出门打车需要很久才能到的地方,其实离的很近。骑车会节省最少一半时间。和朋友出去吃饭也基本上全部骑车去了。(饭点和上下班高峰期别指望打到车,即便能打到车堵车也会让你吐血,坐地铁?你去挤挤试试看....)身边很多朋友都买了各式各样的电动车,但是一成不变的是对车的抱怨,长得丑,容易坏,想要买台稍微好看点的压根就没有....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喜欢摩托车,喜欢那种掌握自己的路的感觉。也不忍看着自己所喜欢并曾经付出过的行业充斥着各种不上台面的产品(当你把一台看似光鲜亮丽的电动车塑件外壳拆掉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叫做一团乱麻......)先不说从高大上的环保角度节约了多少碳排放。单就电动车解决了数亿**人出行问题就应该喝彩!**有着全球最强的生产加工能力,最强的机电基础工业,以及最大的用户群体。现有的厂商很难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吸引到好的设计师,大家都懂有时候设计师是比较高冷的,不是单纯用钱搞的定的。为什么不用设计尝试改变现状。其实好的设计压根是不花钱的,反正是要投钱开模具,干嘛不做的更好一些呢?我们来看看这些成功的案例:德国 - 宝马 BMW意大利 - Vespa意大利 - 比亚乔 PIAGGIO法国 - 标志 Peugeot看完了欧美,我们来看亚洲:日本 - 本田 HONDA 日本 - 本田 HONDA (上个世纪的设计....)日本 - 雅马哈 YAMAHA接下来看看宝岛**:** - 光阳 KYCOM** - AEON看完这么多很帅的车,我们来回到现实...:……. 无力吐槽 …尼玛你知道我身边有多少人因为车太丑而不买么???做一台达到摩托车质量水准,好看的电力机车不是很好嘛.....成天整这些乱七八糟的幺蛾子干嘛啊!看过特斯拉介绍的童鞋可能大概有印象,电力驱动的车最重要的几个部分: ECU中控,动力控制器,电池组,BMS电池管理系统 ,motor 电机,悬挂结构。是车辆好坏的根本,特斯拉研发投入最大的就是这个部分...但是现在这个行业完全没有人在 care 这件事呢...全部是从市面上采购的通用件哦...而且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其实免维护铅酸电池也是需要电池管理系统的好不好...行业内完全没有这个东西的存在....一个控制器最少要支持30款电机…(其实也没有怎么太匹配啦, 能跑就成)一个电池最少要支持50款车… (其实也没有怎么太匹配啦, 能跑就成)一个电机最少要支持100款车… (其实也没有怎么太匹配啦, 能跑就成)一个ECU最少要.............恩,完全么有这个东西...如果用汽车举个例子那就是: 吉利美人豹发动机 + QQ的传动箱 + 双环小贵族的底盘 + 三蹦子的悬挂..........这车你敢开么...某次和本田技研所的资深副所长聊天,他表示最不解的就是...电动车为什么做的那么让他不忍直视...还那么多人买呢....答案很简单 : 没得选...排名前几的厂商其实最近两年进步很快~ 也在和外部的设计公司合作。不过成本驱动而非需求驱动的固有**很难改变。但是遍布全国的大中型甚至小型厂商就没那么重视开发了。。。一家年产三四十万台的中型厂商,整个开发部门只有四五个技术人员。而且这些所谓的技术人员,其实有另外一个很土的名字:跑配套的。说是开发其实纯粹就是从配套市场上购买各种配件,自己回来怼 (dǔi) 出一台车… 更别提什么匹配,驱动机动平衡了...对于**市场而言如果铅酸电池代表着现在,锂电就是未来!虽然锂电的价格是铅酸电池的一倍还多,但是寿命将近三倍啊。(铅酸寿命1年,循环寿命260次左右/ 锂电寿命3年,循环次数600次左右)09年做XZOOMER时就开始用锂电了(恩就是贵...8000一组), 都那么多年过去了,电池性能更稳定更便宜了。特斯拉改变了整个行业的体系和价格… 喝彩.市面上竟然没有任何一款量产车是锂电的...对,铅酸是便宜...但是谁能天天拎得动40公斤的电池回家啊.......还有那个无脑输出的电量显示,出门骑上去还有80%呢… 尼玛刚走50米变成 10%了啊......你是逗我玩呢吧...虽然电动车行业内可以用不到一百万的开发成本做出一台车,但是采用的开发模式是相对来说简(mei)单(you)粗(she)暴(ji),方法论和流程都不够严谨。很难想象在一个行业里由车架代工厂和塑件外壳代工厂来研发新款,然后由品牌来选款,三个月一款车…这个行业纯粹是在**本土发展起来的,全面超越任何国家。但是由于完全没有国外的标杆可以模(shan)仿(zhai),野蛮生长了十年造成了现在的局面。虽然身为脑残机车发烧友的我很痛恨全国大面积禁摩的问题,不过作为一个有自知之明的设计师,我不认为我能开发出一台超强的超跑机车,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开发就能把我搞死。吐槽了半天,是不是这个行业真的没救了?当然不是. 如果说为什么**电动车在整个行业还这么初级阶段的情况下,为什么还发展的这么迅猛?先不说从高大上的环保角度节约了多少碳排放。单就电动车解决了数亿**人出行问题就应该喝彩!(**是全世界电动车保有量最高的国家,截止2014年第四季度,保有量超过两亿台)。电动车价格低廉,学习成本低,基本免维护的特性让这个行业迅猛发展。什么都比不上用户的基础需求,不是么。**有着全球最强的生产加工能力,最强的机电基础工业,以及最大的用户群体,为什么不搏一把?用设计尝试改变现状。其实好的设计压根是不花钱的,反正是要投钱开模具,干嘛不做的更好一些呢?好吧言归正传.对于一款跑在路上的两轮车来说,至少要经过超过20个月的系统研发,需要经历很多的细节磨合。同时需要工业设计,车架及底盘设计,电子研发,量产等各方面在产品概念定义开始介入。其中:工业设计 :市场调研 > 产品概念定义 > 规格及功能定义 > 概念设计 > 风格定义 > 效果图 > 细节效果图 > 装配件效果图 > 油泥模型 > 3D扫描 > 点云校对 > A面粗修 > A面细修 > 结构开发 > 总装联调 > CNC初次装样 > 评审 > 数据精修 > 数据总修 > A面终版光顺 > 小批量PU模具式产 > 2D图纸 > 模具 > 投入试产.车架及底盘设计 :系统总布置 > 车架底盘结构概念开发 > 车架材质及工艺定义 > 通用部件排布及选择 > 数模粗装配 > 主车架规格细化 > 开发用工装夹具制作 > 油泥骨架车架制作 > 主车架初样 > 粗装配测试 > CAE受力分析 > 细节优化 > 工装夹具调整 > 主车架复样 > 数模精装配 > 外塑件挂接点开发 > 总装联调 > CNC初次装样 > 后面转入与工业设计组联调数据。电子设计:这部分是在太复杂我简要说下吧,作为一辆好车的基础研发,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我们要做的核心基础研发部分大概是这几项:1.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通过行车电脑管理车辆的一动一静..)2. BMS电池管理系统 (动力电池没有BMS就是耍流氓,充放电管理+实际电量计算很重要。市面上90%的电池故障是因为过冲电,过放电导致的漏液,鼓包,报废。)3. 大容量锂电池组 (国内生产最多的电动大巴电池包实在无法给小车用...)4. FOC矢量动力控制器 (对骑行感受制约最大的部分,现有市场上普及的方波控制器是马路杀手.)5. 高转换效率轮毂电机 (1:1 和控制器配比的电机可以把电能转换效率从 70%左右 提升到 90%+)借BMW C600 / C650GT 的开发流程图片~ 草图概念设计油泥模型细节设计结构设计CNC 0号车身验证量产车(好吧大家都看到了,刚刚开始有点recover 就准备继续作死了,鸡血君又开始彪鸡血了)---------------------- 继续作死再次创业篇 ----------------------有了前面一次创业的教训,特别是当年xzoomer已经失败了一次,一定不会想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先抽时间开始前期的调研吧,就当度假修养了~。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去了很多城市,去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很多大大小小的城市,城乡结合部,甚至小县城,最极端的时候一天去两个城市踩点。随着采集到的数据样本越来越多,越是坚信自己的判断,现在大多数品牌还在做低价低质的产品,有着极大的市场的机会。在通过朋友的介绍和国内一些“品牌”的老板认识沟通后,发现其实这个行业真的没有什么核心研发.....很多牌子的规划是如何降低成本造更便宜的车,甚至他们自己都完全不骑车,更别提爱车了.我坚信作为一个方便的交通工具,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扮演着城市交通毛细血管的重任。用户的需求绝不仅仅停留在能用就好的层次(仅仅是能用,连够用都算不上)通过在很多行业论坛的泡坛,结识了一帮专业车友, 发现他们也和我一样有着做一台好车的期望,但是苦于做车的投入实在是太大了,按照正向的研发流程,最少需要数以百万记的开发费用,数十人的团队才能去做.更别提供应链,生产,质检,销售,等等等等......想要在这个所有人都觉得很LOW的行业里做出点什么,真的很难。虽然看似希望渺茫(没钱没人...),但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分析、调研、讨论后,我觉得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可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跟几个车疯子合计了一下,决定没有资金咱就慢慢做,反正我还有设计项目能赚点钱,饿不着。既然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至少先尽全力把所有前期概念、研发计划和预算做出的可行的执行方案。做好项目的商业计划才可能找到投资把他做出来!哪怕真的到最后一场空,起码我们都尽全力努力过了。我来负责商业计划、进度预算和可行性分析(顺带结构及功能设计外加产品经理.....--~ )、老刘负责电子(某公司电子研发大牛),joseph负责外观(10岁开始骑越野摩托满山跑的新西兰工业设计小伙),小白负责交互(工业设计出身但是对用户体验设计有极高敏感度的小天才)再从设计公司里分出两个人去来做细化和辅助设计(大家共同的特质就是:发自内心的爱车!),很快组成了一个小而专精的核心团队。(早期团队架构需要特别清晰,可以互相帮助,但是每个人的权责要划分清楚,否则越忙越乱。)随着项目的进行,大家越做越High(个人一直认为做事做到自high才是至高境界,甚至14年的春节都没有回老家去过......)来自不同行业的丰富经验给予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和验证可行的执行方案。在无数瓶红牛和可乐的帮助下终于把我们构想的电力机车研发规划和商业计划书做完了。(一份结构清晰的商业计划书需要包含但不仅限于:市售产品及市场分析、产业结构分析、销售渠道分析、利润分析、推广渠道分析、新产品定位、研发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供应商分析、财务计划、销售计划、推广计划、风险控制、团队计划等. )但是这一切才只是刚开始的第一步,没有研发资金做硬启动一切都是空谈,前期大量的测试和样件购买,测试和试制已经花光了不少钱。如果没有投资的介入就只能靠着设计项目一点一点养了。(Plan A, B, C 不要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未知数上)为了验证我们的计划,更为了能够更好的走下去。2014年4月带着整个团队大半年来的心血、满满的信心、更做好各种碰壁的打算开始寻找投资。用最强的信心做好最坏的打算. 尽量想到所有可能被质疑的点. 没有完美的计划,只有不断修正的计划(在此感谢alien, 滕磊, will, rocky, 三国,李想,官纯,xiangsun,王寅,大宝,小潘、汪弘,同学给出的脑力支持~)在我们完成了整车的定义和早期的概念设计稿后开了个会,按照现有的设定如果要把这辆车从设计稿变成可量产出数据的样车最少需要再投入数百万。粗略计算了一下如果要做到量产最少需要千万级以上的投资...看起来希望貌似有些渺茫呢.....谁能看得起这个看起来特别low的行业呢。。。。前前后后准备BP文档总过花了快两个月的时间.. 一份好的BP不单单要有想法,还需要包含所有的可执行方案,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不靠谱的idea就能去忽悠投资的年代了.特别是针对牵涉到生产加工的实体产品来说,可执行性是最关键的。在要去找投资之前我们内部开了个很长的会,到底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去融资?作为一个由设计师,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其实有很强的技术偏向性。看似很强大,但是却欠缺致命的环节。 战略,财务,供应链,营销,售后...整个闭环的80%都是缺失的,怎么会有人给这种组合投资???但是经历了N次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后,我坚信只要目标是对的,倾尽全力为之努力,就必然会成功!我们先明确了一点就是:我们需要一个CEO...好多人该纳闷了,作为项目创始人你不就应该是CEO么?经过之前那么多年的洗礼,我特别特别清楚这件事情就是:有自知之明. 能操多大的盘子自己清楚。对于我们要做的这个”大"项目完全超出我的掌控能力和认知范围之内。了解是一回事,游刃有余是另外一回事。融资个几百万把车研发出来没问题,但是车做出来仅仅是迈出了从0>1的第一步,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二:我们可以稀释大部分股份给到能够带领着整个团队把产品做到发布的人 or 团队.作为一个先天条件不足的创业团队(残障傻缺团队),想要把整个事情做完,需要很多很多人,很多很多资源... 如果只是把车做出来,我们现有的团队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想要量产的话...呵呵第三:是否考虑产业投资,由于之前的一次经历,其实对产业投资稍微有些抵触。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整体基本上都很LOW,不注重设计开发的行业里. 但是如果最后被迫选择这一步我们也可以接受,毕竟这么多钱不是我们几个凑凑能凑出来的...更怕的是极有可能产业投资拿着BP直接就自己做去了......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必须极度谨慎.做好最坏的打算,知道自己最终会失去什么,就不会害怕。第四:要多少钱... 很奇怪吧最后才是考虑需要多少钱。其实特别简单,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1. 500万RMB,把产品原型搞出来,然后再继续融资。这是我们能够想到比较靠谱的方案...2. 1500万RMB,足够支付开发,模具,试产,和早期推广的钱。3. 3000万,你想多了吧....--我把手上产品开发的部分暂时交出去,开始了打磨商业计划书(以下简称BP)文档的阶段...代号 XMOTOR!2014年是投资量暴涨的一年,只要你有看起来还不错的计划书和靠谱的推荐人基本上都可以得到一次会面的机会。对于一个大型硬件项目来说,我们需要的资金比一般项目要的更多,也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动辄五六百万的早期开发投入已经远远超出了平均两百万左右的天使投资基数,更别提后面上千万的模具,生产投入。我们肯定不可能一次找到能够支撑到量产的资金,但是起码让我们能做出样车再去推进下一步。因为除了钱之外我们也很清楚自己的团队还有着致命的缺点。在我们的计划书团队介绍的页面上空着四个职位:CEO,销售营销、供应链、售后服务…(看起来是不是很缺心眼... 都去找投资了竟然没有CEO?没有生产供应链,没有销售?你这跟我浪费时间开玩笑呢吧.)整个BP分为两个部分:1. 主BP文档2. 可行性分析/财务预估主文档的部分基本上是个漏斗结构,从行业数据开始:1. 市场:由于电动车行业是一个不为互联网、科技圈所熟知的行业,所以最开始要做的就是数据挖掘把整个行业的数据用最精简有效的方式告诉投资人,这个行业有多大,弊端在哪里,有什么机会。宏观的精炼概述包含:产业规模,竞争对手,商业模式,行业趋势等数据。会让投资人觉得你对这个行业有着足够的了解。不要尝试捏造数据来哄骗投资人,人家可比你聪明多了... 据我所知就有一些项目不错,团队不错,但是在最终敲投资的阶段,投资人DD时发现了数据造假,直接取消投资…诚信是一个团队最重要的东西。2. 痛点:很多人会在这个部分犯下痛点过于宽泛,或阐述一些根本无法解决的痛点。痛点不在多,在精,一个好的项目能够抓住一个精准的痛点已经极其幸运了,如果找到两个核心痛点,简直是天赐良机..但是如果你告诉我你找到了10个痛点..那这个行业还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么?凭什么轮到你来革命?那么多的痛点你如何通过一个项目去解决掉?在这么多宽泛的痛点背后不是有着现实无法解决的问题,要不就是你对这个行业压根不了解好不好.....3. 解决方案:解释完你所抓住的痛点后,就要给出你的解决方案了。清晰的表达你要做什么特别重要。。。投资人的时间都很有限,没可能听着你夸夸其谈的说自己的牛逼爱迪尔...快很准的罗列你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就足够了。4. 时间表:什么时候开始做的,完成了哪些部分,下一个关键节点是什么,还有就是阶段性目标,对于任何一个项目来说都肯定需要短期目标和远期规划,创业项目短期目标可以有很多个,但是远期规划是什么一定要很清晰。你自己都没有清晰的目标和路线图,凭什么投钱给你?5. 小结:精确的表述 what’s status now (现在最关键的部分完成了啥), 和 what’s next step (你拿到融资以后要做啥).6. 团队构成:写这个部分的时候那是个心虚啊。。。。其实这个部分有些人喜欢放在前面,有些人喜欢放在后面,个人感觉如果团队特别牛掰可以丢前面,更多的情况是投资人先看到项目本身,然后才有兴趣了解团队捏...我们是放到了最后.....7. 融资计划:准备稀释多少股份,融资多少钱。整个逻辑结构在这里差不多就OK了.有没有发现整个BP里市场部分的占比要比产品多?你不是要做产品么?怎么搞那么多市场的东西进来?呕心沥血开发出来的产品就花那么点篇幅介绍?其实问题很简单,如果你做出了完全开创性的产品/技术,能够拿到独占专利。比如 油霸,一次充电能跑10000公里的空气电池,任意门....那你大可不必再写市场这些鸟东西,但是你能做得出来么?什么是好的产品?好的产品是在一个足够大的市场受众上给出领先的解决方案。投资人也不是神,他们也不可能每个领域都特别熟悉。哪怕是他特别熟悉的领域,你也要附上足够深入的市场分析,以显示你也对市场很了解。不然你做个球产品啊?还有就是市场推广计划,渠道,方式,预算。很多做产品出身的人总是犯这种错误:我们屌炸天的产品如果真的发布了,全世界都会来跪舔好不好,压根不需要推广啊!玩蛋去...不管你的产品多牛逼,都没用。清晰的表达出你在多大的市场上解决了多少问题,才是问题的根本!牛逼的不是你的产品,而是你对市场的了解与洞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商业计划书的主文档基本上就完成了。是不是感觉很轻松捏。。。其实这才是尼玛开始…单靠一份概述的介绍如何让人信服?(我整理了BP文档,删除所有数据,保留逻辑结构提供下载,链接在文章最后 > 拉大佬入伙的绝密商业计划书,niu社区首发 )拿方案说话…开始头疼的的附录工程: 可行性分析,财务模型,量产分析.....我数学本来就不好... 牵涉较多机密,附录就不放出文档了,直接部分截图打码~ 研发计划时间表量产计划时间表财务支出计划表技术参数表及可行性分析报告核心供应商列表量产爬坡成本预估团队成员,背景,股份列表。良好的计划是一切的开端,没有计划性就别提创业这件事。创业之前你可能是个geek,创业之后你就是个产品经理+开发+运营+推广+DEBUG+市场+杂工!会有千头万绪的事情推着你无脑的向前走!整体预算一定要做的详细,开发,物料,人力,房租...还有就是如果没有市场预算就是耍流氓。不过按照惯例,预算一定是会超的,所以在你算好每部分的预算后直接 X 1.5 就应该没问题了。别犯低级错误,多次验算数字,其实excel有时候跨表时蹿数据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在多次修改的时候。记住一点,必须要是可执行的计划,而不是简单的罗列要招几个人,做多久开发这种骗小孩的玩意儿。我这份2014年3月做出来的计划表,在项目进行到今天也没有任何一部分delay,反而是后面有更多的资金和团队进来后加速了。。。整套BP做完了第一步要干嘛呢?发出去?no .. no .. no .. you are too young, too naive.我可以理解你激动的心情,终于把所有牛掰的计划梳理的井井有条..感觉明天就能获得上亿投资,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心情…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把文档存好,继续努力工作,两天之后再来打开这份文档,你会发现你写的像屎一样…OK 可以开始回炉重写的节奏了,一鼓作气把你觉得需要改进的部分做完。然后去睡一觉。醒来以后好好吃个饭,再来看一遍,会发现尼玛我脑子是迟钝么,这写的什么鬼… 继续改吧。。。经历完三次HOLD住再重新看过的节奏,你会发现你自己对项目的信心倍增,考虑到的方面更完善,当然也不排除三次轮回完毕后,觉得压根不应该继续做这件事情的可能...不管你是什么感觉,把整个文档强迫着自己分三天看20遍。一是继续勘误,二是让自己更加熟悉逻辑和内容。在看的同时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看每一句话,如果你看到这份东西,你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take note.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尝试去给自己挑刺,想到最坏的问题。最可能被攻击的点,想好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三天过后相信你对自己已经再度充满了信心,是要发出去开始见高大上的投资人的节奏么?NO!找身边可以信任的好基友开始过文档吧,你身边每一个了解你的朋友,都会帮你看到你的弱点。把他们当投资人,当消费者。把你当成要从他们那里骗钱的瘪三。使劲挑刺…越狠越好.. 肯给你挑刺的才是真的好基友什么?你告诉我你没有可以信任的好基友?那你还创什么业?你所挑选的朋友最好背景各自不同,帮你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可以是对行业特别精通的,也可以是对行业一无所知的,只要是你的目标受众都可以帮你理顺所有的思路,并且用排除法帮你把可能出现的疏忽体现出来。反正我是挑了横跨设计,商业,投资,财务,服装,时尚,餐饮等各个行业的二十多个男女基友,强迫着帮我过了N编..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是:投资人就是消费者。如果你无法打动消费者,凭什么打动投资人?就因为你长得帅?说的时候你自己都不兴奋,凭什么让消费者兴奋?让投资人兴奋?其实上面反复的自虐过程,一方面是帮助你把计划做的更细更可行,另一方面是通过不断的重复来增加自信。只有尽量多的预料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才会在做演示的时候更加自信。当你被投资人问的哑口无言的时候你会想起我的这些忠告的..胆大心细脸皮厚呗 反正最后我的文档编号从 0.1 一直做到 7.0...第一份发出去的文档,其实没想到要找投资来着,发给了一个投资牛人大哥.本来只是想找他给意见. 带着笔记本在咖啡厅说了半个小时. 立刻给我来个几个一步到位的问题... (大牛的敏锐性,顺便转变到投资角度…我还吊儿郎当的抽着烟说呢...)1. 你想做的东西太多了,如果你只能做一个你选择哪一个? (最开始的BP里面有三个关联方向,产品形态一样, 但是风格不同)2. 设计师出身的你怎么操这个盘子…( 我绝对不会做CEO......没有CEO也敢出来融资也是醉了...)3. 你做产品研发我不担心,但是下一步的营销,生产等等你怎么办? (计划是先做产品原型出来,然后在想办法找代工,吸引人才…)看似简单的三个问题其实背后的担忧是1. 是否考虑清楚自己路线正确性?2. 团队能力是否和想要做的事情对等?3. 是否考虑到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在危险?基于之前对我的一些了解,他只问了这三个问题。还好都算秒答,虽然最后木有拿他的投资. 但是真的很感谢他. 起码让我第一次把文档发出去有了一个还算正面的回复. (其实最关键的原因是..木办法给我个CEO..对于整个项目来说,钱确实很重要,但是人更重要。)紧接着开始发动身边所有的朋友,帮忙介绍投资人,不管是哥们还是前老板,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各种想办法联系.下一个给我答复的是微博上聊过两次的大牛(某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EO)发了文件后很快微博给了我电话号码和微信. 粗略的交流了一下想法后跟我说觉得这个项目很有希望!有时间来北京面谈…(好吧就是李想大大 --~~) 后面基本上把能通过身边朋友介绍接触到的投资人见了个遍. 过去十多年的积累和人品口碑开始发挥作用...只要全身心all in 去做觉得正确的事情,身边所有的人都会帮你.国内外一线VC合伙人,天使投资人,投资经理,甚至PE....都给了个机会见面聊.(I_G,晨,顺_,软_,红*,今,真,海***…)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第一次遇到找投资顺便找CEO的创业团队... 随着见的人越来越多,不断的发现和修正计划中的问题,也让我受益匪浅。感谢Fisher,李晓军,刘德其实VC也各有各的风格,有些喜欢投软件,有些偏爱硬件,有些喜欢投稳健的东西,有些喜欢投冒险家。一个好的团队其实能够让VC给出很多宝贵意见,更多的时候像是在沟通。去面圣之前,不不不.. 是面谈.....做好背景调查,相互的基础理解其实很重要,好的心态很重要。抱着不卑不亢平等的心态去看待谈投资这件事情,而不是带有功利性。投资和被投资其实是双向选择,不存在谁压制谁的问题。在这个浮躁和充满忽悠的行业。对于好的项目,好的投资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创业者,因为只有你成功了,他才会成功。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北上广深跑来跑去,最多的时候一天见三拨人… 这时候我们再度意识到这个严重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没有操盘手,没人会投一个只是开发出来没有后续发展实力的项目。甚至最后通过介绍联系到了两家国内顶级厂商的老总,聊完以后甚至他都不觉得我们能做得出来... 一整轮路演完毕后,除了一些神补刀外反馈集中在几点:首先被肯定的是团队,无论放在什么行业里整个团队的含金量都是超高的. 在产品开发方面已经做到了顶级。甚至有投资人想让我们转行去做他们看好的其他行业,因为觉得这个团队要是废了实在是太可惜了......然后是对市场和产品计划的肯定,过去的一年他们也见过无数的载具类创业团队,但是基本上问题都在于:不接地气....思维车,独轮车,低速电动车甚至磁浮车…只有我们的计划很接地气而且相对比较完善,但是面临的问题也是一大堆。1. 没有成型的产品原型,让人无法下定决心投资。2. 需要很重量级的操盘手作为整体核心,但是我们团队成员过于专业性,导致闭环缺失太多。身边也有一些朋友想要给我介绍愿意投产品开发阶段的投资人,甚至有人劝我干脆自己来干CEO,小有小的做法,一点一点慢慢来走着看呗,总比胎死腹中要好啊。但是我们心里特别清楚,必须是冲着量产去的。哪怕产品开发完成。没有很强的CEO和团队,基本上就是沦为被山寨的货...完全没有意义!花了很多时间去谈投资却没有任何进展,但是也占用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同时设计公司的项目越做越好,相应的花在电动车上的时间开始被压缩,团队总是要养的。谁也不能看着整个进度慢慢的拖延,不知道到底怎么办才好。其间UTLAB USA团队捷报频传.....之前利用 microfiber (豪华汽车,摩托车用于仪表盘,坐垫设计使用的材料 )设计的超轻 ninjia shoes 在KS上再次创造了15万美金的众筹成果.Ref:https://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theutlab/the-ninja-impossibly-light-microfiber-footwear同时还被 the new york times, ABC等高大上媒体专题报道,而且拿到了很不不错的投资..形势一片大好, joe和sheun同学劝我回去继续做做下去.... (前面放弃了所有的股份和权益...)The New York Times 啊同学们!传说中的 纽约时报啊!这可是美帝的人民日报啊!虽然很有诱惑,也有挣扎,但是最终还是决定不再回头...既然坚定了自己热爱的事情就用尽一切努力走下去。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有只几条路,只要我做错了决定一切都会化为泡影:1. 放弃项目,这是我们无论如何不会去选择的。
2. 将整个项目的时间线拉长,用设计公司养项目,但是随之而来的风险则是计划已经发出去给很多人。一直有投资人告诫我们:谁也不能保证有没有谁会绕过我们直接去做。(here is china, anything is possible. )
3. 稀释相对更多的股份,同时减少投资的总金额,将整体计划中的部分功能砍掉,把缩减版样车做出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最easy的一条路,已经有投资人给出了这样的选择,就差签Termsheet了。但是这又是我们最不想选的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产品。每个部分都是经过无数次的推敲和计划精简出来的。并不是完美主义作祟,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特别清楚如果你的要求是100分,结果只能做到80就很不错了,但是如果你的要求是50,最后的结果可能只有30. 做出和市售产品没有任何区别的四不像,这是绝对的本末倒置)
内部讨论了两天后完全没有结果,谁都不敢轻易做出决定。怎么办??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疯狂的重新核算所有预算和项目的可行性后,我决定孤注一掷:
不选上面任何一条路,而是把自己逼上绝路!
(其实也是建立在团队所有人对项目未来的信心上,而不是纯粹的赌性。但是必须有人做出这个决定,并且承担这个决定可能会带来的一切后果,推着事情走,而不是被事情推着走)关闭设计公司,停止所有设计外包项目,全力以赴用我们能够动用的所有资源,用最原始的手造土办法把样车做出来!正当我把手上的项目全部停掉,准备孤注一掷的时候,转机到来了.------ all in or nothing, 超级大佬的融资通行证 -------一天早晨接了个来自投资人的电话:明势资本的黄明明。之前经李想大大的介绍,认识了这位汽车之家的天使投资人。之前曾经在北京见面聊过一次,还给我引荐了来自比亚迪,奇瑞汽车的大拿特别好的投资人大哥,完全没有架子,并且给了我很多建议不好的投资人只会想着压价,占创业者的便宜,甚至投资后抢方向盘。好的投资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你组建团队!互相帮助才能共赢!我们十分幸运遇到了黄明明。一个夏日的暴雨傍晚,在朝外SOHO的一家咖啡厅,我再次表明如果能够帮我们介绍到合适的CEO,或者足够好的团队我们不介意被合并,甚至占少数股份...接到电话时黄明明的声音显得有些兴奋:“下周一有没有时间来趟北京,有个重量级的业界大拿有可能愿意加入!暂时不能告诉你是谁,来聊聊先。”必须有时间好不好!虽然我已经有些不抱希望了,过去的几周一直有朋友或投资人给我介绍CEO的人选,但是每次抱着希望而去,失望而归。没有人愿意从炙手可热的互联网,app, 金融,手游行业转出来,来做这个看起来吃力不讨好而且特别low的电动车行业...周一早上的飞机到了北京,直杀鸟巢附近的一个咖啡厅。见到黄明明的时候他把我拉到一边:你知道李一男么?(年龄比我大好多。。以下简称男哥。低调,低调,暂时保密…)听到名字我惊呆了... 额...男哥很多年前就是偶像级的人物啊…竟然让我见到真人了..激动.我还流着鼻涕上小学的时候人家就驰刹江湖了好嘛,现在早已是投资界的大牛。。好吧,估计也就是聊聊,说不定会有投资的希望…我可没指望人家来做CEO....就坐以后没什么废话,直接开始说项目,(男哥完全没架子… so nice)把已经基本背下来的BP迅速的过了一遍。男哥冷静的听完整个计划,然后一针见血的指出:你们格局不够...方向太窄...我实在哭笑不得...最初的计划是不小,但是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打击后,我们的缩减版BP目标变成了做小众的产品开始,把设计公司的项目停掉,慢慢做。先把产品和品牌做出来然后再慢慢成长。。。赶紧拿出原始的版本大概说了一通。。。男哥看完计划后着说了他的很多看法,其中包括:产品要做到极致,要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团队必须放在北京...我惊呆了。除了团队必须放在北京这件事,基本上和我想的一模一样啊...实在没想到他竟然真的对这个行业了解那么多。。。。我一直以为电动车是个没什么高阶大佬关注的行业呢。很愉快的聊了一个多小时,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后, 男哥有会就先走了。黄明明语重心长的跟我说:抓住这个机会,我想不到还有谁比他更适合来带你们这个项目了...... 说实话我完全没抱任何希望,这种级别的大佬,怎么可能再自己下海操盘。能够愿意投资我们做下去可能就是最好的可能了。在又大概聊了一下项目的进展和下一步的计划后就从咖啡厅出来去酒店了。回到酒店,还没打开电脑。就接到男哥的电话,开始跟我讨论很多细节的问题...特别特别细节...从电池到车架,再到结构,外观,风格,市场。一个电话打了一个多小时,而且约好隔天一起去江西见一下一家中型厂商的老板。想到之前也有投资人聊得很深入,还一起去实地考察了行业。想想也是对的,多看看各地市场。肯定要更了解才能决定是否投资。之后基本上保持着超高频的电话+微信沟通。。。去完南昌之后,男哥约了我在上海见面,让我带整个团队的人一起去聊聊。2014年8月1日,一个有着纪念意义的日子。。。带着一帮兄弟,在酒店跟男哥一起聊了很久。在所有项目的细节聊完后,一起吃了个中饭。最后拉着我开始讨论投资的细节:整个团队搬到北京,你来统管研发和品牌,做副总裁。其他缺失的团队成员我来搞定。先投资X千万,要做就做最好的!把整个产品照着国际顶尖水平设计出来!创始团队都拿基本工资xxxx元.我直接走神了... 什么情况.这也太快了点吧…等等..确认是X千万,不是X百万?还是先?难道还有后???晕了......幸福来的有些突然,距离我们第一次见面,这才几天啊。(男哥和黄明明过去的一年多一直一直在看这个行业,也接触了很多整条线上各个阶段的团队,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接地气的好团队~ 也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投资那么简单了~ 哈哈..)有些过于迅猛。。完全摸不到头脑......工资?够吃饭就可以了啊.....比我之前给自己定的5000还多点呢..... (很多初创团队在拿到投资后就开始给自己开高薪,纯粹是本末倒置,什么都还没做好呢,就给自己开高薪,想拿高薪就别创业!这是铁律!)在恍惚中一起去外面抽根烟,实在忍不住问了一句:“男哥,您确认是要亲自下海来操盘?”得到的答复是:“当然了,不然我跟你跑了那么多地方干嘛?”现在想起来都忍不住的激动.......有些发颤..额......实在是..不可思议.....完全超出我的预料.........头几天还苦逼的在加工厂焊车架,今天就有CEO了...不但找到了CEO,还是既投钱又投人???????三观一致承诺不干涉产品的设计..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全部听你的.....开玩笑呢吧..........谁TMD信啊.....好吧,我承认我还是抱着怀疑态度的:也不是没有投资人挂个CEO名,其实基本上不怎去办公室的..起码解决了我现在最大的问题,有资金和团队把我们的产品做出来..接下来的一个月:组核心团队,男哥带着我拜访了一堆牛人… 各种我想都不敢想的人....定下品牌的名字,购入牛到没天理的域名 http://niu.com (太特妈牛了...)只花了20几天,组建了一个含金量999.999%的屌炸天联合创始人团队啊..(差的 0.001%是我 -- ~ )A:顶级低调大佬,青年导师,超级天才。曾在多个行业留下了自己的功绩,如今再度起航,重返商场。B:某初中毕业进城务工人员十五年奋斗走上人生巅峰,再次抛弃一切,千里骑行奔赴北京追寻梦想。 (就是我...)C:某金发碧眼青年才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洗礼下,抛弃资本主义顶级公司顶级职位,携手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某顶级公司元老,新时代市场策划熬夜鬼,苛刻的互联网产品经理。放弃大笔期权,不要命的再革一命!E:从零开始,做完两家上市公司,霸气十足的供应链负责大哥,兼顾生产线,义无反顾跟着CEO重出江湖。F:传说中的民间高手,发烧技术宅,潜心钻研占领海内外高端智能电控市场,被三顾茅庐后决定加入团伙。---------------------- 2000公里奔袭帝都篇 ----------------------打包了家里和公司的所有东西,物流发运北京。本想搭乘高铁,却发现到了北京也什么都不能干(物流要四天才能到)发挥我这折腾不止的精神决定找两台摩托车骑去北京也算是用这段疯狂的旅程作为重新开始的开端吧。在知道我的不靠谱计划后,已经移居北京多年的老马同学(当年刚到上海时一起合租的那位flash大拿:林C。)决定从北京飞过来陪我骑到北京. 路上有个伴一起骑着也安全点 在做了整个骑行计划后,2014年8月28日正式启程。我们没有选择最近的路线,而是选择了一条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之旅上海出发,先去南京过一趟南京长江大桥(很小的时候就特别憧憬的地方)再直插海边,一路绕着海岸线而行。粗发~~南京长江大桥!很激动有木有!!(一路遭遇各种修路,各种烂路.....根据数据路上经过了2XX个红绿灯)望长江路过安徽境,路边休息~ 由于时间的缘故没办法借道回老家一次~ 海边~~~ 拍完这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照片后,经历了这次路程上最大的一场雨,能见度不超过5米........海边由于路上各种修路,走错路,抵达黄岛的时候路程表已经走到了1759公里....轮胎扎了...... 黄岛这边没有人会拆摩托车轮。跟路边洗车美容店的老板借来工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夕阳下的工业区~ 真的很美!(感谢青岛热情款待的同学们~ 特别是皇甫闻奉同学领着半夜去围观奥体帆船中心~)临近北京的时候,经过一个预计好的加油点.. 加油站竟然没油了...... 只好七扭八拐的绕了一大圈去加油~ 马老师各种被围观,解答人民群众对骑车去北京的不解......8月30正式抵达北京,里程表停在 2173KM。正式加入帝都,开始了这次新的旅程,面对各种新的挑战. ---------------------------------到北京后开始紧张的找办公室,继续挖人扩充团队.(所有熟悉的人全在上海..换到北京后各种想办法从各地挖人…)由于在电动车行业聊了一圈实在没找到适合我们的人才,秉承着杀鸡必须用牛刀的理念!随即扩大了搜寻范围组成了可能是至今史上最混搭的强大联军团队:来自五湖四海,**,海外的摩托男,汽车佬,重型自卸卡车工,智能手机仔,智能机器人宅男,多轴飞行棋玩家,咖啡馆网红,肾果代工厂项目管理,卖电视的运营,开源软件的程序猿,搞电子代工的供应链,搞模具的。。为了弥补我们在整车开发和量产方面的薄弱点,还直接找到了业界顶级没有之一的 HONDA 本田技研分出来的一个团队整体合作研发.....这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不好....凭着过去的几分薄面:罗永浩,李想等大拿在我刚到北京的时候帮忙转发招聘启事小广告.让我成功诱拐一批兄弟姐妹携家带子奔赴北京开工....... 后面就不能再说了,再说就泄密了......对了,还记得上面我说过我怕 CEO X哥是不是就挂个名,投个资,不来公司开工么?现在他撇掉之前牛掰投资人的光环,一周六天在公司趴着 ^^~~ 是不是看到这里觉得偶终于苦尽甘来,24K纯屌丝逆袭,终于出任总裁,走上人生巅峰了?如果你这样认为,我只能说你太幼稚了。团队越大,投资越大,压力越大。身边所有的人都在帮助我们,信誓旦旦夸下的海口如果不能做到,更是在打自己的脸。在这背后是和一帮热血梦想家们,为了我们心**同的目标搏命努力的辛酸。经历过之前多年的起起伏伏,更明白现在的来之不易。恪守初心,逆境时保持自信,顺境时克制膨胀。对团队负责,对产品负责,对投资负责,对自己负责。一切才刚刚开始。do your best,never let yourself regret.all in or nothing.------------------------------------------------绝对是有史以来最长的一篇文章了。可见人的潜力总是可以被无限挖掘的,不作死不会死。但是不作死怎么能知道自己会不会死呢?.........这是个哲学问题..........感谢一路陪我走过这十几年段漫长旅程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成长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跌倒再爬起来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肯定会有很多人觉得何必要活的这么累?其实这背后埋藏的是对命运的不甘和憧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意义,从自卑,到自满,到自我膨胀,到自灭,再到重生。经历过这些事情才让能让真正懂得那些谁都会说的道理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认清自己,为值得努力的而努力. 一味的鸡血. 只会到头来并无所成.留下的是心理和生理的疮疤.冷静且理性的决定.当为了错误的决定而奋斗时就已浪费了青春.拥有时不觉珍贵 失去时才觉失落什么是你想要的作为创业者我算是是合格的,每次都全情all in但是对于家人和情感,我是个自私者.共勉.不断尝试不管成功或是失败经历过便是得到真诚的面对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顺境时恪守初心,逆境时憧憬未来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政治学第一定律 #70

政治学第一定律 #70

政治就是抢劫

一)公平与效率

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要花点笔墨,聊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话题。“公平与效率”。
公平,什么公平,谁的公平。

水库论坛很久以前,有个id叫做“Likewater”。这位老兄的最大特点,就是爱喊“不公平”。
公交车地铁要涨价,他大喊“不公平”。
开刀医疗费用要涨价,他大喊“不公平”。
房价要涨,他大喊“不公平”。
柴米油盐醋草纸要涨价,他大喊“不公平”。
最后,程序员IT的工资要涨价,他大喝一声“公平,这很公平。就该这样”。

再之后,我们观察了一下LikeWater先生,关于公平不公平的选项,大致是以他自己利益为划分的。
譬如本地户口可以申请廉租房,他大喊不公平。
但大学生申请廉租房可以加分,低学历不加分,他就觉得很公平。

顺着这个思路推下去,最终LikeWater先生的政治主张是:“大学生,985大学毕业,男性,理科,年龄在3233岁之间,身高在1724325px之间,河南驻马店或者湖南郴州出生,有秃顶早谢症状,脸右颊旁有三颗大黑痣”者;
这样的人最应该受到优待,每小时工资10000000元!
其他人统统应该低工资,快递,月嫂,钟点工,饭店,医生,护士,警察,统统应该收5元/小时的最低工资。
这样的“社会制度”,在这位大黑痣老兄看来,才是最“公平”,最合理,最正义的。

二)谁的公平

公平,什么公平,谁的公平?!

每一次我在舆论媒体上,听见无良小编高举着“公平,正义”的大旗。我就觉得好笑。
公平,什么公平,谁的公平。

当那些人声嘶力竭地喊着,想要追求所谓的“公平”时,其实他们并不是真公平。而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政治主张”。
其私心程度,如果完全顺着LikeWater先生的思路走下去,最后就是“32~33岁,脸颊旁长着大黑痣”的人拿到最多的姜饼。分得最多的蛋糕。

这是公平么,我不这样认为。
我觉得一点也不公平。

同样道理,你把这个思路衍生下去。如果政府兴建很多“经济适用房”。分给屌丝和无房者们住。
你觉得这是公平的制度么。
还是你的屁股赞同?

三)谁的公平

所谓公平,既不是偏袒你,也不是偏袒我。
虽然我们并不想讨论哲学问题。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一定要“大家”都认可的,才是真公平。
如果一方面满意,一方面愤怒。那不是公平,那是抢劫。

那么,什么是“真公平”呢。幸好这个问题是有解的。而不是一个假大空问题。
人类在长期生产社会实践中,逐渐掌握出一套互相相处的规范。譬如不能偷盗,不能抢劫,不能欺诈。
无论是怎样的民族,怎样的宗教,怎样的社会历史,有一些共同点是不会变的。都是“劝人为善”的。这样的一套准则,就是社会规范。

哪怕有一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规定,最终却是熬不下去的。因为“生产力发展”是一股大趋势。他迟早会打破一切不适合生产力的模式。
所以,最终形成留下来的“社会规范”,必然是最大释放生产力的。

“最有效率”的,必然最终就是全社会奉行的。
最有效率的,最终就是所有人都共同认可的。生产力极大释放的。
最有效率的,就是最公平的。

“公平和效率”,本来就是同义词。最有效率的,就是最公平的。
最公平的,就是最有效率的。否则我们何必追求公平。

四)装睡的人

最公平的,就是最有效率的。最有效率的,就是最公平的。
公平和效率,本来就是同义词。

所有的人都点头认可。可是他们一转身,出了这个门,不妨碍他们又滔滔不绝地谈论“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好像不把钱分他们一点,就是大得不得了的矛盾,矛盾得气场都扭曲了。

为什么。其实有一句俗话,精确地解释了这个现象“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你以为那个每天唠叨一百遍“公平与效率矛盾”的人,他们不懂得公平的道理么。
你以为他们内心深处,真的“不懂得”他们是在无理取闹。他们所要主张的,根本不是公平。而是“脸上三颗大黑痣者年终奖翻倍”。

不,不,不,他们都懂得。你懂,我懂,大家都懂。
书本,道理,公平正义,这些我们都懂。不懂的是人心。

当一群人在那里义愤填膺地喊着“公平,公平”。其实他们喊的不是公平,他们真正喊的口号是“抢劫,抢劫”。
当一群人在那里喊着“**,**”。其实他们并不是真正追求全民平等。而是喊的“特权,特权”。
当一群人喊着“环保,环保”。其实他们关心的并不是蓝天白云。而是喊的“敲章,敲章”。

五)政治与抢劫

在上一篇《生产与抢劫 #60》中,我们说道“臣闻天下大义,当定于一”。
现在社会,老百姓之间的仇杀山贼,已基本上绝迹。全社会的暴力使用权,只剩下一个“最高权力”即政府。

但是,人类抢劫的心,并没有消亡。抢劫的兽心基因,如同魔鬼,可以无限打压,却永远不可能根除。
当“定于一”的时候,人类的抢劫,转变了一种方式。转为控制政府,并希望政府分给他们更大的蛋糕。

当外地屌丝小白领高喊着“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你以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无理取闹,追逐的其实是平均主义么。
不,他们知道,他们是在装睡。

他们喊得越响,叫得越凶的原因,是向政府示威。要求政府给他们更多的倾斜式特权。是在争夺SOV (share of voice,中译‘话语权’)

同样道理,我们可以看见无穷无尽的游说团体。滴滴专车为什么不行,因为出租车公司反对。
大学里为什么还要教授Fortran77语言,因为计算机老老老师反对。
地铁安检几乎是个笑话,为什么不能撤。因为下岗职工反对。
退休工资为什么一加再加,而不拨款给大凉山。因为“老干部”们的SOV更强。

知道了这一个原理。我们仔细再观察政府的行为脉络轨迹。知道底层规则,顿时看得清晰如掌上指纹。
政府的很多事并无道理。耗资巨大而浪费严重。
但他就是去做了。而且一错再错。为此不惜牺牲国家的发展速度,将全社会拖入贫穷和愚昧的深沼。
其实你用“政治学第一原理 ------ 政治即抢劫”来分析。这些“祸国殃民”的政策,往往就是其背后“强势政治团体”的意图。它虽然对整个国家是不利的,但却是对这个小团体有利的。

六)菊与刀

抢劫之心就如同魔鬼,可以被无限打压,却永远不能消灭。
现代人的“抢劫之心”经过重重包装,已经高度“文明化”。吃人是用刀叉,而不是生吃。所以现代人的抢劫,主要体现在对政府控制权的争夺之上。

铅笔社有一个很经典的论断,很有道理:“君主制好于独x制,独x制好于**制”。
和一般人想象的不同。**制是最坏的制度。没有But,就是比君主制差。

很多人无法理解近40年**发展的原因,甚至也无法理解,西方世界明明拥有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Democratic。可为何在国家竞争中一败涂地,奄奄一息。
因为**政体的优越性!

因为**的政体,牢牢地把权力掌握在500个家族手中。他拒绝向人民分享,也拒绝向人民负责。
这样做的结果,是把“抢劫”的权力,牢牢地限制在了500个家庭手中。而养活500个家庭,总比养活9850万领食品券的黑人拉丁裔垃圾人口要容易。

欧美的问题,在于他们是**政体。政客们争相向民众取悦。将人民拉扯进“食利者”“抢劫者”的行列之中。
“人民”本来就是一个邪恶的动物。所谓高大上不过是洗脑之词。
“人民”是一个极端邪恶之词。一旦一个社会80%的人开始抢劫,不事生产,整个欧洲希腊五猪的崩溃,也就不可避免了。

七)结语

写这篇的目的,是要告诉各位,我们经历的是二个战场。
一个是文的。资产的涨跌起伏,买进卖出差价赚钱,光明又干净。
一个是武的。对权力的争夺,对政府游说影响力的攻击和反击,SOV争抢。

这个战场污秽而又血腥,但你绝对不可以对此视而不见。我以前有一篇《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犯规》建议可以看一看。[1]
一旦你赚了钱,就一定有人不守规则。就一定有人想掀桌子重来,或者凭拳头说话。

与其斯斯文文地和人家讲道理,受欺负被掠夺,你不如;
A) 在“武”的战场上也获得胜利,论拳头也是你赢;或者
B) 用更深的老谋深算,从一开始就想到出千的可能,并提前加以陷阱。

如果你不是红二代的话,A)的方法通常对你来说很难。所以普通人要做的就是B,提前把所有丑恶和掠夺都想在心里。并在每一步的计划中,做好预算量。

[email protected],2015年4月10日子夜)

篇尾几句闲话:

人心浮躁。理论基础的事情,总没有人听。
“生产”“生产与抢劫”“抢劫”,这是极为关键的三篇。分别是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的总纲。用任何话语来形容这三篇,都不为过。
从这三篇开始,衍生衍化,可以说出无数的道理。洋洋洒洒,把整个社会科学,都能包容进去。塑三观,毁三观,对你整个世界观的构建,可以说是关键性的骨干。

可是对于绝大多数庸庸碌碌的“庸人”。他们宁可听一些枝末细节的技巧。哪怕能帮他们赚上几千元现金,就心满意足。好比同期写的“贷款选择的精算法”,其含金量完全无法和这三篇相比。但是阅读量和转发量却大大超前,几乎是150%的比例。

我们是一个很务实的微信号。对人心不想作以评价。大道只渡有缘人。所以我们接下来会缓一下,不写理论基础性的东西,而写一些很小儿科的弱智文章,譬如“公积金新政影响精算法”。
事实上,要不是后面的大纲,有很长的篇幅讲到“宏观调控”。我连这三篇都懒得写。

[1]《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犯规》http://www.shuiku.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831

试论社区O2O的轻重模式

{
  "author": "杜航",
  "date": "2014-10-16",
  "links": ["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54d701bd14ec53c11660feae.html"]
}

最近一系列新闻将社区O2O再一次推到话题焦点:先是传叮咚小区资金链断裂,以官方辟谣,但确认暂时退出北京市场终结;然后是传社区001获得新一轮融资,其CEO邵元元回应表示B轮融资尚在进行中;紧接着,是小区无忧获得A轮2000万美金融资,这次是真的。从这几家社区O2O企业的近期消息中,多少也能窥见其各自经过前一轮舆论聚焦后的发展近况。其中叮咚小区模式较轻,以线上为主,而小区无忧和社区001都偏重线下运营,各自代表了社区O2O轻模式与重模式两个方向,这也是企业战略方向选择时不得不纠结的问题。对于社区O2O,求轻还是求重?

轻模式:人力投资小,易快速复制

叮咚小区采用社区黄页的模式,将大量社区服务信息集成至APP中,同时侧重社区社交,可以看出,叮咚小区是轻模式的代表企业之一。偏向线上的模式,主要在于解决传统社区服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方便用户获取信息,对于服务的具体对接与执行,平台把控力则显得弱得多。在获得天使投资后,叮咚小区加大了其推广力度,地铁、分众传媒上做了大量广告,轻模式的平台砸钱进行快速区域扩张确实相对重模式来的容易,不过问题也容易随之而来。在北京市场大力推广后,后续的服务对接与执行并没能迅速跟上,导致出现了大量负面反馈,在区域把控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进一步恶化不得以暂时退出北京市场。限于篇幅,对于叮咚小区的失误这里不做大量展开,此前品途发表的文章《社区O2O咋了?详解“叮咚”病因》有详细分析,可供大伙参考。

还有比叮咚小区模式更轻的,之前笔者参加活动了解到的好邻居智慧社区平台就属于这种。好邻居没有自身的APP,而是内嵌在微信公众平台里的微网站,相比独立开发APP这种方式又更轻一步,栖身于微信,主要是考虑到微信的打开率比独立APP更高,用户粘性更强,不过用户是否有在微信中寻求社区服务的使用习惯也很难讲。同样,好邻居平台也是将用户对接到第三方服务商,为用户提供快递、家政、就业、缴费、维修等社区服务,替商家提供引流服务。另外使其模式更轻的一点在于,其地推并不像一般平台由自身团队负责,而是主要依靠区域代理商来实现区域扩张。区域代理商负责平台某个区域若干社区的资源整合,涉及小区物业和各类社区服务的商家,还有商家持续的维护和运营工作,平台也会为代理商提供部分物业资源。地推一般是平台投入最多人力的环节,这一环节都被最大程度地简化,可想而知平台模式多轻。模式越轻,不可避免服务的把控力就越弱,面对笔者的担忧,好邻居表示为保证服务质量,后续将会与服务品质较好的细分服务APP进行合作。

重模式:亲力亲为,稳打稳扎

刚刚获得A轮2000万美元融资的小区无忧则是重模式的代表之一,它的重体现在花费两年多时间建立起多点对多点的即时物流调配体系。通过核心物流自建、局部容纳兼职队伍的方式,目前覆盖上海外环内80%区域,人均单量与效率为业内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用户月度重复下单率在30%以上。小区无忧创始人唐皓认为,这是公司目前所拥有的核心资产之一。而在品途网此前发表的《社区O2O:无法言“轻”》中也提及小区无忧的自营物流:比如配送外卖,小区无忧的做法是自营物流+商家自主配送。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仅有10%的外卖服务是自营物流配送,面向用户多为较高收入群体或居家家庭,余下90%的外卖服务由商家自主配送。由于涉及覆盖上海众多社区,其驻点比较灵活:物流配送人员是居住在当地小区的住户,以这个驻点向周边辐射8-13个小区。配送人员手机上都安装有内部调度APP,比如哪家餐厅出单了,需要配送到哪个用户家里,都是通过这个内部APP实现信息传递并记录配送员的工作量。

无独有偶,社区001极其相似地选择了短途物流作为重模式运营的切入点,不同于小区无忧的是,社区001物流专注社区电商而不是外卖配送,而其大本营正是另一个一线城市北京。目前覆盖16个城市,员工规模达到3000人(其中北京1000多人)。正如品途网此前《独家解析社区001的运作模式》所说:要实现16个城市用户下单购物的需求,就需要从物流驻点和快递员送货时效上突破,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一方面物流驻点配备快递及货物分拣工作人员,物流覆盖周边5公里商圈;另一方面提升快递员送货服务质量,不以计件考核送货员绩效,将单次送货服务分为若干等级评定,由用户评价的积累数据(时间、服务、态度等)考核快递员当月绩效。为了减少重复时间的投入,发挥各自在可控范围的优势,一个订单的处理流程是:订单产生–社区001后台订单信息送达–商超接到订单信息,开始配货–商超将货物送抵社区001物流驻点–社区001快递员送货上门。

客观地讲,轻重模式势必各有优劣,轻者人力物力压力相对小,易于快速复制圈地圈人,但是服务把控弱,体验难以做好;重者相反,容易从单点提升体验,解决问题,但是每扩张新的区域,所有东西都要亲力亲为重来一遍,严重阻碍规模发展。每个模式自然有其正反两面,但是我们需要将其置于行业格局加以审视。纯平台模式虽然轻,但是与几大玩转平台的巨头相比,后起社区平台流量优势在哪,用户粘性在哪,再者巨头都或多或少正在发力社区服务,玩轻模式胜算几何?相反扎根线下的重模式是处于天上的互联网巨头不可及的,前景美好,但是路途注定艰难。交流中笔者也发现一个共识是:以单点作为重模式切入点,满足用户强需求,以此建立使用粘性,再区域扩张与服务横向延伸。事实上,一些公司已经在这条路上摸索。

价值100万以上的创业经验

{
  "author": "李一腾",
  "date": "2015-03-30",
  "links":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UxMTYwMw==&mid=204830148&idx=1&sn=269449b589b6d38be70973df043ad244&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pass_ticket=H76cEeVcnT73frIaVZYnquTaz7f71iKFpMaR%2BnBoAQJXm0NM3RfTxV6Y9NwTDu6b#rd"]
}

尽管几年前创业这档事儿就开始热闹起来,但想必15年会是创业者的爆发年,作为一个写代码的产品经理,我自身搞过两家公司,七八个产品,被收购过,也被我搞烂过。就在春节前,我犹豫了好久,终于还是把公司关掉了。关掉的原因并不是账上没钱了(事实上不仅有营收,而且由于我没有融过天使和VC,也不存在投资者给我的压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家公司丧失了增长性,这就像一个孩子的成长,被永久的定格在了3岁,让人束手无策。在家赋闲了一段时间后,偶尔会有猎头找我去刚融到钱的小公司聊聊,看到他们那创业的激情以及漏洞百出的产品模型,我觉得有必要分享些经验,但我只负责讲,有没有用,那是你的事儿。

合伙人股权分配难题

创业起初,相当困难的一点是给合伙人多少股份,尽管有着无数前人总结的分配模型,但也只是形式上进步了一些而已,因为不好谈的根本原因在于创始人不想给别人太多股份,但又害怕团队造反,也就是说这压根就不是一个如何分配的问题,而是一个你能不能hold住合伙人的问题。试想下,如果雷总约你一起创业,你敢跟他提超过5%的股份吗?一般人都不敢,因为人家牛逼在那个地方了。所以解决合伙人难题的根本途径是让团队的成员服你,崇拜你,认为跟你混远远强过自己瞎折腾。有这个做基础,股份比例你爱怎么划都行,没人有意见。你问说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怎么办?那我也没招儿,不想放弃项目的话,就妥妥的均分,先渡过创业期,然后随时做好合伙人内斗的准备。

小创业者是跟着风口走,还是去一个没人竞争的市场

我创建的第一个项目布布PC应用商店就是一个远离风口的项目。我当初是这么算计的,全国的创业团队都在搞移动互联网,就我去搞PC客户端,完全没有竞争对手啊。可产品正式上线后,我才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投资人根本不搭理我。因为您创业的这玩意太怪了啊,大家都在搞移动互联网您搞PC是几个意思?各个基金的投资经理都在不停的看手机项目,有几个人能顶住压力把你的项目拿给基金合伙人看?他们不怕被人嘲笑嘛?

所以说,对于一个刚创业不久的年轻人,选择一个远离风口的项目无异于自杀,你需要做的其实是顺着这群人的想法,做一个有点儿意思的产品,然后在投资界里挂上一号,即“xxx做了个什么产品,大家来看看呗”,借着这股劲儿,大量的认识圈内的媒体、投资人、行业分析师,你放心,即便你的产品垃圾的不行,只要你在风口,他们都愿意抽出时间来见你,毕竟谁也不愿意错过一匹黑马,而只要达到这个目的,这第一个项目就算是成功了。

如果这个项目万一火了,那你就是下一个instagram,等着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吧,不过你要知道,这种成功跟你的本事没多大关系,别像余文佳那样犯SB。要是火不了,恩,一般来说,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不仅火不了,还根本一毛钱盈利都拿不到,没关系,还记得我刚才说的了吗,你在这次创业历程中认识了圈内各个有影响力的人,这些人在你平时打工的过程中是很难结交的,他们会对你的下一个项目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在我的定义里,你的第一个项目已经战略性的成功了。

是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还是同时做几个看哪个能火

这是创业中常见的两种策略,即以质取胜还是以量取胜。创业的大佬们总是讲,要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说起来当然是没错的,但关键问题在于,我怎么知道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会有结果?常在互联网圈混的人多少都知道几个半死不活的服务,比如抓虾网,为了一个简单的RSS功能折腾了几年,产品倒是极致了,然后呢?还有无觅网,当年顶着亚马逊大数据的光环回国创业,然后呢?

然后事实就是,抓虾网创始人徐易容干美丽说火了,无觅网转型八卦应用无秘也活下来了。这还用不着举周鸿祎当年冒傻气干社区搜索,干不动了转安全卫士的例子。我相信如果有机会你问徐易容,说干抓虾后不后悔,我想他唯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早一点儿看透一个无生命力的项目,导致浪费了自己好几年的时间。所以,到底是做到极致还是多做几个产品,取决于你手里的这张牌到底是张好牌还是烂牌,于是你就问了,那怎么识别是好牌还是烂牌?这里给出我的答案,只要用户量或营业额依靠口碑传播,月连续增长率能达到10%以上,这就是一个值得浪费生命去努力的好项目。

创业初期要不要请牛逼的产品经理

在茫茫创业人海中,有产品感的人,寥寥无几。我想解释下什么是产品感,我们一般会想,会做产品的人一般是公司里的产品经理,其实这是错的。我看过不少产品经理的简历,我发现哪个公司都一样,产品经理的角色并不是产品的创建者,它只不过是产品实现的执行者,换句话说,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公司的产品经理是没有办法决定的,而那个真正重要的事情,才决定了一个产品能不能成功。

拿淘宝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是“抄易趣,免费用”,对微信来说,是“抄kik,顺便再抄下talkbox”。只有做出了这个级别的决策,才能说具有产品感,至于所谓的写需求文档,画产品原型,推进研发进度,这些都不重要。所以,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创始人能不能做出关键决策,因为一旦做出关键决策,给一个二流的产品经理去执行,差别也是不大的。顺便提一句,有了关键决策的概念后,你会发现招聘牛人的意义不大。这就像打仗一样,能不能赢靠的是将军的战术策略,你不能期盼依靠士兵的勇猛而取胜。

发现产品不行了,怎么转型

还记得我上面提的第一个项目的概念吗,我说你的第一个产品有90%的概率挂掉,那么挂掉就要转型,转型就有继承和派生。为什么说有继承呢?因为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巨大的经验的积累,这些经验中,最有价值的那部分,在彼得.蒂尔的《从0到1》这本书中,被称作秘密。我们还是拿耳熟能详的Instagram来举例,如果你调查过Instagram的背景,你会发现创始人凯文最初做的应用叫Burbn,上线了很长时间也不过几千人在用(瞧,按我的说法,月增长率远不到10%,这个产品是个坏项目,要抓紧转型)。他们后来发现用户根本就不使用Burbn来进行签到,但是附带的照片共享功能却被反复使用,于是琢磨着推出了一款只带照片功能的软件Instagram,结果一炮而红。

很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凯文习得了一个关键经验,即“用户疯狂的发布和共享照片”,并且这个秘密在当时没有被其它竞争对手发现!虽然这个产品的火爆依然有着运气成分,但至少在产品创建时,已经不是在瞎猜了。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节操精选,比如拉勾网,他们的需求都是由上一代不算成功的产品衍生出来的。

我管Instagram这种转型,叫市场转型,是成功率最高的一种转型,因为它继承了原有市场的经验,还有一种转型叫技术转型,也就是继承了原企业的核心技术但面向全新市场,技术转型的经典案例是百度,从为门户做搜索引擎外包转型为搜索引擎门户站,但这类转型风险太高,一般不推荐。

最后,谈谈创始人的心态

没有任何人,包括创始人自己,能够肯定当前的产品策略是对的,产品切入点是对的,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探索、试验和验证,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就像趣分期的罗敏一样,如果你看他的创业经历,会发现他其实经历了一个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这对于强势的创始人而言,是个非常痛苦的事儿,因为你要不停的对团队成员讲,对不起各位,前半年我犯二了,带大家走错了路,我们现在要转型到一条新的方向上。也就是说,只有你能随时抛开业务,抛开自尊心,探寻市场的本质逻辑,才可能在当前这个白热化的市场中取胜。

上海虎妈的两难:多花100万买学区房,还是上私立小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k5MDM5MA==&mid=2650819722&idx=1&sn=5127e4aca6ba7f9d43a69adbec375de4&scene=1&srcid=0908nQMIIyIjxxGZ93jubwGe#rd

30万多条房源信息告诉我们:魔都学区房均价为66143元,与周边非学区房51488元的均价相比,溢价14655元,溢价率高达28.46%。

  1. 房价都在涨,学区房怎能例外

DT君的表哥大腿君最近从帝都举家搬往魔都了,号称是为了在魔都买套学区房给娃上学。

然而,魔都的学区房不是吃素的。近六年来,除了2012年价格小幅下跌外,魔都学区房一直保持着高歌猛涨的趋势,甚至上海史上最严格的限购政策也没能阻止它的脚步。

image

要知道,不少准爸妈孩子还没出生,就在考虑怎样先占个坑。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教育资源争夺战中,外来户大腿君想快速给娃占个称心如意的坑,就想到了号称要用“大数据看一切”的表弟DT君。

由于没有官方认定的重点小学名单,DT君选了一份民间流传甚广的90所魔都牛小名单,并在链家网、安居客上抓取了3万多个小区和30万多条房源信息,从中圈出了与其对应的703个小区的5547套学区房,进行数据清洗和分析,开始了帮助大腿君挑选学区房的辛酸之路。

什么叫学区房?
按照义务教育的就近免试入学原则,学校在指定地域内招生,这个范围内的房产就成了披着金色外衣的学区房。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非均衡发展,按地理位置划分的学区,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畸形分布,形成了所谓的 “菜场小学”、普通小学、民办小学和重点小学。
菜场小学和普通小学在上海家长眼中是万万不能上的,民办小学里确实不乏名校但需要娃拼了小命考。相比之下,重点小学可以通过学区房划片的方式进入,又天然垄断了优质教育资源,自然成为了高净值人群竞相争夺的价值高地,包括自认已跻身其中的大腿君。

  1. 要买学区房,请多准备100万

大腿君最想知道的是,荷包究竟要多鼓,才能买得起魔都的牛小学区房。
知道他不(mai)关(bu)心(qi),DT君撇去了总价1500万元以上的房产,然后拉出一张总价对比图。

在魔都的学区房供给市场,学区房在400万元左右的库存量是最大的,而整个二手房市场上300万才是主力军。也就是说,要在魔都要买一套学区房,一般要把预算增加100万。

image

“没问题”,大腿君拍了拍自己的胸脯,“400万没有超出我的预算”。

  1. 学区房均价6.6万,溢价率28%

单价呢?DT君以90所“重点小学”为中心,取其所有学区房的单价中位数代表学区房价格(本文房价均采用中位数),又拉出一张图。

image

结果很清晰,上海整体的房价中位数是47654元,属于图例中深绿色这一价格区间(3-5万元)。但一眼望去,上图中深绿色点点几乎不可见,也就是说,90所牛小的学区房单价明显高于上海整体房价。

溢价率更能看出魔都牛小究竟在影响着周边学区房的价格,取重点小学所在区域内非学区楼盘的价格中位数,拉出下图【注:溢价率=(重点学区-周边非学区)/周边非学区*100%】。

image

可以看出,学区房的溢价率普遍超过了10%。30万多条房源信息告诉我们,66143元的魔都重点学区房均价,与周边非学区房51488元的均价相比,溢价14655元,溢价率高达28.46%。

一些牛小的溢价则更高,有四所小学的溢价都超过了两万元——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明珠小学C区、福山外国语小学证大校区、北京东路小学。这意味着,如果想上这四所小学,买一套100平米的学区房,就要比周边的房子多花200万元。

  1. 有钱首选黄浦区,这里“牛小”扎堆

事实上,每套房多出来的溢价就是父母为购置该重点小学的学区房所承担的学位占坑费。也就是说学区房的核心并不是房,而是重点小学的占坑费,‘占坑费’决定了学区房真正的价格。

心甘情愿的接受“占坑费”,经济实力也承受的起,第二步的问题就是,好学校在哪里?

image

可以发现“牛小”最多的地方在黄浦、浦东、杨浦,可事实上这三个区的学区房价格差别有点大,上海最核心地段的黄浦区学区房均价最高,杨浦的相对最低。而且由于地理面积和人口的关系,也并不意味着,在这三个区买房子就更容易占到重点小学的坑。

  1. 学区房也分三六九等

为了让大腿君更深刻得感受魔都学区房的价格,DT君按照约定俗成的商圈或板块拎出了最贵的10个区域。

image

结果并不太出人意料,学区房基本符合从中心城区向周边城区递减的楼市定律,中心城区不少还是老房子。以第二贵的衡山路为例,多数是1999年以前,甚至还有不少建国前的老房子在出售。

大腿君问:不应该找性价比高的吗,为啥要给我看最贵的?于是DT君又圈出了10个价格洼地。

image

好像,也不便宜......而这些相对便宜的学区房主要集中在宝山、松江、闵行。原本隶属闸北、现并入静安区的彭浦,均价在4万多,倒是值得考虑。

大腿君反复比较教育资源和价格高地洼地几张图后,告诉DT君,目前自住一套不打算卖,手头的钱只能再买一套小户型挂户口的学区房。

如果只看重教育资源,可以直接锁定市中心的黄浦、静安和虹口;但公司打算注册在浦东,虽然浦东教育资源稀缺,却方便照顾孩子,到底该怎么选?

  1. 高溢价学区房真的值得买吗?

DT君进一步对比了上海各区的学区房、非学区房、二手房单价中位数,并引入溢价的概念,尝试帮大腿君分析一下投资价值。

除了静安、宝山,魔都绝大部分区域对应的“学区房”价格的确已经普遍高于区域房价的中位水平。
宝山出现了非学区房比学区房还贵的情况,和其教育资源优势不明显有关。
学区房单价最高的黄埔、长宁、徐汇、浦东,重点学区房的均价都在8万/平方米以上。
学区房与非学区房溢价最大的是浦东和长宁,浦东学区房单价比非学区房单价溢价48.61%之多。这意味着浦东的家长最为悲催,每平米平均要比别人多付近3万元的学区“占坑费”。

image

溢价率高,在资本市场不见得是好事,意味着升值空间小;但在楼市上则不一定,比如土地拍卖溢价率300%,你可以说这家开发商疯了,也可以理解为这块土地价值巨大。

学区房的高溢价至少也是一种市场选择的结果,买学区房,很大程度上买的是学位那个坑。但与高溢价息息相关的还有政策的变动。

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表示“在目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将热点小学、初中分散至每个片区,确保各片区之间大致均衡。”

魔都也一直传言要推广多校划片政策。如果政策变动学区真的没了,像静安这些核心地区,依旧值得购买。一些因为学区而形成过高溢价率的地段,则存在从高处跌落的风险。

根据复旦大学的论文《上海市学区房价格的影响机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学校重点等级每下降一级,住宅价格将平均下降8.698%。

大腿君说:“以后有没有学区房概念,该小区会不会划出去,大家都无法预知,我只能抓住当下。”

  1. 如果不差钱,就在这20所小学选吧

聚焦了几个重点区之后,大腿君开始选学校。还是先拉出魔都学区房单价最贵的小学名单,感受一下。

image

不出意料,黄埔的牛小牢牢霸占了排行榜前几名(2011年卢湾黄埔合并)。再来看一下溢价的排名,“占坑费”越高的学校,自然是该区域内大家追捧的牛校。

image

“这些小学的学区房比相同区位的房屋价格每平方米要溢价在1万元以上,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明珠小学C区、福山外国语小学证大校区、北京东路小学的溢价都突破2万元。将溢价*房屋面积,就是你为了这个坑位额外付的费用。你是否愿意为这样的优质学(keng)位(wei)买单呢?”

大腿君默默的点了点头,“还是希望我家娃能在这20所里面挑”。

选好学校和地段,其他购房因素也需要被纳入考量,交通是购房者除价格为最为看重的因素。

  1. 学区房多是“小破屋”

基本确定了学校之后,大腿君又提了个新问题,他这学区房不仅要给娃上学,还希望未来能够增值。

投资二手房的人都知道“15年规律”,就是房龄15年是个拐点,超过15年后周边配套已经没有改善空间,银行贷款难度也高,升值空间变小。

学区房显然不在这个规律的范畴内,学区房总是被打上"老破小"的标签。分析数据可以看到,在售学区房的建筑时间不少是超过15年的老破房。毕竟购买老学区房的人大多为的是获得入学资格。

从成交情况来看,集中在2000年到2008年之间建成的次新房源,基本很难买到更新的学区房。

image

和大腿君的另一个需求相似,由于学区房通常不是大家在魔都首套置业的房产,相对于整个二手房市场,不少人倾向于小户型。成交二手房的面积集中在60-90平米的区间,学区房的则集中在40-70平米之间。可见为了能够买学区房,大家不仅得接受老旧,还得接受小房子。

image

  1. 买学区房和上私立学校哪个划算?

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完,大腿君说自己心仪的学区房有谱了!

可要还是买不到学区房怎么办?

真是不愿意写这段,然而,这却是绝大多数沪漂可能面临的情况。

许多家长抱着“有学区房要上,没有学区房创造学区房也要上的”的信念,在这个不见硝烟的战场上杀得眼红。购买了学区房就一定能进重点小学,开启人生赢家之路吗?越发严苛的学区房新政跳出来说不!

2014年静安区提出“一个门牌号一居住户,五年内只接收一学生”后,虹口、宝山、徐汇、长宁等区也纷纷根据实际情况,效仿了静安的“学区房新政”。

除了区县的政策外,较为热门的小学也制定了更严苛的入学标准,如普陀区的武宁路小学、江宁学校就规定,落户必须满2年才具有入学资格。

杨浦区的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上理工附小、杨浦小学等热门学校,则在招生简章中规定,报出生户口的儿童将在录取中有优先的顺位,换而言之,通过购买学区落户的儿童将处于落后的顺位。录取顺位的调整,使这些热门学校的入学门槛又提高了。

本文是《魔都楼事》系列报道第一篇,关注上海学区房

买不到合适的学区房,还能获得好的教育么?来看看魔都的私立小学。

以上海徐汇区的四大民办小学--世界外国语小学、盛大花园小学、爱菊小学、逸夫小学--为例。这四所私立小学,一年包括学费、住宿费、交通费、餐饮费、校服费,常规开销在3.5万~5万的区间内。小学读下来,花费也就是在30万的范围内。

上文我们已经算出牛小的占坑费在100万左右。相比之下,这些私立小学似乎显得更加实惠。不过,这些私立牛小也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得考!

生活在魔都的你,不能拼爹买学区房的话,去只能考私立小学拼娃了。

数据是冰冷的,排名是残酷的,如果不把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固化成一个个竞争标签,现实也许会更美好。谨以此句,送给正在或者准备在学区房战场上厮杀的父母们。

备注
1,本文所使用数据均来自公开渠道。房产数据主要从上海链家网,上海安居客网抓取房价、住宅地址、小区、建筑面积、户型、朝向、所在楼层、建筑,成交情况、年代、配套设施、装修情况等内容。数据收集截止时间为2016年4月22日。

2,本文分析的是招生范围明确规定的公立小学学区,且均指小学学区房。

3,数据采集、数据清洗ETL采用了赵一鸣开发的工具软件HAWK。数据分析采用ipython notebook和pandas

4,有意向与我们合作研究的读者,请将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数据需求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 欢迎广大忙碌且寂寞的程序猿投稿。

文/沈念祖 ([email protected]
制图/许天宇
技术支持/赵一鸣

水库羊年贺禧 ------ 毁三观,竖新生 #1

水库羊年贺禧 ------ 毁三观,竖新生1

当2001年时,股市2100点,莘闵虹梅一带房子2100元/㎡。二者比例1:1
到2009年时,股市2200点,房子22000元/㎡,比例是1:10

在过去十五年中,房产投资者(炒房)成了大赢家。其回报超过了普通投资者股市的十倍。
一套房子,成了贫富之间的分水岭。一些早期买房者,现在都已坐拥数百万身家。享受幸福人生。而炒股者,却还在苦苦挣扎手中的解套,惨淡度日,连数十万元都是个大数目。

水库论坛(Shuiku.net)是什么,水库是一个职业炒房论坛。

当欧洲人第一次来到大漩涡以南非洲,他们一手举着剑,一手举着《福音书》,高傲地对原住民说:“孩子们,我为你们带来了福音”。
此后,“福音”席卷了整块大陆。
今天,你们来了,你们看见了。

一)一百倍

水库论坛(Shuiku.net)是什么,水库是一个职业炒房论坛。
先别露出你眼中鄙视的眼光。这是职业屌丝的通病。
“房虫”“房串串”,一连串社会蛀虫的词眼已经跳入到你脑海里。不务正业的严打对象,炒股才是人生正途光辉崇高灿烂。

先别露出你眼中鄙视的眼光,我们先问你几个问题。

全上海炒股的论坛,股市论坛有多少。少说也有上万个吧。
可专业的炒房论坛,你知道几个。你知道一共有几个?

炒股有多少门槛,炒房有多少门槛。知道炒房的启动资金需要多少么。为什么在你们猪一样的脑子里,居然会认为炒股的回报比炒楼高?
在过去十五年中,事实已经以铁一样的耳光。搧了又搧。左边十七八记,右边十七八记。为什么你就打不醒呢!

当2009年时,曾经发生过一场大争论。当时“楼市/股市”回报是10:1。
讨论话题,未来的路会怎么走。

有一群人,他们就是不信邪。是泡沫总该破裂。价格终该回归价值。事物一定会回到他们熟悉的“正轨”上来。过去十年,就象是恶梦一场。只要明天炒房客都跳了楼,就当是恶梦没发生过算了吧。
所以他们给出答案是,“股市涨十倍,楼市下跌”,二者比例回到1:1

很不幸。他们可能是错的。“楼市/股市”的最终关系,很可能是在拉大十倍的基础上,再拉大十倍。达到100:1
楼市200000/㎡,股市二千点。炒股的人再被屠杀一回。
如果说2015年除夕夜的今天,则目前比例是13:1

二)下九流

炒股的看不起炒楼的,这几乎已是目前社会的公论。
炒股的看不起炒楼的,认为炒楼是下九流。认为那是土豪和温州大妈们干的事。平均文凭不会超过初中。

而炒股是高大上的活,要牵涉到利率,汇率,宏观经济走向,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美国QE,日本大选,印巴局势,中东地缘政治与原油供应……
炒股的认为自己从事的是一项高大上的事业。是知识与学历的完美集合,是技术分析与哲学勇气的揉和。每当屌丝观测K线图时,激动得浑身发抖。似乎明天他就可以成为巴菲特索罗斯。

我们知道,胜利是建立在累累尸骨之上的。
没有一个庞大的基数蠢货DS群体,又怎能建筑起炒楼客十倍百倍的资产爆炸。动辄10:1的回报率,远远踏足在金字塔顶端。

事实的真相是,炒楼的才看不起炒股的。炒股的才是下九流。
真相是冰冷的,残酷的,黑铁的。

十八世纪时,欧洲曾有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当时欧洲人相信黑魔法,贵族封邑,君权神授。
是卢梭,孟德斯鸠等一群大**家,不懈群力地再三向民众们呐喊,“觉醒吧,人民,事实真相不是那样”。
“你们从小学开始接受的教育就是一场骗局”。

今天在我们接受的教育之中,其实也是这样一场骗局。你以为书本上讲授了“启蒙教育”,从此你被启蒙了,不再象中世纪欧洲人那样愚蠢。
其实那是挖了更大的一个坑。坑外有坑。

好像电影《Metrix》黑客帝国中一样,幻境破了一层还有一层。
你以为生活折磨了你十年,房子涨了十倍,凡事皆有公道。
但他很有可能再折磨你十年,再涨一百倍。

当一只狼吃了十只羊,他是会停下来洗面革心做灰太狼,还是会吃第11只羊?

三)毁三观

水库论坛真正要教你做的事,其实是毁三观。

就好像十八世纪孟德斯鸠教你做的,目前我们所灌输的绝大多数知识都是错的。包括但不限于;

实业兴国
以民为本
完善福利
抑制贫富分化
刺激经济
扶植国货
拉动内需
取消公路收费
少生孩子多养猪
义务教育
降低医疗费
加强监管
油气国营
提高产品质量
保护农民
严打囤地
鼓励自住
加税降房价
股票救市

请注意,以上观点,全部都是错误的。连一条正确的都没有。

这些问题,说起来实在太复杂。以至于我们不可能在一个帖子内写完。
这些三观,讲起来实在太庞大。以至于我们要成立一个论坛,才能细细地把道理讲完。
于是就有了水库论坛(www.shuiku.net)

四)水库论坛

水库论坛成立于2012年10月。最初是一些资深炒楼客互相交流的论坛。

但论坛开着开着,渐渐地就发觉不对。当逻辑推理讨论时,隐隐有“鸡同鸭讲”的感觉。
这感觉,就好像1840年英国人初到广州。他们和大清政府完全无法沟通。你和他讲人权贸易商业,他和你讲皇帝忠君CCAV。

渐渐地,我们发觉,沟通的基础。在于最基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
好比内地一些老农民,你感觉是完全无法和他们沟通的。

要讲道理,就得先把他们的脑子倒空。把他们脑子里受了几十年的“共产主义先锋队”的**教育倒空。

等到三观已毁,从零构造。你再慢慢慢慢一点一点和他讲逻辑。
为什么加税是促进房价上涨的。为什么加了营业税之后,房价非但没有如愿下跌,反倒继续涨了三倍。
为什么打击KFS囤地,是会促使房价上涨的。当严格地执行限购之后,房价创了新高。

很多道理,生活欺骗了你十年。当傻空一次又一次地冀望落空,当房价一次又一次地撕裂他们心灵。为什么他们没有内省过;
“你所信奉的那一套逻辑,是不是错误的。否则,为何实际不按理论走”。
上水库,毁三观,竖新生。

今天是2015年2月18日,农历羊年的除夕。因为一个很偶然的原因。我们注册打开了一个微信公共号:水库论坛Shuiku~net

系统十分简陋,我们注册的最低等级的订阅号。每天可以推送一篇文章。初步计划,若Shuiku.net网站上有精华帖发生,则会整理成微信文章,并推送给每日订阅者。
所有的文章,均会以数字编号。今天是第一篇,编号#1

我们的民族需要启蒙运动。但我们无意拯救每一个人。水库始终永远会维持一个小众群体的社区。
因为醒来的人太多了。我们去哪赚傻子的钱呢。这并不符合创坛者的利益。

([email protected],2015年2月18日子夜)

买小学学区房请勿考虑对口初中问题

http://www.qianfan.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442

太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也回答腻了),请问我的小学还不错,初中对口却比较差,这个学校还值得上吗?或者A小学虽然差,但是对口初中好,是不是应该舍弃小学更好的B?
我花时间稍微普及一下这里面的知识,为什么说不要考虑初中的问题,或者说初中其实都很差。
以徐汇区为例(全上海市都差不多的模型),徐汇区最差的民办的平均分都会比最好的公办要高20分以上。徐汇最好的公办的平均分都最多会在550分左右。徐汇区录取分数线最低的市重点南洋中学的录取线大概在575左右。好吧,我们就来拿相对更典型的田林三中来做个分析:
1.他的平均分在550以下
2.他一共6个班,1、2班是特色班(大部分都是比较优秀的小朋友,少数条子生),年级前80名他们两个班可以占据65人甚至70人以上。语数外三门平均分比平行班(也就是大家整天念念有词想通过买房子进去的班)可以高到4、50分以上(一门功课平均分高10分都算少的,夸张的时候加上理化高50多分都是有的)。无数的初中都是这个模式,靠好的生源组建特色班出成绩,靠房子、户口进来的班级是平行班,虽然不敢说是放弃的班级,但是确实成绩无法相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堆不学的学生再好的老师也没用。
3.学过加权平均数学的同学们,自己可以算算看,年级平均分545,两个特色班平均分比平行班高出40分甚至50以上(不考虑更夸张的50多甚至60分了,事实上完全可能),他们的平行班平均分大概多少。你可以算算需要什么成绩才能在这些平行班里面考到575分以上(基本就是独孤求败级别的,你花了几百万买个所谓初中学区房唯一可能有用的情况发生就是你孩子在这种平行班里面独孤求败--而事实上如果你孩子真是这个潜力,也根本不用被摇号早就有名校要你了)。
所以平行班的市重点率能有10%已经是相当不错了,相当学校(有些大家还认为不错的学校)的平行班经常还会出现平行班裸考1、2个市重点甚至光头的情况。
所以再三奉劝那些买小学学区房的家长:请只看小学好坏,不要考虑初中,或者最多顺便看一下初中,而不要把初中作为考量指标之一。除了上面说的原因,公办初中的排名变化也是很快的,徐教院附中在10年前根本是无人去的学校(以前貌似叫沪闵中学),现在炙手可热;上师大三附中5、6年前还只能在徐汇区公办排到10名开外,可是最近2、3年都是榜眼探花啥的(现在很多孩子还在牙牙学语幼儿园阶段就在考虑未来初中哪个好,就在考虑哪个区去中考合算,让偶真是无言以对啊。
所以,各位想让孩子去上好初中的只有两种方法:
1.拼爹,通过条子进去
2.拼孩子,好好学习、好好竞赛,奥数英语弄好点,语文扎实一点。小升初虽然有拼爹,但是孩子优秀了照样不需要看别人脸色,到时候N个学校录取你,你就幸福地做选择题吧

创业者如何打造团队?——来自300多家创业公司的经验总结

{
  "author": "Cherry",
  "date": "2015-03-14",
  "links":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k0NDcyOA==&mid=203871844&idx=1&sn=228148777c1c26966a94fd9208f52f55&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pass_ticket=H76cEeVcnT73frIaVZYnquTaz7f71iKFpMaR%2BnBoAQJXm0NM3RfTxV6Y9NwTDu6b#rd"]
}

▌如何找到合伙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YC创业营》,YC是美国最好的孵化器,他们投资首先是看团队。如果你是CEO你应该具备以下4个特征:同窗,无根,无知无畏,热情。这4个方面我一一解释下:

同窗:如果你打算创业,你应该是有同窗,可以是同学,同事,同伴合伙人,从中可以看到你的人品,这是投资人对创业团队的一个评估。
无根:为了创业,你可以很任性的你由现城市搬迁到另外一个城市,由此你可以看创业决心大还是不大。
无畏:不管你多有经验,你应该有无知者无畏的精神。
激情:任何时候都是有激情的,激情的背后是hunger,热情,有可能是对金钱的,也有可能是对做成一件事情抱有饥饿感。
以上四点是评估创始人的心态有没有准备好,这是创业的核心步骤。

第二步是怎样找到合伙人。

首先你应该具备创业精神,而不是打工的心态,这是创业心态。合伙人与你在能力上,知识结构,性格上是互补的,一个产品一个技术,可能是这样一个搭档。一定是志同道合,创业方向一定是你们两个人都想干的事。团队中的技术,运营,产品,必须是互补。

假设你今天要去做一个O2O机会,有线上和线下的,团队其中一人必须是懂传统行业规则或者是资深人士、有资源及熟悉游戏规则+很懂互联网行业的人,至于谁做领导无所谓,看领导力。

所以,第一个你要确定你是个创业的人,第二你找合伙人的标准是什么,第三点就是落地:比如如果是O2O,你应该搭什么样的团队。

▌确认商业模式

**和美国不一样,在美国YC的孵化全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最终结局是被并购;而**市场环境不一样,有三大**机会:

第一:**的人口红利消费需要升级,在金融,房地产,教育,生活服务,医疗,招聘,物流等9大领域都有万万亿的生意需要升级的。O2O的本质就是让线下闲置,浪费的资源更有效的利用起来,打破信息屏障,通过互联网把一切变的更有效率起来。

第二:B2B产业升级。**是制造大国,这个是**第二大的创业机会,“Made in China”,**最发达的就是制造业,经过了多年发展。前10年都是以资讯为平台,例如阿里巴巴,环球资源,通过信息聚焦,通过收年费来走,而这一拨经过这十多年的信用发展和支付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交易的闭环。具体B2B有哪些产业呢,就有建材,机械业,元器件等。

第三:移动互联。这就是第三大机会,大数据,可穿戴设备,包括结合各大产业的如教育医疗等。12年**进入全民移动。

我们曾问过雷军,10亿、100亿美金的入口级公司公司怎么能成呢?如打车,拼车,租车,新车,二手车等等一系列业态,你就需要做个入口级的公司。那么如何做入口级公司呢,以打车为例,因为每天必须使用,使用最频繁,粘合度最高,发展急速,而消费频次低单价高的最终可能被收购。能与打车pk的就是拼车,如代驾,因为不可能天天都喝醉吧!租车不可能每天租,这就是入口级的区别。

从入口级做到百亿美金的公司,滴滴在做了,专车比如易到,拼车比如哈哈或爱拼车。未来就是两种结构,要么你牛逼,我并购你,要么你很差,我自己上个平台打死你。

当大家在想商业模式的时候,我建议大家画个鱼骨头,把这个行业的生态链条搞清楚,确定自己的机会在哪里。这个是我对商业模式的看法。

总结来说,在确定商业模式的部分我讲了两点,一是**机会,二是怎么做个十亿美金公司百亿美金公司,在创业早期要想好生态模式,要准。因为这一轮仍然会有很多泡沫,很多人都会死在这一轮。

▌确定股权结构及每个人分工

股权结构本质是代表你的话语权,这个问题非常核心,弄不好就容易半路被踢出局。

首先,说说天使轮公司的基本结构。种子基金300万人民币以内,股份稀释15%-20%左右。

其次,天使轮公司angle占20%,投资标准在100万美金左右,数据少没关系,主要是要印证这个模式能否跑的通。根据体量、创始人及2C或2B的模式,融到的金额也不一样。我们刚帮东方机械网融了天使500万美金。这是一家2B的公司。此外,公司到了a轮,通常需要拿出10%,留给员工股份分配。

最后说说股权结构不合理的失败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有一家传统假装企业想跟阿里人合作。来找我的时候,他们半年线上有上亿的交易,融资时投资人打算给500万美金,但是看股权结构,发现互联网出身的人股权代持为15%,而且并没有写在股权协议书上也没有在工商做股权占比。然后传统老板就可以把这个互联网出身的人踢掉了,但是投资人认为这个股权结构特别不合理,需要调整过来。

不过传统企业老板当然不愿意给互联网这个人股份,整个融资项目也就pass,这个就是跟传统行业老板合作一定要注意的地方,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个天使就好了。

另一个案例是,有个天使投资人占了51%的股份,然后后面就融进不来资了,所以谁干活谁占股权多,这个问题在线下也可以延展出很多话题。

▌产品打磨环节(研发你的产品,并做好产品的迭代)

产品打磨环节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部分:

产品心态:你需要迅速出一款可能让自己觉得非常不满意的产品,并不断修正及迭代它,初期不一定要漂亮,但是要不断去做修正及其验证,解决用户的痛点。

产品迭代:打磨期,通常一周为一个里程碑,一周一迭代

产品能不能外包?创业公司,做为CEO,产品一定不能外包。产品就是你的商业模式,必须去市场听客户的需求,回到商业的本质,解决用户的痛点。前端(产品,需求,点子)-中端(UI/UE)-后端(用户运营)。所以产品设计环节是不可以外包的。

如果有了成型的产品就需要找技术来实现,产品的逻辑必须自己画。接下来如果你有技术合伙人,就可以去做了,但如果没有技术合伙人分2步走:找靠谱团队先实现你的初步计划,并在这个短时期内找到自己的技术合伙人。这个风险就在于找到技术合伙人之后得重新再来一次。

总结来说,产品打磨环节,3个东西很重要,1是产品的迭代的心态,三个月内做出一款骄傲的产品,2是做产品过程中,产品不可外包,技术可外包,找到技术合伙人要尽快接过来,最后3是运营需要跑通数据的。

▌怎么找钱

找投资,当然不是满大街都可以找到钱,钱与钱之间差别也很大,我是怎么选择投资人的呢?

选投资人的3个标准:

1):懂你这个行业,发自内心感兴趣。

2):投资人跟相亲一样,要找到喜欢你风格的人,就跟徐兴支持刘强东一样,企业总有高高低低的时候,在你困难的时候不放弃你,在你风光的时候继续支持你。找投资就是找个财务parter。

3):如果是基金公司的话,你的投资人得是能做决定的人。

拿合适的钱:

1)天使轮无所谓是人民币基金还是美元基金,给钱干活就行,A轮之后就要看你的商业模式以后是在美国、香港,还是内地运行的概率高——为了避免后期的翻盘,要挑选人民币或是美元基金。

2)见投资人要做的准备工作:做商业计划书,哪些是核心的点,见投资人有哪些注意事项,这些我们会在线下继续讨论。简单说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多见见投资人。滴滴打车的CEO见了170多次投资人,多见见有价值的投资人是有好处的,能够引领你对你商业模式的深入思考。

经济学第二定律 #72

经济学第二定律 #72

[1]
经济学第一定律:dT > 0
经济学第二定律:市场创造一切,除了市场本身。

一)经济学第一定律

经济学第一定律,是dT > 0
意思就是“交易产生财富”。

当年英王质疑Adam Smith的《国富论》。英王问:“经济学家一不耕地,二不织布。如何敢妄言使得国家大富”。
亚当·史密斯的回答是:“交易产生财富,交易产生十倍财富”。

好比一个苹果换一个梨,国家的财富立刻就增加了。
沙漠国家的石油换泰国的大米,财富增加无数倍。

对于经济学的辨析,经济学“第一定律”就已经够用了。从头到尾,它已经足够解释一切所有问题。
交易越多越好。
交易越多,国家越富。
君王应该以增加交易为己任。

一项政策的好与坏,只要套到“增加交易”的套路里,立刻可以判断对错。
“限购”是好与坏。张三和李四商量好了交易,非得被禁止。非得卖给出价更低的王五。这就是剥削,就是生产力的破坏。

“禁止童工”,这使得童工和雇主间的“交易”无法完成。童工们只有过上没有工作更悲惨的命运。

“保护孕妇”。这使得妇女和雇主签订一份“自由解雇”的交易无法完成。使得dT<0,妇女们的处境更为悲惨。

“最低工资法”。这使得求职人员和雇主签订5元/小时的廉价合同无法完成。dT<0,交易减少。求职者们更加失业。

“网约车管理条例”。只要消费者自愿和Didi打车达成协议,这就不需要政府来“规范”。规范的结果,只能使得dT<0,交易更加减少。社会更加贫穷。

诸如此类,dT > 0 (T代表交易)是一条异常强大的公式。堪比物理学界的“能量守恒定律”。
任何经济政策,把dT>0代进去,真伪立辨。

二)经济学第二定律

经济学第二定律说的是“市场创造一切,除了市场本身”。
因为“第一定律”还有一个bug,它可以包容一切,除了一样东西:“暴力”。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把“暴力”单独抽出来讲呢。
它有什么特别的逻辑或者哲学上的意义。
以致于和电信业,钢铁业,航运业,保险业等诸多行业不同。你要单独把“安保业”抽出来,并提取到如此高的地位呢。

因为他涉及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逻辑地位:
任何交易行为,都是AB双方都满意。
任何暴力行为,肯定是A满意,B不满意。

无论电信业,钢铁业,航运业,保险业,纺织业,建筑业等一切行业。他们的行为均符合“双方满意”的特征。
任何商业契约的签订,前提都是双方签字。

唯有“暴力”是特例。暴力行为的特征,是仅有一方满意。
A高兴,B不高兴。

而为什么这件事如此之重要呢。我们看回《国富论》。
国富论中说,如果一项交易完成,AB双方均满意。则AB双方的“福祉”均有所增加。
整个国家因为而变得更富裕。

请注意,这里是一个“不变量”。如果你紧紧抓住“福祉”这一个概念的话,则每一次交易完成,他是永远增长的。
交易越多,国家越富。交易极多,国家极富。
天下第一。

而另一方面,抢劫的结果,他是A的福祉增加。
B的福祉减少。

而且我们可以严格证明,B减少的,肯定比A增加的更多。
因为否则的话,AB双方就可以达成“交易”共赢。他们之间就不需要抢劫了。

所以“暴力”的每一次行为,都导致国家总财富的减少。
抢劫越多,国家越穷。抢劫无数多,国家无尽穷。

如果我们纵观21cn世界民族之林,我们需要惊讶的,并不是为什么会有OECD之类的富国。白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富裕。
我们真正惊讶的,是世界上为什么会有穷国!

因为人类几乎所有的初级科技树,例如化肥,农药,煤炭,水力,电力,这些科技树都是完全公开的。机器都是随便买卖的。
如果你要借钱,国际利率都快低过0%了。
你真正需要惊讶的,是这世界怎么还会饿死人!

而饿死人的关键,在于那些国家,无法控制“抢劫”。
抢劫是市场的大前提。抢劫所到之处,市场荡然无存。生产无法存在。

也就是说,
人民会自己产生财富。你只要袖手旁观站在旁边看着。类似于道家的“无为”。市场自然会象下金蛋一样;
咕噜咕噜把所有的衣食住行,冰箱洗衣机DVD小轿车弹簧床电饭煲智能手机都给你生产出来。
而真正可怕的,是“没有市场”。

假设有一批强盗,在Walmart超市门口守着。
只要这片肥沃的麦田有任何产出,流氓土匪就象闻到腐肉一样地冲进去,将货架上的东西抢得干干净净。
那你就会沦为北朝鲜。

不要抢劫
不要抢劫
不要抢劫!

三)政治权力

美国人把选举权,称之为“First Right”。
所谓“第一权力”,不是拥有土地的权力,不是拥有股票的权力,而是政治权力。
因为美国人看得很明白,防不住抢,你有再多的钱也没用。

如果我们仅仅有“经济学第一定律”,所有的人满脑子都是“自由,交易,解放”。
则最终我们的国度,将会成长为类似“老子”描述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

几乎在铅笔社所有的无政资者构想中,一个ACC的社会,一定是一个个的小团体。
人们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田园牧歌,构成松散的联系。

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图景一天都没有发生过。甚至永远也不可能发生。
发生于2014年的铅笔社大分裂。起源就是李子旸和其他无政资的争执。
李子旸坚持认为政府是必须的。
而其他无政资们则嘲笑小政府最终会沦为大政府。你这是自取灭亡。

在这件事上,我支持李子旸老师。
因为有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其他所有的ACC们都无法回答,“一旦国家遭遇入侵怎么办”。
你不能假设所有人都是君子。这个世界上,一定会有小人。

对于那些“绝对的自由主义者”,他们构思的社会是小国寡民。最多数千人一个的社团。生产力倒是极大丰盛。
没有常备兵,只有民兵。
可是如果你遭遇外敌入侵怎么办。敌人生产力可能没你高,可人家聚集起30000人你怎么办。

对于谭叔等无政资的回答,他们是:“哈哈,小国寡民这的确是无政资的一个弱点”。
哈哈你个头啊!严肃点,这是要死人的。

文明的博弈,极端残酷。是整个整个民族的灭绝,几千万人头落地。
对于如此严肃的基础性疑问研究,怎么可以采取“哈哈”的姿态。绕不过去,你就是错误的一方。

“市场创造一切,除了市场本身”。
你一个市场再如何繁荣昌盛。再如何物产富饶。
可如果蛮族的骑兵就在城外,野蛮人的马刀在头顶盘旋。他们诅咒着杀进城来抢光你的物资,杀光你的族人,异教徒统统上火刑柱。
这个时候,你还能坚持“无政资优越性”么。

“市场创造一切,除了市场本身”。
“暴力”这个元素,你必须单独抽出来处理。暴力不可以交给市场,因为暴力和市场是不兼容的。暴力也无法被纳入方程式中。

当城外拥有几千名蛮族骑兵时,你也必须建立一支自卫队。人数也需要是几千人,至少不能低过蛮族的战斗力。
当城外有几万名蛮族骑兵时,你也必须建立一支自卫队。人数不能低于几万人,不能低于蛮族的战斗力。

当门外是一个庞大的蛮族帝国时,你也必须建立一个帝国。你必须要拥有几百万的军队,非此不能对抗“邪恶帝国”。
你设想一下,假如你家门口是俄罗斯,日本之类好战而且野心勃勃的帝国。北极熊恨不得每一刻把你撕得粉碎。

这个时候,那群“无政资”还在妄谈“小国寡民”。还在妄想将每一个公用组织控制在几千人的规模。
岂不是痴人说梦。

你必须也建立起一个帝国。而且武力值不能比俄罗斯,日本低。
这样才能保护国疆。

当然,任何一个“大型”公有机构的建立,必将不可避免的导致腐败,浪费,生产力的极大扭曲。而且国家更大的罪恶,会向内掠夺。
但是,世上岂有免费的自由!

那些生活在糖和蜜的一代人,以为“平等,公平,法制”的交易环境会永远存在。
以为市场永远存在。
以为你永远处处是“海底捞”般的笑脸服务,跪式服务。
那又是何等的幼稚,拿衣服!

市场从来不会天生存在,从来不会。
市场唯一不能创造的,是市场本身。
当我们享受着市场的一切优点时,是因为有人扛着枪,在捍卫着国防!
当你没有国防时,你也就没有市场。

市场从来都不是免费的。
当你享受着市场的一切好处时,你必须额外掏出钱来,来维护他的“国防费”。
这笔钱千万不能省。
吃小亏赚大便宜。

北宋的士大夫们,勾心斗角。结果金兵杀进汴梁城,不管你几朝文墨,统统掳为奴隶。
明末的东林党们,勾心斗角。崇祯哭诉国家无兵无粮。等李自成杀进城来,所有的大户统统成为了羊羔。

四)昂贵开支

我一直反对铅笔社的谭叔。在我看来,他就是“小家子气”。
因为国防的原因,我们必须组织强大的政府。因为大型的政府,必然有大型的浪费。
谭叔在那里痛心疾首,整天掰着指头算,这又浪费了多少,那又浪费了多少。
这笔钱一定得花。不论汴梁城的长老们,花掉了多少钱,总比金兵入城要好。

第二次布匿战争,坎尼惨败之后,罗马元老院全部元老,捐出自住不动产之外的一切财产。
罗马因此组建一批新军团,百折不饶。
我想,这就是罗马文明之后走向极盛的原因吧。

我们将“最终暴力”视为一种无法纳入方程式的元素。必须另列计算。
因为“暴力”的存在,必然无法做到彻底的100%的市场化,必然无法做到绝对的“生产效率最大”。
但这还是值得。我还是支持爱国主义,还是支持强大国家。哪怕有时候会导致生产力损失。
完美主义是种病,得治!

照着这个思路推下去,前二天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川普赢,还是圣婆赢,对**更有利”。
Hillary赢的话,美国基本上就是完蛋了。会沦为一个拉美化国家,**也会失去进出口贸易伙伴。
川普赢的话,美国可以续命。中美贸易可以进一步发展。但是很多人对美帝心怀有敌意。

我的回答是:“看美国是不是我们的敌人,会不会以武力进攻**”。
如果美国不可能以武力进攻**的话,那我希望美国一天天好起来。因为贸易伙伴活得越好,**也就活得越好。
我希望Trump赢。

(也希望Hillary去俄罗斯当总统)

同样道理,政府有时候会干预国际贸易。有些东西可以出口,有些东西不允许进口。
如果按照“100%纯粹自由主义”的观点,任何贸易都不应该阻止,任何贸易都应该鼓励。

但是考虑到“暴力不能包纳进市场经济”。长期以来我一直思索一个问题:“打仗的时候,能不能卖给敌军炮弹”。

答案是不能。所以和我们交战的国家,应该部分停止贸易。
对我们敌意的国家,应该限制贸易。[2]

五)经济学第三定律

铅笔社谭叔之流,属于脑子僵化,我甚至都怀疑他如此自傲,以致于再也听不进新的知识。

当见识了“经济学第二定律”之后,他肯定又会回答:“暴力也可以市场化,镇政府可以自由选择警察公司”之类妄语。
拜托,我们谈论的是军队。不是警察好么。

最终暴力无法被替换,也不可能被包含到“市场”概念中去。
这是经济学第三定律的内容。有空再讲。

[email protected],2016年8月1日晚)

[1]备注:本文因看了铅笔社李子旸《为爱国主义**》有感而发。可以推荐延伸阅读: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A0NjA0MA==&mid=2650741769&idx=1&sn=aba31acea8013933c6f240595239808c&scene=0&pass_ticket=x688q2ffQrMflDr14J%2Fs%2B0nZBLakLK1FlnOoxiQ8tSbjN4i1OPYbmt3Rpzzzr2l7#rd
[2]以上纳入国防预算。国防预算不能无限量超支。

关于欲望、天才、时间、人生目标、后悔和经历

{
  "author": "张颖",
  "date": "2015-03-09",
  "links":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Dk5OTEzOA==&mid=221770466&idx=1&sn=a52d50bb80f365e09f1c78fba29f7256&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pass_ticket=H76cEeVcnT73frIaVZYnquTaz7f71iKFpMaR%2BnBoAQJXm0NM3RfTxV6Y9NwTDu6b#rd"]
}

今天是22岁的最后一天。几个月前,我从沃顿商学院毕业,用文凭上“最高荣誉毕业”的标签安抚了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妈,然后转头辞去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跟一家很受尊敬的公司、还有150万的年薪道了别,回到了上海,加入了“刚毕业就失业”俱乐部,开始了一天三顿盒饭的新生活,开始创建一个叫做连客的小东西。中间许多精彩剧情暂时略过。

我肯定不是第一个做过这样事的人,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所以在说自己的一些有趣故事前,我想借用大家(包括30岁甚至40岁以上的朋友)的一点时间和一点平和的心态,和大家分享过去一年以来一直没说的一些话。所以前两部说的是对于一些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关键词的理解和体会。他们是:欲望、外界、标签、天才、时间、经历、人生目标、后悔、和现实。

这可能会是一篇科普文,也可能会是一篇长篇小说,但我不想这篇文章变成一篇励志文,大家都审美疲劳了。所以我想忽略阳春白雪,尽管信息量很大,但是至少说一些实实在在的经验和故事,说一些效果立竿见影的观点,再说说活捉林志玲什么的,总之让大家多看一点就多获得一点实际的价值。

第一部:那些最容易被理解错误的事

关于欲望

这些是我们内心里和人生理想一样真实的东西:学历、工作、房、车、财富、以及爱。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为了这些欲望去付出,无论付出的是汗水、鲜血、还是身体健康、又或是其它你懂的。尽管我们付出的方式可能不被社会主流认同、可能没那么具有有戏剧性,但你和我、北大图书馆里的学生和网吧中奋斗的少年、职场杜拉拉和夜场里跳舞的小姐、韩寒和芙蓉凤姐(韩少躺着也中枪-_-),我们谁没有为了一个目标连续熬夜奋斗过呢?我们谁没有为了得到一样东西而撕心裂肺地付出过呢?谁没有过那种拼命得快受不了的感觉呢?所以我们最不缺励志的故事,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付出领域的专家。

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跑得越快,越是无法考虑我们是否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奔跑。

北野武讲过一个很有趣的故事。他说他没出名之前想有一天有了钱,一定要开跑车,吃高档餐厅,跟女人们睡觉。而真正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发现开保时捷的感觉并没有那么好,因为“看不到自己开保时捷的样子”。结果他就让朋友开,自己打个出租车,在后面跟着,还对出租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

我想说,过去几年里我认识的、深交的、共事过的所有人,包括身边一批又一批二十出头收入一百多万的金融朋友、三十岁左右收入几百万的前辈朋友、以及简历金碧辉煌得已经不在乎收入的大BOSS、以及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两件事:

一,顶级学校的文凭、顶级公司的工作、顶级的收入、顶级的房、顶级的车、顶级的声望,这些都无法满足人类。

二,无论是通过爸妈,通过运气,还是通过奋斗得到这些顶级的东西,人类都不会得到更多的幸福感。

接着北野武的故事说下去。想象一下:你今天骑在一辆助动车上,一个小山村来的年轻人经过,说你的车好帅,你不会有任何的满足感。十几年的奋斗后,你坐在一辆你今天都叫不出型号的保时捷的驾驶位上,一个路人经过,说你的车好帅,相信我,你也不会有任何的满足感。你不在乎他,就像你今天不在说你助动车帅的人。你的视角在变。每当我们考虑许多年后能够取得的成就,我们总是习惯站在今天的角度去衡量幸福感和满足感。你今天的视角只是错觉,却让你相信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这是我们最容易跑错方向的时候。

人类的需求是很奇特的。我们吃第一个面包的时候的幸福感,和我们吃第一千个面包的时候的幸福感,是差不多的,前者甚至比后者还多一些。同样的感觉适用于我们赚到的第一笔一万元和第一笔一千万元,第一辆十万的车和第一辆一千万的车,第一个女孩和第十个女人,第一个男生和第十个男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著名的马斯洛五大需求中,你从任意一个细分需求里获得的幸福感只能有那么多。

我们清楚地知道快感和幸福感的不同,我们也知道欲望和需求是两个东西(你从来没有听说过“马斯洛五大欲望”对不对?),但是我们的不幸福却是因为不小心把快感当成了幸福感,把欲望当成了需求,而这就是因为我们常站在现在的视角去想象未来的感受。事实是,就好像我们不需要很多的面包一样,我们不需要很多的财富,不需要很多的爱。因为他们很难给你带来更多快乐。当然,我们也不需要去拔高理想和自由的重要性。你可以尝试着停下来思考一下,这五种需求是否真的有高低之分,思考一下,是否连最贫穷最饥饿的人们,都一直在生活中同时追求着这五个高低层次的需求。你会发现其实这五种需求一样真实,离你一样近,也一样远。然后你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同时实现这五种需求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只属于你的奔跑方向。这篇文章会实实在在地帮你找到这个方向。但在这之前,我们先谈一些别的。

关于外界

外界带给我们生活最大的影响是嫉妒和比较。

我们一直高估了嫉妒。举个例子,没有人嫉妒雷帝Gaga。雷帝Gaga应该要比我们都更有名、更有钱、坐更好的车、住更大的房子,比我们更随心所欲,而且也比我们更有才华。但你不嫉妒她,对么?我们没有人嫉妒雷帝Gaga--因为她实在是太雷了。她奇怪得让我们完全不能把我们自己跟她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在名利和才华面前没有自卑,也没有嫉妒,更没有仇恨。反而,我们会去思考,觉得她挺有趣的,挺发人深省的,不是么?

所以当你见到好事情发生在了那个他或者那个她身上,嫉妒的小火苗在你心中扑哧扑哧的时候,不如把TA当成那个很奇怪的雷帝Gaga吧。因为这样的时候,我们就会懂得抛开个人的杂念,去真正思考别人的亮点。

至于比较(Social Comparison),我们可以选择努力向那个绩点4.0的同学看齐,努力向那个年薪几十万的旧识看齐,努力向那个不断得到提拔的同事看齐。或者,我们也可以选择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那些和我们一样年轻的人们。看上去像是有30岁阅历的阿呆Adele,19岁时出了张白金专辑《19》,21岁时出了全销量1200万张的专辑《21》,拿了两座格莱美。她出生于1988年。眼神和心态似乎已经像中年人那样淡定的杜兰特和德里克罗斯,两个毫无疑问的超级球星,他们也出生于1988年。如果你喜欢实用一点的,那么iPhone上用户量最大的个人开发第三方浏览器猛犸浏览器的开发者,是一个1992年出生的北京少年。如果你的视线中有一个世界舞台,那么你会看到上面的人物已经越来越接近你的年龄。

我们不需要去看齐,我们只需要去“看”。去看到这个世界除了你现在正处在的那个若干平米的封闭空间以外,还有许多许多精彩的事正在发生。当你发现这个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你就会发现你跟你身边的那些“同类人”根本没什么好比的。这个世界太大了。你不是你自己的标杆,别人也不是。谁都不是你的标杆,这是一个没有标杆的时代。

我们要做的是试着不去嫉妒,不去比较,更不要批判,但要试着去观察、去倾听,然后去思考、去沉淀、去让所有外界的信息在你大脑里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处理过程。在你的大脑还没有沉淀出你自己对一件事的观点前,不要发表观点,不要给出你的定论。我们可以不断在大脑中质疑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我们可以不断挑战自己的想法、挑战任何理所当然的存在,只要我们保证我们的大脑一直在思考,独立地思考。要记得,你和世界上所有人都不一样。

关于标签

“牛逼”是过去几年里笔者听到的比较多的一个形容词。当我们喜欢的人称赞我们的时候,我们总是P颠P颠的。在这里为自己开脱一下,觉得这挺好,说明活得挺真实。

但笔者想用一个很好的朋友(自己来认领)去年当着我面描述我听的原话,来翻译一下这个已经被用得和“帅哥”“美女”一样烂俗的词。她说,“你想太多了(这是她一贯的开场白)。你只是有很多很牛的标签--上海中学、沃顿商学院、最高荣誉、黑石的全职Offer、百万年薪。至于你本身么,牛不牛就说不清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牛”和“帅哥”“美女”一样,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二、“牛”的从来都是那些标签,那些改变了金融产业的企业,那些通过培养人才改变了世界的学校,那些定义了时尚的品牌。虽然我无意改变大家打招呼的方式,但对于还没奔到三的人类来说,“高档”“精英”“牛逼”其实不如“做得不错”或者“挺有意思的”来得更实在。当然,等奔到了三,我们就更不想用这些词了。

如果你曾经或者将来获得了任何标签,不管是高盛中金麦肯锡,还是北大清华常春藤,又或是Gucci Prada Armani,有两件事值得思考一下。

第一件事用来提醒自己:撕去这些标签,我们或许还未能为500强的客户们创造等同于我们年薪的价值,我们或许还未能用知识改变世界,我们或许还未能把那件衣服穿出五位数价格的范儿。

第二件事用来看清自己:这的确是一个人人都用标签来识别对方的社会,但是我们要记住我们的价值和我们身上的标签没有半毛钱关系。成功不是你有什么标签,而是你用这些标签做了什么。(是的,文章开头的“沃顿商学院”“150万”“最高荣誉毕业”这些个标签让一部分人把这篇文章看到了现在,但无论如何,对于心理上被冒犯到了的人,在此致以诚恳的歉意)。

总之,把标签用在正确的地方,创造一些价值,虽然不是大到改变世界,也至少带来一些存在的意义。就不展开来说了。

关于天才

不要去考虑什么天赋异禀,一切都来自经历和渴望。特别是这些年,当我认识了一些全**、甚至全美国最“天才”的年轻人以后,才发现哪有什么天才,如果把他们的经历一个个说出来,大家肯定觉得完全就是一群苦逼啊。但这些苦逼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并且很嗨地追求着。

第二部:那些最重要的事

关于时间

时间是唯一的货币。你所拥有的财富很重要,因为你可以用它用来换很多东西。你所拥有的时间远远更重要,因为你可以用时间来换这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包括财富,包括成就感,包括幸福感,包括其他那些我们都清楚的、比财富更让我们的生命有价值的东西。是的,每个人拿时间换每样东西的汇率都不同,有些人可以用很少的时间换到很多的财富,有些人需要用很多的时间换到很少的幸福。但是事实是,只要你愿意花时间,你可以换到任何东西。所以你要想清楚,你到底要用时间来换取这世上无限可能中的哪些。打开你的视野,你会发现有太多经历和体验可以让你去换取。但你的时间银行里每天只存了24个小时。你可能以为你还有一辈子的时间去做一些你想做的事,但事实是,没有人可以保证明天上帝是否会往你的银行里存另一个24小时。所以,你要想清楚。

关于经历

如果你今天能从这篇文章中带走任何一样东西,我希望会是接下来关于经历的这一段。

经历的英文叫什么?如果你曾经玩过角色扮演类游戏(RPG),你会知道有一个概念叫EXP,全称叫Experience,这就是经历的英文。人生就是一场巨大的RPG,你扮演你自己。你唯一升级的方法,就是不断地积累EXP。

我们都了解那些故事,我们都懂那些道理,看了那么多励志贴,我们甚至都快知道为什么乔布斯会成为乔布斯。但只有经历才能让我们真正把那些道理变成意识。那些改变我们一生的道理,都是不是别人教会的。

所以即使你有最完美的理论,你都没有把握说服那些还没有开上保时捷的人们,让他们懂得保时捷不是他们想要的,也没有把握去说服那些还没有在投行工作过的孩子,让他们懂得去放弃投行(更何况,对于那些热爱金融的孩子来说,你的劝诫极有可能是错的)。所以哪怕这篇文章非常努力地想要往实用的方向靠拢,可能你看完以后还是没有任何领悟。这一切就像你无法说服还没有吃过很多很多面包的人们,让他们懂得吃一千个面包是要反胃的。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只有我们已经拥有的那些经历,决定了我们下一步会做什么。所以很多时候,你只要记得一件事,那就是: 去体验不同的经历。去爱,去恨,去在热恋中没心没肺地笑,去在失恋后声嘶力竭地哭,去翘课,去打架,去拼了命的读书,去让自己真的领悟那些道理。你所尝试的事,你所认识的人,都是你经历的一部分。他们帮助你去理解你一只知道但是不曾真正理解的事,他们帮助你去看到一直存在着但是你不曾看到的世界。

但是,你的人生很短,你的时间货币只有那么多。所以除了乔布斯已经告诉你的“不要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你还要记得,永远不要重复一样的经历,因为你不会从第二次一样的经历中收获到更多,更因为这个庞大的世界有太多有趣的人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太多截然不同的经历等待着我们去体验。

这篇文章也会实实在在地帮助你探索不同的经历。你只要记住,如果你每个星期都在做着差不多的事情,那么一年以后你还是一年前的你,只是老了一岁。如果你愿意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都去尝试一种新的体验,或者认识一个来自完全不同背景的朋友,那么一年后你和一年前一样年轻,只是比别人多活了一年,多了一年的阅历和对世界的认知。

关于是否会为了去经历、去追随感情和理想而后悔

我们一定会后悔。但我们不会为了作出追随感情、或者追随理想的决定而后悔。事实是,如果我们有努力追寻、不愿放弃的梦想、如果我们有深爱的、不想伤害的人,那么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必然会为我们曾经做过的某些事而后悔。当我们离理想和真爱越是近,我们越是容易后悔。就好像晚了一分钟错过飞机的人会比晚了一个小时错过飞机的人更后悔懊恼--因为我们会清楚地看到如果自己不曾犯下某些错误,如果我们再多那么一点点的坚持,就或许已经实现了理想。所以后悔其实是一个信号,它告诉我们,离目标已经很近了。更重要的是,我们活着不是为了追求什么瞎扯的“无悔的生活”,我们不用为那些后悔而伤心痛苦。因为在我们选择的这条道路上,后悔不是告诉我们曾经做错了,而是告诉我们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关于如何找到人生目标

兑现承诺的时候到了。我想用一种最简单、直接、有成效方法来解决那些励志文章和成功故事的一个通病:就是他们一直鼓励我们“做我们想做的事”,但从来不告诉年轻迷茫的我们怎么去找到“我们想做的事”(以至于误导了很多朋友以为那就是“我想一觉睡到国庆节”或者“我想做个吃货”之类的意思)。

我要说的这个方法在我认识的许多人身上成功过,但它不是我想出来的。知名博客写手Steve Pavlina在它的博客中对这个方法有很详细的描述,但似乎也不是Steve Pavlina自己想出来的。网上也有不少中文翻译版本,有可能你曾经看到过,但那些翻译都有失偏颇,以至于让读者很难理解精髓。所以在这里把原文重新编辑,结合以上的经验分享,再用比较适合**人的陈述方式分享给大家。如果你愿意尝试,愿意按照要求去做,或许我们可以用接下来的不到500个字,帮助你在20分钟到1个小时内找到你的人生目标。

我们开始吧。

(1)先在你忙碌的生活中找出一个小时的完全空闲的时间。关掉手机,关掉电脑,关上房门,保证这一个小时没有任何打扰。这一小时只属于你,和你要找到人生理想这件事。你要记住,这可能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小时。你的生命可能在这一个小时候变得不同。如果一个小时的时间货币只能用来换一样东西,那么就是找到你的人生目标绝对是最值得的。

(2) 准备几张大的白纸,和一支笔。

(3) 在第一张白纸上的最上方**,写下一句话:“你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

(4) 是的,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回答这个问题。把你脑中闪过的第一个想法马上写在第一行。任何想法都可以,而且可以只是几个字。比如说:“赚很多钱。”

(5) 不断地重复第4步。直到你哭出来为止。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尽管这个方法看上去很傻,但是它很有效。如果你想要找到人生目标,你就必须先剔除脑中所有那些“伪装的答案”。你通常需要15-20分钟的时间和过程去剔除那些覆盖在表面上的那些受到外界观念、主流思维影响而得出的答案。所有的这些伪装的答案都来自于你的大脑、你的思维、和你的回忆,但真正的答案出现时,你会感觉到它来自你的内心最深处。

对于从来没有考虑过这类问题的人来说,可能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一个小时或者更多)才能把脑子里面的那些杂物剔除掉。在你写到50-100条的时候,你可能会想放弃,或者找个借口去做别的事。因为你可能觉得这个方法没有任何效果,你的答案很杂乱,你也完全没有想哭的感觉。这很正常。不要放弃,坚持想和写下去,这个抵触的感觉会慢慢地过去的。记住,你坚持下去的决定会将这一个小时变成你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小时。

当你写到第100个或者第200个答案的时候,你可能突然会有一阵内心情感上的涌动,但还不至于让你哭出来。这 说明那还不是最终的答案。但是把这些答案圈起来,在你接下来的写的过程中你可以回顾这些答案,帮助你找到最终的答案,因为那可能会是几个答案的排列组合。但无论如何,最终的答案一定会让你流泪,让你情感上崩溃。

此外,如果你一开始不相信人这辈子活着有什么目的,你也可以写下“1. 活着不为了什么。” 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坚持想和坚持写下去,你也会找到让你哭出来的答案。

作为你的参考,Steve Pavlina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花了25分钟在第106步找到了他的最终答案。而那些让他有一阵情感涌动的答案分别出现在在第17,39,53步。他将这些抽出这些答案重新排列,最后在第100步到第106步答案得到了升华。想要放弃的感觉出现在第55到60步(想站起来做点其他事情,感觉极度没有耐心等等)。写到第80步的时候,他休息了2分钟,闭上眼,放松大脑,然后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这么做很有效果,在那2分钟的休息后,他的思路和答案变得更加清楚。

如果你一定要拿笔者来做参考,那么答案是我当时比较无知,还不知道这个系统的方法,所以我用了四个月的摸索和迷茫,撞了很多墙,才找到了最终的答案(在第二章个人故事里会提到)。但经过笔者核实,这个方法科学有效,只因为它提炼出了关键的原理。

无论你愿意用什么方法,你最终的答案一定会是一句比较长的句子,或者几句句子的组合。这个答案在外人看来一定非常的空洞,就像是我前面所说的那种“谁都知道,但是只有少数人真正理解的大道理”。但是这几句空洞的句子会对你有非常丰富而且有意义的含义--因为这是你自己用了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和精力去整理你过去所有的经历,去思考,去判断,去剔除,去整合,去沉淀,最终领悟出来的。如果你认真看完了从文章开始到这里为止所有的分析,你就会理解为什么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关于为什么要有个人生目标(以及它和活捉林志玲的关系)

这是个好问题。所有人的终极目标其实都一样,就是用有限的人生货币去换最多的幸福感(这个幸福感可以来自内在的、外在的、和世界上任何人和物)。但大部分人都觉得这是件很困难、而且不知道如何下手的事。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最大化人生幸福感是一个几万行的方程式,当中你要做出数亿个选择,而我们却指望用逻辑去解决它。你也知道,逻辑是多么不靠铺的一个东西。很多时候,你往往觉得你已经把脑子想炸了,但还是做不出一个选择,这是大脑逻辑功能达到处理极限的问题,它只能解决绕五个弯的问题,面对绕一百个弯的问题它弱得和奔2一样;又有的时候,你的逻辑很容易被你的欲望给废掉了,这个情况最常出现在早上起床的时候--“我该起床么?”“Hmmm...睡着挺舒服的,不起了。”--你以为你用逻辑完美地解决了问题,其实你只是让欲望解决了问题,然后用逻辑完美地说服了自己。所以我们经常在过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现,我们的欲望挂着“逻辑”的羊头“解决”了所有问题,但是自己却空虚得没有任何幸福感。我们不想这样,所以我们需要把你的大脑处理每一个选择的过程变得非常简单正确。

确立一个人生目标为什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人生目标把你那个不知道是什么火星进制的大脑逻辑简化成了二进制。假设你的人生目标是“活捉林志玲”(当然,这只是一个不可能发生的例子,千万不要有人因为写到这个目标哭了出来),那么你每天早上的起床的时候的过程就是:“我该起床么?”“Hmmm...继续睡下去能帮助我活捉林志玲么?”“很明显不能。起床!”

这就是你听过很多励志演讲者会说:“究竟是什么让那些幸福快乐的人每天一大早醒来想也不想得就冲下床去做他们要做的事情?”--是林志玲。噢不,是他们的人生目标。其他事情也一样:“我要吃饭么?”“不吃饭我能活捉林志玲么?”"不能,所以我要吃饭。”“我要去夜店么?”“去夜店能帮我活捉林志玲么?”“不能,锻炼好身体一定可以。所以我还是用去夜店的时间货币去换强健的体格和咏春拳吧。”你会发现你不用再去依赖不靠谱的复杂逻辑,做任何决定都很简单而且正确。当然,你的人生目标会“活捉林志玲”看上去高尚、空洞很多,它也一定会涵括你对自己、对身边亲人好友、对世界的考量。但记住无论如何,你那外人看似空洞的目标曾让你哭出来,所以它对你来说一定有极为丰富的含义。

最后,你可能会问:“我怎么能确定一直按照人生目标做出选择,我一定能最大化幸福感呢?” (其实这个问题看上去不怎么需要解释的)那是因为你的人生目标是你自己剔除了你欲望带来的杂七杂八的“伪装的需求”,经过沉淀以后得出的你内心最深处最想要的东西,它是你真正的需求。跟随着它你会在短期获得应该获得的快感,更会在长期得到你需要的幸福感。

关于现实和人生目标

我想给所有已经、即将、或者希望找到人生理想的人,和大家分享两个很平凡的故事,作为结束。

我想讲的第一个故事来自我大学最重要的两个导师之一。他是沃顿的一个明星教授,麻省理工本科,哈佛法学院毕业,五十多岁,教了十七年谈判学的课程。尽管他的课作业量很大,但每一年他的课都已几乎满分的学生评分位列沃顿所有课程的前三甲。

在我大学毕业前,我约他在费城附近的一个小镇吃了顿午饭。他跟我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的时候,我问他,他这辈子做出过得最让他后悔的决定是什么?

他说,他从小一直很想当老师,特别是小学老师。当他二十多岁从麻省理工毕业的时候,他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家里附近的一家他很喜欢的小学做老师。但即使在美国,小学老师也几乎是待遇很低、不受尊重的一个职业。而同时,他拿到了哈佛法学院的Offer。最后他去了哈佛法学院,而这就是他这辈子做出过最让他后悔的决定。他后悔,不仅仅因为他后来发现哈佛法学院是那么的无聊而且勾心斗角,更因为他当时为了一个被社会所尊重、所仰慕的选择,放弃了一个被社会遗弃、看不起的选择。

他说他很幸运,一直那么喜欢当老师,在从法学院毕业许多年的颠沛流离以后,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个老师。当我和一些人说起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不是乱说么?如果不是去了哈佛,他可能现在还只是个小学老师,根本不可能成为沃顿教授啊。我想,现实和理想的意义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只需要理解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成为成为名校的教授是比普通学校的小学老师更伟大、更幸福的成就。

第二个故事开头,我想问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考虑过我们每天上校内上微博,看到很多人分享各种励志、免俗、追求梦想的文章,但他们最后究竟做什么去了?你可能以为他们马上回归现实去了。但其实他们很多时候,是怀揣着那些道理,继续去做他们知道怎么做的事情。这就有了第二个故事。

每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都像一台高速运行的电脑。一代比一代运转地更快。我们从懂事开始就有别人告诉我们要运行各种程序,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工作,等等等。我们停不下来。关键是,我们很难运行自己想要运行的程序,因为过去二十年里面我们运行的所有程序都是别人编好以给我们的——我们自己不会编程序。

如果有一天,有一台电脑突然下了决心,要运行自己的程序,他就必须先停下来。这时,他会看着周围所有的电脑依然在高速运行着,甚至嘲笑他怎么不动了,然后把他远远地甩在后面。而他,需要慢慢地开始学习自己编程,这个过程很漫长,很痛苦,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他。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只有少数人在运行自己的程序。

说这两个故事不是为了励志,而只是为了告诉大家如果今天或者明天你找到了人生目标,将会发生一些什么:一、即使你内心已经明确地知道你想要什么,依然会有一些更为社会认同的东西来诱惑你,要永远记得坚持。二、如果你坚持了,你一定会经历一个学习自己写程序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是痛苦并漫长的。总有一天我们会愿意去面对这个过程。好消息是,我们都还年轻。所以不如趁着现在还有那些热情和勇气,去撞一撞那些墙,用最少的代价。

第三部:过去一年里的个人故事,给所有十年来认识的、和喜欢听故事的朋友们

辞职前的故事

我从去年暑假结束,拿到回黑石的offer后,就开始了寻找自己人生目标的旅程。2010年的九月到12月,我过得挺糟糕的。因为我每天起来都在想我接下来这辈子要干什么。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如果我接受了那个offer,我未来两年的前景。我们办公室里有一个韩国人Jay,我实习的时候是他做分析师的第三年。每年的反馈中,他都是黑石他那一届全球所有分析师里最强的那一个。我没有怀疑自己能够成为这届最好的分析师,但同时,我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J是我能成为的极限。但仔细想想,J也不过只是那样,像永动机一样地在办公室努力工作,像尊贵的孩子一样在夜店潇洒地玩耍。J是最出色的,但也是黑石所能创造的最出色的。

后来我想到了环境的局限性,想到了密集网络。我在上中的时候,我这届最好的学生去了北大和清华。而在沃顿时,最好的学生去了高盛直投、贝恩资本、凯雷、KKR、Jane Street等买方。我想到我们是不是已经成为模式化思维的牺牲品(victims of stereotypes)。我们的社交圈里都是与我们同类的人,我们互相交流、竞争、鼓励、启发,处于所谓的密集网络。我们自以为我们充分见识了整个世界,但其实我们只是在重复肯定同一类信息。所以如果你是“最出色的”那一个,那么你极有可能就是所有和你同类的人当中最出色那一个。但这也就是你的极限。而有另外一群人,他们只是想和别人有点不一样,他们想去外面看看,去见识见识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大,他们想要找到自己独特的生活。对于这些人来说,天空才是极限。说实在的,所有当年选择DIY出国的朋友们,如果今天你有幸拿到了让那些当年去北大、清华的那些同学羡慕的Offer(再次向躺着也中枪的北大、清华同学致以崇高的歉意),如果你有了比同龄人更多的见识,那绝对不一定是 因为你比他们更出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那个出国还没有像今天一样流行的年代,你没有被那个上北大、上清华的模式化思维所套住。所以老天很弄人,因为所有一直在追求“出色”和“卓越”的人最后都在他们最坚信的标准上“输”给了那些只是想过自己独特生活的人。

当然,2010年末的时候,我只是确定了自己是被老天玩弄的人哪。但幸好我还有一年时间,我决定一定要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生活目标,然后坚定地走下去。一开始,我和很多人一样,觉得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多走走,去见识这个世界,活出自我。但后来我发现这个目标其实只是说着好听,但是其实不能给人带来持续的动力,然后我就很伤心。再然后,我好不容易想出了一个有点与众不同的目标,就是“做个有意思的人”(Be an interesting person)。因为对我来说,这是我当时能给另一个人的最高评价。但后来我又想了想,这个目标用管理学的标准来说,就是太不具体太不精确所以很难提供持续动力。然后我就更伤心了。所以从九月到十二月的四个月里,每天起来就因为找不到人生目标而痛苦。因为自己跟自己的内心对话太多,经常一不小心就错乱了。当时也没有人告诉我什么20分钟就可以找到人生目标的这种好事。于是我就上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课,和各种奇奇怪怪的人交流,希望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一些启发。那段时间我过得真的很彷徨也很烦躁,好在我坚持了下来。我谈判课上的教授成为了我很重要的一个导师--尽管他从来没有一对一给予我任何指导。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些改变我们人生的道理,都不会是别人教会的。进入到十二月以后,我的目标慢慢找到了我。

四个月里经过无数内心挣扎之后沉淀下来的**最终被我总结成了两句很简单、看似和“做个有意思的人”一样不具体、但对我而言包含了丰富含义的话:

"To grow and to help others grow. To live and to help others live."

"成长,并帮助别人成长。体验和经历生活,并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

这两句话就成了我的人生目标。它能让我感动得哭,也能让我感动得笑。最重要的是,尽管这两句话在外人看来可能莫名其妙,但我发现这两句话解释了过去二十多年里自己做的许多事情背后的原因,其中包括了我为什么从小一直都不好好读书,为什么选择出国,为什么一直逃课,为什么在2009年和一群朋友一起创建了BIMP这样一个神奇的项目,等等等等。

关于辞职的决定

在确定了人生目标以后,我的思路和视野都变得清晰了很多。我很快找到了我想要做的事。和身边许多的朋友一样,创业也曾经是我大脑中的考虑过的一个想法。但我一直想不到任何我愿意用我几乎所有的时间货币去换的一个创业项目。但在确定了人生目标的今年一月份,我几乎没有花什么时间就确定了一个项目的大方向,这个商业项目的创意像是奔着我而来的。然后再通过不断的完善从一个不成熟的产品渐渐变成一个成熟的产品,一个真正可以持久给所有人带来价值的产品。

所以,可能和许多我很尊敬的朋友不同,我的出发点并不是“慈善”和“义务服务”,“创业”也从来都不是我的目标(一个学了四年金融的人怎么可能一直心存“创业”这个目标呢),我的目标就是实现“成长,并帮助别人成长。体验和经历生活,并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简单的说,我的内心并没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一定要创业、你一定要创业”,只是碰巧创造一个商业化的项目是实现这个目标最好的方式,而创立一个商业项目这件事碰巧叫做创业。

而另一方面,在黑石工作可以帮助我“成长”和“经历”,但是我觉得在黑石的一个暑假实习里,我用20%的时间经历了接下来的两年里可能会经历的80%的体验,对我来说已经很值得了。我也一定会“成长”,但是未必会比创业成长得更快、更深刻、更理想、更多样化(比如说我就没有办法做我一直很想做的美工设计工作了!)。最重要的是,我意识到在黑石我基本上不能实现我人生目标的另外50%--“帮助别人成长。帮助别人体验和经历生活”。所以结果就是,“是否辞去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直接成为无业游民”这么重大的一个选择,被我用人生目标给瞬间解决了。有多瞬间呢?我后来发现了个有趣的巧合。

四年前,我曾经尝试着去写一篇回忆录,来回忆出国两年多的旅程,然后这篇回忆录不幸地才写到出国的第一年就没有后来了。尽管写回忆录是一件有点折磨人的事情,但读回忆录绝对是件超开心的事。当中我写到过六年前我决定放弃轻松进北大清华的机会,毅然决定出国念高中,因为上海中学不支持孩子们申请国外大学。原文如下:

“北大清华这种学校我肯定不去!”我当时的有两个很简单也很清晰的想法:一,I deserve the best in the world,二,也是更重要的想法,我想,就算最终在美国毁了,我至少做了一个帅到五体投地的决定,我鄙视了北大清华。更离奇的是,从那以后的两年至今,我几乎从来没有为这个决定后悔过,也不觉得这有什么好想的。仿佛这道选择题是在侮辱我的智商而不是测试我的智商一样。无论如何,两年后的现在,我相信,这个帅到五体投地的决定,是我一生至今最正确的决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是不会变的。把上文中的北大清华换成黑石,就是我的大脑在半秒中以内做出辞职这个决定的思考流程。可见大脑在考虑一些人生大事上是不怎么需要运作的,让心去运作就足够了,而你的人生目标就是你的心。

如果说这六年里,相比上面这段话我又多了什么领悟,那就是(1)一个人生目标(2)人生没有任何决定是错误的,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另外一个选择是否是正确的。

撞上的许多堵墙

Randy Pausch在他著名的“最后的演讲”中提到过一个很实在的观点。他说,在我们追寻理想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撞上很多墙,但是这些墙不是为了阻挡我们,它们只是为了阻挡那些没有那么渴望理想的人们。这些墙是为了给我们一个机会,去证明我们究竟有多想要得到那些东西。

我撞上的第一堵墙,就是我没有如我所愿地一毕业就辞职。考虑到团队开发的进度,个人诚信问题方面带来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以及很多直接辞职可能带来的负面因素,我最终还是回去工作了四个月才得以正式辞职,其中包括一个月的培训。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老板都不允许我告诉任何人我辞职的事情,但大老板自己却没有做好保密工作,以至于同事们最终都知道了我一个小小的分析师要辞职。但我又被规定不能公开,所以在我座位附近的办公室气氛很糟糕,上班感觉度日如年。当中还穿插了许多压力山大的故事,比如我遇上了公司最高管理层一年一度的3v1谈话,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被三个在华尔街响当当的名字各种拷问,因为我光荣成为了公司历史上第一个干都没怎么干就宣布不干了的分析师(从小到大,坏孩子光荣榜上真是永远有我的名字)。又比如曾经跟我关系很好的一个VP整整四个星期把坐在整个办公室出入口的我当空气。但是无论当时多煎熬,现在想来都是非常独特的人生经历。

其实我很感谢和尊敬黑石,不仅因为我仍然是个热爱金融的家伙,更因为每一个我接触过的同事的做事风格都对我的个人风格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情感的层面上,我最感激的是负责团队人事的韩国VP,在我辞职的过程中帮我做了许多疏通的工作。在我离开的前两天的晚上,他说了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话。他说,“Denny,你知道,作为你的上司,这次我面对着一个选择,是照顾公司的利益还是你一个年轻人的利益。我选择了后者。我希望你以后不用面临这样的选择。但如果你有一天遇上了,我希望你可以跟我做一样的决定。”

我离开的那一天,我的同事和几个以前一起共事过的朋友给我发来了道别邮件。让我很高兴的是,他们在祝福中都用了同一句话“You are very brave”(“你很勇敢”)。之所以高兴,是因为无论今后的道路如何艰难,至少在旅程的起点我实现了奥巴马用来形容乔布斯一生的第一个形容词。对于一个活在当下的傻子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现在我在上海的家中,和我非常喜欢而且非常有创造力的人们一起工作。虽说生活条件很普通(以银行家的标准来说的话简直是糟糕透了),虽说工作强度和时间依然和在黑石的时候差不多(以银行家的标准来看的话处于中上水平),但回到上海后的这段日子确确实实是我人生中自我学习曲线上升最快的一段日子。所以顺便说一个建议,当那些备受尊敬的金融机构告诉你为什么要选择他们的时候,特别是关于学习曲线的那些理由,不要那么快就为之屈服。他们不仅有可能(虽然也仅仅是可能)在推销给你一些你并不需要的东西,并且他们永远不会带你看清楚这个世界上全部的可能性。你要跳出“密集网络”,自己去看清楚。这个建议出自依然热爱金融的笔者。

我一年的故事就这么讲完了。如果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人生,那么最好的形容就是从一年前我确定了人生目标的那天起,一切就开始失控。但我想在这个回顾的最后,和所有已经确定了自己人生前进方向的朋友,分享这一年最大的感想:

Your dream is likeyour car. If you are in full control of it, you are not driving it fast enough。

你的理想就像一辆车,如果你觉得这辆车的一切都在你的控制之中,那么可能说明你开得还不够快。

关于感谢

感谢所有支持你、欣赏你、否定你、看低你的人。

我一直说,永远不要忘记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不是一出生就上了好到可以改变我的学校,一直到六年前,我都不算是个好学生,学生生涯当过的最高的职位是小队长,期中期末考试好像从来没有进过班级前三,有一年甚至还是全校倒数10%,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感谢自己不知为什么突然一根筋地开始愿意好好努力,自从那以后就知道实现梦想就靠坚持付出,没有别的秘诀。后来我出国,看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世界,在一路的坚持中,遇上了许许多多带给我灵感的人,他们用他们的经历影响和改变了我。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忘记你从哪里来,这也是为什么我想继续传播我受到的影响,可能是作为一种感谢。

今年上半年还在上创业课的时候,我一边要照顾自己的项目的开发,另一边又创业课项目团队中的其他四个成员眼看即将毕业,完全不作任何事情。我的教授Gelburd,一个前创业家,也是我在沃顿的第二个导师,他并没有因为我一个人担纲整个项目的开发和准备而减轻对我们团队的项目的要求,但是他给了我很多鼓励。期末演示日的那天,我在一天有三个期末演讲的情况下,被迫一个人完成了80%的项目演示。没有什么奇迹,我们的质量肯定不是最好的。但在我毕业的前几天,我收到了这门课的成绩。Gelburd给了我A+。他写了一封感谢信给他,他回复我说,每一年上这个课的学生中,真正去创业的不出三个,I think you will be come very successful。

收到他的邮件,我告诉我自己,绝对不能辜负曾经看好你的人。哪怕只有一个看好你的人,为了那一个人,你都必须要坚持下去。

同样地,过去的许多年里,我被许许多多人否定过,甚至包括身边很好的朋友。从五年前的:“就你也想进沃顿?”一直到几年的:“你还是别创业了吧”,“你肯定不会辞职的”等等。这些否定和质疑一路上给我很大的鼓舞,让我很清楚的知道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

在美国的这六年,我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了许许多多强大的人,他们强大的地方可能是一些人生经验,可能是一个很偏门的技巧,有或者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一个坚持了几十载的生活细节。今后我会一一道来。

在这里,我想特别感谢Stacy,你是我出国最早认识的朋友之一。是你对音乐的坚持让我看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精彩。还想特别感谢袁帅、甄欢、柳潼、质含、瑞之、盛杰、和筱纯,感谢2009年的时候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把BIMP这个项目做起来。这是理论上我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按照BIMP现在的强大程度,它必然只会越来越强大,我真心希望它会给更多的对金融真正感兴趣的孩子带去帮助。

最后,特别匿名感谢所有从今年一月开始到今天,给目前还处于隐形状态的小网站提供过帮助的人们。无论你现在是否在和我们一起并肩作战,我们始终是一个团队。

最后,两个改变你生活的礼物。

其实我一直准备了两个礼物。这篇这么长的文章,所有因为一些共鸣或者因为一丝共同的信念而坚持看到了这里的人们,这两个礼物会改变你们的生活的。

拆开第一个礼物,是一首旋律很简单的歌,来自Cat Steven,叫做"If You Want To Sing Out, Sing Out."

歌词简单的甚至不需要任何中文翻译:

Well, if you want to sing out, sing out; And if you want to be free, be free;

Cause there's a million things to be, you know that there are.
And if you want to live high, live high; And if you want to live low, live low;

Cause there's a million ways to go, you know that there are.
You can do what you want, the opportunity's on;

And if you can find a new way, you can do it today.

You can make it all true, and you can make it undo.

如果你还很难看到"there's a million things to be, and there's a million things to do",那么请拆开第二个礼物。

第二个礼物将帮助你看到生命中的无限可能。这是一个明年一月才会开始邀请测试的网站,这个网站是我为我自己创造的,但如果你看到了这里,那么它也是为你创造的。怎么来形容这个网站呢?

对于互联网行业研究者来说,它和移动互联网、移动应用、云服务等当下潮流一点关系都没有,也没有任何国外的成功案例或者相同模式可以C2C(Copy to China)。所以,它可能很无聊。

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我的目标是让这个网站做到以下三点:

1.它要很好看、很酷、很好玩

2.它要很真实,几乎和现实一样真实

  1. 它要实实在在地帮助用户获得让生命更有价值的经历

它叫做“连客”,来源于英语单词“Link”。它会帮助用户将过去和未来的经历连接在一起,让用户看到生命中的无限可能。就像乔布斯说得那样,“连接人生中的那些点”。

我知道,以上的一切听上去很不靠谱。但没关系,它若存在一天,就会给用户带来一天价值,给这个社会带来一天的活力。

过去一年里大家都有各种各样精彩的故事,而我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个网站。www.dennythecow.com

我想把它分享给所有相信人生就是不断经历的朋友们。明年,我们依然年轻。

Recommend Projects

  • React photo React

    A declarative, efficient, and flexible JavaScript library for building user interfaces.

  • Vue.js photo Vue.js

    🖖 Vue.js is a progressive, incrementally-adoptable JavaScript framework for building UI on the web.

  • Typescript photo Typescript

    TypeScript is a superset of JavaScript that compiles to clean JavaScript output.

  • TensorFlow photo TensorFlow

    An Open Source Machine Learning Framework for Everyone

  • Django photo Django

    The Web framework for perfectionists with deadlines.

  • D3 photo D3

    Bring data to life with SVG, Canvas and HTML. 📊📈🎉

Recommend Topics

  • javascript

    JavaScript (JS) is a lightweight interpre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with first-class functions.

  • web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web. New door for the world.

  • server

    A server is a program made to process requests and deliver data to clients.

  • Machine learning

    Machine learning is a way of modeling and interpreting data that allows a piece of software to respond intelligently.

  • Game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game, make everyone happy.

Recommend Org

  • Facebook photo Facebook

    We are working to build community through open source technology. NB: members must have two-factor auth.

  • Microsoft photo Microsoft

    Open source projects and samples from Microsoft.

  • Google photo Google

    Google ❤️ Open Source for everyone.

  • D3 photo D3

    Data-Driven Documents codes.